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抗日戰爭爆發,日寇占領呼和浩特,吉蘭泰鹽池運輸通道中斷,只能由莫家樓轉運。此時,四川、陜西、河南鹽源告急,也與之相求,於是莫家樓鹽業市場非常繁榮,運銷量超過抗戰前的3倍,加之中衛處於抗戰大後方,相對安定,外地商人蜂擁而至,投資置業。每年一入冬,每天便有上千峰駱駝進出,從北沙窩到莫家樓一路綿延數十里的駝隊,蔚為壯觀。這些駝隊返回時,購買米面、布匹、白酒、茶葉等物品。莫家樓的鹽裝船渡河,由馬拉膠車運往固原、平涼、陜西等地,返回時運進紅糖、乾果、布匹、棉花、藥材等貨物。
由此,從內蒙古到陜甘,形成長達千里的商貿之路。鹽務局遷到莫家樓後產生了連鎖反應,地產開發帶動建築,建築帶動木工、瓦工、雜工,從而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莫家樓村民有的被雇傭背鹽、裝鹽,稱作鹽夫子;有的趕車運鹽,謂之車戶;女人縫鹽袋封口,叫繚包子。
“老羊皮襖狗皮帽,駱駝蛋蛋氈窩絡”,這是中衛人冬天的四大寶。駝糞俗稱駱駝蛋蛋,曬乾後用於生火爐取暖做飯。莫家樓人大多不用煤炭,家家炕前砌一連體火爐,呈上大下小,俗稱雞窩爐子,生火時用麥柴引燃,倒入駝糞,坐上砂鍋,不一會兒炕熱了飯也做好了。小孩子半夜起來跟著駱駝轉,撿拾駝糞,家家房上曬滿駱駝蛋蛋。氈窩絡,實指用羊毛氈為材料制作的鞋子。有了如此多的駝隊,便派生出許多車馬店、駝店、商鋪,形成頗具規模的市場,棉布綢緞、煙酒糖茶、針織百貨、香表火柴、陶瓷五金、文具紙張、乾果調料、米店面鋪、碾坊磨坊、油坊醋坊,飯館旅店、藥鋪醫館應有盡有,還有賭場、煙館、窯子等。當地人自豪地說中衛城里有的莫家樓都有,中衛城里沒有的莫家樓也有。”
當時,莫家樓有“盡盛魁”“鴻泰店”“春興永”“中興泰”四大商號,其中“盡盛魁”勢力最大,富甲寧夏,擁有駱駝300多峰、店鋪17處、鋪面房100多間,雇用店員二三十人。其四合院外有花園,奇花異樹,小橋流水,曲徑通幽,並在中衛城郊又置有新墩花園。這期間,“盡盛魁”錢櫃被盜,警察嚴刑逼供,釀成冤案,驚動了駐軍及寧夏《民國日報》記者,上訴狀遞到了馬鴻逵手上。東家劉宗相原本忠厚誠實,遇到這件麻煩事,嚇得跑到定遠營,送“寶羽衣”一件,請王爺說情,將新墩花園大門重修,加橫額“頤養太和”呈送馬鴻逵,又為受冤者補賞損失,賠情道歉,恢復名譽,方為了結。劉宗相因禍得福,被馬鴻逵封為寧夏省參議。
莫家樓的人口主要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山東、山西、陜西、河南、河北、湖北、四川、安徽、江蘇、浙江、甘肅、寧夏、內蒙古、廣東、湖南等地,有100多個姓氏。莫家樓渡口有木船20多只,形成碼頭集市。20世紀70年代仍有148馬力小渡輪5艘、60噸大渡船5艘,固定工人80多名,車輛經常排成長串,擺渡有時竟需等一兩天方能過河。
自從北魏邊防守將刁雍在今中寧造船往五原運軍糧,首開黃河航運之先河,莫家樓又是蘭州、青海至包頭的水上運輸必經之地和水運貨物集散點,牛皮筏、木排時有停靠。俗語有道砂鍋煮著山藥蛋,羊皮筏子賽軍船。”黃河航運主要交通工具為牛皮筏,由100多個牛皮囊綴成,載重5噸,航速一天100多里。
臺灣作家林黎於新中國成立前曾乘牛皮筏從蘭州經莫家樓到銀川,有詩云空囊實氣膨膨脹,任重途遙泛大荒。湍急凝神穿峽過,銀川千里半朝航。”那時的莫家樓,不僅有山西、陜西、山東、河南人開的大店,也有平涼、天水人開的小鋪,還有提籃叫賣的小販,街道兩邊的店鋪林立。
民國16年(1927年),為避開騰格里沙漠的侵害,甘肅省將原寧蘭(銀川至蘭州)公路中衛經沙坡頭、營盤水至蘭州段廢棄,改由莫家樓渡黃河經寺口子、興仁堡、靖遠達蘭州,從此莫家樓既成為銀川通往固原、平涼、蘭州、西安的商貿要津,又因莫家樓渡口向北通往北礦區及內蒙古邊境而成為戰略要沖。1949年9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寧夏時,南路部隊由蘭州經靖遠從莫家樓渡口過河,迫使國民黨八十一軍起義投誠,莫家樓民眾高舉彩旗,擡著三牲,到渡口迎接解放軍,從此中衛和平解放。
莫家樓的繁榮也造就了一批人才。中衛二毛皮備受青睞,莫家樓民間裁縫和河南籍皮匠是鞣皮制裘高手,他們的生意十分紅火。蒙古族人喜用銅器,如銅鍋、銅壺、銅酒器、銅刀鞘之類,馬銅匠手藝遠近聞名,蒙古族客戶絡繹不絕,所在的巷子叫作銅匠巷。雍記“乾烙子”饃,有底有幫形似盆狀,吃起來酥而不碎,乾而不硬,越嚼越香,裝在毛口袋里成年不壞,是長途跋涉於沙漠中的駝戶喜愛的必備乾糧,現已失傳。安徽籍飯館老板因其糖醋鯉魚和黃燜雞出名,得雅號“花公雞”。“抓破天”的風味小吃“豬臟”,由豬頭肉和糯米做成,肥而不膩,既充饑又解饞。有趣的是,常年往返於蒙漢之間的商賈,獨步穿越沙漠絕不會迷失方向,夏日進沙漠時帶兩個西瓜,隔一天路程往沙里埋一個,做個記號,待回時刨出來解渴,並將西瓜皮殼扣起來放置路邊。他們雖是漢人卻會說蒙古語,可充當翻譯,被當地人稱為“長著兩個舌頭的人”。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