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論陸遊寫景詩的人文色彩(2)

正因陸游對山水景物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在他心目中,山水景物不但變化多姿,而且富有情感:“山晴更覺雲含態,風定閑看水弄姿。”(19)仿佛山水風雲都是含情脈脈地向詩人展示其美麗的姿態。“縈回水抱中和氣,平遠山如醞藉人。”(20)仿佛山水具有像人一樣的精神氣質。他還認為自然景物都是其親密朋友:“鶯花舊識非生客,山水曾遊是故人。”(21)“江山好處得新句,風月佳時逢故人。”(22)雖說中國古代詩人在模山範水時往往都會向自然景物投射主觀情感,但從其寫景詩的整體來看,陸游所投射的情感顯然更為濃烈。所以陸游的寫景詩幾乎無一例外全是情深意摯的抒情詩,有時甚至抒情的成分壓倒寫景而成為全詩的主旨。例如《雨中登安福寺塔》:

平生喜登高,醉眼無疆界。北顧極幽並,東望跨海岱。喟然撫手嘆,從古幾成敗?英雄如過鳥,城郭但遺塊。今朝上黑塔,千里曠無礙。忽驚風霆掣,坐覺天地晦。急雨挾龍腥,溽暑為摧壞。皇天念蟠郁,令我寄一快。那知書生狂,自倚心眼大。更思駐潼關,黃河看如帶。

此詩作於成都,安福寺塔為蜀中名勝,時令則正逢鶯花爛漫的陽春三月,可是詩中對登高覽遠所見的景物僅以“千里曠無礙”一句虛晃一槍,全詩主旨則在抒發胸中豪情以及對淪陷的中原河山的懷念,這樣的寫法顯然與一般的登覽詩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此詩名為登覽而實含愛國熱情,所以實際上包含著陸詩的兩大主要內容,不能算是典型的寫景詩,那麽請再看《稽山》:

我識康廬面,亦撫終南背。平生愛山心,於此可無悔。晚歸古會稽,開門與山對。奇峰綰髻鬟,橫嶺掃眉黛。豈亦念孤愁,一日變萬態。風月娛朝夕,雲煙閱明晦。一洗故鄉悲,更益吾廬愛。東偏得山多,寢食鮮不在。寧無度世人,談笑見英概。禦風徜可留,為我傾玉瀣。

此詩作於85歲,詩人已臻風燭殘年,全詩內容與愛國題材無涉,是一首較為純粹的山水詩。但是此詩最重要的主題並非題中所說的“稽山”,而是詩人的自我。詩中展示了一位熱愛名山大川的自我形象,他壯年時曾飽覽各地名山,甚至遠達被金人占領的終南山的北側。晚年歸隱故鄉,稽山可說是他的家山。稽山就像故鄉的摯友。詩中雖有許多細致生動的寫景之句,但每一句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烈的情愫。此詩給讀者的閱讀效果與其說是領略稽山的美景,倒不如說是體會詩人的胸懷。強烈的主觀情誌的投射是陸游寫景詩具有濃烈人文色彩的根本原因。

陸游的寫景詩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所詠景物的多樣性。正如前引《唐宋詩醇》所評:“漁舟樵徑,茶碗爐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為歌詠,以寄其意。”那麽,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麽呢?筆者認為正是詩中充溢著強烈的主觀色彩。換句話說,因為陸游寫景時往往是以自我為主導,很少有純屬客觀的描寫,所以景物自身的巨細醜妍並不能影響詩人的詩興。只要內心有所感觸,即使是荒涼簡陋的景物也會使他詩興勃發。試看下例:

劍門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近人羅癭公評曰:“劍南七絕,宋人中最占上峰,此首又其最上峰者,直摩唐賢之壘。”(23)的確,此詩的意境之美,在宋詩中少見其比。然而真正的寫景僅最後一句,且未對劍門之景作細致描摹,只是為自身畫一小像而已:險峻荒涼的劍門關口,細雨濛濛,孤獨的詩人騎驢入關。與其說這是一幅山水圖,不如說是人物像,景物只是圖中人物的背景而已。然而正是這荒寒淒寂的景物觸發了詩人胸中的蓬勃詩興,情景融會,構建成詩情宛轉的意境。陸詩的這個特點最顯著的體現就是其觀賞視野十分廣闊,並不局限於某個區域。首先,陸游熱愛家鄉,越中的稽山、鏡湖都是他反復吟詠的對象。當他遠遊異鄉的時候,對稽山鏡湖的思念經常見諸吟詠,試看《初夏懷故山》:

 

鏡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紅橋小艇過。梅雨晴時插秧鼓,萍風生處采菱歌。 

沈迷簿領吟哦少,淹泊蠻荒感慨多。誰謂吾廬六千里,眼中歷歷見漁蓑。

 

此詩作於47歲,陸游正在夔州通判任上。其實夔州也是山水清絕之地,但詩人思念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家山。詩中盛贊故鄉風物之美,對眼前的夔州則稱為“蠻荒”。 

但是當陸游回到家鄉歸隱於鏡湖之畔後,卻又對巴山蜀水魂牽夢繞起來。試看下例:

 

夢蜀

 

自計前身定蜀人,錦官來往九經春。堆盤丙穴魚腴美,下箸峨眉栮脯珍。 

聯騎雋遊非復昔,數編殘稿尚如新。最憐栩栩西窗夢,路入青衣不問津。

(19)陸遊:《秋思》之二,載《劍南詩稿校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44頁。

(20)陸遊:《登擬峴臺》,載《劍南詩稿校注》卷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943頁。

(21)陸遊:《閬中作》之二,載《劍南詩稿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49頁。

(22)陸遊:《遣興》之一,載《劍南詩稿校注》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693頁。

(23)陳衍:《石遺室詩話》卷27,載《陳衍詩論合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73頁。按:今人或將此評歸於陳衍,實誤,詳見陳衍在本卷中的說明。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