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亞洲生產網絡 (4)

如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夠通過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改進沿線國家的交通與物流狀況,那麼便有可能通過降低貿易成本和縮短經濟距離,讓一些原來沒有進入或者進入程度不深的亞洲國家由於要素成本優勢得到體現而獲得機會,改變它們原本處於亞洲生產網絡「灰色地帶」的地位。

同時,為加強沿線的東盟國家、南亞與中東國家、印度洋西岸國家的貿易與產業聯系奠定基礎。依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的投入,亞洲生產網絡有望再一次突破資金與地理區位粘性的限制,在外圍國家再一次實現上述過程,實現對地理鎖定的突破。

其二、提供制度上的區域公共產品。

當前,因區域合作組織交錯、重疊形成的「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已經對亞洲生產網絡的繼續發展形成了阻礙。由發達國家主導的自由貿易協定,從其實質上來說,由於其過高的準入門檻,並不是真正的「開放性」的貿易協定,其關注點也並不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重塑「密度、距離、分割」的經濟地理三要素。同時,從現實情況來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大部分區域合作機制有效性不足。

為了跨邊界生產的順利進行,需要協調不同國家間的政策,這就需要一體化的深層形式,即需要達成包括基礎設施、機構、競爭政策、生產規則的標準化和協調等內容在內的協議,使得生產分享活動更有保障,減少糾紛或限制。要實現這些目標,除了主權國家的相互協調之外,還需要一個區域性的制度環境。

而對於亞洲生產網絡來說,其之所以受困於「意大利麵條碗」效應,就是因為生產網絡在組織上的過度分散化和分權性質導致了基層制度環境的缺失。這里的基層制度環境,涉及類似最大公約數的理念和意識形態、以區域一體化為宗旨的區域制度、有效的溝通協調方式或對話機制、區域安全和危機管理機制等方面。這既是亞洲生產網絡目前所欠缺的,也應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機制建設的未來方向。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樣規模的國際合作機制,顯然能夠在該地區提供一個宏觀的制度環境,提供更加穩定的國際公共物品,來解決這一困境。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