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延續閱讀 》》習近平·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3月28日,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專欄作者、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起人、首席科學家、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在會上指出,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提出的,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驗與中國發展的一種全球化共享。一帶一路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它之所以會成為今天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戰略架構,我認為最為核心的是,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我們講,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Feature Photo:Kyrgyzstan Tash Rabat by PhotoFass,500px.com/PhotoFass)
一、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與實施,最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化。而在全球化背景中,最為重要的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在當下全球化發展出現的新的趨勢,對這一趨勢的梳理可以簡要的歸納為:從冷戰時期的二極世界到蘇聯解體後的一極世界,再進一步發展到由於經濟、科技全球一體化催生下的全球多極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在這一大趨勢的進程中,亞太地區的發展活力,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被關注,這是全球多極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二是與全球多極化的發展相對應,全球化發展的中心已經在開始出現新的變化,美國、歐洲、亞太以及新的經濟體,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不斷發展演變,舊的格局正在被一點點打破,特別是中國的不斷崛起與亞太整體競爭能力的提升,正在成為全球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並會不斷成長為全球化最富活力的中心。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在中國面對更加復雜的重大挑戰,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挑戰的戰略框架。當下中國發展遇到的重大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內問題;二是國際化問題;三是有可能國際化的國內問題。國內問題最為重要的就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內需的激發與擴大,內陸與沿海經濟的平衡發展及能源、環境等問題,在新常態下,這些問題與挑戰,在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中可以尋找更多的機遇、可能與發展的空間;國際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國際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推動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提升人民幣在世界貿易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即人民幣國際化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都會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與發展前景。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發展的內在需求,而文化產業則是重要的戰略基礎與融合性戰略產業。一帶一路為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帶來新的戰略機遇與空間。我們知道,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我用兩句話來總結,第一句是促成了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的根本改變,第二句話是取得這樣的成就,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要素投入、成本到資源控制效率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許多方面已經達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極限,到了一個極限狀態。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我們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做一個國家戰略提出來。這其中有兩個大的背景,一個背景就是目前從我國人均GDP來看,已經到了一個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時期,2003年我們的人均GDP到了8700,據估算到2020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其中這種消費結構的快速轉型裏面,文化消費的迅速崛起是非常重要的體現,這是一個背景。
第二個背景,我們積極實現新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問題,因為不合理的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已經造成我國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和生產產品的大量剩余,到了今天我們必須要重視並且要盡快加以改變這種狀況,而改變這種狀況無非我們有兩個方面要進行轉型:一個就是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另一個就是必須要尋找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關於新的發展方式大家討論的比較多,在這裏我重點談一下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的問題。新的發展領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方面,互聯網是重要的發展領域,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的全球化則是更為龐大的領域與空間,文化藝術產業也是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新的發展資源首先就是文化藝術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帶來的新的資源更加豐富、更加多元、更易進行價值的整合,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講更是如此。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僅從產業發展層面就可見一斑。
4.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國際社會合作協同、和諧發展的共同需求。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崛起需要有兩個大的前提:一是要有強大的國力和不斷創新發展的競爭能力;二是要有和諧、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在當下來看,對我國國力的增強及競爭力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更為關鍵的意義,我認為在後者,即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框架,可以與廣泛的國際社會加強互利合作,建構雙邊、多邊或者是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框架與平臺。在這一架構與平臺上,可以通過資本的聚合,通過投資大量的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來實現互聯互通,並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東亞與歐洲這兩大經濟發展極間的經濟、文化等的交流、互補與合作。同時,在這種互聯互通的合作中,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也會不斷受益。在這一戰略架構下,中東、非洲等地區也會不斷地受益。可以這樣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架構下,通過資本的聚合與互聯互通的戰略突破口與抓手,中國發展模式也會不斷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而這種認可與平臺的建立,很可能在今後不遠的將來,會引發新的一輪多邊、多元化的戰略合作的潮流,從而進一步從縱深加快加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二、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從目前看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功能性戰略,而是一個超級的綜合性的構想,這個構想的落實,關鍵是要變中國的倡議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的共識,這就需要通過多層面、多渠道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或是交流,取得在發展上的共識,共同打造文化互認、政治互信、經濟互融、產業互容的利益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共識與價值的認同,來建構面向未來的責任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這既是各相關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實的需要。而要實現這一點,其中,最為重要的前提是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落實文化共識與價值認同。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基於歷史發展的脈絡,建立在文化共識之上的經濟合作倡議,強調的是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立與建設,突出在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貫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照顧各方面的具體利益及相應的區域發展地位,中國不會把一帶一路格局的建構當做地緣戰略的工具,而是著眼於開放、包容的建設態度。由此可見,文化共識的達成與取得是落實這一合作倡議的基礎,而文化價值的融合與新價值建構的形成是保障,但要落實這一基礎與保障,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主要的一個戰略路徑。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亟需突破口及落實的抓手。現在我們看到的突破口主要是,利用資源優勢,通過一帶一路格局中的互聯互通來實現雙邊或是多邊的國際合作,從而推動地域經濟發展,我們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建立絲綢之路發展基金就是構築突破口的有力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主要抓手就是首先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所建立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機制,建立一帶一路的合作平臺,重點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經濟合作發展,如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在產業鏈整合中進行產業轉換和產能轉移。其實,在突破口的選擇方面,還有一個更具需求優勢、為具有親和力與認同性極高的產業,那就是文化產業。所以,在資本聚合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合作國家的文化資源特性,建構不同價值形態的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平臺,通過產業資本來發展不同國家與民族的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業態,從而實現保護不同的文化生態,這是極為重要又極具戰略前瞻性的突破口與重要抓手。
以上三個不同層次的文化產業戰略定位,從宏觀、中觀與微觀等方面勾勒了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這為進一步探討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認識,取向及維度打下了基礎。同時,這也從一個方面,探討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誤區
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不斷展開與深入,人們的認知也出現了多元化及不同層次的取向,特別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具體來講,對文化產業戰略在一帶一路格局中的認知,有以下幾個誤區需要我們加以關注與重視:
1.強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合作的博弈問題,忽視了文化及其產業在其中的歷史與融合的基礎作用。大家都看到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不斷嘗試通過雙邊、多邊等機制與周邊及世界共同尋找依存共贏發展的路子,可以說是中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走出去的關鍵。與美國先軍事合作再經濟合作的方式不同,中國走的是先文化、再經濟、再安全的基本路徑。在這裏,文化及其產業的戰略基礎與緩沖作用不可忽視。目前,我們看到通過雙邊或多邊機制的合作國家,特別是我們的周邊國家,往往會出現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反復,這種反復除了爭取更大利益之外,對戰略的指向與意圖的不同理解不認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文化共識及其產業的基礎戰略的地位與作用,不失為一個重要的認知向度。
