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赤鋒·回望馬口:尋覓南洋客走過的足跡 2

幾位祖籍高州的華人鄉親也在溫錦昌的家里,有人帶來了一大袋剛從自家果園采摘的榴槤和紅毛丹。馬來西亞的榴槤舉世聞名,這里的人也特別喜歡吃榴槤,而且要吃果實成熟自然墜落的榴槤,這在廣州無論如何是吃不到的。我不知道榴槤還有這麽多品種:D25、D101、竹腳、貓生王……隨便哪種都比廣州可買到的金枕頭品質要好。一般的榴槤味道清甜,而極品的榴槤如貓生王卻是帶點苦味的苦甜,吃後嘴里可留香很長時間。我們邊品榴槤邊聊天,同行的幾位茂名朋友竟然都在這里遇見了自己的華人同鄉,屋子里一時氤氳著濃濃的鄉情……

來之前我曾查閱過一些關於森美蘭的資料,森美蘭的歷史並不長,但它的開拓和發展卻與華人有著不可分解的淵源。

最早來到這里的,是一群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的米南加保人。他們看中了這塊美麗的地方,於是在這里駐足停留,拓荒創業,繁衍生息,並建立起了一些小的城邦。那是在15世紀中葉,距今500多年前。

米南加保是個聰慧勇敢的民族。讓我頗為驚訝的是:他們雖然來自馬六甲海峽的彼岸,身上卻有著華人祖先的血脈。據印尼的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00年,他們的祖先從中國雲南省啟程,經中南半島,越馬六甲海峽,逐漸遷徙到蘇門答臘島西部的高原地區。他們看中了那里的充沛水源、肥沃土壤、涼爽氣候以及豐富的資源,於是在那里定居。經過數十代的繁衍並與當地人通婚,他們的人口不斷增長,其中大部分聚居在西蘇門答臘,一部分分散在印尼其他島嶼和馬來半島的一些地方。

來到森美蘭地區的米南加保人,最為獨特的就是保持至今的母系社會習俗和獨具一格的建築風格。在米南加保人的族群里,女人掌握經濟大權,母親是一家之主,擁有家庭的財產歸屬、兒女婚事等各方面的決定權。女兒是家庭財產繼承人,婚姻上實行男嫁女娶,婚後夫妻都保留原姓,子女則隨母姓。這不禁讓我想起生活在雲南西北部高原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摩梭人至今也依然保持著大致相同的母系社會傳統習俗,他們之間是不是存在著某種淵源?

米南加保在當地語中的含義是「勝利之牛」。他們的建築有非常鮮明的特色,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屋頂的形狀類似水牛的兩隻角。森美蘭首府芙蓉的州回教堂和州秘書處大廈,以及在1992年改為皇家博物院的斯里孟南第皇宮,都是典型的米南加保建築。而在雲南,有的民族至今也依然保持著對牛角圖騰的崇拜。

森美蘭在馬來語中是「九個州」的意思,這個名字來源於它的歷史。隨著這片土地的開發,外來人口也不斷增加,這些小城邦之間漸漸產生了爭奪土地和資源的利益衝突。到18世紀時,各城邦之間刀槍相對,混戰不已,紛紛自立為王,相互兼並,最後分裂為九個州,各自為政。

九個州中,產錫最多的小州是雙溪芙蓉。1872年,拿督萬達為反對拿督克拉那征收錫米稅而引發了內戰。雙方在鄰宜河爆發激烈的爭鬥。鄰宜河是芙蓉通往馬六甲的主要貿易水路,稅收頗為可觀。開始萬達倚賴華族礦工的支持占據上風,克拉那為了扭轉頹勢,便去尋求英國人的支持。此時的英國人在馬來半島早已占據了檳城、新加坡和馬六甲為自己的殖民地,對馬來半島其他地區豐富的錫礦、金礦和其他資源早就覬覦已久,便以索取鄰宜河一半稅金,並委派參政司協助管理該地區為條件,答應出兵扶助克拉那。萬達雖然聯合其他馬來貴族和農民竭力抗爭,仍被英國人打敗。

1874年,英國殖民者扶持克拉那坐上了雙溪芙蓉統治者的寶座,並委派自己的白人參政司掌管雙溪芙蓉的政務。其殖民勢力也趁機而入,不斷擴張,不久就控制了這一帶的九個小州,聯合為森美蘭邦。幾乎與此同時,英國殖民者還利用馬來半島內陸封建割據的混亂狀態,采取各種卑鄙無恥的手段,先後把霹靂、雪蘭莪和彭亨三個邦變成了英國的「保護邦」。隨後,又把這四個邦組成馬來聯邦,成為英國的新殖民地。



(見《粵海來風》,2頁—9頁;廣東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編,花城出版社出版;2014)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