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沐:“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取向與維度

延續閱讀 》》習近平·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3月28日,首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論壇暨中國文化產業智庫工作會議”在西安召開。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專欄作者、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研究中心發起人、首席科學家、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在會上指出,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提出的,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驗與中國發展的一種全球化共享。一帶一路可以說是一個歷史的概念,它之所以會成為今天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戰略架構,我認為最為核心的是,一帶一路雖然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但它是用文化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連接在一起,成為中國面向全球化的一個戰略架構。所以,站在這個視角下,我們講,文化是一帶一路的靈魂,文化產業是其中的戰略基礎。

(Feature Photo:Kyrgyzstan Tash Rabat by PhotoFass,500px.com/PhotoFass)


一、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與實施,最大的背景就是全球化。而在全球化背景中,最為重要的是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在當下全球化發展出現的新的趨勢,對這一趨勢的梳理可以簡要的歸納為:從冷戰時期的二極世界到蘇聯解體後的一極世界,再進一步發展到由於經濟、科技全球一體化催生下的全球多極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在這一大趨勢的進程中,亞太地區的發展活力,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被關注,這是全球多極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二是與全球多極化的發展相對應,全球化發展的中心已經在開始出現新的變化,美國、歐洲、亞太以及新的經濟體,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不斷發展演變,舊的格局正在被一點點打破,特別是中國的不斷崛起與亞太整體競爭能力的提升,正在成為全球化發展中的重要一極,並會不斷成長為全球化最富活力的中心。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在中國面對更加復雜的重大挑戰,在全球化背景下應對挑戰的戰略框架。當下中國發展遇到的重大挑戰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內問題;二是國際化問題;三是有可能國際化的國內問題。國內問題最為重要的就是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內需的激發與擴大,內陸與沿海經濟的平衡發展及能源、環境等問題,在新常態下,這些問題與挑戰,在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中可以尋找更多的機遇、可能與發展的空間;國際問題最為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國際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推動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與提升人民幣在世界貿易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即人民幣國際化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下,都會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與發展前景。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發展的內在需求,而文化產業則是重要的戰略基礎與融合性戰略產業。一帶一路為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轉型帶來新的戰略機遇與空間。我們知道,中國經濟持續30年的高速增長,我用兩句話來總結,第一句是促成了全球經濟與政治格局的根本改變,第二句話是取得這樣的成就,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要素投入、成本到資源控制效率這個角度來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等許多方面已經達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極限,到了一個極限狀態。所以說在這個時候我們把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做一個國家戰略提出來。這其中有兩個大的背景,一個背景就是目前從我國人均GDP來看,已經到了一個消費結構快速轉型的時期,2003年我們的人均GDP到了8700,據估算到2020年,我們的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其中這種消費結構的快速轉型裏面,文化消費的迅速崛起是非常重要的體現,這是一個背景。

第二個背景,我們積極實現新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問題,因為不合理的投資結構與產業結構,已經造成我國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和生產產品的大量剩余,到了今天我們必須要重視並且要盡快加以改變這種狀況,而改變這種狀況無非我們有兩個方面要進行轉型:一個就是發展方式必須要轉變,另一個就是必須要尋找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關於新的發展方式大家討論的比較多,在這裏我重點談一下新的發展領域和新的發展資源的問題。新的發展領域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方面,互聯網是重要的發展領域,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的全球化則是更為龐大的領域與空間,文化藝術產業也是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新的發展資源首先就是文化藝術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資源,而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帶來的新的資源更加豐富、更加多元、更易進行價值的整合,對文化產業的發展來講更是如此。文化產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僅從產業發展層面就可見一斑。

