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艾瑪·卡法萊諾斯

著有《敘事的因果性》,將普洛普的功能分析與認知敘事學對文本的關注相結合。卡法萊諾斯識別了敘事因果體系中隱藏的10種功能:比如一種均衡被打破,一個行動元決定矯正此局面,隨後行動元採取行動,均衡得以恢複。卡法萊諾斯的理論重新強調了敘事和因果解釋之間的密切關聯。

③戴維·赫爾曼

赫爾曼圍繞故事情節提出了優先原則(在處於一組Z條件下時,優先將x看爲y),這意思是説,赫爾曼要解釋爲什麼一個人物在某些條件組合Z下進行某些行爲x,便總會指示某種文類y。在這個認知導向下,赫爾曼將條件組合劃分爲許多的過程類型:比如行動過程、感知過程和存在過程。這些分類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各種人物行爲。接着,赫爾曼又考察了不同的過程類型如何以典型方式在不同的文類種組合。例子有:史詩中,行動過程要比存在過程更重要;而心理小説中,感知過程則比行動過程更重要。

赫爾曼藉鑒了弗洛伊德的《超越快樂原則》,認爲情節的開端便是激起欲望,情節的中段主要是通過重復和延遲來拖延欲望的滿足,而情節的終止則是前兩個部分醞釀的壓力得到了令人滿足的釋放。

④蘇珊·弗里德曼

提出了空間化的概念,她的核心論點是:敘事不僅具有穿越時間的橫向運動,而具有一種將敘事的橫向面與文學、歷史和心理性互文本聯系起來的垂直維度——是它使得情節的空間觀得以復現。

文學性互文本:包含了各種文類模式,還有先前的具體敘事,比如歷史性互文本涉及到宏觀的社會秩序,包括文化敘事,而心理互文本包含各種抑制和回歸模式,他們不僅存在作者和素材的關係中,也存在於文本自身內部。

在這里,作者提倡用‘進程’代替‘情節’,因爲進程是一種綜合體,它代表了文本內部的運動,既包含文本從頭至尾的發展,同時也包含作者的讀者對那一發展所産生的動態反應。也就是説,不是分析情節,而是分析進程,進程包含的外延更廣,它涉及到緊張因素(話語因素,比如作者、敘述者和讀者認識上的差異)和不穩定因素(故事因素,比如人物和處境)。

讀者在追踪緊張因素和不穩定因素的運動之際,會産生三大類關注:1、摹仿類:關注具有現實可能性的人物以及與我們相仿的世界。2、主題類:關注敘事的思想、價值、世界觀。3、合成類:關注作爲人工構想的敘事。

⚪人物特點

結構主義敘事學對人物的關注是其內在規則,因此他力圖超越敘事表層結構中的人物塑造類型,轉而發現所有人物形象的共性之處。比如普洛普所研究的俄羅斯民間故事變提供了一種有影響力的範式,其關注的焦點是人物在深層結構情節中發揮的作用。

結構主義對普洛普研究方法繼承並發展,發展在兩條相異卻相容的發展軌道上。一條是普洛普的嫡系分支:格雷馬斯的行動元理論,其細分出了6元素的分類體系:主體、客體、發送者、協助者、接收者、反對者。第二條則是語言學意義上的,人物如同語句一樣可以拆解,比如男人可拆爲有生命的+人類的+男性的語義標記,人物也一樣可以拆解爲一系列與某個專有名詞相關聯的述語。

①巴赫金

接着談巴赫金的對話原則,巴赫金認爲,小説的實質是由對話性建構的,實際上巴赫金的對話性顛倒了故事-話語之分的顯性邏輯,該邏輯認爲人物與事件擁有一種獨立於話語再現之外的品性。但按照巴赫金的研究方法,兩種元素的重要性主要來自作者的對話編排中發揮的作用。如此人物的重要性消解了其性格特徵,轉而在所反映出來的意識形態立場之間建立了聯系。類似的,情節重要性也不是如何將諸事件整合爲一種宏觀設計,而是更多體現它們如何追踪諸方言之間的對話的軌跡和終結。(本文作者:今天開始學微積分,發佈於 2023-04-29知乎平台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