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席耶《景色時代-美學革命之起源》(中)

「景色時代」、康德美學與法國大革命之共時迴響

洪席耶這本著作的真知灼見,更在於如何融會景觀畫蔚然興起、康德(Emmanuel Kant)美學發展與法國大革命三者之間的共時性脈絡。首先,洪席耶認為康德的美學研究和法國大革命在社會鉅變下共時發生,絕非偶然,而是康德以美學思考回應文明規範翻轉危機。洪席耶特別研究康德如何將非純藝術的庭園景觀,歸類於純造形藝術的範疇中,和景觀畫連結互補,成為一個時代藝術思潮。康德美學如此專注於精神性和自然的連結:「自然不只是簡單的材料,而更是一個構造模型,藝術甚至不確定可以與之相稱匹敵,這於是成為一種對自然、藝術和兩者關係的一個新理念。」與反自然美學相對,康德美學即沉浸在藝術與自然的關係探討中。

涵養英式庭園造景到景觀畫興起精神,洪席耶好奇康德哲學與「景色時代」如何共鳴,首先,如英式庭園的理想,intricacy(複雜性),自然場景作為一種「多樣合一」(l’unité dans la variété),相對於服膺於亞里斯多德因果律的英雄史詩敘事畫作,景物畫更能沉思自然現實中,秩序與混亂、理性與非理性、意義與無意義的混合關係,如此不但轉移西方傳統菁英動作因果的宰制,更提供一種「新自然視野」,洪席耶認為「藝術中過去的自然為模仿秩序的因果連結」,然而「景色時代」的藝術「不服從任何既定的規範意志,並模糊了藝術和自然的界線。」自然於是不再是被藝術模仿的各種形式,而成為「一個帶動並穿越藝術宇宙的運動」,「來自他處並超越自身」。

洪席耶進一步研究英式庭園的另一個理想,connectivity(連結性),如何成為康德美學與法國大革命共振的關鍵。與其反自然美學以一種極為優雅的姿態將藝術與現實一刀劃開,「景色時代」的康德美學更為注重一種面向大地的「連結美德」(vertu de connexion)。與其回歸古典亞里斯多德詩學,將「自然視為一種形式」,歸屬於動作因果的完美秩序中,從英式庭園得到啟發的康德美學,更將「自然作為一種意外」,體現一種大塊無為的開放冒險。更進一步說,相對古典詩學將現實與想像漂亮分隔,「景色時代」的康德美學的革命性或許在於一種「去除界線的激進」,試圖以融會渾沌未明的「共存」(coexister),認識一種「包含矛盾的未定狀態,讓過去習慣性描述成為缺陷,使精神不斷探索繁盛的感知力量。」以這樣難以言喻的矛盾結合,洪席耶從康德美學中發現一種「未決定性」(indétermination),「想像不再是理念到形式的操作,而更是一種仍為未知理念之試煉」,洪席耶更嘗試連結自然精神與康德美學內涵,如自然運作的「無所為而為」,不啻分享康德提出的「無目的性」之美?而大塊無為作為一種自發的自由自在,不也喚起康德提出的藝術作為:「形式沉思中的想像遊戲」?

本文作者Yo Chen 陳潔曜,北藝大電影碩士,巴黎第七大學電影研究博士,研究過程獲兩屆世安美學獎。創作曾獲文化部優良劇本、台北市電影委員會劇本獎與自由文學獎,曾入選柏林影展電影新秀營。 現為獨立研究者、自由撰稿者、法文翻譯。(本站[任何引用]需提及研究者、譯者,敬請尊重獨立研究,感謝!原載:2020-06-13 https://vocus.cc)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