2.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它更是一個建立在歷史文化概念影響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文化影響力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貫穿的空間包括歐亞大陸,東邊連接經濟繁榮並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西邊連接經濟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在這兩大經濟圈之間,涉及中亞、南亞等數十個國家的廣泛地域,而在這些廣泛的區域中,政治勢力與政治格局復雜,美國的影響力大,不少區域可以說是根基深厚,在這種廣度多維的區域空間內,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政治、經濟手段則易形成硬碰撞。所以,如何淡化一帶一路的空間概念,通過文化及其產業先行,通過文化影響力概念來淡化地緣政治效應,逐步形成共識與相互信任,達成諒解,則更易架構一帶一路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同時,這也有利於發揮傳統文化及其資源的巨大優勢。
3.在一帶一路的架構中,過分強調互聯互通過程中的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把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如鐵路、公路、港口、能源、通訊等項目的合作作為戰略突破口與抓手,而忽視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過程中文化資源的價值發現及文化平臺的合作機制建設。事實上,通過雙邊或多邊文化交流與合作機制,在文化共識形成的基礎上,不斷建構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利益、共識推動的文化平臺,不僅可以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長效機制與產業優勢,共築民意基礎。同時,在文化及其利益的共享中也會進一步提升對一帶一路的認同感。
4.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規劃與實施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的戰略後置問題比較突出。任何一個戰略都必須要有相應的突破口與抓手,充分發揮我們的資本優勢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後置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的趨勢,應值得警惕。大家都知道,在國際交易與貿易的過程中,文化具有其它無法替代的先天優勢,一帶一路的多元互聯互通,在巨大的要求中,文化的積極介入勢不可擋,以項目為抓手,以資本為紐帶,以平臺建設為根本,充分發揮文化及其產業的先行優勢,有利於形成平等與尊重的氣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由獨唱到合唱。
四、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的取向與維度
在一帶一路格局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討論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在系統研究與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其戰略的取向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是戰略先行;二是建構平臺機制;三是發揮多元效應。也可以將以上這三個方面簡要地概括為: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產業的發展戰略要前置,一方面可以建立共識,清除戰略誤解,減少摩擦或沖突,另一方面,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業態,也可以豐富與壯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與規模。文化的交流、資源的整合開發、產業的規模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平臺機制的形成上,這樣既可以提升有效性,又可以持續並做大規模。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多元效應,不僅僅包括短期與長遠效應、戰略與策略效益、資源與產業的效應、民意與認同的效應,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文化及其產業戰略的有效架構與落地,對最大程度地發揮一帶一路戰略的長效作用,推動形成中國崛起的戰略局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以上戰略取向的分析研究的支持下,我們認為,文化產業在一帶一路的格局中的戰略維度,重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共識維度。從以上的分析與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的來講,基本的戰略共識有三個:一是文化產業戰略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一個急需要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前置的一個戰略;二是文化及其產業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重要突破口與抓手,其意義不低於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三是文化及其產業拓展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內涵與視角,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基礎。
2.戰略資源維度。文化資源是一帶一路發展中的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在一帶一路格局中,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生態,它們基於不同的民族與文化特性,培育著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文化傳統及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整合,並使之能夠有效地流動與充滿活力,才能有效地激發不同文化背景參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文化資源的融合、共同發展。也只有在這些文化資源的流動、融合、共生與競爭中,才能形成共識,達成認同。
3.戰略平臺維度。戰略平臺主要是指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化機制。而這種平臺化的機制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化機制;二是文化資源流動,包括文化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平臺化機制;三是各種戰略力量聚合的平臺化機制,包括政府的支持,企業、社會及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產業市場支撐體系的參與支持等;四是基於不同文化背景及利益訴求而形成的雙邊、多邊或者是區域化的平臺發展機制,這都是文化產業戰略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新科技融合,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及信息管理技術融合,以及大數據技術、雲服務平臺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平臺化戰略維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戰略資本維度。資本及其市場是一帶一路文化產業戰略推動的核心力量,沒有戰略資本及其市場的存在,就難以形成一帶一路格局中的文化產業戰略。所以,戰略資本維度是文化產業戰略格局中的重中之重。戰略資本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資本市場,在一帶一路架構下不斷發展統一的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十分重要。為此,應該重點關注:一是充分發揮絲綢之路基金及亞投行機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與投資;二是可以設立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三是重點發展一帶一路格局下不同層面的產業投資基金與股權投資基金。
5.戰略產業鏈整合維度。產業鏈整合是針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特質而確立的。我們知道,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所以它的產業鏈構成比較復雜,從創意、設計、生產制造,再到流動銷售、消費,產業鏈較長。因此,如何發揮我們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先發優勢,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在全球整合配置產業資源,按照產業分工與整合的內在規律,合理布置產業布局與產業鏈布位,不斷在高端、戰略產業鏈整合中占有主動權,是有效利用戰略產業鏈整合策略,整合產業資源,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的關鍵。
6.戰略效應維度。文化資源、文化傳統的雄厚與悠久,以及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戰略並產生戰略效應的基本前提。在這裏,影響力的形成不是抽象的,它是共識形成的基礎及產業影響力不斷作用的結果。所以,戰略效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一是基於共識的戰略認同;
二是基於廣泛合作交流的國際形象的樹立及國際影響的產生;
三是基於文化競爭力基礎之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四是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彰顯尊重歷史文明,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文化自信與勇氣。(2015-03-28 中國經濟網)
Comment
逾40公司入圍中國文化財富榜「一帶一路」文化企業
2015中國文化財富榜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高峰論壇15日在深圳寶立方藝術中心舉行。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於平於、中央統戰部建言獻策文化組成員陳海波、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一帶一路課題組研究員鄧智華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劉承萱等出席,共計吸引了800多位觀眾。此次大會還公佈了包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新疆7坊街文化創意產業園和A8新媒體集團等40多家企業入圍中國文化財富榜「一帶一路」文化企業。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以智力為主要驅動力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極具潛力的國民經濟新型支柱性產業。據2014年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我國註冊文化企業數量已接近250萬戶,文化產業總產值超過4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如深圳的文化產業占GDP的比重甚至已經超過10%。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戰略必然也將對我國文化產業質的飛躍產生重大影響。
此次論壇包括前期考察深圳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橋頭堡——前海自貿區暨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幕式、「一帶一路」文化發展高峰論壇及文化金融分論壇。此論壇將邀請專家重點解讀「一帶一路」最新政策與制度創新,共商「一帶一路」行業機遇及商機。15日晚,大會宣佈了中國文化財富榜首批入圍名單,該榜單以「學術立場、傳媒視角、市場效應、社會影響」為宗旨,力爭打造一個權威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流的國際性公共服務平台。入圍的40多家文化企業包括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唐德影視、上海文交所、雅昌企業集團、華僑城集團、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四川省自貢市海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中文在線有限公司、北京元亨利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等。
此外,中國文化財富榜最具潛力企業入圍名單包括百度文學、深圳市世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紫金成(北京)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國文化財富榜最佳創意入圍名單包括深圳明金海集團有限公司、世熙傳媒有限公司、深圳市紫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天工當代」中國傳統手工當代藝術創作項目、亞洲藝術中心、香港深發家私有限公司、河北蔚縣宏宇剪紙有限公司、瑞格傳播、南京市文化集團等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副所長嚴先機在會上稱,在科技部和深圳市宣傳部等各大部門的支持下,深圳文博會在11月深圳高交會期間將舉辦2015中國深圳文化科技周,活動的主題是科技讓立體舞台更精彩,將在中國發佈優秀企業和優秀產品的展覽,並向社會公佈入選優秀企業和優秀文化產品的目錄。
而在16日上午還將舉行文化金融分論壇,則將圍繞文化與金融對接的機遇與挑戰、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有效運作展開演講與交流。(2015年5月16日 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冉勇 深圳報道)
文交所轉型探路:推動“一帶一路”文化資源與資本對接
“一帶一路”的建設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歷史機遇,業內專家認為,“一帶一路”沿線有著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要轉變為產業一定要與資本對接,而這將為一直處於困境中的文化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文交所”)帶來新的契機。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文交所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近日《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
《中國企業報》:文交所現狀如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魏鵬舉:自2011年底“38號文”叫停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後,國內的文交所進入清理整頓。文交所到現在還處於困境期,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文化藝術品交易的體量較小,文交所最初發展過快,造成產能過剩。
文交所要發展,就一定要大規模整合,只保留幾家較大的、區域性的、有特色的。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必須形成文化產權交易的獨特定位,與其它資本要素市場形成差異化特色。
《中國企業報》:在國家大力鼓勵文化產業的浪潮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文交所將迎來怎樣的契機?