4.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國際社會合作協同、和諧發展的共同需求。從目前來看,中國的崛起需要有兩個大的前提:一是要有強大的國力和不斷創新發展的競爭能力;二是要有和諧、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國際環境。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在當下來看,對我國國力的增強及競爭力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更為關鍵的意義,我認為在後者,即通過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框架,可以與廣泛的國際社會加強互利合作,建構雙邊、多邊或者是國際社會共同發展的框架與平臺。在這一架構與平臺上,可以通過資本的聚合,通過投資大量的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來實現互聯互通,並在此基礎上,真正實現東亞與歐洲這兩大經濟發展極間的經濟、文化等的交流、互補與合作。同時,在這種互聯互通的合作中,大量的發展中國家也會不斷受益。在這一戰略架構下,中東、非洲等地區也會不斷地受益。可以這樣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架構下,通過資本的聚合與互聯互通的戰略突破口與抓手,中國發展模式也會不斷被國際社會所認可,而這種認可與平臺的建立,很可能在今後不遠的將來,會引發新的一輪多邊、多元化的戰略合作的潮流,從而進一步從縱深加快加深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二、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定位。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從目前看至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不是一個單向度的功能性戰略,而是一個超級的綜合性的構想,這個構想的落實,關鍵是要變中國的倡議成為國際社會共同的共識,這就需要通過多層面、多渠道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或是交流,取得在發展上的共識,共同打造文化互認、政治互信、經濟互融、產業互容的利益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文化共識與價值的認同,來建構面向未來的責任共同體與命運共同體,這既是各相關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實的需要。而要實現這一點,其中,最為重要的前提是通過文化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落實文化共識與價值認同。

2.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基於歷史發展的脈絡,建立在文化共識之上的經濟合作倡議,強調的是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立與建設,突出在合作機制與平臺的建設過程中,貫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照顧各方面的具體利益及相應的區域發展地位,中國不會把一帶一路格局的建構當做地緣戰略的工具,而是著眼於開放、包容的建設態度。由此可見,文化共識的達成與取得是落實這一合作倡議的基礎,而文化價值的融合與新價值建構的形成是保障,但要落實這一基礎與保障,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主要的一個戰略路徑。

3.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亟需突破口及落實的抓手。現在我們看到的突破口主要是,利用資源優勢,通過一帶一路格局中的互聯互通來實現雙邊或是多邊的國際合作,從而推動地域經濟發展,我們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建立絲綢之路發展基金就是構築突破口的有力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主要抓手就是首先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所建立的雙邊或是多邊合作機制,建立一帶一路的合作平臺,重點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鐵路、港口、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經濟合作發展,如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在產業鏈整合中進行產業轉換和產能轉移。其實,在突破口的選擇方面,還有一個更具需求優勢、為具有親和力與認同性極高的產業,那就是文化產業。所以,在資本聚合的過程中,如何根據合作國家的文化資源特性,建構不同價值形態的文化產業合作發展平臺,通過產業資本來發展不同國家與民族的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業態,從而實現保護不同的文化生態,這是極為重要又極具戰略前瞻性的突破口與重要抓手。

以上三個不同層次的文化產業戰略定位,從宏觀、中觀與微觀等方面勾勒了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這為進一步探討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認識,取向及維度打下了基礎。同時,這也從一個方面,探討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一帶一路戰略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

三、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幾個誤區

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不斷展開與深入,人們的認知也出現了多元化及不同層次的取向,特別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具體來講,對文化產業戰略在一帶一路格局中的認知,有以下幾個誤區需要我們加以關注與重視:

1.強調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地緣政治與經濟合作的博弈問題,忽視了文化及其產業在其中的歷史與融合的基礎作用。大家都看到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是中國不斷嘗試通過雙邊、多邊等機制與周邊及世界共同尋找依存共贏發展的路子,可以說是中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走出去的關鍵。與美國先軍事合作再經濟合作的方式不同,中國走的是先文化、再經濟、再安全的基本路徑。在這裏,文化及其產業的戰略基礎與緩沖作用不可忽視。目前,我們看到通過雙邊或多邊機制的合作國家,特別是我們的周邊國家,往往會出現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反復,這種反復除了爭取更大利益之外,對戰略的指向與意圖的不同理解不認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文化共識及其產業的基礎戰略的地位與作用,不失為一個重要的認知向度。

2.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的概念,它更是一個建立在歷史文化概念影響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文化影響力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它貫穿的空間包括歐亞大陸,東邊連接經濟繁榮並具活力的亞太經濟圈,西邊連接經濟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在這兩大經濟圈之間,涉及中亞、南亞等數十個國家的廣泛地域,而在這些廣泛的區域中,政治勢力與政治格局復雜,美國的影響力大,不少區域可以說是根基深厚,在這種廣度多維的區域空間內,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政治、經濟手段則易形成硬碰撞。所以,如何淡化一帶一路的空間概念,通過文化及其產業先行,通過文化影響力概念來淡化地緣政治效應,逐步形成共識與相互信任,達成諒解,則更易架構一帶一路中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同時,這也有利於發揮傳統文化及其資源的巨大優勢。

