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斯《寫小說的蕭乾和寫報導的蕭乾》(5)完结

蕭乾回去以後,今年三月,我們看到他在人民日報連載的十則《美國點滴》了。蕭乾寫美國的超級市場,科學工業館、兒童音樂會、教育、法律,也寫到在美國的一些中國人。其中最好的幾篇,他做到了用生動的描寫,形象化地表達他的意思,比如由一顆棗核寫出一個在海外的中國人思鄉的感情,而又以一個年輕笛手,寫出這種思懷也混和了憂慮。正如《人生採訪》中的文章一樣;這十篇短文也是以國內讀者為對象的。蕭乾有他的訊息,所以寫到美國一座大廈拆樓用「定向內爆」,數分鐘內變成廢墟之餘,筆鋒一轉,也比照了廣州一座三層樓房用十字鎬拆了差不多半年的實況;寫美國的圖書館、法律、政治等,有意寫來作為比較和參考;蕭乾對美國社會有不熟悉、甚至誤解的地方,如寫高速公路的交通問題等,但看下去,看到「那裏的汽車不論是甚麼牌子的,都不顯示車主的地位身份。觸犯規章,掏名片是不管用的」,又使人覺得蕭乾有他用心良苦的地方;正如第五則「上與下」中把中美兩種教育制度對照後沒有下結論,跟著似乎沒相干地說到美國報紙的批評,對從政者不期然起了警戒作用,讀者或許也會自然跟著在政治上作一對照吧?蕭乾寫科學工業館和兒童音樂會,也是兼想到國內兒童教育的問題了。所以這十則短文,蕭乾的態度基本上是公平善良而開放的,提出現代化的優點和可能有的缺點(雖然寫罪案問題等還嫌片面),看異國的社會制度,作為自己國家的借鏡或鑑戒;另一方面,他也想寫一些活在外國的中國人,使國內讀者了解他們的想法;蕭乾的文字,是盡了作為橋樑的功用了。反而刊在《讀書》的〈漫談訪美觀感〉一文,可能因為是座談發言,同樣的材料說得比較省略,缺了文字的周到,就比較強調「大綱」而忽略了活生生的「大眾」了。因為簡略,對香港的情況也說得不夠公平,比如好像把翻版書商都說成只為牟利,翻三、四○年代的書只是「鑽空子」。其實牟利的書商當然很多,有眼光搞文學的也不是沒有;三、四○年代的翻版書在香港可以重印,不只是因為「鑽空子」,作品本身的素質是有關係的。有二十多年,香港是唯一可以翻印出版、教授、和研究這些文學的地方。為甚麼呢?在今日回顧,我們不妨檢討這特殊情況的成因,不必以營利一筆抹煞對三、四○年代文學的興趣與研究。事實上,我們在香港一直可以讀到蕭乾作品,還是依賴翻版書呢。經過這麼多年下來,又突然出來接觸種種複雜的人事,蕭乾可能遇過不少令他戒備的事,但我希望他相信,真正看過而喜歡《人生採訪》,不是因為甚麼實利而喜歡的人,可能很少,但還是有的。

 

最近又讀到蕭乾的〈斯諾夫人海倫訪問記〉,覺得蕭乾真了不起,出來一次美國,做了許多事情。除了發言、聯絡、交談以外,也觀察、訪問、記錄。在加州時我也跟他談到我在大學當助教的寫作課程,也把我們用的一些新新聞體及採訪寫作用書如《工作》等送他,也很高興他說回國後還有用。蕭乾始終沒有放棄他作為一個記者的工作,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責任,這也是他最可貴的一種素質。說寫小說的蕭乾已讓位給寫報導的蕭乾,這樣說並無眨抑之意;兩種工作各有重要性,目前這樣做更有必要。許多好的小說家也是好的記者。(我想到台灣的王禎和,他既是有創意的小說家,也寫過冷靜準確的訪問,聽說他近日病重,不知目前怎樣了?希望他早日逐步康復吧。)許多好的作家身上多少都有一種記者的素質,那是一種怎樣的素質呢?那是一種對人生的好奇與興趣,不輕率,不歪曲,留神地觀看這世界的人事。採訪人生是為了了解人生、聆聽、觀察,把個人主觀的褒貶減到最低,虛心尋求真相,因為只有認識其他人,才可以尊重其他人;可以溝通消息,才可以避免封鎖帶來的愚昧;傳達和交流意見,才可以消除因為封閉而產生的偏見,因偏見而導致的災禍。這實在是我們這時代裏最需要的一種素質。(一九八○年八月)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