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霍爾特 著 吳萬偉 譯 《記憶、意義和自我》(1)

約翰·斯圖亞特·密爾(John Stuart Mill)在1861年的專著《功利主義》中寫到,“做個不快樂的人比做個快樂的豬更好,做不快樂的蘇格拉底比做快樂的傻瓜更好。”我們很多人可能贊同他的觀點。但是,為什麼呢?有什麼事是人能做而豬做不了的?無論是什麼,最好是一些好事,即便僅僅是要補償我們錯過了豬的幸福和快樂。 

就我們所知,豬是有意識的。他們像我們一樣也有內心體驗。但是,它們有自我意識嗎?它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嗎?它們有內在的“自我”嗎?或許。有證據證明有些動物如黑猩猩、海豚、大象甚至喜鵲都有自我意識。所有這些物種都通過了名為“鏡子測試”的自我意識考驗。如果你在這些動物的額頭上添加一個紅點兒然後讓它們走在鏡子前面,它們會做出試圖擦去紅點的反應。它們似乎認識到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科學家得出推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些動物像我們一樣具有認識自我的潛能。



清 王概 金陵感舊圖 卷1686年, 大都會博物館藏

 

人類兒童大概在18個月到兩歲之間的某個時候能夠通過鏡子測試。所以,就像黑猩猩一樣,人類嬰兒到了這個年齡似乎也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就像很多動物一樣,嬰兒能夠記憶某些東西。有證據表明記憶甚至開始於在母親的子宮之時,因為新生嬰兒能辨認出他們在那里聽到的聲響,如母親的聲音。 

嬰兒和動物共有的那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即擁有生命體驗的記憶。這能夠讓孩子(和動物)從體驗中學習:使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東西來指導他們未來的行為。

 

沒有什麼比在痛苦中回憶幸福時光更令人感到悲哀的了。——但丁·阿利基耶里(Dante Alighieri) 

但是,人類兒童後期還發展出了其他動物身上從來沒有過的(就我們所知)另外一種記憶。這種記憶被稱為自傳性記憶。情景記憶和自傳性記憶的區別是什麼呢?在自傳性記憶中,你出現在記憶的框架內,你不僅記得上學第一天的感受,而且記得你能看見自己去上學的情景和當時擁有的感受。不僅是情景記憶展示的發生了什麼事,而且是我自己的親身遭遇和經歷。

 

如果召喚自傳性記憶,你就等於在進行心理上的時間旅行。你將現在的“擁有記憶的自我”等同於過去“體驗的自我”——就像上學第一天感受到的那種緊張不安。這兩種自我是聯系在一起的,不僅通過跨越兩個時段的持續存在的身體,而且通過某種不連續的意識流(因為被不做夢的睡眠打斷)。自傳性記憶的潛能允許我們認識到,自我是一種能夠隨著時間而體驗不斷擴展的存在。

原題:記憶、意義和自我:人和豬的區別就這些嗎?

Views: 1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