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編者按:當前,世界文明格局與新技術革命疊加演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經歷著深刻調整與變遷。為更好發揮高品質學術期刊服務思想學術發展的功能,2025年9月12—13日,《文史哲》召開編輯委員會會議。蒞會編委就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人工智能與人文學術發展等議題,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概括性、前瞻性的精彩闡述。本刊公眾號專辟「編委之聲」欄目,陸續推發編委們的真知灼見,以饗讀者。(原見:愛思想)
作 者 | 陳平原,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河南大學近現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原 題 | AI時代的人文學
週末悅讀|陳平原:人文學科的轉引率價值不大
印象中,《文史哲》關注古文、古史、古哲,而我是做近現代中國研究的,所以沒有什麼合作。到現在為止,我還沒有在《文史哲》上發表過文章。但我發現,最近幾年《文史哲》開始有好些近現代方面的論文,我的學生中也有好幾位在這發表,我很高興,我會追趕他們。編委會開會到底是做什麼?我不大清楚,當初按照邀請函報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文學》這個題目,其實是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大學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文學高端論壇時我的主題發言。這裡稍為展開,談談人工智能背景下當代中國人文學的發展前景。
今年元旦,《光明日報》登了一組文化學者新年的心願,我那篇文章放在最前面,純粹是因為題目,我說作為人文學者,我們必須考慮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衝擊與挑戰(《人文學科要做好迎接人工智能挑戰的準備》,《光明日報》2025年1月1日)。報社編輯覺得我去年文章中有一段話說得不錯,應該給補進來。「若不是從社會評價的角度,而是著眼於個人修養以及氣質形成,比如閱讀經典的能力,洞察世界的幽微,理解人生的苦難,培養人性的高貴,所有這些確實是ChatGPT所不具備的」(《中文系的使命、困境與出路》,《讀書》2024年第1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