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汗為心之液:什麼是汗?「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陰陽別論》)。「陽」,是指體內的陽氣;「陰」,是指體內的陰液。所謂「陽加於陰謂之汗」,是說汗液為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玄府(汗孑L)排出的液體。汗液的分泌和排洩,還有賴於衛氣對腠理的開闔作用。腠理開,則汗液排洩;腠理閉,則無汗。因為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說。血又為心所主,汗為血之液,氣化而為汗,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

正如李中梓所說:「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發於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醫宗必讀·汗》)。由於汗與血液,生理上有密切聯系,故它們在病理上也互相影響。就汗與血液的關係而言,汗出過多,可耗血傷津。反之,津虧血少,汗源不足。故臨床上出現血虛之候時,應慎用汗法。「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的道理就在於此。就汗與心的關係而言,汗出過多,耗傷心的氣血,則見心悸怔仲等。由於汗出是陽氣蒸發津液的結果,故大汗淋漓也會傷及人的陽氣,導致大汗亡陽的危候。反之,當心的氣血不足時,也會引起病理性的出汗,如心氣虛,表衛不固而自汗;心陰虛,陽不斂陰而盜汗。

2.涕為肺之液:涕是由鼻內分泌的粘液,有潤澤鼻竅的功能。鼻為肺之竅,五臟化液,肺為涕。在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時,鼻涕潤澤鼻竅而不外流。若肺感風寒,則鼻流清涕;肺感風熱,則鼻流濁涕;如肺燥,則鼻干涕少或無涕。

3.涎為脾之液: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作涎:涎具有保護和清潔口腔的作用。在進食時涎分泌較多,還可濕潤和溶解食物,使之易於吞咽和消化。在正常情況下,涎液上行於口但不溢於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為涎。

4.淚為肝之液:肝開竅於目,淚從目出。淚有濡潤、保護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淚液的分泌,是濡潤而不外溢,但在異物侵入目中時,淚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潔眼目和排除異物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則可見淚液分泌異常。如肝的陰血不足,淚液分泌減少,常現兩目干澀;如風火赤眼,肝經濕熱,可見目眵增多,迎風流淚等。此外,在極度悲哀的情況下,淚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5.唾為腎之液:唾與涎同為口津,即唾液。較稠者為唾,較稀薄者為涎。脾之液為涎而腎之液為唾:唾液除了具有濕潤與溶解食物,使之易於吞咽,以及清潔和保護口腔的作用外,還有滋養腎精之功:因唾為腎精所化,多唾或久唾。則易耗腎精,所以氣功家常吞咽津唾以養腎精。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並應用到日常的養生中,相信您自會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Views: 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