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朱迪斯·費特利

意識形態批評家將關注的人物再現,如何與個體敘事的意識形態內涵發生功能性關聯。費特利爲代表的女性主義者認爲,應聚焦人物的幾種關鍵點:

某一具體人物的特點是如何關聯敘事建構,在歷史節點上因循的性別文化認識男女人物,在情節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以及角色揭示的性別意識形態

② 亞歷克斯·沃洛克

沃洛克認爲意識形態工具敘事,使得人物處於更爲宏觀的研究視野之中。他在《以一對多》提出一種研究方法,首先他認爲作爲“指代”的人物(摹仿性人物)與作爲“結構”的人物(敘事設計元素的人物)之間經常存在一種矛盾。然後沃洛克引出兩個概念:人物空間與人物系統。人物空間即任何人物所獲取的文本空間量(指代人物與結構人物發生對抗的結果)意思是作爲指代的人物趨向進行空間擴張,而作爲結構的人物會對那趨向加以抑制。人物系統便是以一種宏觀結構對敘事中所有人物空間進行的分配。

沃洛克認爲,19世紀的現實主義小説的結構性關係充斥着上述的對抗(矛盾),換句話説,主要任務想要佔據文本舞台,次要人物必須做出犧牲。沃洛克接着藉馬克思主義對敘事文學必須反映創作依存的社會階級現實這一原則,對19世紀次要人物的犧牲體現了資本主義體制下的社會分層現象。所以沃洛克的結論是:次要人物是小説中的無産階級。他並非是想像的隱喻,而是小説形式與社會經濟進程之間的強烈關聯。

⚪敘事話語的話語

①熱拉爾·熱奈特

故事/話語的分類得益於熱奈特《敘事話語》中解決了敘事原理的許多複雜問題——及表現了理論意義,也表現了闡釋意義。其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時間性和聲音和視野所作的分析。

時間性:

時間性在熱奈特那里是作爲一種功能加以研究的。它反映了內容和方式之間的關係,具體説,就是故事的事件與呈現這些事件的話語方式之間的關係。熱奈特將其劃分爲三個概念:時序、時距、頻率。

時序:指事件的實際時間序列與它們的話語序列之間的關係。當事件話語序列遵循時間序列,那就是“現在”,當話語敘述某事件發生在時態性“現在”之前,就是“倒敘”(閃回)。若話預敘述的某事件在時態“現在”之後發生,那就是預敘(閃前)。時距:指一則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發生所需要的時間值與閱讀那一事件花費的時間值兩者之間的關係。換句話説,時距是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時間是事件的時間範圍,空間是事件在文本中所獲得的篇幅。比如用一個句子涵蓋一個人12年的生活,或者花費幾十頁篇幅描繪一個點心(追憶似水年華)。頻率:指一則事件出現的次數與它被敘述的次數之間的關係。默認頻率是一對一的,這也就是“單一性敘述”。但是在“概括性敘述”中,有些時間可能會發生多次而僅被講述一次。比如“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早早就躺下了。”最後一種情況,在“重復性敘述”中,事件可能僅發生一次,但卻被講述多次。

模糊的時間性:

赫爾曼指出,熱奈特的理論前提是我們可以發現故事的內在時間性,也就是事件的時序、時距和頻率。但在很多敘述作品里我們很難做出清晰的判斷,我們要看模糊的時間性是否加強還是削弱了敘事的有效性。

視角問題:

熱奈特的視角這一術語理論存在缺陷:因爲它混雜了誰看,和誰聽。寬泛説,是“誰認識”聚焦點在哪里。在論及聲音時,熱奈特認爲傳統的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分類法也存在不足,因爲所有單個敘述者都能説“我”傳統第一人稱都會和其他人物發生作用,而第三人稱一般不會直接與人物發生相互作用。於是熱奈特建議用故事層面的分類法去取代語法人稱的分類法:同故事性/同故事敘述(敘述者是被講述情境與事件中人物的敘述)和異故事性/異故事敘述(敘述者不是被講述情境與事件中人物的敘述)。(本文作者:今天開始學微積分,發佈於 2023-04-29知乎平台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