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瑩:海外華人的公共記憶與族群認同——以印尼馬魯古群島華人為例(12)

借由孔教組織,當地華人還將個人的社會網絡擴展到其他地區。由跨界信仰網絡提供的人脈資源還為他們商業網絡的擴展提供助力。特爾納特孔教協會隸屬於雅加達印尼孔教總會。每隔兩個月孔教總會邀請各地的負責人前去商議會務,以掌握各地孔教發展的情況及問題。此外,每兩年還會邀請各地華人代表到雅加達共渡春節,參與者中不乏成功的華人企業家。特納爾特島華人孔教徒也擅於利用與其他地區孔教徒接觸的機會來積累社會資本。例如,特爾納特華人孔教徒司叠先生(Ko Ste)即是在2010參加印尼孔教總會春節慶典活動時,認識來自泗水的華人大商家,並在其幫助下獲得新的發展契機,現已躋身北馬魯古省最富有商人的行列。 

北馬魯古群島是印尼最主要的農產品和海產品原產地。當地華人作為出口貿易中介商,控制著本地市場,原本處於跨區域貿易體系的底端。然而隨著全球化時代人口、信息與資本的快速流動,已固化的層級市場交易模式被逐漸打破,越來越多的跨國商家開始繞過泗水、雅加達、萬鴉老等印尼的國際都會市場,企圖建立地方市場與國際交易市場的直接聯系。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許多中國企業家開始在印尼泗水開辦進出口貿易公司,並直接與下遊市場進行商品交易。跨國資本逐漸深入並改變了貿易鏈下遊華人的商業模式。在這種情形下,掌握中文及與中國商人交易的規范與技巧,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本。北馬魯古省華人年輕一輩中,有近一半具有中國留學的經歷。語言上的優勢使其相比其他商人而言,獲得更多參與跨國貿易的契機。例如土產店老板阿文是當地中文水平最高的一位,不僅表達流利,還可以進行簡單的拼寫。語言上的巨大優勢使他有更多的機會結識中國商人並獲得他們的信任。他與來自中國華南的土產貿易集團共同開拓了從北馬魯古群島經印尼泗水和越南水口口岸,最終抵達中國廣西玉林的貿易網絡。 

從北馬魯古華人的日常生活和商業實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在追求財富時會有意識地利用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象征性資本。其中,親屬關係、社群組織、以及華人經商傳統族群社會記憶對他們在“跨界中華”場域中的社會資本化實踐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與此同時,當地華人以族群內所共享的觀念、策略、資源和社會網絡為依托,通過故鄉與他鄉間的貿易往來,又在不斷創造“跨界中華”新的公共記憶。 

[39]丘海雄:《社团、社会资本与政经发展》,《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4期。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