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歲“反詩歌”祖師尼卡諾爾·帕拉去世

尼卡諾爾·帕拉(1914-2018),智利詩人、物理學家和數學家。1914年出生於智利中部萊布紐省的聖法比安德阿裏科,父親早逝,兄弟姐妹八人靠母親當裁縫撫養長大。此後帕拉家族歷經四代,湧現了伊爾達·帕拉、比奧萊塔·帕拉、拉洛·帕拉等著名民謠歌手,以及多位藝術家、音樂家、建築師、工程師等等,現已成為智利最富傳奇色彩的文藝家族。

1938年,帕拉在智利大學獲得數學與物理學學位,1943至1945年赴美國布朗大學學習物理學;1949至1951年間獲英國文化協會資助,在牛津大學研究宇宙學(cosmology),之後帕拉返回智利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直至1991年退休。期間帕拉一直在寫詩,1937年憑處女作《無名歌集》(Cancionero sin nombre)獲得“聖地亞哥市詩歌獎”;1954年因《詩與反詩》(Poemas y antipoemas)獲得“作家聯盟獎”;1969年因詩集《沈重的工作》(Obra gruesa)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1972年獲得古根海姆獎;1991年獲胡安·魯爾福文學獎;2001年獲索菲亞王後詩歌獎;2011年獲塞萬提斯文學獎。帕拉的主要詩集還有:《悠長的奎卡舞》(La cueca larga,1958)、《客廳之詩》(Versos de salón,1962)、《宣言》(Manifiesto,1963)、《埃爾基基督的布道詞》(Sermones y predicas del Cristo de Elqui,1977)、《與禿頂搏鬥:反詩歌樣本》(Poemas para combatir la calvicie: Muestra de antipoesia,1993)。

帕拉是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因在1954年出版的《詩與反詩》中提出並實踐了“反詩”(antipoemas)概念而聞名,但“反詩”並不是指“反對政治”的詩歌,而是“反對詩歌本身”的詩歌,是一種反對詩意語言和繁復隱喻,充滿戲仿與自嘲意味,同時夾帶著數理符號和繪圖、偏愛詞語遊戲的詩歌,是一種十分有趣的詩歌類型。

哥倫比亞詩人加爾洛斯·加斯特裏隆在其評論文章中這樣評價反詩:“反詩與我們共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在具體的世界,在骯臟的街道,在宣傳之中,在兩個醉漢間的討論之中。在反詩中,詩人不發言,發言的是我們自己。反詩對世界的關註意味著,人類將袒露自己的缺陷和骯臟的東西,而不是繼續把它們隱藏在其內部。(編譯 袁夢潔)

當地時間1月23日,以“反詩歌”聞名的智利詩人尼卡諾爾·帕拉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逝世,享年103歲。他被認為是繼米斯特拉爾和聶魯達後最重要的智利詩人,在整個拉美世界乃至歐美都享譽盛名。而在中國廣受贊譽的智利小說家、詩人羅貝托·波拉尼奧更是視其為偶像。

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在第一時間表達哀悼:“智利失去了文學史上最偉大作家中的一個,而西方文化則失去了一個獨特的聲音。”

尼卡諾爾·帕拉1914年9月5日生於智利中部奇廉市,來自典型的外省中產人家。父親是小學教師,喜歡吹拉彈唱,舞文弄墨。母親出身農戶,也有音樂天賦,諳熟民歌。在耳濡目染之下,帕拉和弟妹們從小就接觸到智利鄉村民間文化,它們是滋養帕拉作品的沃土,也促使詩人在日後的創作中不斷探尋和開拓日常口語的表現力與可能性。

或許是對父母藝術天分的傳承,帕拉和弟弟妹妹們不約而同選擇了文藝道路。帕拉家族第三代和第四代中也有很多人投身藝術事業,被視為拉丁美洲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世家之一,如比尼爾諾爾·帕拉小三歲的妹妹比奧萊塔·帕拉投身於音樂,她的《Gracias a la vida》(《感謝生活》)被視作史上最傑出的西語歌曲之一,傳唱全世界。

帕拉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但詩歌才是貫穿其一生的事業。1932年,帕拉進入首都聖地亞哥一所寄宿學校完成中學學業。在聖地亞哥學習期間,帕拉“發現”了西班牙現代詩歌和法國超現實主義詩歌,並嘗試摹仿創作了一些詩歌。在智利大學取得學位後,帕拉繼續投身文學創作,曾被推選為奇廉市“春之節”桂冠詩人。

1943年至1951年期間,帕拉先後兩次前往美國和英國分別進修高級機械工程和宇宙學,回國曾擔任過智利大學的理科教授,後逐漸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文學創作中。

理科學術背景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求實態度,即主張內容上反映政治、文化和宗教現實,創作手法上力求簡潔,反對隱喻象征,語言上則更趨口語化,散文化。這種詩歌主張被其總結為“反詩歌”。

1954年帕拉發表詩集《詩歌與反詩歌》,確立了被他稱之為“反詩歌”的理念和風格。他采用嘲諷、搞笑、戲虐調侃的手法描述人和事。如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墓誌銘》一詩:“我身材不高不低,/聲音不粗不細,/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和一個女裁縫的長子;/……面孔幹癟消瘦,/耳朵倒大得出奇;/臉盤兒方方正正,/眼睛幾乎是一道縫隙;/黑人拳擊手的鼻子/彎向阿茲臺克人偶像的嘴巴……”。

在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先後出版了《沙龍的詩》、《宣言》等20多部詩集。帕拉的“反詩歌”在拉美文壇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著名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曾稱贊帕拉是“仍在世的最偉大詩人之一”。

作為一種新的詩歌類型,猛烈地沖擊了傳統的詩歌,對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1969年帕拉獲得“智利國家文學獎”,2011年則摘取了西班牙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塞萬提斯文學獎。西班牙語文學界普遍認為帕拉獲獎實至名歸,“公正評價了一項意義深遠的文學事業”。

此外,他還數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智利人每年都期待著他獲得諾獎,他曾說:“我認為自己離松柏比桂冠更近。”

盡管國內尚未翻譯刊印帕拉單行本詩集,但帕拉與中國的緣分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開始了。1958年,詩人曾作為智利文學工作者代表應邀來中國參加慶祝世界和平運動十周年活動。而1980年代以來,國內西班牙語文學界對於帕拉的關註度不斷上升,譯介不斷。盡管如此,國內仍然鬧出過“在1973年的智利政變中,帕拉被送進集中營,並死在那裏”的烏龍。(2018-01-25 中國南方藝術 )

Views: 19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