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學堂,源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清朝船政大臣沈葆禎於福建福州馬尾港所設的海軍學院,又稱“福建船政學堂”、“福州船政學堂”或“馬尾水師學堂”。船政學堂最初稱“求是堂藝局”,是專門爲福建船政培訓人材而設。學堂成立之初即聘用外國教習教授造船、航海等專業知識,畢業生中優異者更會被派往西歐各國深造。

船政學堂被稱爲中國海軍搖籃,除了是近代中國首家海軍及航海學院外,它亦是首家現代軍事學院,和首家現代專業院校。船政學堂的畢業生不少成爲北洋海軍的高級將領外,部分亦成爲中國近代的著名知識分子。

船政學堂壹支爲前學堂習造船、後學堂習航海;另一支爲繪事院、藝圃。前學堂、後學堂演變爲海軍製造學校、海軍學校、海軍飛潛學校,1949年遷台,現爲中華民國海軍軍官學校;藝圃後改稱海軍藝術學校,以後又改名“福建省立高級航空機械商船職業學校”,延續至1949年後,19528月,因院系調整高航停辦,原有航海專業學生轉至“福建航海專科學校”(現大連海事大學);造船專業學生轉至“上海船舶工業學校”(現江蘇科技大學)。

歷史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鴉片戰爭起,中國在科技上落後於西方的現實逐漸明顯。必須學習西方技術以達“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想法亦漸爲朝野所認同。以學習西方技術的洋務運動於同治初年(1860年代初期)開始興起。1866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奏准於福建福州成立船政局,製造船艦及相關火砲等軍械。同年左宗棠調往陝甘總督,船政大臣由沈葆禎繼任。

福建船政選擇在馬尾爲基地,興建船塢及相關海軍設施,從歐洲聘請工匠及教習教授造船。在建造造船基地的同時,沈葆禎亦非常着重培養船政及海軍人材。故此在1866年同時成立“求是堂藝局”,招募年青人教育成造船或航海人材。首次考試由沈葆禎親自在18661223日主持,考生多爲清貧子弟,獲首名取錄之考生爲嚴複。首屆60多名學生於1867年(清同治六年)2月於福州城內定光寺開始上課。

教授內容

1867年夏“求是堂藝局”搬至馬尾,1872年左宗棠的奏折仍稱爲“求是堂藝局”,分成法國與英國兩個學堂,向法國學習製造,向英國學習航海技術,形成“一局兩學堂”。後來因爲“製造學堂”位於船政衙門之前,“駕駛學堂”位於衙門之後,所以又稱“前學堂”及“後學堂”。[1][2]

前學堂教授造船、輪機及設計,後學堂教授航海及駕駛。學堂由外國聘用之導師教授,使用外語授課及用原文書本。造船方面學習法國,故此前學堂由法國導師教授,科目包括法文、幾何、數學、微積分、物理、機械等。航海則學習英國,故學堂由英國導師教授,科目包括英文、數學、幾何、天文、地理、航海理論等。而射擊、兵操、中文經史則爲必修。由於學堂主辦者以及管理人員並不懂得海軍運作,也不知道怎樣培養海軍素質,聘請外教能力有限,該校並無足夠的海軍課程。

學堂學制爲期5年,畢業後,前學堂學生派往船廠實習監工,後學堂學生則要上訓練艦實習駕駛。成績最優異者之後再被[3]送往歐洲學習,造船學生派往法德各大船廠,駕駛學生派往英國皇家海校深造後再入英國海軍任見習官。

中法戰爭後南洋艦隊損傷大半,正好北洋艦隊需要人才,李鴻章便把南洋艦隊的人力北調。而南洋艦隊的人員又都是從“馬尾”畢業的,在這種情況下,北洋艦隊清一色都是從“馬尾”訓練出來的人物。若説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以一人敵一國”,則黃海海戰便是“馬尾”“以一校、一級敵一國”了。

(原題:船政學堂,原載维基百科

(註 1)沈岩. 船政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高等學院. 書林出版. 2012-12-01: 46,92 [2019-12-23]. ISBN 978-957-445-50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7).

(註 2)1877:中國海軍的首次“遠航”. 中國軍網. [2019-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3).

(註 3)北洋海軍將領的素質有多爛?. 2014-07-16 [2014-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30)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