王鈞國:舊甘邦新布蘭橋的童年回憶

相片中橋面參差不齊,橋身彎彎曲曲毫不起眼的海上木橋,它橫跨森布蘭河在主要公路南路的右側的沼澤地帶。舊森布蘭甘邦入口處,恰是和加拉門星天主教聖堂相隔一條馬路遙遙相對。然而在交通並不發達的年代,它是從亞庇步行前往整個甘邦森布蘭必經的捷徑。

水上人家是舊甘邦森布蘭的一大特色,馬來人所居住的房子,我們通常稱為高腳屋。村內呈現各種不同風格,這種獨特的建築形成,可以觀察到馬來民族初期的生活習慣,以及地理環境,他們是精於航海的民族,主要是依靠捕魚、蝦、螃蟹和售賣海產。因為生活環境的需要,他們也在靠海的土地上種植椰榭並以售賣椰子為生。

在上世紀五十年來至六十年代初,由於亞庇甘邦亞逸首都戲院一帶地區,大事發展建築商業樓宇,築堤填海,甘邦亞逸水上木屋逐步分階段拆除大批遷移的浪潮;首批遷置到甘邦森布蘭的居民是根據城市發展大藍圖自行選擇自己心目中的屋地位置,以便日後在選好的屋地上自建房屋,這些屋地的面積由五千多方呎至一萬方呎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官方設施對一些不識英文的民眾非常不利,因為整個甘邦森布籣可分成三個區域,即是舊區,中區和新區。新區是政府積極發展的主要區域,將建有一排新店,巴士車站,菜市場以及小販飲食攤檔等等。若能選到這附近一帶的土地是最為理想的,但要是錯誤的判 斷選擇到離陸地偏遠的沿海區域,日後要行走綿綿不絕的水上長橋,尤其是夜歸又偏逢風雨雷電交加之際,回家之路竟成畏途,也造成日後諸多不便。

在當年,許多居住在甘邦森布蘭的學童,例如亞庇中華小學,聖心小學,天主堂女校在放學後回家必走的捷徑。在早期甘邦裡的馬來孩童不喜歡陌生孩童經過他們家園的椰林小徑,陡然群起喧鬧追逐和驅趕,以致大家走避作鳥獸敬開, 有幾位天主堂女生,放學後要等我們這些由亞庇中華步行抵達橋頭,才敢結伴走進馬來甘邦,如此經過一段時日的煎熬,後來慶幸的是他們終於領悟到我們只是回家路過的,驅逐也總是徒勞無功而返。從此就不見他們的蹤影了。

去年五零五全國大選,乘著前往甘邦森布蘭投票站投票的當兒,我駕駛著車順路前往甘邦森布蘭中區以及舊區沿途遊覽,闊別了逾半個世 紀,如今重臨舊地,除了凹凸本平的泥濘沙石路已鋪上平坦的柏油路,中區四週景色依然停止在六十年代環境狀態中,經過悠悠的歳月洗禮,許多沿海一帶的水上木屋,殘破不堪,部分已遭廢棄,早已人去屋空。最後來到了舊甘邦森布蘭令我驚訝這裡的原始面貌已經完完全全地改變,整座椰林密佈的景色和水上高腳屋早已不復存在。在過去的年代中,馬來高腳屋的建材相當簡單,屋梁和支柱是用樹幹,屋身用木板和竹片,屋頂是用亞答覆蓋。如今要找一間具有悠久歷史的高腳屋變成了難事。新建和老舊的屋子參雜其中,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中可以領會到這裡的主人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時光。如今那相片中彎彎曲曲的海上木橋早已不知所縱,呈現在眼前是一座鋼筋水泥建造的大橋橫跨在政府耗資巨款來美化的森布蘭河和繁榮的沙東再也一帶連接,如果有朝一日,漫步在森布蘭河畔欣賞河畔沿岸美麗景色,亦是件賞心悅目的事……

Views: 2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