魏鵬舉:去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絲綢之路沿線豐富的文化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推動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
“一帶一路”沿線特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這些資源要轉變為產業一定要與資本對接。做特色文化資源與資本的對接,這是文交所大有可為的領域。未來文交所應該重點做的就是文化資源的資本化、品牌化、金融化。
另一方面,文交所還可以為特色文化產業的開拓做鋪墊。特色文化產業是一帶一路的突破點,然而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資本短缺,缺乏資本化思維和融資途徑。積極發展文化產權交易,開展特色文化資源的平臺型投融資,可以拓寬特色文化產業的投融資路徑。
《中國企業報》:您能具體談談文交所如何做特色資源與資本的對接嗎?
魏鵬舉:文交所首先可以做一個文化資源的地理性的梳理,做一個文化資源地圖;其次做一個特色文化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再然後按照行政區域劃分去做一個特色文化資源的上市。也就是說形成一個特色絲路文化資源的上市路演體系。
比如說文交所可以按照河南板塊,陜西板塊、甘肅板塊,新疆板塊來將特色文化資源資產化、品牌化後結合具體項目來實現招商引資。
另一方面,一定要與“互聯網+”結合起來,線下有個交易大廳,線上有一個絲路文化的資本平臺,二者有效結合起來,廣泛引入各界資本。如果文交所能夠將特色文化資源註冊知識產權後與具體項目結合引入外界資本,不僅可以帶來巨大的收益,同時也可以助力我們的特色文化資源走向全世界,實現“文化走出去”。
此外,文交所也可以為特色文化企業做一個股權融資和交易的平臺,做特色文化企業的新三板。
《中國企業報》:文交所能為文化企業提供哪些服務?
魏鵬舉: 文交所一方面可以為文化企業與金融資本對接起到一個中介擔保機構的作用,搭建一個中介擔保平臺,讓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如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
第二,文交所還可以從國有文化傳媒改制過程中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政策中尋找機會。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對按規定轉制後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近兩年來,文化傳媒行業又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滬深兩市文化傳媒行業共發生55起並購事件,累計資金達393.56億元。文交所可以研究特殊管理股制度方面的政策特殊性,根據這個特殊性來組織它的市場。(2015年04月20日中國企業報 本報記者 崔敏)
文化交流是海上絲路建設重要內容
9月29日,“廣東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理論研討會”在廣州舉行,與會專家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要意義、歷史淵源及廣東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戰略對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廣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在國家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要發揮優勢、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做好十項工作:擴大貿易合作規模,加強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加快投資合作步伐,支持廣東企業赴沿線國家投資;推動能源資源合作發展,引導省內企業參與沿線國家綠色能源的投資開發;建設綜合交通大通道,深化港口、機場、陸路交通的國際合作;密切社會文化交流合作,形成互信融合、包容開放的社會基礎;提高旅遊合作水平,將廣東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國際旅遊目的地;推進海洋領域合作,將廣東建設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海洋經濟合作示範區和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發揮華人華僑作用,將廣東建設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華人華僑交流合作的示範區;加強區域經貿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完善對外交流合作機制,強化友城合作,建立與沿線國家民間交流機制,強化政府間和民間的友好交往。
本次研討會由廣東省社科院和廣東省社科聯聯合主辦,來自中聯部、中國社科院、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等百余人參會。(記者馮愛琴,2014-10-08,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吳非·“一帶一路”需要軟實力的碉堡式安全模式
中國在開展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基本上都是很多美國都沒有深入進行建設的東南亞國家與中亞、中東、北非國家,這些國家基本模式就是政治基本處於完全或者部分不穩定的結構當中,其中典型的國家包括緬甸、孟加拉、也門、塔吉克斯坦、埃及等國家。這些國家都不約而同存在巨大的開發價值與潛力,現在中國聯合其他的國家建立亞投行,其基本成員有五十七個,這樣使得亞投行在最初的階段,其規模就超過亞洲銀行,代表著什麼含義呢?這表示五十多個國家對於中國在周邊國家建設中的期望,當世界各國陷入整體的經濟危機當中時,西方國家、新興發展中國家發現其中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缺乏資金,西方國家的寬松貨幣政策隱患無窮,問題主要是缺乏穩定可靠的投資項目,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國家面對困境,國內沒有好的投資項目,國際也不願意投資,這樣找到一位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第一位中間偏左一點的總統歐巴馬,進行社會主義式的醫療改革,讓全民都有醫療保險,讓美國在醫療上跑步進入社會主義!
一帶一路需要建立堡壘式投資模式
放眼世界,距離新興國家中國、俄羅斯、印度最近的國家基本上都在一帶一路上,這樣投資一帶一路國家成為大勢所趨!此時投資的模式也就成為中國的巨大挑戰,中國在三十年的經濟增長中長期采用大規模投入粗放型產出,最終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在最近才取得顯著的成效、跳躍式的發展。中俄投資一帶一路國家時,則必須采用堡壘式的投資方式,在這些國家內部設立堡壘式的投資陣地,這些陣地必須要保證不論這些國家政治如何變化,都要保證投資堡壘的利益!
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中國還處在北洋軍閥時期時,政權多變、軍閥混戰,但當時各國在華的利益還是被用各種手段被保證了,西方國家保障在華利益的關鍵是利用租借地作為堡壘,進行利益擴張。改革開放後中國設立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堡壘,自此任何改革的措施都在特區中進行,並在全國推廣,保證改革的順利。現在一帶一路的開發,也必要設立根據地、堡壘,否則隨便的政變、政權更替就會產生根本性、無法承受的變化。
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基本上都是政治家較少,政客多,政治長期不穩定或者存在不穩定的潛在因素、,如果不在這些國家內部設立自己的特區、據點,那麼我們在一帶一路上的建設很容易因為政局不穩,建設十幾年,一朝打回解放前!如何建立據點呢?
