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育正「幻化遊戲」與「懸置遊玩」 論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4)

三、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批評

布爾迪厄對康德美學進行了強烈的攻擊,而洪席耶對布爾迪厄的論點也予以反駁。在洪席耶的比喻裡,布爾迪厄想強調「對藝術作品、葡萄酒和餐桌禮儀進行判斷者,是同樣的品味」(Rancière  2004:  185)。洪席耶認為,布爾迪厄反對康德的方式,是去證成每個階層的品味,都受其所處的習性及生存心態(ethos)支配;而對美的無關乎利害判斷,則是哲學的假相──事實上恰是因為具有某種文化資本、身處某種特定階層,才得以想像品味判斷的法則能無關乎利害(Rancière 2006: 2)。

換句話說,洪席耶認為布爾迪厄的「通俗批判」,在於指出康德的理論只是某種特定階層才會有的美學空想(洪席耶2012: 338)。布爾迪厄一方面以看似科學的方式描述了品味判斷的歷史性,另方面則批評哲學家

(例如康德)只專注於一己的主張,卻完全欠缺「主張如何成其為主張」的社會學意識(Rancière 2004: 166-67)。在這樣的理解下,洪席耶反將了布爾迪厄一軍,指出布爾迪厄為了證成自己的理論,其實也忽視了康德美學的時代因素:

 

布爾迪厄和康德美學爭論的根本可能就在於此。這位社會學家要求對這種「否定的」、「如所有名副其實的哲學思想那樣,非歷史的」美學,做出「通俗」的批判。這位「通俗」的社會學家,為了將《判斷力批判》的命題,歸納為學識淵博者和朝臣之間幾百個世紀以來的衝突,他裝作不知道《判斷力批判》的時間,這無疑使之變得更加非歷史了。而康德則對「審美共感」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在空間上更大、在時間上更確切的舞臺背景。在法國大革命開始後一年,他的美學展現了那個世紀的當代性,和那些面對著「將自由(與平等)與約束(更多是由義務而尊重和服從而來的約束,而非因為恐懼而來的約束)結合起來」之問題的人民的當代性。(Rancière 2004: 197)

洪席耶認為,如果布爾迪厄以為康德的美學欠缺歷史性,那麼布爾迪厄這種看法也可以反過來指涉他自己,亦即成了另一種欠缺歷史性──因為布爾迪厄並未意識到康德美學在大歷史背景下(法國大革命) 所具備的思想史淵源及特定成因。5

除了檢討理論的歷史性以外,洪席耶也對理論的方法本身進行了反思。於《哲學家和他的窮人們》(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1983;The Philosopher and His Poor, 2004)裡,洪席耶以布爾迪厄《區分》為例,強烈質疑社會學慣用的兩大方法:數據統計和問卷調查。首先,數據統計的荒謬特性,在於它能自己解釋自己──之所以如此,正是來自於社會統治與剝削個體的法則。換句話說,數據統計其實建立在「群體能決定個體」的前提下,因而幾乎能夠主導自身的解釋,並且讓各種進一步的詮釋都顯得毫無價值(Rancière  2004:  168-71)。至於看起來精確、嚴實的問卷調查,洪席耶也認為大有問題。在他看來,社會學的問卷設計,只不過是把答案預設在整套問卷的形式及潛在的邏輯裡;而所有可能用以

「回答問卷」的話語,其實早被社會學方法給事先複述了。正因為社會學方法只能採納眾所周知的預設與認知(Rancière  2004:  170),所以就在這樣的前提上,去進行問卷的設計與判讀。

例如,在布爾迪厄關於品味調查的問卷第十九題裡,其中一個選項是「我對一切好音樂都感興趣」,一個選項是「古典音樂不適合像我們這樣的人」,另個選項是「我很喜歡古典音樂,比如施特勞斯的華爾茲」(Bourdieu  1984:  516)。6  在面對這樣一份問卷時,農民與工人可能從中辨認出「他們所被認定與被期待」的合適答案,因為其中有一種潛在的期望(即:「請勾選出符合你〔們〕的答案」),早已被預設在整張問卷設計5   「具歷史性淵源」和「欠缺歷史性」是兩回事。要之,與布爾迪厄比起來,康德的美學確實缺乏「歷史性」,但那不代表「布爾迪厄認為康德美學沒有歷史淵源」。是以在我看來,洪席耶此處對布爾迪厄的批評稍失公允。

6   本題共五個選項,另外兩個選項是「古典音樂是複雜的」、「我喜歡古典音樂,但懂得不多」。

 

 

中──因而受訪者提供的意見,都是這套邏輯所暗示下的結果,使民眾

「除了屬於『自己的選擇』之外,別無他選」。洪席耶更進一步指出,柏拉圖(Plato)早就已將類似「問卷」的提問模式給摸透了:事實上,觀點只會迴避自身──這是說,觀點總是應對著各種情境而來,而不是只應對著一個個問題而來(Rancière  2004:  169)。簡言之,洪席耶攻擊了包含布爾迪厄《區分》在內的社會學問卷調查,認為那些分析的結果說到底只是同義反覆,因為既定的觀點早就藏在看似客觀的問卷裡了。


(本文作者廖育正: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原載:中外文學‧ 第48 卷‧ 第1 期‧2019 年3 月‧ 頁127-162。)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