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大眾傳媒簡言之是面向公眾的具有廣泛傳播面的信息載體(媒體)。大眾傳媒的最大特點是一種有組織性的“點對面”(發散型)的新聞信息傳播。
所謂“組織性”是指傳播主體按照一定的組織意願,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大量的原始信息進行選擇、加工。
所謂“點對面”(一對多)是指傳媒機構(點)面向公眾(面)公開傳播新聞信息。
因而,大眾傳媒是服務於公眾的一種信息傳播活動,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大眾傳媒一旦失去了影響力,也就失去了其價值。
通常,大眾傳媒主要指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現在還要加上互聯網。
習慣上,把報刊、廣播電視稱作傳統媒體,把互聯網稱作新興媒體。也有把報刊稱作紙質(印刷)媒體,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稱作電子媒體。
手機短信,近年來發展迅猛,已成為一種新興的人際間(點對點)信息傳播載體,但人們尚不能把它定義為傳統新聞傳播學意義上的大眾 傳媒。
據統計,目前中國內地(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擁有公開發行的報紙2 000多種,雜誌9 000多種,新聞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近2 000家,互聯網的新聞網站已越來越多,達數百家。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達11 100萬人,上網計算機臺數4 950萬,WWW站點數達694 200個。
權威且影響力大的媒體通稱主流媒體、強勢媒體;影響力小的媒體又稱非主流媒體、弱勢媒體。
報紙
報紙是既典型又普通的大眾傳媒,其品種極多,分類有多種。
按出版周期、時間分有日報、周報、周二、周三、周五報;早報、午報、晚報、周末報等。
按內容分有綜合類報、財經類報、各種專業類報及生活類報等。
按屬地等級分有中央級報紙、省級報紙和市縣級報紙等。
都市報(早報、晚報)是與大眾最親密接觸,又最具活力的報紙,是中國報業中數量最多,且發行總量最大的報種。
2005全國晚報都市類報紙競爭力監測結果前20強:
《新民晚報》,《南方都市報》,《華商報》,《大河報》,《齊魯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都市快報》,《羊城晚報》,《華西都市報》,《楚天都市報》,《燕趙都市報》,《揚子晚報》,《成都商報》,《新聞晨報》,《深圳晚報》,《今晚報》,《寧波晚報》,《京華時報》,《遼沈晚報》
評判報紙的影響力,即報紙的影響力測度,主要看辦報機構的權威性、發行範圍、發行量、閱讀率、讀者群。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國內的財經類報紙有了很大的發展,如《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經營報》、《中華工商時報》、《中國經濟時報》、《第一財經日報》、《每日經濟新聞》以及多種金融證券類報紙,已成為企業重要的信息工具。
報紙的特點:
Ø 報紙作為一種“產品”,其價格極其便宜且訂閱和零售都十分方便。報紙尤其是都市報其售價遠遠不及紙張和印刷的成本。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報紙以低價求得高發行量——獲取更多的註意力資源——換得更多的廣告收入,這正是報紙不同於其他民用產品銷售的一大特點。通常報紙的銷售稱作“二次銷售”,即報紙以低價賣給受眾,再把受眾(註意力資源)賣給廣告客戶(通稱廣告主)。報社經濟效益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報紙廣告收入的大小。
Ø 由於報紙便宜而且攜帶方便,故報紙的大眾普及率極高。因 此,從傳播角度講,報紙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其信息的傳播面廣,對社會基層的滲透性強。
Ø 報紙特別是日報的新聞性和時效性強,而且便於查找、可保 存、選擇性強。
Ø 報紙適合傳達深度信息。國內報紙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但負面消息也日趨增多,尤其財經報紙的批評性稿件分量越來越重,企業應加以重視。
Ø 區域性的報紙由於貼近當地實際,因而具有很強的區域性發行競爭優勢,也是企業進行區域新聞廣告宣傳傳播的主選。報紙對關註產品促銷、商品價格訊息的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Ø 受互聯網及其他媒體的影響,報紙的發行量、閱讀率大多呈下降趨勢,尤其是“網絡一代”看報紙者越來越少。美國有學者預言:到2026年,美國將幾乎沒人看報紙。相信新的“電子報紙”將有可能替代現在的紙質報紙。