3.在一帶一路的架構中,過分強調互聯互通過程中的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把基礎設施的合作建設,如鐵路、公路、港口、能源、通訊等項目的合作作為戰略突破口與抓手,而忽視了一帶一路互聯互通過程中文化資源的價值發現及文化平臺的合作機制建設。事實上,通過雙邊或多邊文化交流與合作機制,在文化共識形成的基礎上,不斷建構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享利益、共識推動的文化平臺,不僅可以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發展長效機制與產業優勢,共築民意基礎。同時,在文化及其利益的共享中也會進一步提升對一帶一路的認同感。

4.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規劃與實施的過程中,文化產業的戰略後置問題比較突出。任何一個戰略都必須要有相應的突破口與抓手,充分發揮我們的資本優勢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勢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後置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戰略部署的趨勢,應值得警惕。大家都知道,在國際交易與貿易的過程中,文化具有其它無法替代的先天優勢,一帶一路的多元互聯互通,在巨大的要求中,文化的積極介入勢不可擋,以項目為抓手,以資本為紐帶,以平臺建設為根本,充分發揮文化及其產業的先行優勢,有利於形成平等與尊重的氣氛,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實施由獨唱到合唱。

四、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的取向與維度

在一帶一路格局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討論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在系統研究與分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其戰略的取向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一是戰略先行;二是建構平臺機制;三是發揮多元效應。也可以將以上這三個方面簡要地概括為: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及其產業的發展戰略要前置,一方面可以建立共識,清除戰略誤解,減少摩擦或沖突,另一方面,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業態,也可以豐富與壯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與規模。文化的交流、資源的整合開發、產業的規模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平臺機制的形成上,這樣既可以提升有效性,又可以持續並做大規模。文化及其產業發展的多元效應,不僅僅包括短期與長遠效應、戰略與策略效益、資源與產業的效應、民意與認同的效應,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文化及其產業戰略的有效架構與落地,對最大程度地發揮一帶一路戰略的長效作用,推動形成中國崛起的戰略局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以上戰略取向的分析研究的支持下,我們認為,文化產業在一帶一路的格局中的戰略維度,重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共識維度。從以上的分析與研究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總的來講,基本的戰略共識有三個:一是文化產業戰略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是一個急需要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前置的一個戰略;二是文化及其產業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格局中的重要突破口與抓手,其意義不低於基礎設施在互聯互通中的戰略地位與作用;三是文化及其產業拓展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內涵與視角,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重要基礎。

2.戰略資源維度。文化資源是一帶一路發展中的極為寶貴的戰略資源。在一帶一路格局中,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生態,它們基於不同的民族與文化特性,培育著不同的文化價值取向、文化傳統及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多元、豐富的文化資源進行系統的挖掘、整合,並使之能夠有效地流動與充滿活力,才能有效地激發不同文化背景參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積極性,真正實現文化資源的融合、共同發展。也只有在這些文化資源的流動、融合、共生與競爭中,才能形成共識,達成認同。

3.戰略平臺維度。戰略平臺主要是指在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化機制。而這種平臺化的機制主要包括5個方面:一是文化交流的平臺化機制;二是文化資源流動,包括文化資源資產化、金融化發展的平臺化機制;三是各種戰略力量聚合的平臺化機制,包括政府的支持,企業、社會及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產業市場支撐體系的參與支持等;四是基於不同文化背景及利益訴求而形成的雙邊、多邊或者是區域化的平臺發展機制,這都是文化產業戰略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五是新科技融合,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及信息管理技術融合,以及大數據技術、雲服務平臺及物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平臺化戰略維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4.戰略資本維度。資本及其市場是一帶一路文化產業戰略推動的核心力量,沒有戰略資本及其市場的存在,就難以形成一帶一路格局中的文化產業戰略。所以,戰略資本維度是文化產業戰略格局中的重中之重。戰略資本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資本市場,在一帶一路架構下不斷發展統一的文化產業資本市場十分重要。為此,應該重點關注:一是充分發揮絲綢之路基金及亞投行機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注與投資;二是可以設立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三是重點發展一帶一路格局下不同層面的產業投資基金與股權投資基金。