一帶一路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涉及投資、建設、關稅一體化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依靠常規的行政者、個體、國有企業的嘗試,就會出現時間長、失敗多、見效慢的問題。中俄印與東南亞國家、中亞國家采取非常規的辦法與規劃成為必要的選擇。在俄羅斯、印度、中亞國家內部劃分出必要的特區成為選擇。比如在俄羅斯遠東一直規劃並開始建設的紮魯比諾港口的建設就需要采取非常規做法,現在中國東北和其他省份都開始在紮魯比諾進行大量的投資,但如果莫斯科能夠將紮魯比諾直接劃分為特區,並且讓中國與俄羅斯共享權力與權利,簡單講俄羅斯負責行政、中國負責這個特區的經濟運作,如果特區盈利就共分紅利,最近二十年來莫斯科總是希望遠東出現像深圳一樣的特區,但可惜的是沒有政策,並且在行政劃分上俄羅斯表現的也相當的保守。其實在清朝時期的江東十六屯的管理就是居民都是滿足與漢族,管理都歸俄羅斯,初期雙方相處都還沒有問題。但後來由於滿漢之間的矛盾,使得內鬥上升為械鬥,這樣在管理模式非常僵硬的沙俄就采取了軍事手段,發生慘案,最後中國人都被趕出黑龍江以東。俄羅斯行政管理,中國人開發的模式在清朝就存在很久,俄羅斯需要在十萬人以下的城鎮恢復雙方共享的經濟特區概念!如果俄羅斯不讓出一定的經濟權利,雙方在遠東的開發就會非常緩慢。
俄羅斯也需要大幅改革
現在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馬上意識到一帶一路將來會遇到的問題,4月17日在阿斯塔納舉行的“構建歐亞大陸:絲綢之路經濟帶” 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分場討論,在這次研討會中“蘇瑪”集團董事局主席吉亞烏丁·馬戈梅多夫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大型基礎建設項目打開了新機會,保證了西伯利亞幹線貨流量的增加。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應該共同更多吸引來自中國西部的貨流,與偏南部路線進行選擇性的競爭。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統一的海關無疑是我們共同的競爭優勢。
在這裏必須要指出的是馬戈梅多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遇到了巨大的瓶頸,首先是海關的高稅收與行政效率不彰所造成的資源浪費與產品價格高漲的問題;其次是物流還非常不順暢。此時,俄羅斯是否能夠采取更多的靈活措施呢?這裏不但需要俄羅斯進行必要的改革,而且也需要中國能夠提出相大膽的措施。現在普京在烏克蘭問題後支持率高達九成,普京如果能夠利用這次高民意支持,在遠東與中亞和中國的一帶一路高度結合,並且大膽利用俄羅斯商人的高智商與管理團隊,把一些地理位置重要、沒有開發的地區變為中俄間的特區,這樣中俄的關系才能夠穩固。
中亞也需要經濟堡壘
“瓦爾代”辯論俱樂部發展和支持基金委員會主席安德烈·貝斯特林茨基強調說,歐亞中部地區經濟一體化能夠解決由於內外部力量造成的地區安全問題。這個問題對於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這些國家特別緊迫。而且在一定條件下,不穩定也能波及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在這一點上俄羅斯和中國的利益是相吻合的。這這種情況下國家間的經濟合作能夠解決最重要的地域戰略問題。”
如果歐亞中部地區希望具體落實經濟一體化,就必須要建立符合中亞、中國、俄羅斯的經濟特區,俄羅斯在經濟特區內享有基礎建設設計、開發的優勢,因為中亞國家的基礎設施基本上都是蘇聯時期建設成,中國現在的資金與技術的優勢也是中亞國家夢寐以求的。
未來中俄在中亞、東南亞建立經濟特區,那麼在特區之內的公司為了自身的安全,就必須要設立符合自身特色俄安全系統,這包括公司的保安系統,尤其是能源公司的安全問題。如果這些國家內部有政治問題,甚至是發生政變,也必須保證之前政府所簽的協議必須要有效。經濟特區必須是該國政治不能夠隨意幹涉的特區。
蘇爾坦·阿吉姆別科夫,民族領袖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任總統基金會國際經濟政治學院院長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歐亞經濟聯盟框架下的一體化發展註入了新的動力。‘絲綢之路經濟帶’項目正是從哈薩克斯坦開始的,她是從中國通往歐亞經濟聯盟地區的入口。
哈薩克斯坦是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的重要通道,但由於其總統年事已高,如果面臨選舉,國家內部必然面安全隱患,現在西方國家大量的非政府組織已經大量進駐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只有保障中國與俄羅斯的國家經濟利益,才能夠獲得國家的政治穩定,這樣哈薩克斯坦不但有遷都阿斯塔納的決心,也要全力保障中國與俄羅斯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利益。(吳非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收藏自 中國新聞辦事處)
吳亮·史晨:“一帶一路”軟實力~~國家的朋友圈
中哈吉三國將“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遺產,就是一個軟實力構建的範例。
"一帶一路"並非一句空泛的口號或權宜之計。這一戰略是中國與世界整個格局進入"新常態"之後,對內對外的根本需求和長遠的發展方向。單純出於國內利益的推廣,或者簡單外露的宣示是不適宜的,會收效甚微甚至引發誤會。而在傳統經濟、外交的維度之外,通過提高軟實力,展現吸引力,才容易被認同是互利而長遠的。
同時國際體系也在發生變化。以前的國際與區域治理安排大都是排他性的,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則,現在則出現了兩條平行線:一是發達國家主導的TPP、TTIP等新規則談判,旨在取代WTO[微博]等傳統貿易規矩,重新來立投資規矩。另一個方向則是"一帶一路"模式,突出表現為一事一議,因為新常態對所有傳統規矩都是一種挑戰。
針對"一帶一路",發達國家有不少反對此戰略尤其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聲音,理由是"國際經濟組織就應該講究治理結構、透明度和條件性"、"如果直接提供免費資本,可能擾亂國際秩序"。而國內一些宣傳討論中,顯露出支持短期經濟增長和轉移過剩產能的一些片面說法,也引起了發展中國家的疑慮。
其實在戀愛或婚姻中,實力並不總屬於"高富帥"或貌似強大的一方,還取決於吸引力的規律。好的企業領導者也都知道,大組織很難僅靠發號施令來運行,還需要以身作則帶動大家共同實現目標。"一帶一路"能否為各方所理解、認同、支持,其實極大依賴於這種"軟實力"。
亞當·斯密曾經把市場的力量形容為"看不見的手",而要催生持續的合作,自古至今的交往中同樣有一只看不見的手,那就是軟實力--無須脅迫和收買,一種無形的吸引力自會誘導人們走到一起。要具備這種魅力,"日常互動"、"戰略溝通"與"文化交融"三個層面的建設缺一不可。
通過互聯網構建"一帶一路"朋友圈
軟實力理論的提出者,哈佛大學的約瑟夫·奈曾強調,當今權力正在發生兩種類型的改變:一是權力在國家之間的轉移,二是從國家與正式機構向非國家的行為者、網絡空間擴散。移動互聯和社交媒體等的興起,將成為未來發揮影響力的重要方式。
還在上一輪通信手段的革命中,1937年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伊登就曾指出:"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忽略了現代技術條件所賦予的手段,不用這些手段來進行解釋和說服任務,即使再高明的外交政策也會遭遇失敗。"
在軟實力建設的第一層面,需要突破的短板可以歸結為兩點:首先,別人是怎麼看我們的;其次,如何影響這種看法。這兩方面,網絡都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可以建立起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意調查系統。類似成功的軟實力項目,包括美國智庫皮尤的"全球態度項目"(Pew Global),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對全球性議題的系列民意調查,新興國家也都開始出現類似的本土研究項目,以掌握各階層、各年齡段的民眾對於國際關系、別國形象意見的第一手數據。
以拉美為例,拉美本土民意機構"拉美晴雨表"的調查數據發現,中國在拉美的受歡迎程度(58%)其實低於日本(63%),更低於美國(74%)和歐盟(63%)。皮尤全球態度2014年春季的調查數據同樣印證了這一點,中國在巴西的受歡迎程度(43%)低於日本18個百分點。
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目標受眾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們還缺少類似民意調查研究項目。軟實力意味著協調他人的意願與我們的預期相吻合,所以首先要了解別人如何聽取信息。
另一方面,有效的軟實力是一條既包括聽者又容納說者的雙向道,所以第二步可以考慮,設置以"一帶一路"各國社會精英為對象的"新絲路網絡傳媒平臺"。以財經、旅遊、環境、城市及文化議題為主軸,為各國提供一個超越西方視野的跨國資訊與觀念傳播與分享管道。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鄭永年也建議,這類跨國傳媒總部可以設置於海外,大量聘用跨國專業人士,同時運作多種主要語言的網絡新聞平臺和社交媒體,特別是動員騰訊、阿裏等國內互聯網企業參與。
網絡等新傳播方式的興起,其實給了中國在軟實力建設上後發趕超的機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了大量島嶼國家和山地國家,由於中國的電信和互聯網企業在無線領域的後發優勢,已經取得相當的競爭優勢。舉例而言,像印度尼西亞這樣的千島之國,由於有線網絡鋪設的瓶頸,無線互聯的使用體驗就至關重要,所以"微信"等中國本土 APP後來居上,用戶數量大大超過歐美日Facebook Chat、Line等從傳統桌面互聯網延伸過來的聊天工具。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國家,有著大量的華人華僑。這些年很多去東南亞旅遊的華人發現,他們的導遊都會用微信曬朋友圈。大量擁有共同歷史文化卻在地理上被隔離的人們,已經被組織到一個巨大的虛擬社區之中,通過設置議題將其組織起來,可以成為一個軟實力資源的富礦。
線上線下打通,軟硬實力協同
軟實力建設的第二層面是戰略溝通,它與長期的外交經營或精細的營銷推廣類似,需要規劃和頂層設計,特別是與硬實力的展開相互協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差異性巨大,掌握其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偏好,才能更好地與經濟合作相匹配,有效地實現國家意圖。
"一帶一路"國家雖然經濟發展水平有限,但民眾對於權利、環境、公平的意識已經強烈覺醒。恰恰軟實力發揮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強迫別人做不想做的事情。以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緬甸為例,2014年中緬皎漂-昆明鐵路項目遭到擱置,一定程度上是走出去過程中軟實力不到位而導致的,值得深入總結。
該項目原計劃投資200億美元,中方負責籌措大部分資金,並擁有50年的運營權。這輪對於中緬鐵路的規劃,當地媒體極其關註其對沿途的文物古跡和宗教設施可能的影響。安邦咨詢創始人陳功認為,項目擱置的直接原因,就是緬甸政府向本國民眾和非政府組織意見的妥協。大型基建項目很難直接惠及沿途的多數百姓,而此前中國企業往往對環境保護重視不夠,也較少雇傭當地人。
而在地緣的軟實力博弈中,美國一直是緬甸主要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的最大支持者,印度曾收容了流亡的昂山素季一家,新加坡的企業則正在充當皎漂經濟特區的顧問。對於中國借助中緬鐵路和皎漂港進入印度洋,以及對馬六甲海峽地位的影響,多國都出於潛在的利益考慮在施加影響。
而日本在緬甸的經驗值得學習,體現出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良好協同。日本企業開發仰光工業園區時,建完港口和鐵路後就交還給緬方,同時也不謀求對工業園區的絕對控制權,看似放棄了硬實力,但由於所有項目采用的都是日本的技術和標準,因此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在開發過程中,日本企業非常註重環境保護和資源集約利用,雇傭了大量緬甸工人,還在當地援建了醫院和學校。既贏得了緬甸政府和民眾的好感,又在事實上保持了對合作項目的控制力,保障了己方的長遠利益。
