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下)

我們所講的中國文化,是空間和地域的概念,除了漢文化之外,還有今天國土境內的其他民族的文化。漢民族與其他民族在文化上各有所長,而且自古以來就是互相學習、共同演變的。 

除了民族文化,還有一個地域文化的問題。中國幅員遼闊,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特色的文化類型。比如北京人以前住四合院,上海人沒有四合院,而是石庫門。所謂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夠體現一個區域特點的文化類型。 

司馬遷的《史記》裏面有這麽一句話:「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現在講風俗,其實「風」和「俗」是兩個概念。什麽叫「風」呢?用現在話來講就是流行。在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下,流行的東西不會傳得非常遠,不過百里地。「俗」是什麽呢?就是習慣。「俗」是人字旁的,成為一批人的習慣了。就是說,「風」流行一段時間以後,有的就慢慢形成「俗」,成為人的習慣了,那就保存下來了。保存下來的習俗,是文化。

所以,我們講中國文化、中國文明,既要講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內的文化,也要講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習俗。

 

現在,我們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了。我們要拿什麽樣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就是要拿豐富多樣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即中國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文化怎樣走向世界?現在有個說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無法茍同這種說法。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問題,就是文化傳播的問題。

現在有個說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無法茍同這種說法。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只有經過有效傳播才能是世界的。花木蘭是中國的,可是直到如今,中國還拍不出一部像好萊塢的《花木蘭》那樣有影響力的影片。大熊貓是四川的,為什麽我們沒拍出《功夫熊貓》?所以,文化怎樣走出去,是一門大學問。

 

歷史上,從不同文化的群體開始相互接觸以來,文化的傳播一直有兩種方式——自願的和強制的。一般來說,對物質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願的,而對精神文化的接受則兩者兼而有之。強勢文化往往會依靠武力、權力、財力、人力強制推廣自己的文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語言、文字以及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這樣的結果。

在古代中國,一方面,自認為居於「天下之中」的華夏諸族對自己文化的優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絕不會向「非我族類」、尚未開化的「蠻夷」推廣,僅給那些「仰慕華風」又具備學習條件的人以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蠻夷」歸化以後,就必須接受中國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歸流後,新設置的府、州、縣內就必須辦學校,興科舉,尊孔孟,以儒家學說教化百姓。一旦民間信仰和宗教對主流文化構成威脅,也會被堅決取締。

也有一種情況,是偶然傳出去的。歷史上,中國文明的很多東西,並非刻意要傳播出去的。比如造紙術,是唐朝軍隊在中亞打了個敗仗,俘虜裏有造紙的工匠,才把造紙術傳了出去。

 

時至今日,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徑,是向世界提供盡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這也是傳播文化的有效途徑。

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國人走向世界,他們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如果他們普遍具備了優良的素質和文明的舉止,中國文化的地位就能隨之提升。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大障礙,是語言。中國應該下決心把中國文化翻譯出去,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做得還很不夠。四書五經都沒有國際通行的版本,還是早年傳教士翻譯的。

當然,文化軟實力要通過硬實力才能起作用。現在不少外國人學中文,是因為中國人在國際上的生意越做越大,外國人要跟中國人打交道就想學漢語,而不是因為漢語有魅力。但是,他們掌握了漢語,就能夠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了。(2022-12-14愛思想)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