5.戰略產業鏈整合維度。產業鏈整合是針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特質而確立的。我們知道,文化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所以它的產業鏈構成比較復雜,從創意、設計、生產制造,再到流動銷售、消費,產業鏈較長。因此,如何發揮我們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先發優勢,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在全球整合配置產業資源,按照產業分工與整合的內在規律,合理布置產業布局與產業鏈布位,不斷在高端、戰略產業鏈整合中占有主動權,是有效利用戰略產業鏈整合策略,整合產業資源,拉長產業鏈,做大產業規模的關鍵。

6.戰略效應維度。文化資源、文化傳統的雄厚與悠久,以及文化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戰略並產生戰略效應的基本前提。在這裏,影響力的形成不是抽象的,它是共識形成的基礎及產業影響力不斷作用的結果。所以,戰略效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

一是基於共識的戰略認同;
二是基於廣泛合作交流的國際形象的樹立及國際影響的產生;
三是基於文化競爭力基礎之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四是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彰顯尊重歷史文明,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的文化自信與勇氣。(2015-03-28 中國經濟網)

Views: 233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15, 2015 at 6:48pm

洪成文·莫蕾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国高等教育使命需及时调整

4月15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正式確定為57個,成立後的首個項目即開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也將迎來更多盟友的支持與分享。這標誌著以中國主導的亞洲“命運共同體”開始了新的征程與挑戰。

“一帶一路”戰略不但涵蓋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還包涵區域性的資本、政治和戰略秩序的形成,以及區域治理的完善。而資本、產能、技術、理念與政策、貿易、貨幣的互聯互通都需要人才投入與智庫支持——需要中國高等教育來承擔歷史使命,必須且立即做出調整來服務經濟與政治需求:一方面將代表中國質量與技術的人才輸送到亟須建設與治理的亞洲國家去歷練、就業、建立合作共贏的關系,另一方面積極吸引留學生,深挖中國高等教育的亞洲市場。在此基礎上,打造具有亞洲特色的高等教育,為中國人才與質量標準走向世界提供條件。

亞投行年底就要進入運行階段,“一帶一路”計劃也將揚帆起航,亟須配套人才支持。
從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建設方面來看,需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需加大工程技術、項目設計與管理等專業人才培養規模。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評估報告顯示,2010—2020年,亞洲各國累計需要投入7.97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涉及989個交通運輸和88個能源跨境項目。我國地緣、技術、產能優勢明顯,需要配套人才的支持,方能盡快抓住商機。而同時如能在這些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入亞洲元素,在未來的亞太項目競爭中展示亞洲人獨特的審美與信仰,則不僅拓展了市場,更體現亞洲文化的親近與融合,達到經濟與政治的共贏。

其次,需打造具備創造性的國際貿易人才。亞太地區國家既涵蓋諸如日本、韓國等發達經濟體,還包含如老撾、緬甸等發展中國家以及由東盟五國及中國、印度組成的新興經濟體,國情復雜、經濟與商貿發展水平不一。僅熟悉普通國際貿易知識難以應對,將限制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在規範的亞太國際貿易規範制度建立之前,需要富有創造性的人才來探索、嘗試與鋪墊。

再次,需重視亞洲小語種教學及小語種人才培養。我國對英語教學投入大量精力,然而對亞太地區的小語種卻未能充分重視。基於此,我們可以一方面在高校課程設置中註入小語種元素,如為在校大學生增設亞洲小語種選修課程,培養學生學習小語種以及亞洲文化的興趣;為國際貿易、工程設計等專業增設小語種必修課,為其今後服務亞太區域發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加強亞洲小語種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未來亞太區域交流、合作與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必要時從小語種母語國引進語言教師,向周邊國家展現出合作的誠意。

最後,為高科技的研究與人才培養提供持續支持也是必要的。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雖預計能刺激經濟增長,但真正想脫離“中等收入陷阱”,還需要依靠產業轉型,而基於國際戰略考慮,其主體還需依靠我國自身培養的高科技人才來實現。

而同時,中國高等教育的承擔機構,尤其是各大高校要努力踐行智庫職責,為實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提供智力支持:

