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毅_xiaoyi • 電影評論:為甚麼狗要咬狗
鄭保瑞的《軍雞》都已開拍了,他的前作(轉眼間,新作已經變「前作」)《狗咬狗》已經上畫、落畫、出碟、再出埋雙碟版DVD了,卻一直寫不了關於影片的隻字片言。
影片談的是生存。我想說的是死亡。
在銀片裡我們看到的第一個死亡,是茶樓裡陳冠希塞滿一口的食物,然後拿出手槍走向正等待丈夫捧出精心蒸好的蝦餃的老太太,乾淨俐落地結束她的生命。鏡頭中的丈夫捧著蝦餃出來,摔了一地。
後來,我們知道,太太的死亡,正是丈夫的策劃。
一個生命的消失,源於另一個生命企圖繼續生存下去的掙扎。即使我不認為這個丈夫,他的所謂「生存」是一種生存——偏偏,在片中我們看到兩種對「生存」的不同解讀:城市的「生存」是複雜的,為了錢,為了向上爬,為了更好的生活,都簡化為「生存」,於是律師丈夫可以殺死法官太太(或法官丈夫殺死律師太太?);警察可以販毒。
來自柬埔寨的陳冠希,他的生存更簡單,為朋飽肚。於是影片一開始便拍攝他偷渡來港時,躲在船底要接住船家遞下來的一碗粥,一個浪打來,船身顛簸了一下,粥摔了一地,他伸手抓起放進口中。
生存可以是一種很簡單的需求。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夠了。於是在影片的最後,逃回柬埔寨的陳冠希和太太過著的是農民的生活,自耕自種,自給自足,肚子能填飽了,也就沒有了戾氣,日子過得甜絲絲的。
只是當生命面臨抉擇時,不得不犧牲一條性命,來換取另一條性命。這種以一換一的方程式,在警匪片或武俠片中本是常見,以性命要挾的橋段,在《狗咬狗》中也經常出現。
但這個抉擇,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為完結:陳冠希剖開自刎的妻子的腹部,取出尚未足月的嬰兒。片中導演打燈打得很厲害,到處都在發光,像很神聖。
片中有些死亡是種寓言,像最後嬰兒的出世,有些死亡則是帶有功能性的。林雪死的一段,無疑是最叫人動容的,陳冠希緩緩刺他的頸子,李璨琛看到眼都突出來。這是極具挑釁的舉動,不但要林雪受到刺頸之苦,還要李璨琛除了要承受拍檔的死亡之外,還要接受那種無能為力相助的打擊,最後陳冠希的舉手投降,更是連李璨琛報復也無可能了。這一個情節,也是包含了最多情緒在其中的一場。
片中每個角色的死都有不同的死法,林雪被刺頸而死;少女的禽獸父親被李琛森誤殺而死;黎耀祥被拖行至馬路中,在同伴的目睹下被車撞死;張家輝被石躉「撲」死;林嘉華內咎自殺;還有那個既是要湊人數也是要擔當警隊中不顯眼的警察——至今我仍然一再忘記他的姓名,即使導演再次說過——被子彈反彈反彈再反彈擊中而死。
除了林雪,後來的這些死亡有點像是導演不甘於沈悶的自娛了,如何泡製出各種各樣的死法,尤其是警隊眾人,自娛與吸引觀眾的因素最大,最後陳李二人的肉搏,如何肉緊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事實上,整體風格亦趨向舞臺化,誇張的舞臺式打鬥,定格拍攝,那個空地就是一個舞臺。傾注真實感的演繹,甚至演員們果真要拳拳到肉互毆至動真火,後半部的寓言味道也就來得更加濃厚,尤其是圖騰式的臉容、性命相挾的片節,到最後神聖化的生命誕生,我甚至覺得,那是一股如希臘悲劇般的力量,鄭保瑞最終以一個寓言完結一次關於生命的探討。
哭糖の •《狗咬狗》場景
《狗咬狗》一片中有幾個重要場景,首先最叫人難忘的,當然是垃圾山。陳冠希飾演的殺手逃至垃圾山,初遇裴唯瑩所飾的少女,然後李璨琛所飾的阿偉追至,二人展開一場肉搏戰。
垃圾山的重要,不是這個背景在片中佔有頗多的戲份,其所代表的東西,也是十分顯而易見的。垃圾山代表著是被遺棄,只有被遺棄的東西,才會被視為「垃圾」,無數的垃圾堆填出來,成為垃圾山。有趣的是,在被遺棄的場景中,不論是電視片段,還是片中少女一家,卻都是在其中生活。被遺棄的,往往是被視為無用的,但這些無用的東西構成的空間,卻是其他人賴以生存的。
生存,是影片最主要的命題,不論生長於甚麼地方,生存永遠是生命的第一重點。而垃圾山所蘊含的意象,還有如藏汙納垢等,一座山便是一個世界。
有趣的,影片其他不少場景,我們不妙將之視為垃圾山的一個延伸。
其一是大角咀臨時街市,這個即將清拆的街市,呈現出一個廢墟樣,是垃圾山移至城市之中的一個表象,所代表的,同樣是一個被遺棄的地方。垃圾山要的是逃亡,已成廢墟的街市呈現的是生與死的角力。這兩個場景,表現的都是影片主題中的殘酷一面。
