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詩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宗教交流(2)

道教的交流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但道家與道教是完全不同的。道教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再到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民間信仰以及東漢「五斗米道」,「太平道」等的宗教、文化的融合。

依據朝鮮史書《三國遺事》記載,公元七世紀,朝鮮已有許多人信奉道教。當時中國正值唐朝,唐高祖得知這一情況後,即送道士和道經到朝鮮。此後的幾百年間,道教成為朝鮮高句麗王朝的國家宗教之一。

中國道士受唐王朝的派遣來到高句麗,以佛寺作道觀,被尊奉居於儒士之上。高麗時代(中國宋朝),睿宗修建朝鮮半島的第一座道觀——福源觀,並在道觀中舉行消除國家災難的齋醮儀式,以後高麗元宗太子按道教的三屍說守庚申,守庚申遂成為國家風俗。朝鮮李朝建立後,曾遣使來中國學習道教的醮祭,中國的明成祖在永樂元年(1517年)派專使送道教勸善書600部到朝鮮。但道教在朝鮮半島沒有形成教團,後來被融進民間信仰或其他宗教(如天道教)中而逐漸湮沒無聞。

道教在日本的傳播並不如在朝鮮傳播得那樣順利,甚至中國的道教在日本沒有形成實質性的教派。但道教思想卻對日本神道教育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日本文化體系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道教思想在文學、戲劇、繪畫等多個領域均有所反映。

媽祖教的交流

媽祖教中的媽祖,其現實原型是福建湄洲島上的民女,經過宋朝至清朝歷代皇帝的加封和出海民眾的崇拜,逐漸成為了海上航行的保護神。媽祖信仰多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盛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隨著商船南下,媽祖文化也隨著商船一起出航,通過船上的海員以及移民口耳相傳,傳到了海外,傳播的國家大多數都是沿海地區,例如:朝鮮、日本、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國。而中國的一些其他民間習俗也與媽祖信仰一同傳出海外,如今我們看到東南亞地區的祭祀或者宗祠等風俗傳統,追根溯源都是來自中國。

佛教的交流

佛教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傳入中國並得以發展。在中國經過長期的經典傳習與滲透,與中國本土文化相融合後,構成了具有民族特點的各學派和宗派,並遠傳東亞、南亞各國。在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35歲開悟,創立了佛教,他也被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公元前3世紀末,佛教已經遍布整個古印度,並向外傳播,成為世界宗教。佛教在東傳的途中,分為南北兩派:由印度傳入中國繼而傳播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稱之為北傳佛教;由印度至斯里蘭卡繼而傳入泰國、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地區稱之為南傳佛教。南傳佛教,是上座部,為小乘佛教;北傳佛教,是大眾部,也就是大乘佛教。

公元前2世紀,小乘佛教由印度傳入斯里蘭卡後,首先傳入相鄰的緬甸,隨後逐步擴散到泰國、老撾、柬埔寨等地。公元2世紀以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為佛教的傳播中心,「南海區」的北部沿海地區的佛教也在此時逐漸興起,雖然同時期大乘佛教盛行,但小乘佛教也在沒有間斷地傳播。直至11世紀中期,小乘佛教在緬甸復興,蒲幹成為小乘佛教的中心,11世紀末,小乘佛教由緬甸進入泰國。13世紀,泰國國力逐漸強盛,雄踞中南半島,小乘佛教日漸昌盛,隨即柬埔寨和老撾跟隨著泰國以小乘佛法為主要教派,此後小乘佛教在中南半島占據了主導地位,教徒分佈廣泛,擁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中國發展觀察 2016-04-23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