推而廣之,"一帶一路"國家其實面臨著共同內部挑戰,如社會和經濟變遷、不平等和貧困、教育和技能發展、城市化、治理挑戰、衛生保健的普及、提供公共服務,等等。過去那種搞定政府、"一切向上看"的簡單營商做法已經行不通了。
但另一方面,企業和品牌所能直接接觸到的人群數量,遠遠超過政府的能力所及。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如果能得到敏感性和溝通技巧方面的培訓,進而積極開展慈善和公共外交項目,才標誌著一個國家軟實力的真正形成。
繁榮文化活動,重建文明交融之路
軟實力建設的第三層面就是文化交流,為了強化主題或推行特定政策,需要按年度策劃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和交流活動。進而在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內,通過獎學金、交換活動、培訓計劃、以及媒體和文化渠道,培育與關鍵人物之間的持久聯系。
傳統國際關系中的典型問題是:誰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上占據優勢?進入信息時代後,美國蘭德公司的一份報告曾預言,一個國家講故事的能力、故事的說服力和取信於民的能力,將是軟實力的關鍵。
2014年,通過我國文化、學術、外交和企業界,以及在諸多國際組織任職的中國人的通力協作,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一道,將三國"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遺產,這就是一個軟實力構建的成功範例。
按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評價,三國聯合申遺的成功,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框架和歷史淵源,作出了有力的鋪墊和證明。回顧國際友誼與交流,溝通國際情感和認同,軟實力的作用潤物細無聲。
回到中緬合作的例子。其實被擱置的中緬鐵路項目,以及已經建成的中緬油氣管道,線路中相當長一段部分與有深厚歷史淵源的滇緬公路重合。三條道路合一,從過去走向未來,其間蘊藏著厚重的軟實力資源有待開掘:當年的滇緬公路,不僅是抗戰最艱苦時期中國突破封鎖的生命線,更是國際合作的典範,改變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格局。遠征軍的壯烈事跡,則是中國履行國際義務與責任的象征,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今天仍舊鼓舞著民眾。
再向前上溯,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人類文明的通道,應當繼續推進國際申遺活動,以樸實確鑿的歷史記載與實物印記,見證中國的軟實力地位;以和平交流、各取所需、共同繁榮的歷史經驗,夯實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關系;並再現共通、共同的歷史、情感和相互需求,自然合理地促進國家利益的合作拓展。
更長期的規劃中,國家還應支持更長期的文化交流,構建更多富有創意和靈活性的制度安排,包括組建"一帶一路"智庫與文化機構的網絡,發展當地工商界、研究界、文化界的精英人士;培訓更多的國別研究人才以及公共關系專家;設立國家級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資助計劃,並升級互聯網手段及內容,將實際訪問和網上交流相結合,為熱心學習對方文化的青年創造一個線上線下相連通的人際網絡。
與硬實力相比,軟實力運用起來見效更慢,作用力更分散,且實施起來更加困難。但吸引力的規律就在於,這樣的"朋友圈"一旦建設起來,就可以溝通情感,孵化合作,不斷吸引更廣泛的關註和投入,值得期待。"一帶一路"軟實力的建設,將會是一個長期持久、但不斷顯現成效的過程。(文/瞭望智庫研究員 吳亮 史晨, 2015年03月09日 14:58 財經國家周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建議積極推動文化立法工作進程
積極推動文化立法工作進程
今天(23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一些委員提出,應積極推進文化立法工作進程。
孫志軍委員表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要講均等化、標準化,重點要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文化立法進程。
龍超雲委員建議加強文化立法工作,把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納入到法治軌道上來,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和關切。
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現代化水準
今天(23日)在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蔣巨峰委員建議,同步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現代化水準。
蔣巨峰説,在注重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同時,要同步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現代化水準;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産品針對性、便利性,提高其吸引力,以更好地發揮其效能;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運作、設施維護機制,並強化資金保障。
調動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積極性
今天(23日)在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有委員提出,應進一步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積極性。
呂薇委員説,目前我國文化設施建設取得很大成績,但文化設施只是一個形式、一個載體,還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內容建設,這應該是我們文化工作下一步的重點。應發展內容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營造健康的文化氛圍。
竇樹華委員提出,要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公共文化的積極性。推進公共文化建設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廣泛參加,要採取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讓老百姓都參與進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加強
今天(23日)在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有委員建議,應加強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孫大發委員説,當前加強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在這方面還要繼續下功夫,特別是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很重要,既要建好,又要管好,更要用好,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唐世禮委員建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要向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傾斜。農村和民族地區的文化體育設施建設要結合實際,突出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增強實用性。
進一步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今天(23日)在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車光鐵委員建議,進一步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
車光鐵説,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不斷加大硬體和軟體的建設投入力度,創新發展和服務方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呈現出有序推進、日益完善、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
車光鐵提出,應進一步強化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管理機制。由於受條件和體制機制等因素影響,基層的專業人才斷檔、管理人員缺位、人員結構不合理等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落後地區和偏遠地區問題更加突出,一些鄉鎮、街道的文化活動難以開展。建議實行基層文化站工作人員從業資格準入制度,確保人員專職專用,同時進一步健全基層文化人才的引進、培養、獎勵等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文化服務工作。此外,還應支援各類業餘文藝團隊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業餘隊伍網路。
“應進一步推動體制創新,建立健全考核、評估和獎勵機制。”車光鐵建議,應由國家層面或省級層面統一構建制度健全、獎懲分明、績效掛鉤的考核評估體系,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工作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各級黨政班子工作考核的內容,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發展。
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
今天(23日)在審議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時,韓曉武委員建議,應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並積極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渠道。
韓曉武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方針。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履行好在文化領域的公共服務職能,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另一方面,要積極拓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投入渠道,可以通過設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基金以及冠名、捐助、城鄉共建、結對幫扶、民辦、租賃等多種投入方式,吸納社會資金辦公共文化,形成政府投入和社會多渠道投入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公共財政建文化、社會力量辦文化、市場運作興文化的格局。(2015年04月24日 13:57 來源: 法制日報 朱磊)
"一帶一路"釋放文化軟實力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提出倡議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註的熱門話題。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數次提到“一帶一路”,並把“一帶一路”明確為經濟發展的“三個支撐帶”之一。
經濟與文化密不可分。“一帶一路”並沒有忽略文化,而恰恰在很多方面是文化先行。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文化將如何發揮軟實力?文化界能為“一帶一路”做些什麼?“一帶一路”又將為文化藝術帶來怎樣的機遇?