備受讚賞的差館,被設計成仿如鐵籠般的空間,裡面的人都已被困;同樣的場景,是柬埔寨打黑拳的戶間,密封的室內,空間並沒有特別描寫,反倒是密麻麻的人群一圈一圈地圍住,強化了這個空間讓人無法逃脫的感覺。差館明顯的設計呈現「籠」,與打黑拳的地方以人來突顯空間的「困」,其實二者並無不同,亦同樣有著強烈的「壓抑」的情緒。
最後的一個場景,大抵是垃圾山之外最重要的場景了。這個廢墟般的地方,是一個很明顯的舞臺,於是舞臺上的殺手與阿偉,便盡力地演繹出一場舞臺劇,在前半部中緊張、刺激、寫實的對決之後,這次要的是誇張的效果。畫面中只有天、地(廢墟、舞臺)、人,還有自然,這個舞臺化的場景,將前半部那種強烈的寫實與刺激扭轉,同時亦扭轉了全片的基調,從前面的抑鬱、悲慘,最後轉為帶點希望,廢墟的舞臺感,應記一功。
海浪 • 評論
如果香港還有人能拍讓人流淚的電影,那一定是鄭保瑞,如果今年還有能讓人流淚的電影,那一定是《狗咬狗》。鄭導很懂得挑動人們最脆弱的那根神經,從《愛`作戰》到《怪物》再到《狗咬狗》,圍繞著男女,小孩,生死,情感到達巔峰並不是死時那一刻,而是生時的抗爭、挣扎、依賴、關懷,這些到達極致時,不管接下去有沒有生離死別,都足以讓人慟心。
盡管被劃為三級,但其中的暴力場面並不過分誇張,也沒有過多的血腥特寫(可能看的是太監版),而吸引人並不是這些暴力場面,而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一種生存狀態的演繹。有人說,影片裏的人物更像兇狠的狼,導演說,狼比狗要高貴一點。是的,就是這種最低劣的物種,生存的目標就是活著,活著就是為了生存。一切手段都簡單有效,影片敘事上也是直來直往,生猛有力。情節推進很快,把人逼得喘不過氣。在陳冠希和弱智女孩回到泰國時略為緩和,是全片最溫暖的地方,也是情感發酵的催化劑。
影片沒有直接宣揚善惡美醜,只是描述一種狀態,宣泄一種情感,過多的細節考究是無謂的(更何況我覺得並無多大硬傷),如何由人變狗、由狗變人我覺得也是次要的,這些變化只是這種生存狀態中的起伏波折,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
愛讀書的人 • 評論
【舊文——寫於2006-9-15】
狗為什麽咬狗,為了骨頭
人為什麽害人,為了利益
拜托,這已經是什麽年代的理論了
難道我們身邊不是朋友多於敵人,好人多於壞人嗎
難道我們看到的,不是善良多於邪惡嗎
其實邪惡沒有多少,不過是偽善罷了
電影裏面說,“生存,就是拿走另一個人的生命”
當然,這只是對於在扭曲的環境下出生長大的男主角而言
快要看完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麽,似乎嗅到了金基德的味道
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感覺愈加強烈
一些人說,金基德的電影都是比較“邊緣”的,關注邊緣,視角邊緣
有時候,看到“邊緣”二字,腦袋裏會不自覺地冒出一些標簽
盲人、啞巴、智障、雞鴨、心理疾病、同性戀、殺手、等等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似乎不算邊緣,似乎是比邊緣之外還要遙遠的東西
我承認、相信這類人群的存在
可這類讓我們感到苦難和壓力的電影,存在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麽呢
當然,我也不是說,電影要一望無垠的美好
《狗咬狗》還算好看,看點在於,陳冠希的表現可圈可點
之前曾經在網上冷不丁的下過一部日本電影《月光浪子》,裏面也有陳冠希
當時看過之後就已經發現,陳冠希有飾演苦大仇深隱忍角色的潛質
或許是因為他不高大、不強壯,五官棱角分明、堅毅,所以適合扮演這類角色吧
影片最後,即將臨盆的女人要被殺死了,我感覺陳冠希應該要下跪了
果然,他跪地求饒了,導演對角色性格的塑造,前後很統一
一個在非人環境下長大、卻沒有喪失全部人性的角色
影片的結局,顯然是預示了那個新生兒的命運,這是個悲劇
搞笑一點、淺薄一點來說的話,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
柬埔寨這個地方很可怕,還有,掌握一門外語是多麽的重要啊!!!
