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藝術創造論》第11章 接受和參與(上)

在整個藝術創造過程中,最終,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便是疏通作品與接受者之間的關係,以開放,而不是以封閉的方式,完成創造。

接受美學標誌著很多藝術家對於輸出道口的重視,以至願意反過來把它作為整體創造活動的基準。接受美學認為全部創造活動,都應把接受者們的接受狀態也包括在內。接受,參與了創造,延續了創造,完成了創造。

藝術的狹義本體只是成了一種誘發劑,一種推動力。這樣,它的地位降低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要發揮那麽大的組織功能和調動功能,它的職能提高了。它的自身形態也要隨著職能的變化而變化,出現了各種召喚接受者參與其間的特殊結構。

接受美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伊瑟爾曾在《文本的召喚結構》(197O)和《隱在讀者》(1974)、《閱讀行為》(1976)等著述中,沿用英伽登有關作品存在的論述以及伽達默爾有關視域融合的論述,加以改造,提出“召喚結構”的命題,認為文本中應該存在一種召喚讀者進入的結構機制。

我認為,召喚接受者參與的結構可分為空筐結構和儀式結構兩種。


一 空筐結構


空筐結構是一種嵌入性召喚結構。它的理論依據是:一切藝術作品既然無法離開接受者而獨立完成,那麽它們也不應呈現為完成狀態,而應該保留讓接受者進入的空間,埋伏一系列故意留下的空缺,像一個空筐。

這些空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是明顯的,也可以是隱潛的。但它們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能誘使接受者產生一種嵌入意向。

這種結構的顯著特點是開放。它只提供虛線,讓接受者自動把它填成實線;它只提供空筐,讓接受者自己裝入合適的物品。它十分得體地承認自己的殘缺,鼓動接受者幫助它完成。它只呈示一種潛在力量,讓接受者把它變成現實力量。

也許,老了所說的“大成若缺”,可以借來說明這種結構。它故留空缺,以求大成。在老子,這是一種人生謀略和戰爭謀略;在接受美學,這也可以說是藝術謀略,但更重要的是對於一種生命相融的審美佳境的追求。

傳統藝術中有不少含蓄手法、空白設計,它們的成功也可以說與接受美學有一定的聯系,但嚴格說來,還不是我們所說的嵌入性召喚結構。嵌入性召喚結構企求著一種真正的“大成”,而不是一般的“計白當黑”。

現代藝術中有不少作品割碎了嚴整的故事,散置著各種情緒構件,雜陳著片片意象塊面,時間倒轉,空間跳躍,境遇隨意,身份遊移,處處都留出了疏空,處處都允諾著自由,結果竟誘惑著欣賞者在作品中漂流遊弋,凝聚起一種總體印象和總體情緒,這便抵達了大成。看畢加索、馬蒂斯、蒙克的畫,讀艾略特、龐德、北島、舒婷的詩,福克納、阿·羅布—格里耶、西蒙的小說,以及聽德彪西以來的音樂,看貝克特、高行健的戲,雷乃、費里尼、安東尼奧尼的電影,都有這個感覺。在這些作品中,沒有方整的墻、筆直的街,只有隨處可入的大小豁口。雨果在19世紀30年代向法國古典主義開戰的時候,就是為了要讓自己和廣大法蘭西同胞的自由浪漫精神更充分地交匯,才那麽勇敢、那麽義無反顧地沖決精雅嚴整的古典格局的。20世紀的藝術家遇到了類似的課題。


現代藝術的召喚結構實質上也就是一種期待結構,期待真正的主人——欣賞者的光臨。


在現代,已有很多作品受到接受美學的啟發而在局部上采納召喚結構,從而使這些作品提高了美學品位。電影《男子漢們》中,男主角因為誤會了未婚妻而不再返回故鄉。未婚妻在痛苦和貧困中撫養著女兒,最后不得已與自己並不愛的一個男人結婚,又有了孩子,還在產科醫院領回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棄兒,過度的艱難使她終於早早地抑郁而死。男主角明白真相后極其后悔,挑起了撫養三個孩子的重擔。這部影片有一個令人注目的藝術方法,那就是始終沒有給那位任勞任怨的女主人公一個鏡頭。影片中男主角的“男子漢”精神,其實本源於對女主人公的理解,但電影開始時女主人公已死,電影藝術家故意吝嗇地藏匿了她。然而這一來立即產生了積極成果,這位重要的女主人公由廣大觀眾一起來塑造了。當千百萬觀眾一旦把自己的創造加入其間,這部影片也就與觀眾構成了一種“立體交叉”,這個形象也遠比藝術家所能刻畫的更豐滿、更普遍了。其中奧秘,就是把最重要的部位留出來,召喚觀眾嵌入。傳統藝術家也會在一些部位收斂筆墨,但要把作品中最顯要的部位留出來,則大多不敢。他們對接受者的介入程度和創造能力,還有疑慮。

Views: 3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