遺產保護先行一步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就是文化先行的一大表現。去年6月,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請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申遺成功為沿線地區帶來的發展動力將不可估量。它必將推動國內各省區市乃至三國之間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的交流、協作,促進這一地區文化遺產管理與保護水平的提升;必將在這一地區興起文化遺產保護熱潮,不僅可以拉近民眾與文化遺產之間的距離,更能密切絲路沿線民眾間的情感,為古絲綢之路註入新的活力;此外,沿線眾多省區市政府乃至企業借風“新絲路”相機而動,申遺的成果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之中。可以說,申遺的成功使得絲路沿線各國重新關註這條古代商貿之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成為新的國際紐帶打下了鋪墊。
海上絲綢之路的申遺工作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註。記者了解到,相比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提出較晚,相關的資料梳理、理論研究等基礎工作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海上絲綢之路相關的文物考察工作不斷推進。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彭釗提交了有關加快推進“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工作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則建議,沿線地方各級政府應建立“一帶一路”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長效機制,切實做好“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
文化交流打下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對外文化工作的新抓手。在今年年初舉行的2015年文化部駐外文化處(組)及文化中心負責人工作研討會上,文化部外聯局局長謝金英指出,2014年,文化部已與新疆、寧夏、甘肅等有關省區市開展了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交流與合作,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交流活動,協調指導西北五省區文化廳成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五省區文化發展戰略聯盟”,在陜西西安舉辦了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福建泉州舉辦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
由中國文化部、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主辦的中阿文化部長論壇上,論壇代表一致認為,文化交流與合作將在中阿“一帶一路”建設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橋梁和引領作用。此次論壇通過的《北京宣言》可以說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一個縮影:中國與阿拉伯國家均屬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是建設“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擁有堅實的民意基礎。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張廷皓提出建議,互辦文物展覽、舉辦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開展文化節慶活動,讓沿線國家和人民與我們共享當代中國的發展成果,了解中國和平發展的意願。
文化貿易方興未艾
全國超過20個省區市上報了“一帶一路”有關規劃項目。其中不少項目涉及文化產業與文化貿易領域。
如浙江省於近期上報了繼續推進實施浙江吉爾吉斯斯坦德隆電視臺文化貿易平臺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重點項目,並將進一步開展沿線國家各類文化貿易促進活動,以促進該省文化企業對沿線國家的境外投資並購。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教授表示:“文化具有先天優勢,在國際交流、國際貿易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亞非拉地區,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建設、資源能源開發等領域,對中國的資金、人員、技術及管理支持有著非常巨大的需求,目前絲路基金主要面向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以此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多元的互聯互通。“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教育等領域等待渠道鋪設好再加入其中,而應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和更積極的實踐主動融入這一戰略進程中,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應深度參與。”
旅遊業也走在了國家布局的前沿。今年是“美麗中國——絲綢之路旅遊年”。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邵琪偉說,“一帶一路”會對旅遊業產生極大的影響,推動旅遊業總體水平提高,加大和世界相關國家的交流交往。
不少沿線省區市文化旅遊搭上“一帶一路”快車,為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開拓了新契機。2014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首屆國際絲綢之路旅遊發展會議等大型展會顯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在剛剛結束的柏林國際旅遊交易會上,作為唯一開展現場推介會的中國省份,福建憑借海上絲綢之路旅遊資源而贏得了極大關註,共接待來自歐美地區的200余家旅遊批發代理商。
藝術創作如火如荼
與絲綢之路有關的藝術創作自古以來碩果累累。“一帶一路”更為當代藝術家提供了巨大的創作空間和無窮的靈感。
中國國家畫院發起了“絲綢之路美術創作工程”,考察寫生團分為海上絲綢之路、陸路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三路。為了使創作更具學術性和現實針對性,該院還制定了《“絲綢之路”美術創作選題》,確定了300多個選題作為藝術家創作的選題參考。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上的眾多藝術作品,也顯示出絲綢之路藝術創作的如火如荼。
羊年央視春節晚會上,那英演唱的《絲路》可謂音樂作品的個中代表。實際上,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音樂作品為數不少。目前,中央民族樂團已推出了大型音樂會《絲綢之路》,以琵琶、胡琴、熱瓦普、嗩吶、揚琴、冬不拉,追尋古老而悠久的古絲路音樂足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陜西、甘肅均在醞釀推出與絲綢之路有關的音樂、歌舞作品。2月,新疆木卡姆藝術團推出的音樂會《絲路樂魂》已經上演。
影視紀錄片成為展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手段。記者了解到,目前,紀錄片《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已經開拍,大型人文紀錄片《崛起新絲路》也在籌備當中。3月12日,作為國內首檔絲路專業節目,中央電視臺大型人文紀實欄目《新絲路》在央視發現之旅頻道首播。該欄目涵蓋文化、藝術、航空、高鐵、健康、科技等眾多門類,將集中展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各領域的創新實踐。(中國文化報2015-03-16)
馬勝榮:跳出"自我畫圓"式評價·講好"一帶一路"故事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事實上是中國媒體爭取和擴大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過程。如果中國媒體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擴大我們在國際輿論場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本文作者長期在新聞機構工作,主要從事國際新聞的采訪、報道的組織指揮以及管理工作,文章從新聞傳播實踐的角度,探討媒體如何註意“一帶一路”國際傳播的效果問題。
