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捷爾納克的“詩人的散文”

帕斯捷爾納克因“在現代抒情詩和偉大俄羅斯敘事文學傳統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而獲得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但他在敘事文學——散文創作方面的實績,卻一度被作為“純粹抒情詩人”的身影所遮蔽。從20世紀20年代起,帕斯捷爾納克作為現代詩壇優秀詩人的地位便漸漸開始確立,直到20世紀50年代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橫空出世,人們才意識到他不僅是一名出色的詩人,更是一位卓越的小說家。


藝術注目於被情感改動的現實


關於詩歌與散文的關係,帕斯捷爾納克有著獨特的理解。他認為“詩歌和散文是彼此不能分離的兩極”,“散文是最具現代性的體裁”,而”抒情詩已經不能表現我們經驗的宏大規模與廣闊空間”,他個人的詩歌只是散文創作的準備。上述觀點,以及他關於“藝術注目於被情感改動的現實”、關於抒情主義與歷史主義之關係的見解,構成了詩學理念的基本內容,並影響著他的全部小說創作,使之具有雅各布森所說的“詩人的散文”的藝術風格。

20世紀10年代初起,帕斯捷爾納克就開始散文創作,陸續寫了13篇中短篇小說,直至完成巔峰之作《日瓦戈醫生》。在這些“詩人的散文”作品中,往往可以讀到作家自己詩作中的優美詩行。有許多在他的詩歌中曾出現過的形象、場景和意象,後來又以略加變化的形式重現於他的小說中;他用詩歌予以表現的情感與思想,以詩的方式觸及的主題,也在他的小說里獲得新的表達。他總是以詩人的眼光看待自然和世界,以具有抒情色彩的語言表達對於生活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這使他的小說散發出濃郁的詩意。


帕斯捷爾納克的整個小說創作,顯示出在探索之中逐漸邁向高峰《日瓦戈醫生》的演進脈絡。《最初的體驗》作為開端之作,情節結構具有多層次、剪輯性的特點,人物沒有完整的性格發展史,形象刻畫具有印象主義特色。作品傳達出作家早年對外部世界的種種印象,表現了與作家經歷相聯繫的感受和體驗,滲透著大量的自傳——回憶錄因素。主人公對生活、藝術和愛情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又使得這部作品獲得了一種哲理化色彩。作品中的景色描寫廣泛運用擬人化手法,表明作家對於線條、色彩和明暗對比有敏銳的感覺,常獲得一種油畫般的藝術效果。由此,可約略窺見未來作家小說藝術探索的輪廓與走向。


歷史主義傾向是對當代現實的高度關注


關於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這一主題,在隨後的《阿佩萊斯線條》《一個大字一組的故事》和《寄自圖拉的信》等小說中一再得到表達。作家從生活的視角審視藝術,從藝術活動實踐出發提出了“藝術家們追求的究竟是什麼“等令人深思的問題,發出了守護藝術良心的呼喚。

此時,作家的歷史主義傾向,即對當代現實的高度關注,已開始顯示於他的另一些作品中。他開始嘗試在自己的小說中,以富有特色的詩學方式,傳達對時代風雲和歷史進程的沉思,關注被捲入歷史洪流中的個性的命運。在小說片斷《奇特的年份》中,作家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一特殊年代的“病症”,即失去個性的人們被解除了武裝,結合到這樣或那樣的同一性框架內。


小說《對話》則以別具一格的形式,表達了這樣的見解:人只有進行富有成效的活動,死後才能留有生前整個生活的有意義的成果。生前未發表的小說《第二幅寫照:彼得堡》,是作家在繼承俄羅斯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關於彼得堡的一種延伸書寫。他從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別雷等前輩作家那裡汲取藝術靈感,從結構布局、氛圍營造、形象刻畫、象徵和隱喻的運用等不同側面,延續了他們關於彼得堡的書寫,創作了一部具有鮮明現代特色的作品,豐富了俄羅斯文學中的城市題材創作。


在小說《無愛》中,作家通過對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物的素描,不僅提供了“二月革命”後,作家本人生活的藝術寫照,還涉及那個時代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即身處動盪歲月里,人們往往糾結於其間的事業與生活、責任與情感的衝突。同樣與當代現實緊密聯繫的小說《空中線路》,經由一個不乏悲歡離合、骨肉親情、機緣巧合的故事,隱喻了超越人道法則的界線、實現歐洲社會思想之統一的理念,涵納著關於善與惡、親情與原則、暴力與寬恕之關係的思考。

在上述五篇作品中,帕斯捷爾納克小說的歷史主義傾向得到清晰的呈現。
(2018/04/17 I中國社會科學網)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