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網絡文學對文學等級的消解與重構(上)

時至今日,即便是對網絡文學持批評態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網絡文學不只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它不僅在豐富而且也在重構當代文學版圖。

目前有不少學者,甚至部分網絡文學的作者和讀者,對網絡文學的定位都是「網絡時代的通俗文學」。這種定位的依據是當前網絡文學以類型小說為主流這一現實,在「被壓抑的通俗文學」的脈絡中,網絡文學顯示了其重大歷史意義。但這種定位,仍是在傳統的雅俗二元對立框架下展開的,背後是鮮明的文學等級觀念,實際上是將一種新的文學形態置於舊的評價體系里衡量。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文學的豐富性會被大大削減。

定位坐標可以在實踐中調整,更重要的還是對網絡文學歷史的總體把握。當下網絡文學研究者主要聚焦於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的長篇連載類型小說,忽略了網絡文學初期的榕樹下、天涯論壇等平臺的創作,或者僅將它們當作一種「過渡探索」。這種建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雅俗二元框架,但仍然是以進化論思維來建構網絡文學歷史,認為當前就是網絡文學的高級、成熟階段。 

網絡文學研究要取得更大突破,就需要放寬視野,打破這些簡單的對立框架和等級思維。從時間範圍來說,要對這30年的網絡文學實踐進行整體考察,而非只聚焦於近15年的網絡類型小說寫作。從研究對象來說,不應簡單地以長篇類型小說為中心,還應拓展到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等文類,甚至更進一步的,也不應該只以作品為中心,而應該注重對網絡文學生產機制和實踐過程的考察。 

一些學者嘗試突破傳統文學觀念的束縛,從媒介變革的角度來考察網絡文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對麥克盧漢理論的運用,這開啟了觀察網絡文學的宏大視野,也使得「網絡文學」中的「網絡性」特質得到了一些認識。不過,麥克盧漢的理論也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媒介決定論,他提出的許多議題,是可以與其他理論形成參照、對話的。例如,他最著名的觀點是「媒介是人的延伸」,「人的感覺——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樣是我們身體能量上『固持的電荷』。人的感覺也形成了每個人的知覺和經驗。」(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2000年)媒介變革會影響人的感知比率。這些觀點要具體到網絡文學實踐中,還需更多的現實接口,否則就會變得空泛。實際上,媒介變革與感覺變化的問題,在法國理論家雅克·朗西埃的「感性分配」概念里有更具體的闡發。如果在文藝理論譜系里,再往上追溯,有馬爾庫塞的「愛欲解放」,馬克思的「感性解放」等理論。如果能夠將這些理論視角落實到生產機制、文學觀念、受眾等問題上,可以揭示出中國網絡文學實踐的獨特內涵。 

互聯網改變了中心化的分配傳播方式,讓每個節點都有平等享受信息的權利。它打破了審美等級的劃分,取消了審美實踐中的層級阻隔,實現了對感覺的重新分配,讓以前不可見的「草根」的審美需求得以呈現。具體到文學而言,互聯網打破了關於文學的各種限制,讓發表、閱讀和交流的門檻大大降低。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踐行自己的文學主張,也有平等的權利享受文學藝術。

中文網絡文學發端於北美華人留學生群體,這些創作風格偏向文學期刊的作品,網絡傳播雖然打破了地域分隔,但早期的作品主要還是在留學生群體中流傳。中國大陸地區的互聯網在1995年開始社會化,水木清華、金庸客棧、天涯論壇等網絡論壇相繼建立,文學愛好者聚集於BBS,形成了小的文學團體。後來,李尋歡、寧財神、安妮寶貝等「文學青年」進入榕樹下網站,在那里實踐著「生活·感受·隨想」的網絡文學。類型小說的愛好者聚集在西陸論壇,後來從中分離出了龍的天空、幻劍書盟、起點中文網等類型小說網站,帶來了後來網絡類型小說的繁榮。來源:文藝報;2020年08月25日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