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中西說書方式對小說敘事的不同影響(2)

在西方,很早就存在著以吟唱史詩為職業的所謂遊吟詩人,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常識。在希臘的史詩吟唱傳統中,誕生了像荷馬這樣偉大的遊吟詩人。而在印度,同樣存在著職業的史詩吟唱者,正是這些史詩吟唱者的長期積累,才產生了《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這樣的長篇史詩。在梵語用作“說唱藝人”、“樂師”和“演員”的詞匯中,有一個是kuīlava,來源於羅摩的孿生子Kua(俱舍)和Lava(羅婆)。這表明說唱藝人與史詩吟誦之間那種密切的關係

除了史詩吟唱者之外,在印度、希臘同樣存在著以講述(而非吟唱)故事為主的職業表演者,雖然他們在講述的過程中會插入韻文形式的吟唱,但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以散文形式來傳述的。這些表演藝人所講述的故事與小說的關係更為直接。可能成書於一、二世紀的早期大乘佛經《神通遊戲》(Lalitavistara)第十二品(“現藝品”)提及少年釋迦牟尼精通的各種技藝,其中包括“琵琶、樂器、舞蹈、歌唱、吟誦、故事、俳謔(或戲笑)、軟舞、戲劇(nātya)、摹擬”。而在巴利文經典《梵網經》的“小戒”一節中,有一段提到印度早期的各種娛樂,其中包含:(1)舞蹈(nakkam)、(2)歌唱(gītam)、(3)器樂(vāditam)、(4)集市上的表演(pekham)、(5)吟唱(akkhānam)、(6)手奏的音樂(pānissaram)、(7)吟唱史詩(vetālam)、(8)長筒鼓(kumbhathuūnam)、(9)神奇的場景,即講故事(sobhanagarakam)、(10)由kandāla表演的雜技(kandāla-vamsadhopanam)、(11)斗象、斗馬、斗水牛、斗山羊、斗公羊、斗雞、斗鵪鶉等等。從這份單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歌唱(gītam)、吟唱(akkhānam)、吟唱史詩(vetālam)、講故事(sobhanagarakam)是屬於不同類型的表演。可見,職業講故事者在印度很早就已經存在。

與遊吟詩人一樣,這些職業的故事講述者表演同樣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大致成書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後5世紀末期的《薄伽梵經》(Bhagavatī-sūtra)記載了一個職業說書人艱辛的日常生活,其云:

末伽利-末伽與他的妻子一起,從一個村莊旅行到另一個村莊,他們到處流浪。妻子懷了孕。他穿著一件末伽的裝束,手里拿著一塊畫著圖畫的板子。他來到一處地方,這是婆羅門牛豐(Gobahula)的牛圈。他到這兒以後,在這牛圈里歇息,他放下行李,把行李安置在一個角落


②③黄宝生《印度古典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13页。

④⑤(13)[美]梅维恒《绘画与表演》,王邦维等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8、35、35页。

Views: 4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