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寫小說的蕭乾和寫報導的蕭乾》(4)

問到報導文學的種種,蕭乾說他對外國和港、台的看得不多。 

「報導文學現在有一個爭論性的問題,就是報導文學容許不容許虛構?如果是報導文學,應該嚴格來說是真的事情,用真名真姓。你可以在細節方面下工夫,一旦虛構,就是fiction,不是報告文學。」 

可是有時在剪接或細節突出上不是需要虛構嗎?比如他寫戰時倫敦,把十日的生活寫成「倫敦三日記」?

 

「那不是虛構,是壓縮。虛構是沒有東西加東西進去,壓縮是刪掉。」 

但是「十」天不是「三」天呀? 

「那是剪裁。我不喜歡沒有經過剪裁的東西。一個文章最要緊是不要鬆散。我有些東西是比較鬆散,小說也有這個問題。」

 

那他覺得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怎樣呢? 

「我們是兩種寫法,他是天馬行空,我是本本份份,規規矩矩的寫。他是詩人呀。」 

他覺得報導文學的好處是時間性,專題性,「如果幾十年後還有可讀性,那就很好。」

 

他用文學技巧來寫報導,也許就為了它可讀性更高吧。蕭乾的報導文學無疑在幾十年後還有可讀性,可惜的是上面說到五六年內蒙之行那兩篇文章以後,我們多年來也看不到這位採訪高手的報導文字了。五七年被批鬥後,蕭乾沉默了二十年。今日說起來,蕭乾說自己五十年代的情況是屬於小康之列,有些人還比他慘,有些人勝過他。他慶幸的有幾點:第一他沒有給派去北大荒,他在唐山勞動了三年,回家過年一次,太太探過他兩次。第二他沒有抄家,更重要的是家庭沒拆散,家庭拆散的一種情況是分到外省去,夫妻分離,一種是太太鬧離婚,劃清界線,蕭乾說:「我老婆說:十年,二十年,你走,你放心,家,我負擔。這樣的老婆真難得。」第三是他沒有改行,懂得外文就像懂得一點技術,他這個外文救了他,所以他沒有離開文字隊伍,不過是從創作去到翻譯。

 

今日蕭乾談到這些過去的經驗時,往往是這樣子,很冷靜、很謹慎地一點一點列出來。他重新執筆以後新寫的《未帶地圖的旅人》就給人這樣的感覺。這篇文字寫得理智周到,對許多事情一一交代清楚,比如與楊剛的友誼,與大公報的關係。《當代》刊的是初稿,蕭乾在美時告訴我們說回去再修改,出書時要再加上一段話,他說: 

「中國作者很少在文章裏提自己的愛人,我要做一件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我想出書的時候在序言裏寫:五十年代後期,中國有一批可敬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生活的伴侶在政治上遭到挫折的時候,沒有用離婚來劃清界線。我在這裏想向我的愛人文潔若表示謝意。」 

正因為失去了活用文字的權利多年,再用的時候,特別珍惜文字的效果,用來說那最重要、最實際的、最有效的事情,顧不了文采,當然更不會浪費或奢侈了。

 

此外近期刊在《新文學史料》的〈斯諾與中國新文藝運動〉、〈魚餌、論壇、陣地〉、《戰地》增刊的〈斯諾與《活的中國》〉、《新聞研究資料》的〈老報人隨筆〉、《開卷》的〈貓案真相〉、《中報》的〈斯諾夫人海倫訪問記〉等,都是報人本色的文字,一一交代事實、澄清真相,為了需要,注重文字的實用性多於文字的創造性;因為歷史環境的影響,小說家蕭乾終於讓位給老報人蕭乾了。其中〈魚餌〉一文記三○年代主編《大公報.文藝》的經驗,實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作品,寫出作為文藝主編的經驗,不但寫他組稿、編特輯、搞批評討論、書評專欄、辦文藝獎等,更重要是寫出一個編者的原則和理想,以及實踐的經驗。文中見出的剛正態度,在今日尤其值得不同地區的中文文藝刊物編者參考。現在的蕭乾文章的特色是理智,四十多年前《籬下集》出版之前,他在《水星》發表〈給自己的信〉,裏面好像是一個理智的自己跟一個感情的自己在辯論,到了今天,在多年混亂後這特別需要理性來重新反省和分辨的時刻,這位「理智的蕭乾」是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了。 

在離開聖地牙哥以前,蕭乾說他在美國也聽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想談談美國,現在還未整理出來怎樣談美國。過去很簡單,大家一到美國便大談美國,一到非洲便大談非洲。現在不是這樣,我想寫美國的精髓,不是表面,寫廣度容易,深度比較難。」

Views: 2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