Ø 報業記者是中國傳媒業的一個最大群體,人員最密集、活動最頻繁,與企業的接觸也最多最廣。
雜誌
雜誌是一種更為精致的紙質媒體,種類更是繁多。
按出版周期、時間分有周刊、旬刊、半月利、月刊、雙月刊、季刊等。
按內容分有新聞時事類、政經類、財經類、行業類、時尚生活類、文學類、學術類等。
雜誌的影響力測度主要看辦刊機構的權威性、發行範圍、讀者群、發行量、閱讀率。
近年來,國內的財經雜誌空前繁榮,新品頻出,數不勝數。目前,如《財經》、《中外管理》、《中國企業家》、《環球企業家》、《東方企業家》、《經理人》、《當代經理人》、《商學院》、《北大商業評論》、《商界》、《銷售與市場》等,已成為廣大企業的重要參考資料。另外,境外的《財富》、《福布斯》、《商業周刊》、《哈佛商業評論》等在國內也有不小的影響。
雜誌的特點:
Ø 由於雜誌的制作出版周期相對較長,因此雜誌的新聞性相對較弱,而知識性較強。可以說雜誌是一種介於報紙和圖書之間的傳播媒體。雜誌往往以其人物、故事性見長,是企業家展示形象的重要平臺。
Ø 雜誌的服務面廣,區域性不是很強。相對於報紙而言,雜誌是小眾媒體,發行量一般不能與報紙相提並論。一種雜誌主要服務一類讀者,針對性較強。
Ø 雜誌的讀者相對來說文化程度較高,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有較明確的文化價值取向,因此其忠誠度也相對較高。
Ø 雜誌的優點是美觀養眼,設計裝幀極其考究。信息可查找、選擇性強、保存時間長、適合傳達深度信息。從傳播上講,雜誌的受眾穩定易測,又由於雜誌常常在讀者手中重復閱讀,相互間有較強的信賴感。因此,雜誌對目標受眾的影響力較深。
Ø 由於雜誌讀者的消費能力相對強,很多高檔品牌的形象廣告會選擇雜誌。也正因此,近年來大都市出現了大量的DM雜誌(免費直投廣告雜誌),如房產樓市、汽車化妝品之類,免費在高檔酒店、茶樓、娛樂商務場所供人翻閱。這也是雜誌分眾化、小眾化的一個趨向。
Ø 雜誌和報紙雖是兩種不同的紙質媒體,但有趨同化的傾向,現在很多報紙的版面設計、內容編排已非常雜誌化。而雜誌也在不斷地強調新聞性、時效性,普遍以公眾所關註的熱點事件為雜誌的內容主線。雜誌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圖文並茂。雜誌在市場上的競爭,其一是內容,要有好的主題策劃;其二是設計,尤其是封面,看能否一下子抓住讀者的眼球。
Ø 雜誌的個性化是雜誌的生命,沒有特色、個性不鮮明的雜誌將在報紙和網絡的雙重夾擊下退市。
廣播
廣播通過電臺的電子發射進行信息傳播。
按屬地等級分有中央臺、省臺、市縣臺。
按內容分有新聞臺、經濟臺、交通臺、文藝(音樂)臺、體育臺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節目的覆蓋面、收聽率、聽眾群。
廣播的特點:
Ø 由於電視的普及,廣播的影響力一度大減,至少收音機已沒什麽人買了。但近年來隨著出租車和私家車的增多,另外,城市的“堵車經濟”也給廣播帶來了生機,如今廣播的聽眾又多了起來,效益也好了起來。尤其白天的交通臺和晚間的情感傾述音樂娛樂節目還是很有聽眾的。
Ø 廣播技術簡單、傳播迅速、普及率高、輻射範圍廣。對受眾來說,廣播的最大優勢是如影隨行、可移動接收(駕車、晨練,運動狀態下均可接收),而且聲情並茂、輕松愉快,能引發情感聯想、愉悅心情。很多廣播節目聽眾可參與互動、反饋信息,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Ø 廣播是受眾通過聽覺接收信息的媒體,在現代人視覺超載、疲勞的今天,廣播作為解放視覺的媒體,有了更強的生存理由和更好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講,在珍惜時間成本的高節奏社會,可作為閑時消費的廣播其價值有了提升。
Ø 廣播的新聞性強,可利用“讀報”方式,低成本運營,爭得報紙讀者,擴大聽眾群,提高影響力。
Ø 廣播是人與人之間的實時交流傳播,主持播音員有名人效應,有親切感,易獲得聽眾的好感,增強信任度。
Ø 對企業而言,廣播的廣告價低,是一種低成本的廣告宣傳選擇,尤其當需要對功效作說明(如醫療保健產品)時,則會大量選擇廣播。當然廣播有其明顯的弱點,線性傳播,內容轉瞬即逝,不利於保存,聽眾的選擇性差。
電視
電視是一種最具大眾性的更為先進的電子傳播媒體。
國內電視按屬地等級分有中央臺、省臺(地方衛視)、市縣臺。
按頻道內容分有新聞頻道、經濟頻道、綜藝(音樂、電影、電視劇)頻道、教育頻道、體育頻道、少兒頻道、旅遊頻道、信息頻道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覆蓋面(是否“上星”,即衛星轉播,是否“落地”,即地方有線網接收播放)、收視率、收視群。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財經類節目在電視中的比重有很大提高,如央視二套、上海的第一財經頻道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側重財經人物的央視《對話》、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上海東方衛視《財富人生》、《中國經營者》、湖南臺《財富大家》、浙江臺《天下浙商》、湖北臺《財智時代》、遼寧臺《經歷》以及由影視機構制作的《商界名家》、《資本人物》等也深受企業關註。
