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掌櫃驚詫地忙探頭向窗外望去,就看見茶樓外在一片人群熙攘聲中,一位形體特殊的主兒,正背著個羅鍋兒,眨巴著雙爛眼邊兒,撅著張不長鬍子的婆婆嘴,邁動著兩條羅圈腿兒,圍著御拴馬石旁那頭瘸腿小驢兒轉來轉去,久久捨不得離開。老掌櫃脫口驚呼了: 

「是他!……」 

是誰?粗看這主兒,滿臉油泥兒,一副嚴肅相,除了面目苦了點外,真搞不清他是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或是六十歲。再看穿戴,更是古老陳舊,只見他光身子穿著一套長年不換、油漬麻花的中式褲褂,赤腳跋拉著一雙補來釘去、實納鞋幫的變形牛鼻子鞋,真可謂要多艱苦有多艱苦,要多樸素有多樸素。可又有誰能料想到,就是這麼一位極不顯眼的主兒一露面,卻在大褲襠胡同裡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一群西裝革履、濃妝艷抹的男女青年,競相跟蹤圍觀,人湧得裡三層外三層,簡直比這老城鬧市區初次出現外國人還熱鬧。

 


呵!大褲襠深處開鍋了!

 


但這位主兒對此卻置若罔聞,如入無人之境,只顧抖動著兩條羅圈腿兒,圍著那頭小毛驢兒轉。漸漸地,他竟在一片嘈雜的哄鬧聲中站住了,輕輕地摩掌著小瘸驢兒的脖子,紅眼邊裡還撲簌撲籟滾出兩行熱淚。 

老掌櫃望著望著,似看到眼前那兩條線頭兒猛地撞在了一起,好像有兩頭驢影兒也跟著碰合了。老掌櫃再一晃悠腦袋,心裡透亮了,竟不由地自言自語嚷嚷上了:

 

「我說在哪兒見過這頭小驢兒呢……」 

「可那頭早死了。」白三爺在他身後微笑著糾正。 

「三爺!」老掌櫃轉身讚歎了,「真有您的!原來您唱的是這齣戲!」

 

「瞧您說的,」白三爺卻透著謙和,「論唱戲,我算得了什麼?老掌櫃!充其量咱只不過是個敲邊鼓兒的。你瞧!真的角兒這才出場了。」 

「哦……」又是一聲由衷地讚歎。 

但那位被稱為「角兒」的人,竟不顧自己的身份,在眾目睽睽之下,猛地摟著小瘸驢兒失聲痛哭了。

 

也真湊巧,小瘸驢兒也在這時開始了長吁短歎的嚎叫。 

這時,白三爺一抖袖子,再整衣褂,不失時機地緊跟著走出了茶樓。 

「哦!」老掌櫃大徹大悟了……

 


 


白三爺站住了,嘴角旁掛出了幾縷灑脫的笑紋兒。 

人群裡三層、外三層擠得更密了。致使各酒樓、小店、各類鋪面兒裡的主顧們,一時間幾乎都被抽空了。 

但白三爺似乎又不急於進去了。

 

他旁觀者似地站在人群之外,背著手兒,瞇著眼兒,彷彿正在欣賞一幅難得的好畫兒。不!更好像一位唱壓軸戲的名角兒、台前的「急急風」敲得越響,他就越不急於出場,越沉得住氣兒。 

白三爺眼角旁也掛上了笑。 

往事煙雲似地在他眼前飄盪開了。玩驢、終於玩出這麼個歪脖子樹杈子來。他透過人群縫兒,久久望著那位只顧摟著小瘸驢痛哭的主兒,漸漸地兩隻眼珠子竟不轉動了。

 

這個人?……

 

是的!這裡是該說說這位不凡的人物了,要不然顯不出白三爺得了祖宗真傳。 

常言說得好: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這話要用到這位衣著相貌均很脫俗的主兒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也沒有了。但要詳細講到他的身世,還必須說到一宗事兒。不說這個,這位人物的特殊價碼兒就顯示不出來。 


孔子曰:食不厭精……

 


