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剛·生命進化與宇宙意識——柏格森的生命哲學 4

三、柏格森哲學的宇宙論轉向

深受19世紀的法國實証主義和英國經驗主義的影響,柏格森哲學在方法論上,要求成爲一種“真正的經驗論”;只有“這種真正的經驗論才是真正的形而上學”。因此,柏格森的哲學,始終在與各種具體的實証科學的對話中展開,因爲唯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得哲學思考擺脫抽象概念和個體感受的局限,才有可能成爲一種“整體經驗”(expérience intégrale)。正是這樣一種追求,使得柏格森哲學有可能超越主體哲學和意識哲學,在一種宇宙論的視角之中展開。

當代法國學者米格爾(Paul - Antoine Miquel)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創造的進化》中有一種“宇宙論轉向”(tournant cos- mologique)。他認爲,在20世紀的哲學家之中唯有柏格森和懷特海進行了這種轉向。在他看來,柏格森是從一種宇宙論而非人類學的角度來處理各類形而上學問題,從而指出綿延不只是自我的綿延,也是世界的綿延。但是,世界的綿延先於自我的綿延,唯有從前者出發,才有可能解釋和設想後者,也就是説,在自我之中發現綿延,其實只是整個宇宙內部的一個事件,正是通過這個事件我們賦予世界以意義,並在自我與世界之間建立某種差異,並因此形成各種的關於世界的觀點。

另一位法國學者蒙特貝羅(Montebello)也認爲,柏格森和尼采等人一起,代表着在某種宇宙論中來建立本體論的努力。他在《自然與主體性》(Nature et subjectivité)關於何謂“宇宙論”冩道:“同時堅持諸多差異的共同體和共同者的差異化,這就是宇宙論觀點所要求的。諸多差異的共同體和共同者的差異化所意指的不是別物,就是單義性。自然哲學是這樣一種單義性,所有的差異都互爲本質性的差異,這些本質性的差異同時只是某種共同存在的差異化的不同級別”。

簡言之,在蒙特貝羅看來,一種宇宙論觀點意味着,一切現象都可以理解爲某個共同存在(宇宙)的差異化運動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階段的産物。很多被視作有着性質的差異(différence de nature) 的現象,如果上升到更高層次,特別是從整個宇宙的綿延來看,不過只是程度的差異(différence de degré) 。只有從這種觀點出來,才得以透過事物“已然生成”(déjà fait) 的各種狀態,去回溯到事物之所以如此的“生成着”( se faisant) 。不再執着於各種差異本身,而是尋找使差異之所以可能的宇宙運動。

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柏格森的方法和理論。柏格森自己也説過,形而上學的任務在於:“逆着物理學下降的方向溯流而上,把物質帶回到其起源之處,從而循序漸進地建構起一種宇宙論,而這種宇宙論將是一種倒轉的心理學”。不過,具體説來,柏格森的宇宙論轉向是如何實現的?筆者認爲分爲三個步驟:1)在自我之中發現綿延(《論意識的直接材料》);2)將綿延的概念擴展至宇宙(《物質與記憶》);)在宇宙的運動之中設想智力和物質的生成(《創造的進化》)。我們對此作簡單的描述。

在《論意識的直接材料》一書中,柏格森在綿延和空間之間建立了一種對立關係。表面看來,似乎是以一種新的方式重建了一種類似於笛卡爾的二元論。笛卡爾把物質簡化爲廣延,把靈魂簡化爲知性(entendement)。在柏格森看來,笛卡爾的做法是將幾何式思維方式運用於物質和精神,從而無法把握到精神的真正本質,也忽略了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只有重新返回到意識的直接材料,在綿延之中才有可能重新把握到精神。也就是説,綿延和空間是用來把握精神的兩種方式,那麼這兩種方式也應該可以用於物質。不過,此時的柏格森明確地拒絶把綿延賦予外在的物質。因此,柏格森的二元論亦以不同方式遭遇笛卡爾曾經遭遇的身心論難題。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