第一,為國家政策的制定與傳播提供科學依據,為實現“政策溝通”奠定基礎。一方面,國家政策制定的科學性與民主性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我國高等院校積極發揮自身的研究優勢,為其提供高質量的決策方案。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傳播在國內依靠高素質的公民,在國外還可依靠出國及來華的留學生,而這些必須依托高質量的中國高等教育來實現。

第二,為工程質量標準的完善提供參考,為實現“道路聯通”保駕護航。亞投行在亞洲地區主要支持的項目涵蓋鐵路、管道、電力、公路、港口與通信,而作為主導國,中國的投票權較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必須建立具有亞洲特色而又令人信服的工程質量標準。如能調動高校工程、政治、經濟、管理等各領域的專家協作,能更全面、迅速地形成參考標準,便捷質量標準的制定過程、降低決策成本。

第三,為亞太區域貿易與金融規則的制定出謀獻策,為實現“貿易暢通”和“貨幣流通”鋪平道路。當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美日及日澳同盟都對中國整合亞太區域市場提出挑戰,而中國還肩負著拓展亞洲基礎設施融資渠道、推進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的責任,其中涉及我們前所未見而又利益相關的問題,需要廣大高等院校在這些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究、深度思考和及時的反饋與總結。

第四,積極參與國家公關與對外宣傳領域,從而最終實現“民心相通”。目前有些國家對中國還存在一定誤解,為深層商貿及政策合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消除誤解促進合作,需要具備較好社會影響力與社會聲譽、政治性相對弱、能較為經常往來於各國間的人士來承擔,而高校教師正是這樣的群體。高校和高校教師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也應承擔一份責任,主動傳達中國希望與亞太地區國家建立現代、綜合、可持續增長的分工關系,共同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的基本思路。(作者:莫蕾鈺 洪成文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光明日報 第13版:教育周刊·高等教育 2015年5月12日)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6, 2015 at 11:22am

“一帶一路”頂級思考:未來35年改變中國和世界大格局

在2015年,“一帶一路”將從頂層戰略構想階段正步入務實合作階段。據新華社報道稱,由我國制定的“一帶一路”規劃已基本成形,將掀開面紗。“一路一帶”的規劃現在已經走到審議階段,公開版可能很快就會公布。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1月17日出席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SEEC)與和訊網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14年會”時表示,“一帶一路”可以叫新35年(2014年-2049年),是改變中國和世界的大格局。

“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截止到2014年底,這個合作倡議已得到沿線50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開啟全新的國際合作。同時“一帶一路”也將構築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

一、戰略規劃發布需要經過一個過程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秉承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不限國別範圍,不是一個實體。這不僅是中國自身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其互補互利互惠開啟新的機遇之窗。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總體思路,規劃將側重頂層架構,不會出現一些市場期待的過細部署。此後,有關部門和地方會根據規劃的思想,進一步出臺有關的配套落實措施。

“規劃的公開版可能很快就會公布,公布之後說什麽都可以,公布之前說什麽都不可以。公布以前說對了是泄密,說錯了那就是誤導。”張燕生向《中國聯合商報》等媒體記者表示,這種情況下,我認為不要關註規劃有沒有公開更重要的應該是討論“一路一帶”這個大戰略應該“做什麽”。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主任、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吳宏偉也在“財經中國2014年會”上表示,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戰略肯定要經過反復論證,提出比較成熟的方案再公布,況且這次“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涉及到五六十多個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由國家領導人提出倡議,然後由各個單位進行論證、設計,並和相關國家進行溝通。這與以往有非常大的區別。”吳宏偉表示,我們國內也是第一次提出這樣的辦法,合作領域這麽多的戰略,由倡議變成戰略規劃並發布,需要經過一個過程。

張燕生坦言,“一路一帶”讓其想到鄧小平30多年前說過三句話。第一句話,中國的開放是三個方面的開放,包括對發達、轉型中、發展中國家。中國需要西方的技術、西方的人才、西方的資金。因此,中國前30多年開放的重點針對西方發達國家。

“鄧小平講大家一定不要忘記我們是三個方面的開放,所以‘一帶一路’戰略,無論是海上的絲路還是陸上的絲路,沿線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張燕生表示,中國人喜歡用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是統籌三個方面開放的戰略。