關於傳播效果的評估,我國媒體比較普遍的操作是一種“自我畫圓圈”的做法,就是原點是各個媒體,終點的評估也是媒體自己,按照這樣的做法,這個“圈”一般來講始終是比較圓的,因為在重大事件和重要問題的報道總結中,媒體由於采取的是封閉的評價方法,因此不太可能對自己的傳播做一個否定的結論。以前,我參加過一些全國性的外宣會議,包括我本人所在的新聞機構在內的其他各個新聞機構,在會上的總結發言經常的結論是,某某報道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引導或影響了國際輿論等等,如果事實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國際輿論場上,“西強我弱”的局面應該有了極大的改觀,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2014年第9期的《國際新聞界》刊登了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教授朱振明先生的一篇題為《拉美報紙媒體中的“釣魚島”:談中國的形象》的論文。朱先生選取了阿根廷、墨西哥、智利等15個國家的一份主要報紙,從2012年4月日本右翼人物石原慎太郎揚言“購島”,到2013年5月中國進入“釣魚島巡航常態化”這一段時間,對187篇有關報道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他的主要發現是:報道的立場基本呈中性。新聞的來源基本上是包括西班牙的埃菲社、法國的法新社、英國的路透社、美國的美聯社等西方通訊社,也有少量各家報紙自己采寫的稿件,只有巴拿馬報紙采用了中國新華社的少量稿件。報道中給受眾留下的中國和日本的形象是:中國的官方話語、民眾話語和專家話語比較強硬、言辭激烈,而且伴隨著話語彰顯實力;日本的官方話語、民眾話語和專家話語比較弱,只有安倍晉三表示不讓步並派戰鬥機和海岸自衛隊攔截和驅逐,但他同時又不停強調希望用和平對話解決爭端。日本的策略更符合國際總趨勢,強調協調、談判、避免運用暴力。在此語境下,中國的“實力展示”反而被貼上了“軍國主義”或“威脅論”的標簽。
有關“釣魚島”的報道,中國新聞的主管部門和重要的媒體是花了大力氣的,但是在拉美產生的傳播效果竟然是這樣的,這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
“一帶一路”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倡議,如果進展順利的話,將無疑會推動中國經濟、區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這樣一個倡議的傳播除了國家領導人、政府官員等在正式場合的傳播和公共外交的傳播外,主要是依靠新聞媒體的傳播。那麼,新聞媒體在傳播這一重大倡議中如何才能避免上面所提及的釣魚島問題傳播中出現的不理想的效果,從而產生積極的影響呢?目前,在許多重要的報道中,媒體非常關註在互聯網時代新媒體的傳播和融合媒體的問題,這些問題固然重要,但是我個人認為, 目前我們的國際傳播和對外傳播最重要的仍然是理念問題而不完全是具體的傳播方式和渠道的問題。
通過傳播“一帶一路”倡議爭取國際話語權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事實上是中國媒體爭取和擴大自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過程。如果中國媒體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中做好了,就有可能擴大我們在國際輿論場中影響力和話語權。國際話語權是公民話語權、官方話語權與媒介話語權在國際場合和國際事務中話語能力和影響的表現。國際話語權不是某種權利,而是一個國家影響國際輿論的能力和在國際輿論場中發揮的實際作用。國際話語權應該包括兩個要素,一是權威和合理的表達,二是這些表達要有人聽且使人信。
國際話語權與國際傳播新秩序有著密切的聯系。冷戰結束以後,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同時,基於新的傳播技術基礎上的互聯網和移動傳播新媒體的出現,使國際傳播體系發生了變革。這些變革主要體現在“跨界性”“融合性”“流動性”和“分眾性”等幾個方面。這些變化已經推動或者將推動新聞信息采編流程的重構、國際輿論空間的拓展、媒介技術融合和
產業鏈全面競合。對於中國來說,拓展國際話語權的時間和空間都是存在的。傳播“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
事實上,國際話語權同一個國家的實力密不可分。盡管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聲稱所有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和國際秩序的建構中都有話語權,而實際情況是實力強大的國家往往擁有實際的話語權。
客觀認識媒體話語影響力
媒體有其獨有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媒介話語權和影響力是指大眾傳播媒介在公共事務與其他公共性話題方面享有的客觀、公正地描述與表達的自由權利。雖然媒介影響力話語權看似是一種集體的表達權利,但實質上這種集體表達是個體話語權的延伸,是個體或者多個個體在媒介這類載體上以公共話語的形態表達的。
以我本人看,媒介影響力和話語權是“有限的”。這是由於媒體的話語權受到信息源和受眾兩個方面制約。媒介本身的含義就是一種“介體”,處在傳播的中間環節,其發聲受到信息源的重要影響。媒介在一般情況下首要作用是“傳聲筒”,信源發布了什麼樣的信息,媒介傳播的就是什麼信息。當然,現代媒介在海量的信息中有選擇的自由,但是那些影響重大的信息仍然要依靠權威機構或者權威人士發布和發聲。與此同時,受眾對媒介的話語權同樣有著重要的制約作用。在傳播技術發生革命性變化之後,互聯網的興起已經改變了媒介的總體格局,受眾在傳播環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一段時間以來,有不適當地誇大“媒介話語權”作用的說法,把媒體的傳播看成是政治、社會、經濟等方面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從媒體專業主義的角度看,新聞信息的本源是事實,因此新聞信息的傳播必須是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媒體不可以也不能違背基本事實去描述新聞事件,因而其話語權受到事實本身的限制,而且這種限制是必要的。從這樣的理解出發,新聞源對於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有著直接和關鍵的影響,如果權威部門或者權威人士不能及時或者客觀地發出信息,那麼媒體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就會直接受到影響。如果信息源發出的信息是錯誤或者虛假的,那麼媒介話語就會失去公信力,也沒有影響力和話語權可言。
當然,目前中國媒體中也出現了許多亂象,謠言、假新聞、不實報道、敲詐勒索的現象都存在,但是這些都是專業的新聞工作者所唾棄的,不屬於真正專業的新聞報道的範疇。
新聞報道如何“講故事”
寫新聞在英文裏叫“write a story”, 直譯成中文就是“寫故事”。其實,從長期從事新聞工作的實踐看,外國記者和媒體講的“寫故事”同我們目前不少人講的新聞報道“要寫好故事”並不是一回事。
2014年11月20日,在《公共外交季刊》審稿會上,趙啟正先生講了關於他是怎麼看新聞報道要“講故事”這個說法的。他說, 新聞報道要講故事並不是要求新聞稿件都是一個一個的故事堆成的,變成“故事會”,而是要將我們所要報道的內容具體化,用紮實而不是空洞、具體而不是概念化的表述,讓受眾看得懂、願意看,不能用官樣文章和采取居高臨下的教育式表述方法。我完全贊同趙啟正先生的看法。
我個人想法是,講故事是新聞報道的基本方法之一,就這個方法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客觀、公正地講故事,需要特別註意的是,要好的故事和不太好的故事、或者不好的故事都要講,只有這樣才可能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這樣的報道才會有公信力和影響力。如果只講“童話”般的故事或者一切都美好的故事,其作用可能會是適得其反的。我記得自己從事新聞工作不久,一位改稿的外國專家講,成績是克服無數困難之後取得的,如果不講如何克服困難,人們也就很難理解成績的意義。我認為,這位專家講得很有道理。這是一個新聞報道要重視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同樣要註意這個問題。從我閱讀過的材料看,目前媒體在傳播這一倡議的過程中基本采用的是其他國家對這一倡議的贊揚和積極評價,而對一些國家和民眾“等著看看”和持“質疑”態度的情況,除了內部的材料外,幾乎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做法顯然違背了客觀報道和平衡報道的原則,也不是在講“真實的故事”。我以為, 新聞故事之所以有公信力、能打動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真實”,也就是平常所講的實事求是。當然,由於政治或意識形態等原因,媒體要十分謹慎,要明辨大是大非,但一般而言,任何事情的出現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一項涉及到許多國家的重大戰略倡議,某些國家或民眾有質疑也不足為奇,媒體在報道中不能回避這樣的問題。
新聞媒體傳播“一帶一路”是公共外交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部分。“一帶一路”的建設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很多,同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媒體會不斷參與、跟進報道和調研,從事這方面報道的新聞從業人員是這個過程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應該避免在沒有充足根據的情況下,匆忙對某些事件下結論,尤其是過度的結論。如何如實和準確地記錄這段實踐是歷史賦予新聞工作者的任務,也考驗著新聞工作者能否切實擔負起這份責任。新聞工作者應該像“一帶一路”這個鴻篇巨制的大戲中的一員或者像坐在這個大劇舞臺前排的觀眾,將“一帶一路”建設的情況如實傳達給受眾,以推動這一倡議的盡早實現。(時間: 2015-04-08,來源: 公共外交季刊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 馬勝榮)
