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用生·詩性智慧及其對課程研究的啟示(11)

這就是前述的課程重新疆域化(deterritorialized),教學和學習往往是不可預測的、不確定的、不可量化的,較少依據既定的活動,是不可控制的複雜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結果。但統一、確定、安全、普遍性仍深藏於教育人員的思考中,從未被質疑。因此要提供給教師空間,鬆弛思考的疆界,進行解神秘化的工作。Huebner(1999)將教師比喻為「陌生人」(stranger),這個隱喻讓教師「變臉」,也深化了課程是靈性的旅程的理念。(Wang, 2002)陌生人是我們不熟悉的、疏遠的,他們有不同的語言、意像、世界觀和生活方式,陌生人的視域呼喚新的世界覺醒,打開人類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邀請陌生人進入我們的視野,表示我們敢質疑自己的觀點和存有的方式,將外在的轉向內,將內在的轉向外,讓我們更認真思考我是誰、我做了些什麼,提供給我對話、共同建構現實的有力位置。與陌生人境遇就是與不確定、不熟悉和陌生性境遇,帶來了覺醒的時刻,打開了知覺的眼光,能將彈性和流動性帶入自我,主體疆界將不斷地被超越,這是確認超越的一種創造的形式。就此而言課程是靈性的、詩性的旅程,是與陌生和差異、與不是我境遇的結果,求知是在發展與現象世界、與人類的關係,而這些關係都是與陌
生人「愛的共舞」,也是在遊戲中、被遊戲建構的。(Wang, 2002)教學成為在與他人共舞、與世界遊戲中,邀請學生參與新事實的建構,共同尋求意義,共享說故事的旅程。


將教師視為陌生人的隱喻就像將教師放置在交叉路口(crossroad),喚起課程中的更多(moreness)和超越性(beyondness)的感覺。叉路在許多非洲社會被視為神魅的場域,不可預測的、不確定的、危險的,是邪惡的靈性被上帝監視的地方。(Hartley, 1997)這時教師才能覺醒日常生活的熟悉性,顛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假定,挑戰常規的真理或常識,拋棄熟悉的區分和定義。叉路是開放的,方向是多元的;徘徊留連於這個叉路上,教師放空自己,暫時忘了我是誰、我做了什麼,使新的自我產生。叉路的教學掌握不可預見的彎路,朝向未結構的計畫,常常是超越我們控制之外的。


這些開放的、不確定的隱喻,創造了靈性的空間,而這個空間也是美學的空間,也就是脫離實際的利益,離開立即的關心,打破日常性(dailyness)、被動性和無聊,化熟悉為陌生,摸索未去過的旅程,想像自己在另一個空間,在一個陌生的島上,生活在不熟悉的世界。這時才能注意到東西的素質、輪廓、形狀、角度、顏色等,或將聲音當作一種聲音來聽,這就是一個美學空間,注意時就會發現它的存在,世界的每一角落都有美學經驗,就有揭露的感覺,就會感到愉快。這時我們就能「意識覺醒」或有「不同的呼吸」(Greene, 2001),或「把每一次看到的顏色都當作第一次,...從深陷的知覺中爬出來,像第一次一樣看它。」( Pinar, Reynolds, Slattery, Taubman, 1995, p.605)

但這並不表示要讓我們的自傳和歷史缺席,相反的我們更要全身存在,與其他人境遇,與藝術品境遇,為他(它)們開放,準備好看新的層面,新的東西,覺醒新的知覺和理解的可能性,願意冒險,接受新奇的或沒有期待的。這時我們就能從日常單調的困境朝向「存有的時刻」、意識覺醒的時刻;從儀式行為的機械化的鎖鏈走向開始質疑和驚奇的時刻。這不僅是後現代課程迷人的地方,更是美學或詩性課程迷人的地方。
(原載:臺灣課程與教學季刊 2007, 10(3), 頁 1~16;作者現職:大同大學講座教授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Views: 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