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性思維以肉體感覺和情感體驗為認知的基礎,以想像為思維的動力,從而揭示出原始的詩性思維具有強烈的情感性特征。「詩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賦予感覺和情欲於本無感覺的事物。兒童的特點就在把無生命的事物拿到手裏,戲與它們交談,仿佛它們就是些有生命的人」,詩是人內在的情感、精神世界與現實的物質世界之間的橋梁。

詩性智慧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抽象思維必須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在發展上後於形象思維。維柯指出,人最初只有感受而無知覺,接著用一種驚恐不安的心靈去知覺,最後才用清晰的理智去思索。「在推理能力最薄弱的人們那裏我們才能發現到真正的詩性的詞句」,也就是說,原始人類認識世界只憑感覺的形象思維,他們的全部文化,包括宗教、神話、語文和政法制度,都來自形象思維,都有想像虛構的性質,即都是詩性的、創造性的。「在世界的童年時期,人們按本性就是些崇高的詩人。」人類由兒童期發展到成年期,即從神的時代、英雄的時代發展到人的時代、哲學的時代,他們才逐漸能運用理智,從殊相中抽出共相。人類心理有一個從形象思維逐漸發展到抽象思維的過程。

二是以己度物的隱喻形象思維,「最初的詩人們就是用這種隱喻,讓一些物體成為具有生命實感的真事真物,並用以己度物的方式,使他們也有感覺和情欲。」人類以自己的身體感受為基準,來體驗萬物,從而認識與把握萬物,另一方面,人類在以自己為中心去揣度外物時,又力圖從外物中反觀自己的心靈,從萬物中發現和認識自己,維柯指出:「人類心靈自然而然地傾向於憑各種感官去外界事物中看到心靈本身」,而理性時代的人類,「只有憑艱巨的努力,心靈才會憑反思來注視它自己」。維柯「以己度物」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到對審美移情、審美想像及文藝作品的象征、比喻、擬人等表現手法的理解,與中國詩論中的「比」「興」也可互相印證。

三是想像性的類感念(imaginative class concepts),形象思維形成類概念,這種類概念不同於理性主義所說的事物的屬性,而是一種想像的類概念,「其辦法就是制造出某些範例或理想的畫像(ideal portraits),於是把同類中一切和這些範例相似的個別具體人物都歸納到這種範例上去」。維柯認為原始民族都用形象鮮明的個別事物來代表同類事物,英雄人物如此,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也是如此,甚至作者荷馬也是想像中的創作史詩的一個人物「類概念」。想像性的類概念即文學上的創造典型人物、類型化人物。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點是以表現某些類群的人物性格共性為目的,並按照相似律的原則歸納出若干類型的人物性格種類,隨著人類社會生活不斷地豐富多彩和人類思維更加複雜化,便創作出個性化的豐富而複雜的人物性格。(摘自:作為精神史的電影史:中國電影中的詩性傳統(1930—1949),著者:孫萌;出版時間:2020年06月,北京商務書局)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