電視的特點:
Ø 電視有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數字電視,頻道越來越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最平民化的傳播工具。它不像報刊、網絡那樣需要一定的教育背景,因而也是普及率高、受眾面廣、老少皆宜、最具傳播影響力的大眾傳媒。
Ø 電視能視聽相兼,新聞信息時效性強,觀眾有“共時空效應”的現場感,能使事件“熱點化”,感染力強,可信度高。而且由於家庭式的接收方式,有集體感動之效。
Ø 由於衛星傳播的便利,在高檔社區、星級賓館港澳電視及部分海外電視已可收看。如鳳凰衛視在內地已有不小的影響。
Ø 電視有顯著的廣告效益,因而也是企業品牌宣傳推廣的最佳舞臺,尤其中央電視臺可謂是廣告宣傳的制高點,同時又是企業品牌實力的比武場。2005年電視廣告投放量最大的前五名行業分別為:化妝品/浴室用品、藥品、食品、商業及服務性行業。
Ø 電視制造明星、制造英雄、制造崇拜、制造流行、引領時尚,對社會的演變影響深刻。
Ø 當然,電視也因線性傳播,轉瞬即逝,不易保存、選擇性差。不過目前部分已播節目內容也可上網瀏覽。
互聯網
互聯網的產生是傳媒業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世界進入信息化的新媒體時代的標誌。
網絡分類主要有門戶網站(包括新聞網站)、專業網站(商務網站)、企業個人網站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點擊率(瀏覽率)、傳播率(下載、轉載率)、網民群。
代表性網站有新浪網、搜狐網、新華網、人民網、阿裏巴巴等,但日常人們使用率最高的是搜索網站Google、百度等。
互聯網的特點:
Ø 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又稱第四媒體、在線媒體),相對於傳統的三大媒體而言有下列優點:信息巨量、傳播迅速,內容生動、原創,保存性好。另外就是選擇性廣,可多樣化地參預交互,互動性強。網絡技術開啟了新聞的“開源”運動,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可以直接面向公眾發言的可能。在網絡的天地裏人人可做“記者”,網民們不僅是新聞的消費者,而且是生產者和傳播者。
Ø 媒體的價值是它的影響力,是它所擁有的“註意力”資源。獲取5 000萬受眾,報紙用了50年、廣播用了30年、電視用了15年,而互聯網僅僅用了3年。
Ø 目前,我國上網用戶總數已過1億,互聯網的價值和地位越來越突出。
Ø 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開場白中說道:昨天我瀏覽了一下新華網,他們知道我今天開記者招待會,竟然給我提出了幾百個問題。他們對國家的關心,深深感動了我。他們許多建議和意見是值得我和我們政府認真考慮的。總理的話無形中給網站確立了主流媒體的身份地位。在全國“兩會”結束後第一天,新華網發展論壇上有7 958名網友為總理起了304個網名,其中包括“知心公仆”、“溫暖中國”、“百姓之子”、“鐵腕溫情”,也有稱著“溫大哥”、“家寶哥”等,充分凸現了網絡傳播的平民化色彩。
Ø 網絡是最少過濾的信息中心,是最沒有修飾的意見平臺,是最具廣泛性且是民眾具有最多話語權的大眾傳媒。
Ø 網絡已是各類媒體的信息源,無論報刊、廣播電視記者都已十分依賴網絡,從網絡上獲取新聞點、搜索背景資料、求證相關資訊已是記者們必做的“功課”。另外,傳統媒體基本上都在網絡上建立了電子版平臺,通常在網上讀雜誌的讀者遠遠高於實際訂購雜誌的讀者。因此可以說,互聯網已是包容各類媒體的大媒體,是一個全媒體,並將是21世紀的主導媒體。
Ø 美國時代公司早在1999年的調查表明,由於人們忙於上網,18%的人減少閱讀雜誌,18%的人減少讀書,11%的人減少看報,另有78%的人減少看電視。據另一項統計,受互聯網的沖擊,美國的電視觀眾減少了30%,報紙發行量下降了7%,影視出租錄像帶的生意減少了13%。
Ø 互聯網已是企業和個體對外溝通,對外宣傳的最便捷最自主的通道。但同時必須意識到網絡也是最易對企業造成輿論殺傷力的,是企業最難對付的輿論殺手。
Ø 目前互聯網中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仍是網絡的一大問題,虛假東西太多。個體在“博客”盡情享受著“說”的自由的同時,也痛苦著“聽”的紛亂與不解,凈化互聯網將成為全民的責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