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3)

德勒茲並未在《感覺的邏輯》中詳細論說“事件”的涵義。他集中解釋“事件”的文本是《意義的邏輯》。在《意義的邏輯》中,德勒茲從“事件”的角度對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ol)的著作《愛麗絲夢遊仙境》做出闡釋。愛麗絲通過身體的變大變小,“在相互滲透和共存的身體的混合中,尋找事件和生成的無限秘訣” 4,德勒茲對此解讀道,身體不斷形變的愛麗絲反映出的正是斯多葛派對柏拉圖主義的顛倒:對斯多葛派而言,“事物的狀態、量和質也是和物質一樣的存在者(beings),萬物都要回歸到表面”,在生成中引起效應,在改變中實現自身 ; 而柏拉圖所期待的作為非存在實體的非物質的超存在(extra-being/idea)被放逐到了一邊。“意義”來自於全然內生性和創造性的生產而非超驗,在這個含義上,德勒茲認為斯多葛派是思考事件的哲學,他們思考的不是作為物質性實體的存在事實,而是以動詞來表達的存在方式,是一種體現著邏輯或辯證屬性的事件。

在這里我們再次明確了“事件”的基本含義,它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作為明確事實的事情,而是指如同愛麗絲的身體一樣,把生成(devenir)作為屬性,向著不同的意義層次變化,向著更開放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變化的那樣一種事情。事件(événement)的對立面就是“事實”(matter of fact),它總是在變化中超越事實的有形、可見、靜止等等特性。我們唯有去探求事件的“ 虛因”( incorporeal ), 追問它還包含著的玄機; 去把握事件的獨特性(singulier),撕開普遍性的面具,洞察到其中被遮蔽、被抹去的邊緣、裂痕和混沌;去進入到事件的詩意時間(éternité),感受無分化的當下、過去和未來的綿延,由此才能夠理解事件。5


除了理解“事件”與“生成”的同外延(coextensif)外,還需特別關注的是事件中的時間涵義。時間性在事件中主要體現為兩個系列,德勒茲在《意義的邏輯》中將其分別稱為‘Chronos’與‘Aion’。Chronos 可以被視為一個充實的點,它是事實性的狀態,只具有“當下”這一時間維度。而 Aion 與之相反,它更像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斷點,這個斷點向著生成,隨時會爆裂。可以說,斷點‘Aion’不是一個封閉的點狀物,它更像是由各個隨機點所勾勒出的折線。在斷點中,任何一個當下的時刻都不斷地同時“分化”(subdiviser)為過去和未來的時間向 度,因此,‘Aion’更能代表蘊含時間維度的綜合的事件。6

藝術無疑是“事件”的實踐場所。在培根的創作中,繪畫-事件的種種特征清晰無比。他畫中的形象、技法和色彩都呈現出一種擾亂靜觀的“歇斯底里性”,它們是穿透畫布的不規則的暴力,逼迫出身體的純粹在場感,讓觀者沈湎於審美的狂喜中。至此,我們進入到對培根繪畫的分析。

4《哲學的客體》,陳永國編譯,212 頁。
5 參考姜宇輝,《德勒茲的事件哲學與當代前衛藝術》;藝術時代
6 Deleuze.《The Logic of Sense》.60.


(本文原载: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