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中學讀書的時候,曾經在什麼地方看見有人要證明《遠遊》不是屈原底作品。其中一個理由便是屈原在其他作品里從沒有過遊仙底思想;在《離騷》里他雖曾乘雲禦風,驅龍使鳳以上叩天閽,卻別有所求,而且立刻便"僕夫悲,余馬懷兮"……回到他故鄉所在的人世了。

我卻以為這正足以證明《遠遊》是他未投身於汨羅之前所作—說不定是他最後一篇作品。

因為他作《離騷》的時候,不獨對人間猶惓懷不置,即用世的熱忱亦未銷沈,遊仙底思想當然不會有的。可是放逐既久,長年飄泊行吟於澤畔及林廟間,不獨形容枯稿,面目憔悴,滿腔磅礡天地的精誠與熱情,也由眷戀而幽憂,由幽憂而疑慮,由疑慮而憤怒,……所謂"腸一日而九回"了。日《漁父》,曰《卜居》,曰《悲回風》,曰《天問》,曰《招魂》……凡可以自解,自慰,自勵,怨天,尤人的,都已傾吐無遺了。這時候的屈原,真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了。"從彭咸之所居",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然而這昭如日星的精魂,能夠甘心就此淪沒嗎? 像迴光返照一般,他重振意志底翅膀,在思想底天空放射最後一次的光芒,要與日月爭光,宇宙終古:這便是《遠遊》了。


其實"山窮水盡,妙想天開",正是人類極普通,極自然的心理;即在文藝里,也不過與黃金時代之追懷及烏托邦之模擬,同為"文藝上的逃避" (Evasion litteraire) 之一種。不過屈原把它發揮至最高點,正如陶淵明在他底驚人的創造《桃花源記》里,同時樹立了後兩種底典型罷了。

在世界底文藝寶庫中,產生情形與《遠遊》相仿彿,可以與之互相輝映的,有德國大音樂家悲多汶底《第九交響樂》。悲多汶作《第九交響樂》的時候,正是貧病交困,百憂麋集,備受人世底艱苦與白眼的時候。然而"正是從這悲哀底深處,"羅曼·羅蘭說,"他企圖去謳歌快樂。"豈僅如此? 這簡直是對於命運的挑戰。所以我們今天聽了,竟被拋到快樂底九霄去呢!可是假如落到我們文學史家手里,豈不適足以證明這是悲多汶底贗品嗎? (這《第九交響樂》犯贗品底嫌疑,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在悲多汶底九個交響樂中,它是唯一有合唱的。)

其實這種愚昧的"文化破壞主義" (Vandalisme) ,還是歐洲底舶來品。三四十年前,歐洲曾經有不少的無聊學者,想把過去文藝史上的巨人 (giants) 一一破壞毀滅。否認荷馬,懷疑莎士比亞,曾經喧鬧了一時。推其動機,不出這兩種心理:說得含蓄一點,就是他們的確因為自己人格太渺小,太枯瘠,不能擬想這些詩人底偉大與豐饒,因而懷疑他們底存在;說得露骨些呢,就是"好立異以為高",希望哄動觀聽,在學術界騙一地位。


然而無論動機如何,多謝天! 這種破壞主義在歐洲已成陳跡丁! 法國一位荷馬專家,費了三十餘年的工夫苦心鑽研,著了二十七八本書,結果是證實了荷馬確有其人,而且《伊里亞德》大部分是出自他手筆。還有《奧特賽》,據他底揣測,也有好些部分是荷馬作的。不過他不敢斷言。他願意還能活二十年的工夫,得從事研究這部大作,以探其究竟。 (看看人家做學問的精神!) 至於涉士比亞,經過了英,法,德三國專門學者底研究和討論,所得的結論還是與翻案前無異,就是說,莎士比亞是他底劇本底作者,而他底生平事跡,比起普通那兩三頁傳記,不增也不減。

不料我國底文化領袖,不務本探源,但拾他人餘唾,回來驚世駭俗:人家否認荷馬,我們也來一個否認屈原;人家懷疑莎翁底作品,我們也來一個懷疑屈原底作品等等。亦步亦趨固不必說,所倣傚的又只是第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人物。如果長此下去,文化運動底結果焉得不等於零!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