中國故事專場論壇:"一帶一路"倡議使中國夢走向世界夢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郭勝昔):記者21日從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獲悉,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於當地時間2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聯合國大會“促進寬容與和解”高級別專題辯論會中,專門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故事——一帶一路: 新型國際合作模式”專場論壇。
這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自2013年開始在聯合國舉辦“中國故事”系列論壇以來的第三次專場會議,以響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構想,向世界闡釋“一帶一路”是中國向周邊國家伸出的友誼及和平之手,目標是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這也將促使中國夢走向世界夢。
論壇在聯合國大會第69屆大會主席塞姆·庫泰薩的致辭中拉開帷幕。中國前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和首任駐南非大使王學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何帆,以及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誌平,先後發表專題演講,並與到場的200余位聯合國各界代表、紐約周邊大學的師生們,探討在全球環境下,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國家如何利用“一帶一路”新型國際合作模式,通過外交、戰略和經濟的聯系,加強多元、寬容、互信和發展,打造“命運共同體”。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誌平認為,“一帶一路”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新型互聯模式,是相關國家人民築夢的戰略聯系紐帶。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之下,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具有可能性。這個倡議,既基於以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古絲路精神之上,同時也體現了中國致力通過加強歐亞非大陸等地區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推動全球和平發展的良好願景。
因而,他反對有人把這項倡議詮釋為中國野心勃勃要成為地區霸主的謬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更加需要中國。“一帶一路”為各國人民提供了一個契機,使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夢想,將見證不同國家地區的人民共享同一個願望,使中國夢走向世界夢。這個夢想便是,世界和平,天下大同。
王學賢大使介紹,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經歷了長時間的醞釀協商過程。通過開展各種區域性、小多邊合作,成立專業性機構,推出“親、誠、惠、融”周邊外交理念,奠定了“一帶一路”的出臺基礎。其中,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和特色,共商是起點和基礎,共建是核心和方式,共享是目標和動力。
何帆與石澤則在發言中分別表示,中國過去15年在推動扶貧和共享式增長的發展,促進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今年,中國政府已承諾會在制定2015後發展議程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自從習近平主席2013年末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裏,已有50多個國家,以及歐盟、東盟、上合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等多個國際組織對有關倡議,展現了積極和熱情的態度。僅去年十月,就有20多個國家在北京簽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備忘錄,共同承諾為推動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支持。
本次論壇,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自2013年開始在聯合國舉辦“中國故事”系列論壇以來的第三次專場會議。會議主題由首次的“中國夢”,到第二屆的“中國新型城鎮化”,至本次的“一帶一路:新型國際合作模式”,主旨是為聯合國各成員、機構和實體,以及國際金融機構、區域開發銀行、私營部門、民間團體和其他相關機構的代表,解讀和提供中國的最新發展戰略與信息,以協助了解中國的政府決策、社會發展、市場動態以及文化創新,進而了解中國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國家的經濟、社會、人文和環境面貌。
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是香港一所獨立的民間智庫,獲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別咨商非政府組織資格。主要任務為開展公共外交,以加深世界對中國的理解,提升相互的信任和尊重,促進中外友誼。(2015-04-21,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李永萍·一帶一路 兩岸文創人才匯流區
台灣近年人才西進現象不斷引起關注,本期封面故事也探討了兩岸文化創意產業正在進行的人才爭奪戰。對台灣來說,人才流失乍看是怵目驚心的國安問題,而這是站在競爭甚至敵對的角度去看待。但隨著大陸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最近接連喊出「一帶一路」以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等開發計畫,提供我們改善人才外移的最佳機會。
因勢利導 吸引人才匯聚
所謂人才流失問題成立,要有以下的現象:一、國內產業蓬勃發展,對於人才有極大需求,但由於外移導致供不應求;二、人才外移引發一個地區的人口紅利嚴重減低,經濟與社會活力被削弱。平心而論,台灣人才流失並非肇因於對岸搶奪人才,真正的關鍵是因為全球經濟版圖變動,政府與民間未能成功讓產業升級,民間企業負責人慳吝不肯分享利潤,員工薪資成長比不上大陸、香港或新加坡,在良禽擇木而棲的情況下,人才自然選擇琵琶別抱。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絕不是台灣人才流失的始作俑者。
既然如此,台灣政府與民間應該省思:台灣產業為何無法隨著全球經濟演變而調整升級,進而讓人才留在本地打拚?撇開國際處境不利,台灣曾因「戒急用忍」錯失布局大陸的契機,無法成為國際進軍大陸的亞太營運中心;如今,大陸喊出「一帶一路」以及「亞投行」等開發計畫,牽動周邊區域的發展與變化,台灣如果能因勢利導,人才流失不但可獲得解決,甚且成為整個經濟區域的核心成員,吸引人才匯集。
在「一帶一路」開發計畫中,海上絲路與台灣有最密切的關聯,因為台灣眾多先祖來自福建泉州,而泉州就是海上絲路的起點,也是當年讓馬可波羅大開眼界的國際商港。「一帶一路」將恢復泉州往昔的時代光榮,而大陸政府也已宣告台灣將是海上絲路的核心區域,整個布局將納入台灣參與發展。
近日大陸將啟動「福建自貿區」,包括平潭、福州兩個自貿區,挾著台北港與平潭直航的優勢,台灣產品將可以迅速便捷的簡易通關方式進入大陸市場。特別是,平潭自貿區將率先對台企試行台商協會總擔保制度,採信台灣認證認可結果和檢驗檢測結果。如此一來,台灣最有優勢的文創產品,將有機會減少繁瑣的審查,以大陸為腹地,找到成長茁壯的契機。
而海西地區相對於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更需要台灣的文化創意,來全面拉抬產業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華人品牌。台灣文創人才將可以台灣為據點,以距離最近的海西為延伸舞台,獲得充分施展身手的天地。在這種情況下,台灣文創產業將更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如此,其他如服務、製造等產業亦然,所謂人才流失的問題,自然消解於無形。
台灣強項 打造新時代文創產品
對大陸而言,台灣文化創意的注入,更有助於「一帶一路」、「亞投行」所寄望的大國復甦的宏偉願景。如同專家所說,藉由「一帶一路」、「亞投行」,中國的政經實力將延伸到相關國家地區,但大國崛起的姿態,不是要讓其他國度懷疑畏懼,而是要贏得舉世尊重。就像20世紀起,美國成為全球最強盛國家,憑藉的不只是經濟與軍事,還有一種優勢文化的席捲滲透。這種優勢文化展現豐富的多元面貌、充沛的創意、時尚的品味,透過文化的力量,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全球在無形之中逐漸「美國化」,進而接受美國所宣揚的種種價值。
就此而言,大陸擁有龐大的文化資源,但文化創意則顯得相對貧乏。如何結合中西文化資源,打造出符合新時代的文化產品,恰好是台灣的強項,也符合大陸華麗轉身的需求。台灣青年世代若能把握這個契機,發揮最擅長的文創優勢與實力,將可在此一亞洲翻轉的時代潮流中,找到寬廣的揮灑空間。海峽兩岸原本就有臍帶相連的血緣和文化,雙方攜手合作,藉由「一帶一路」與「亞投行」,重現千百年來中華文化透過絲路風靡整個歐洲的盛況,相信這是大家共同的期盼。(捉住作者李永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2015-4 第016期,兩岸文創誌)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