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西方哲學史》28 の 柏格森(2)

進化基本上不是用適應環境可以說明的﹔適應只能說明進化的紆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條經過丘陵地通往城鎮的道路的紆曲。但是這個比喻並不十分適當﹔在進化所走的道路的盡頭沒有城鎮﹐沒有明確的目標。機械論和目的論有同樣的缺點﹕都以為世界上沒有根本新的事物。機械論把未來看成蘊含在過去當中﹐而目的論既然認為要達到的目的是事先能夠知道的﹐所以否定結果中包含著任何根本新的事物。 

柏格森雖然對目的論比對機械論要同情﹐他的見解跟這兩種見解都相反﹐他主張進化如同藝術家的作品﹐是真正創造性的。一種行動衝動﹑一種不明確的要求是預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該要求得到滿足時為止﹐不可能知道那個會滿足要求的事物的性質。例如﹐我們不妨假定無視覺的動物有某種想在接觸到物體之前,能夠知曉物體的模糊的慾望。由此產生的種種努力最後的結果是創造了眼睛。視覺滿足了該慾望﹐然而視覺是事先不能想像的。因為這個道理﹐進化是無法預斷的﹐決定論駁不倒自由意志的提倡者。

 

柏格森敘述了地球上生物的實際發展來填充這個大綱。

 

生命潮流的初次劃分是分成植物和動物﹔植物的目的是要在儲藏庫裏蓄積能力﹐動物的目的在於利用能力來作猛然的快速運動。但是在後期階段﹐動物中間出現了一種新的兩歧化﹕ 

本能與理智多少有有些分離開了。兩者決不彼此完全獨自存在﹐但是概言之理智是人類的不幸﹐而本能的最佳狀態則見於螞蟻﹑蜜蜂和柏格森。理智與本能的劃分在他的哲學中至關重要﹐他的哲學有一大部分像是散弗德與默頓﹐本能是好孩子﹐理智是壞孩子。

 

本能的最佳狀態稱作直覺。他說﹐“我所說的直覺是指那種已經成為無私的﹑自意識的﹑能夠靜思自己的對象並能將該對象無限制擴大的本能”。他對理智的活動的講法並不總是容易領會的﹐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理解柏格森的哲學﹐必須盡最大努力把它弄懂。 

智力或理智﹐“當離開自然的雙手時﹐就以無機固體作為它的主要對象”﹔它只能對不連續而不能運動的東西形成清晰觀念﹔它的諸概念和空間裏的物體一樣﹐是彼此外在的﹐而且有同樣的穩定性。理智在空間方面起分離作用﹐在時間方面起固定作用﹔它不是來思考進化的﹐而是把生成表現為一連串的狀態。“理智的特徵是天生來沒有能力理解生命”﹔幾何學與邏輯學是理智的典型產物﹐嚴格適用於固體﹐但是在其它場合﹐推理必須經過常識的核驗﹐而常識﹐柏格森說得對﹐是和推理大不相同的事。看來仿佛是﹐固體是精神特意創造出來﹑以便把理智應用於其上的東西﹐正像精神創造了棋盤好在上面下棋一樣。據他說﹐理智的起源和物質物體的起源是彼此相關的﹔兩者都是通過交互適應而發展起來的。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