紅軍一號 • 評論
這部片的確不需要太多的語言,無論是哪個角色,都很震撼人心。
陳冠希的角色始終沒有要多的話,也不必要說太多的話,他的表情、眼神就足矣表達!這個角色應該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所以從不知道溫暖是什麽,直到遇見了那個女孩,被父親強奸的女孩。也許是她的眼神,也許是她的幫助,讓這個冷血的殺手有了動容。一個殺手最不該有的就是感情。這種情感的牽絆也最終使他失去性命!陳的角色是冷酷的,似乎不近人情的,也是末流的,社會底層的,甚至算不上生活,不過是行屍走肉。這種人的靈魂至少是乾凈的,雖不見得是健全的,也不可能是健全的。這種人的感情很純粹,愛就是愛,恨久是恨,沒有多餘的複雜的牽絆!我很愛電影中這樣純粹的人!
再說警察,他是個可悲的角色,若拿他與陳的角色相比,我覺得警察的角色似乎更加令人心痛。首先,他有一個可以崇拜的父親,至少,他有童年,有過家庭,有過理想,有過溫暖,有過信仰!雖然都破滅了,但至少曾經擁有!當他開槍擊倒他的父親時,這一切就結束了,不再擁有的,徹底的從他的世界裏抹去了。那種曾經擁有過後又失去的感覺比不曾擁有更讓人心痛,他的靈魂已經經歷過塵劫,不再乾凈明亮了。他的死是最好的結局。至少在最後我認為陳的角色不死太夢幻,反而死了更讓人覺得真實。
再來說說女孩的角色。她的一生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沈浮。她的希望破滅再起再破滅。直到他用生命拯救了自己的愛人,也算完滿!“我從遠方來,找媽媽,媽媽死了,爸不讓我走,爸死了,你帶我走,我死了,你就可以走了”。我相信愛情是用鮮血來升華的!
一個孩子繼承了一代人的生命與恩怨,她的出生註定了他的與眾不同。她的一輩子未必是平安幸福的,也未必是坎坷崎嶇的!
《狗咬狗》之所以叫這個名,我覺得是最後的鬥爭定義了這個名字。一個充滿仇恨的復仇的瘋狗和一個惡狗,為了各自的責任,用性命完成對他人的承諾與心安,雖結局都陣亡,可是生命的延續需要踐踏在其他的生命之上!
弗雷德 • 評論
香港電影喜歡玩兒的那一套,在這部電影裏很少見到,可是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部香港電影——那種疏離、殘酷、深情、骯髒、責任、底層、愛,是香港這個城市賦予香港電影最特殊的氣味。
在這個故事裏,正義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生存成了現實中考量每個人道德底線的最有利也最有力的武器,可惜的是,每個人都落榜了。
在這種大框框之下,鄭保瑞的《狗咬狗》居然會在香港影評人那裏落個大敗,輸給《黑社會》、《旺角黑夜》、《功夫》真是令我吃驚。這一部投資巨大,攝影音樂燈光色彩表演都可圈可點的電影,進不了內地在香港也沒法大賣,尷尷尬尬地在日本及東南亞等影展上拿了些獎回來,更映襯得這部電影那個殘酷可悲的生存話題,血淋淋了。
我喜歡這個電影裏為每一個放棄正義的人設置的理由,因為這些理由每一天其實都在我們身上發生,只不過到這出戲裏變得比較極端一點——
殺手陳冠希:柬埔寨孤兒,從小在格鬥陣中只有殺死對手自己才能活下去,“餓狗”的生活方式讓他只能一路殺到底;
警察李燦森:崇拜父親當了警察才知父親販毒,為了保全父親的名聲而向其開槍,又編造謊言。整隊同事全部死在殺手手中,遂變成“瘋狗”。
女人:內地入港的非法移民住在垃圾場,母親死後一直被父親強暴。殺手的出現令她人生第一次有了希望,就是離開。
買兇法官:與妻子結婚三十多年後,當大律師的妻子要與之離婚並運用律師手段搶走其全部家產,遂請到殺手。
父親:厭倦警察生活盡力想賺錢養家,背著對兒子的負疚自盡。
雖然在最後那個為了印證“生命以另一個生命作為代價才可以生存下去”的點題詞,活生生托出來一個嬰兒稍有做作之態。可對看完全片由然而生的悲觀與絕望之後,這點光明算是人性的安慰吧。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