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圓性時間與實性空間(4)

據尼采自述,有一天他在塞爾斯-馬利亞的一個湖邊散步,腦海突然跳出來一個概念,令他無比興奮,趕緊把它記錄下來。這個概念就是“相同者的永恆輪迴”(die ewige Wiederkunft des Gleichen)。尼采認爲這個概念解決了根本問題。確實,生命的本質是追求更大的力量,而另一方面,生命又是在每一個瞬間創造性地展開的,“相同者”在每一個瞬間復返和輪迴。這樣一個想法爲什麼會讓尼采興奮呢?我們知道尼采哲學要解決一個生命問題,早期尼采的表述是:生命如此短暫而悲苦,每一個人都是要死的,而且生活中苦多樂少,我們爲什麼要苟活於世?有限而痛苦的生命的意義在哪里?到後來,尼采的問題提法有了變化,變成了一個有關“重復”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重復自己的生活,有些事情我們做了千萬遍了,爲什麼要不斷重復?如果你做的是同樣的事情,那麼做一遍和做一萬遍有區別嗎?我們爲什麼願意重復呢?重復的意義在哪里?

這個問題不解決,你的行動就會出現問題。按尼采的説法,在每次行動之前你都要想想清楚,下次還要嗎?如果下次不要了,你就得質疑這次行動的意義。大家可以看到尼采是多麼嚴肅和糾結!這樣的追問是個體對生命的責任。這樣想來,尼采哲學的問題實在太簡單,但對我們每個人都構成一種考驗。所以尼采的問題實際上是兩個:一是終究虛無的生活的意義,二是不斷重復的行動的意義。生命如此短和苦,爲什麼我們還不願意死,每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不願意早早死掉,都願意多活幾年。這是爲什麼呢?再就是生命行爲的重復,重復的意義問題則涉及生命當下的決斷問題,我們時刻都會碰到這樣的行動的選擇和決斷。

這時候尼采開始討論“相同者的永恆輪迴”問題。“永恆輪迴”前面有個主語,叫“相同者”(das Gleiche),“相同者”不是“同一者”(das Selbe或das Identische)。這個大家要區分一下,輪迴的並不是“同一者”,而是“相同者”。“相同者”之“同”是有差異和變化的“同”。“此時此刻我是我,但當我説出這句話時已經不是我了”,每個個體都處於變動中,都沒有絶對的同一性,而傳統形而上學卻在追求這種同一性。可以認爲,尼采説的是相同的A1、A2、A3等等,而不是同一的A。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説》第三部“幻覺與謎團”一節中,尼采用三句話來表達“相同者的永恆輪迴”,我認爲它們可能是尼采哲學里最重要的三句話,也可視爲現代哲學的核心命題。尼采的第一句話是:“一切筆直者都是騙人”。説這句話要小心啊,不能亂説的,整個幾何學就是從“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樣一個形式規定開始的,由此構造了整個幾何學體系。第二句話是:“所有真理都是彎曲的”。這話説得多好啊!我們今天已經可以理解這話了,但在當時這話卻是令人費解的。第三句話更妙:“時間本身就是一個圓圈”。一切筆直者(直線)都是騙人,時間不是直線,沒有什麼無限流逝的“線性時間”,那麼結論只能是:時間本身是圓的。講完這三句,尼采接着發問: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叫“瞬間”(Augenblick)的門口,你往東邊走,我往西邊走,我們兩個會相遇嗎?我們會碰到一起嗎?換種説法,往東邊走是“過去”,往西邊走是“將來”,“過去”與“將來”會碰到一起嗎?如果時間是筆直的,是一條直線,那麼它們當然是不會碰到一起的。但是,如果所有筆直者都是騙人的,世上沒有直線,那麼它們就必定會碰在一起。

這是尼采對“相同者的永恆輪迴”學説的証明。尼采對此做過大量的証明,包括動用物理學的能量守恆定律,包括其他科學的途徑,但我認爲最有效的証明就在這里了:所有直線都是騙人的,時間就是一個圓圈,相同者必復返,必輪迴。所以你放心,你説我錯過了什麼人,與人擦肩而過或者背道而馳,按照尼采的這個邏輯,如果她/他是屬你的,總歸會碰到一起,總歸會回來的,你大可放心。過去與將來碰撞在一起,這個“碰撞”就是“瞬間”。尼采使用的“碰撞”這個詞很有意思,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碰撞”中,都在承受這種“碰撞”。你此時此刻,你的身體和你的心靈,都在經受過去與將來的“碰撞”,過去與將來處於緊張的交織運動中。

按照尼采的邏輯,過去與將來碰撞在一起,這個“碰撞”就是“瞬間”。我們無時不刻,都在經受過去與將來的“碰撞”,過去與將來處於緊張的交織運動中。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