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移動」。這個「移動」不是指作者的旅行寫作,而是指被采訪對象的輾轉漂泊的歷史。《被遺忘的村落》中描述了大量的農村流浪者形象,這在當時並不是民俗學農村考察對象的主流。

《流浪者的譜系》《世間師(一)》《世間師(二)》《土佐源氏》是專篇寫農村漂泊者的,除此以外還有很多零星敘述。在《流浪者的譜系》的開場白里,宮本說道「除農耕社會之外,大多數民眾不是都在移動嗎?其中有的人有一定的據點,有的人如無根的浮萍般移動。在日本,浮萍般的流浪者很少」。

大部分是以流浪為生活手段的人,也就是說,流浪是伴隨經濟活動而進行的。但中間也有不同的層次,有因個人際遇而流浪的人,也有因工作(生產)方式而流動的人。在《譜系》一文中,作了海上漂泊者、山間漂泊者、山中行者、落伍者群體等的區分,他們中包含了漁民、獵人、行商、手工藝人、流亡乞丐等,作者分析了他們旅行的動力,除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還涉及「流浪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篇並不是流浪主題的文章《女人的社會》中,講述了鄉村年輕女性的移動。姑娘們流行在婚前結伴旅行,拿著很少的盤纏,有的純粹是遊玩,有的去異地工作,有些人和途中結識的旅伴情投意合嫁到了他鄉,當然也有離家出走的少女,大部分的人都會回來。

她們把這種旅行作為學習的「舞臺」,可以「掌握家鄉人所沒有的知識,以此自豪,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外地語言」,雖然艱辛,卻讓人尊敬。因為當時(按文中講述老者年齡推斷大約是十九世紀晚後期)的人們認為「要是姑娘不懂得社會,就沒有人娶她。因為她只知道家里的規矩,不了解社會,想事情就會很狹隘。」

不禁讓人想到一千年前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女性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一書中所寫的「女人的前途」。清少納言強烈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應該盡量讓女孩子學文識字,甚至離開家庭去出任宮里的官職,這一切,皆是為了「學習觀看世間的方式」。雖然在文末也一筆帶過這對婚姻的益處,不過清少納言是很幽默地做了給家人增加顏面的解釋。

一千年後日本貧窮村落少女的旅行,和平安時代貴族女孩的出仕,本質大約十分相似吧。這樣的灑落和見地,並沒有因為階層差異而出現偏差,也非孤立在性別語境中產生,似乎穿越了時空,其中呈現的智慧,堪稱瀟灑,恐怕至今仍有借鑒的價值。

(原題:鄉土書寫的「詩性」之辯:從宮本常一的田野調查談開去;作者:石圓圓;中國民俗學網;2018-05-06;原文發表於《文匯報》「文匯學人」專欄2017年8月;注釋及參考文獻見原文)

Views: 2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