據說,咱們的老祖宗就是以吃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您瞧瞧!北方越吃越大、越吃越野,什麼駝峰、熊掌、犴鼻、鹿唇。而南方則越吃越細、越吃越精,什麼銀魚、明蝦、海虱、鮎魚鬚。並且各有創造,爭相發明。也是據說,南方已由色、香、味,過渡到「聲」,已開拓到專吃胎裡的小白鼠。活蹦亂跳的,沾上鹹水往口裡一送:一叫。咽進嗓子眼兒:二叫。落到胃裡:三叫。絕!顧聲思名,此珍饌曰:三叫,雖這隻是傳聞,不足為信,但北方卻絕不甘落後,早在數百年前就卓有成效地又端出一道佳餚:湯褪驢!君不聞名諺:天上的鵝肉,地上的驢肉!僅此一斑,就足可知其在中國名菜史上的地位了。 

湯褪驢的發祥地則是老北京的青龍橋。 

據說,鹵制這種驢肉並非是驢即可:老驢肉老,病驢肉邪,死驢肉惡,而殺一般壯驢又違背天理。為此,青龍橋的湯褪驢是專門精選那非老、非病、非死、非用之驢。即一生下來就先天帶著殘缺之驢,或出世不久就受傷難癒之驢。您哪!這樣煮了,睡覺才能睡得安穩。還是傳說,湯褪驢還不准一起手就血糊淋拉地動刀子。血放了,神散了,味兒也就跑沒了。祖傳的絕招兒是:先在平地上深挖四個小坑兒,然後再把活驢的四條驢腿直挺挺插進去。這樣,任是那再頑固不化的驢兒,也陷地為牢再難掙扎半分。隨之,便是用整鍋滾燙的開水向驢身上澆去,直至驢兒長嚎短叫在全身筋腱肌膚的活蹦亂顫中死去。這樣,既保證了滿腔熱血盡浸在肉絲之中,又保證了肉質的色、鮮、活、嫩。但這仍不是關鍵,關鍵是在驢兒開、剝、宰、割後那一煮。雖然其間仍有種種秘方和絕招兒,但這關鍵之中的關鍵卻又在那鍋歷數百年、煮驢無數頭的珍貴原湯了。

 

這才是薈萃,這才是精華!

 

也是傳說。據說到「老佛爺」修萬壽山那陣子,湯褪驢的老主人臨死已為三個兒子留下了萬貫家產。但兄弟間寧可不要百畝良田、半街鋪面、無數金銀、數座宅院,就是拚死拚活要爭那鍋聞名遐邇的驢肉湯。到後來,哥兒仨竟爭得頭破血流反目成仇,官司直打到慈禧老太后大紅人兒李蓮英的門下。還是據說,這位大太監一輩子就辦了這麼件好事兒,他主張長兄嫡傳,才避免了三兄弟砸鍋漏湯的悲慘結局,使老北京的老主顧們保住了這點兒口福。 

從此,青龍橋的驢肉就更引得「京師萬人饞」了。 

但說到這湯褪驢又何時香飄塞外的?就又須提提老古話兒了。聽老人講,乾隆爺待此座塞外名城築成後,便欽命一位宗室貝子率領一支八旗子弟屯兵於此。而這位封疆大吏雖也願為王命肝腦塗地,但就是捨不下青龍橋這一口兒湯褪驢。好您哪!沒了這麼點滋味兒,那肝啊、腦啊的也都跟著沒了,還拿什麼玩藝兒為皇上往地下塗呢?奏請聖上把青龍橋搬到口外,不但顯著讓人笑話,就是讓其他王爺大臣知道了也不讓啊!京師裡誰不貪這滿口香?於是便有一位湯褪驢的幫工小夥計,在這位封疆大吏的親信策劃下,暗中偷得了主人那份兒泡製湯褪驢的絕技,尤其是還盜得半罐子那秘不外傳的原肉湯,追隨大駕,連夜潛逃至此。據說,自從這塞外名城有了這一宗美味兒,這位封疆大吏便勇武倍增、忠貞復加,致使大清江山數百年來無後顧之憂。雖此僅為老者傳說,只供姑妄聽之。但那位小夥計確實從此露臉塞北,很快就成了名聞口外的驢肉陳了。

 

說完這宗事兒,就該說到人了。白三爺只覺得思緒飄飄忽忽,往事卻在眼前越來越清晰了。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