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敘事

修辭法不同於結構主義和意識形態研究法,它涉及到作者、文本、讀者在敘事意義生成過程中的作用。

①沃爾夫岡·伊瑟爾

藉鑒胡塞爾和英迦登的現象學,認爲作者、讀者和文本之間存在一種動態關係,讀者顯示追隨作者預購的文本信號,隨後又不可避免遭遇信號的空白。針對那些空白,不同的讀者會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填充,從而爲敘事文本的潛在意義提供了不同的具體可能。之後,斯滕伯格歸納了三種圍繞空白的研究:

懸念:讀者對尚待講述的內容保持的關注。

好奇:讀者對已述內容中的空白保持的關注。

驚訝:讀者通過意外方式對空白加以填充所經歷的認識活動。

斯滕伯格認爲,敘事是一種話語模式,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是這三種關注之間的相互影響。

②韋恩·佈斯

佈斯在《小説修辭學》中隊詩學和修辭學的關係加以顛倒。佈斯捍衛了20世紀的作者議論手法,佈斯認爲該方法必須要滿足與小説總體意旨——以獨特的方式打動讀者之間的關係。如果該議論起到了促進作用便是有效的,反之便是無效的。 佈斯進一步探討時指出,任何技法從根本上來説都是修辭性的,小説家面臨的選擇並非運用修辭與否,而是運用哪一種相關的修辭——公開議論或不做議論,對戲劇性場面加以呈現,或對事件進行總結。

佈斯提出了“隱含作者”的概念,隱含作者指作者在敘事創作過程中所建構的自身形象。隱含作者的表達時直接或者間接的,這要看採用哪一類的敘述者,對於可靠敘述來説,敘述者的報道和評價會得到隱含作者的認可,因此這種敘述就是作者對讀者的直接表達。對於不可靠敘述來説,敘述者的報道評價不會得到隱含作者的認可,因而此種敘述便是間接表達。

在《我們所交的朋友》中,佈斯指出,由於敘事作品的修辭性建構可以引導讀者去選擇某一特定欲望趨向,因此敘事作品會不可避免染指讀者的價值觀念,會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取捨。

佈斯的互動理論由此闡發了三種可識別的核心原則:

假設作者效能、文本現象及讀者反應存在一種循環關係。也即是讀者的反應是文本設計過程中産生的一種功能,能知道作者如何通過文本現象加以設計。多重讀者:拉比諾維茨指出虛構敘事存在四種截然不同的讀者:實際的讀者、作者的讀者、敘述讀者、受述者、理想的敘述讀者。(詳見314頁)修辭法還關注個體敘事作品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樹立自己的倫理標準。隨之關注該標準是如何影響作者的讀者所作出的判斷。也就是説,修辭法不再硬套倫理體系應用於敘事之上,而是力求發掘文本的內在價值體系,以及作者如何憑藉該體系去實現敘事交往的意圖。這是一種由內向外的研究手段。

情節、人物、敘事話語

亞里士多德認爲,情節是對行動的模仿,彼得·布魯克斯在《情節閱讀》中,將情節視爲敘事的“構思與意圖”關鍵所在。而海登·懷特認爲,“情節化”是歷史創作的一項根本任務,意味着將一系列事件轉化爲一個連貫的整體,從而以更爲宏觀的圖景去展現那些事件。作者註明,將以《閱讀人物,閱讀情節》的一個替代性術語“敘事進程”,表示那種由文本從頭至尾的運動及作者的讀者那一運動所做出的動態反應組合而形成的綜合體。作者再次指出,進程乃是敘事形式的一個核心概念。

⚪結構主義情節

結構主義一般關注敘事的內在模式,並賦予描述性詩學以凌駕闡釋之上的優先地位。結構主義的情節研究並非以故事/話語之分爲基礎去探討故事是如何藉助話語實現其情節轉換,而是追隨普洛普的方法,試圖發現個體敘事或可辨文類各種表層結構下隱匿的深層結構。

①列維斯特勞斯

斯特勞斯對《俄狄浦斯王》展開了一系列神話分析。他將《俄狄浦斯王》的深層結構情節分爲四種“神話素”——過高估價的血緣關係、過低估價的血緣關係、否認我們由大地所生、肯定我們由大地所生。結構主義對情節的空間話處理是其的特徵。(本文作者:今天開始學微積分,發佈於 2023-04-29 知乎平台

Views: 2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