第二句話,鄧小平講了兩個大局,一個大局是東部沿海,一個大局是中西部。張燕生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無論從廣西、雲南向東南亞走,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南翼往東南亞;往新疆那邊的中亞走,往西藏那邊阿拉伯地區走,到達的就是西亞、北非。這其中的戰略核心帶和重點地區主要還是中國的西部地區。

在張燕生看來,“一帶一路”實際是舉全國之力支持發展的大格局,包括東中西協調,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經濟帶。主戰場西部地區是平臺、窗口和橋梁。從這個角度來講,鄧小平30年前講的,對外叫開放,對內是改革。因此,“一帶一路”,實際上就像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廣東自由貿易區、福建自由貿易區建設一樣,都是要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所以,‘一帶一路’可以叫新35年(2014年-2049年),改革中國和世界大格局,中國和世界的大戰略。”張燕生說道。

這一說法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觀念不謀而合。他也在1月17日的“財經中國2014年會”上指出,“一帶一路”是中國未來30年最大戰略。

多名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認為,作為中長期戰略,一帶一路的重心是基建互通,其次是經貿合作,進而推動沿線國家發展。這既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也有利於中國,同時為沿線國家的發展和趕超帶來新的機遇。

二、未來中國30年最大戰略

2014年11月8日,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上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投資公司(下稱絲路基金),以提供強大資金支持。這一牽連起亞太、歐洲、非洲等多個經濟圈的重大戰略,將繼續在2015新的一年裏有條不紊地推進,打造世界上最長、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我始終認為,中國未來30年不會提其它戰略,‘一帶一路’就是我國最大的戰略,這個戰略會使中國的企業走出去,提升中國的影響力以及中國的軟實力。”魏建國認為,“一帶一路”是一條共贏之路、合作之路,不僅僅是文化和宗教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夠把讓整個世界大同,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

公開資料顯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路線為:一條北線,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一條中線,北京-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一條南線,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包括東盟10國;南亞(6國):東帝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裏蘭卡、馬爾代夫;西亞(8國):伊朗、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科威特、伊拉克、阿曼、也門;東北非(7國):埃及、坦桑尼亞、肯尼亞、蘇丹、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亞、索馬裏。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94個城市,包括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城市是‘帶一路’的首尾相接之處,一帶一路到此閉合成為一個圓環。”魏建國認為,未來沿著“一帶一路”將會有更多區域合作。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也就意味著將來中國與東沿線國家在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實現互聯互通,這將帶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對外開放實現一個新的歷史性突破。

魏建國認為,“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負起責任的時候,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大的可供選擇的一個余地。中國下一步所發揮得作用,以及中國補足自己軟實力,更需要讓整個世界通過中國的崛起搭便車,共享中國的發展,同時也要穩固中國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錢洪山在2014年12月26日的活動上表示,“一帶一路”是亞洲騰飛的兩大翅膀,以經濟合作為主軸,以人文交流為支撐,以開放包容為理念,通過實施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巴基斯坦計劃發展部部長阿桑·伊克巴爾也在去年北京舉行的APEC上表示,“一帶一路”構想內涵豐富,涉及投資、經濟特區等領域,該戰略將縮短陸地及海上的交通裏程,便利貨物運輸,提升物流水平,“一帶一路”倡議承載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夢。

“如果說古絲路促進了東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那麽當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是要通過構建現代化的公路、鐵路、航空等全方位多維度的交通網絡,助力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實現互聯互通。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說是打通歐亞大陸東西方的大項目、大手筆。”塔吉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胡多別爾基·胡裏克那紮爾在去年11月北京舉行APEC表示,通過這條現代的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將如同人體的血管那樣緊密聯系起來,共享中國強勁的發展動力,獲得共同發展的機遇,實現共同繁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在“財經中國2014年會”期間高速《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實際上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整體的經濟政策上面,給全球創造了一個新的榜樣,也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三、地緣政治沖突帶來挑戰需國家間推進機構補位

漫漫絲路,澤遺百代。古絲路促進了東西方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在經濟一體化潮流的推動之下,各種多邊經濟合作機制不斷湧現,跨境跨區域合作成為新時代的重要特征。

