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 一文一白, 一短一長, 並稱中國古代小說的兩座高峰。二者在批判科舉、歌頌女性、表現愛情、描繪世情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 有異曲同工之妙。尤為值得關注的是, 兩部作品都成功塑造了一批閃光的女性形象, 其中有兩位奇女子: 嬰寧與林黛玉, 極具個性, 亦分別是作者鍾愛的理想人物。二者一為狐妖所幻, 一為仙姝降凡, 自具天然的靈性; 一個笑得天真爛漫, 一個哭得宿鳥驚飛, 皆追隨內心的聲音和生命的本真。同時, 二者都青春貌美, 靈慧十足, 熱愛生命, 愛花成癖, 向往自然。作者在這兩位女子身上, 都傾注了對人生理想的極大熱情和創作心血。她們是各自作者心目中自然天性、不染纖塵的詩性與靈性的化身。她們身上有著同時代一般女性所不具備的詩性氣質和爛漫天性, 在今天高度發達的現代文明社會, 她們身上的詩性、靈性、自然、和諧、返魅, 同樣彰顯著中國美學的詩性精神, 閃爍著中國本生的生態審美智慧。誠如葉朗所言:「中國傳統文化包含有一種強烈的生態意識, 這種生態意識同當今世界的生態倫理學和生態哲學的觀念是相通的。」[1] 本文擬從「詩意地棲居———人與自然的親和之美」「返魅的靈性———人與自然關係的神秘美」「肆意地哭笑———生命本真的自由美」三個層面對之加以解讀。
一、詩意地棲居———人與自然的親和之美
「詩意地棲居」最先由海德格爾提出, 「是海氏對詩與詩人之本源的發問與回答, 亦即回答了長期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 人是誰以及人將自己安置於何處? 藝術何為, 詩人何為?」[2]這一命題後來成為生態美學最重要的範式之一。「詩意地棲居」對應地要求人與自然要保持親和友好的關係, 人要保護自然, 善待自然。這種生態審美觀與中國固有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觀念和思維方式其實是暗合的。
《聊齋志異》與《紅樓夢》的作者是優秀的小說家, 也是優秀的詩人, 在小說中他們不約而同地賦予嬰寧、黛玉以詩化的生活環境。先來看嬰寧生活在怎樣的詩意空間:「亂山合沓, 空翠爽肌, 寂無人行, 止有鳥道。遙望谷底, 叢花亂樹中, 隱隱有小裏落。下山入村, 見舍宇無多, 皆茅屋, 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 門前皆絲柳, 墻內桃杏尤繁, 間以修竹;野鳥格磔其中。……門內白石砌路, 夾道紅花, 片片墮階上;曲折而西, 又啟一關, 豆棚花架滿庭中。肅客入舍, 粉壁光明如鏡;窗外海棠枝朵, 探入室中;裀籍幾榻, 罔不潔澤。」[3]亂山、叢花、亂樹、茅屋、絲柳、桃杏、修竹、野鳥的意象組合簡直就是一副清新自然、野趣十足的自然畫卷。細加體會, 亦為一首無言的詩, 讓人難以分辨究竟是「詩中畫」還是「畫中詩」。這樣詩性的自然環境, 不由地讓人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生向往, 因為自然是人之存在的象征, 人是自然的對象化。
至於黛玉, 其在書中一直是以詩化的身份存在的。「林黛玉給我們印象更深的, 還是一個詩人氣質的少女; 或者說, 是一個女性氣質的詩人。」[4]其生活的環境更是充滿詩情畫意, 這裏僅以其生活的瀟湘館為例:「一帶粉垣, 裏面數楹修舍, 有千百竿翠竹掩映……入門便是曲折遊廊, 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間房舍……出去則是後院, 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5] (第17回) 這是對瀟湘館全景式的描寫。「鳳尾森森, 龍吟細細」「湘簾垂地, 悄無人聲」「一縷幽香, 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 (第26回) 則是對瀟湘館從近處加以描寫。第35回記瀟湘館的景色又是另一番景象:「滿地下竹影參差, 苔痕濃淡」「窗外竹影映入紗來, 滿屋內陰陰翠潤, 幾簟生涼。」月洞窗外懸著鸚鵡架, 架上一隻會「長嘆」, 還會學著主人「籲磋音韻」, 念「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的鸚鵡。瀟湘館的修竹、梨花、芭蕉、鸚鵡、苔痕、幽窗……一切都是那麽的哀婉、淒美、清麗、和諧。
從二者生活的環境來看, 嬰寧、黛玉已經有意或無意地追求一種「詩意地棲居」方式, 而且她們還將日常生活詩化, 這種詩化絕非刻意, 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可以說, 嬰寧、黛玉生活的環境, 是一種詩化的自然, 這種環境與身處環境中的人都是詩化的, 是一種人的精神詩性與外在環境自然寧靜的和諧統一, 是自然美和人性美的生態統一。人與自然的親近, 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無比親和的生生之美。(原載《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05期)
【參考文獻】
[1]葉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意識》, 《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8年第1期。
[2][9]曾繁仁:《生態美學導論》, 商務印書館, 2010年版, 第316、39頁。
[3]本文《聊齋志異》原文皆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17]蔣和森:《紅樓夢論稿》,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年版, 第60、62頁。
[5]本文《紅樓夢》原文皆出自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版。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