“如果地區安全得不到保證,歐亞地區國家相互之間不能理解,我們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就是一句空話。”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主任、上海合作組織(下稱“上合組織”)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吳宏偉1月17日在“書寫改革信心”財經中國2014年會上提醒道。

1.地緣政治帶來挑戰

“一路一帶”經濟帶沿途的國家具有良好的自然稟賦,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並且經濟結構、資源的互補性較強,自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構想以來,各方基本上達成了共識,明確了建設方向。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研究員張凱此前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體現了中國大國外交的主動性,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創造比較好的條件。吳宏偉也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目前的“一路一帶”戰略,我國處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之下。

“一方面是中國的國際地位跟過去比有了很大提高,經濟影響力也有了很大的擴展。我們參加國際會議,不管是到中亞國家還是到其它地區參加國際會議,明顯感覺到參會的代表都非常願意聽中國的情況介紹,聽中國的經驗介紹。”吳宏偉表示,在“一路一帶”建設這方面基本上機遇大於挑戰。

目前在“一路一帶”沿途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前期經濟合作成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優先區域在中亞地區,原因在於經過二十余年的合作、經過上合組織十余年的推進,中國在中亞地區具有一定基礎,已建立起能源通道,以及鐵路、公路、航空通道,電信網絡也在洽談。

“但整個歐亞地區現在面臨著一些地緣政治的挑戰,關系非常復雜,宗教問題、民族問題都交織在一塊兒,確實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帶來了很多挑戰。”吳宏偉表示,如果地區安全得不到保證,歐亞地區國家相互之間不能理解,“一路一帶”建設就是一句空話。

挑戰首先體現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吳宏偉坦言,文化的溝通非常重要,“一路一帶”剛提出的時候,甚至很多專家、學者很不理解,所以只好做很多解釋工作,比如像哈薩克斯坦每年都開宗教大會,把不同的宗教請到一塊兒進行溝通、了解,這方面還需要不懈的努力。

另外,“一帶一路”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是必須考慮是部分,而這又集中在安全領域。比如在巴基斯坦,“一帶一路”規劃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就不容忽視。作為中國在南亞的戰略支點,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規劃中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但當前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勢並不令人樂觀,相關國家政策和未來發展亦存在諸多隱患。

分析人士指出,在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中亞、南亞、東南亞等“一帶一路”經過的地區,不僅安全局勢日趨嚴峻,一些國家的政治過渡和社會轉型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些將對“一帶一路”規劃的實現構成更大挑戰和阻礙。在外部環境安全因素不確定的情況下,要實現“一帶一路”規劃,無疑對具體政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是貿易上的阻礙。在推進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沿途眾多國家貿易利益不同,政策也不同,其中也存在眾多阻礙。資料,顯示“一帶一路”戰略涉及眾多境外國家,經營環境復雜,給中資銀行的經營帶來新的挑戰,同時面臨的國別風險、金融監管風險等隱患也不容忽視。

“由於不熟悉國外商業習慣和法律環境,不少中資企業往往面臨合同泡湯等商業風險。”中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程軍表示,中國企業境外融資更多依托的是香港資本市場,這使得企業始終面臨高成本困擾,缺乏國際認可度,中資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也面臨相當多的政策限制。

2.國家間推進機構需補位

面對建設“一路一帶”的挑戰,吳宏偉告訴表示現目前尚且缺乏一個強力的推進機構,把相關國家都聯系和組織起來。

作為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上海合作組織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系、其將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應發揮怎樣的作用、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應該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這些也是相關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

上合組織秘書長梅津采夫表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緊密契合了本地區互利合作發展的共同需求,受到上合組織各成員國的高度重視。

“相比上海合作經濟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更大宏偉更富遠見更加寬廣的計劃,兩者之間不是互相替代的。”吳宏偉認為,雖然在內容上兩者都包含經濟合作的內容,但在功能上並不是互相重合的,上合組織為一路一帶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物質、法律的保障。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合組織是本著“互信互利、平等協商”的原則,通過共同簽署的一系列條約、協定,建成了地區性制度安排,是一個正式的國際合作組織。絲綢之路經濟帶則需依靠構建共同市場和利益共同體的凝聚力,以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吸引相關國家參與,以俱榮俱損的使命感形成合作基礎。

吳宏偉認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所在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區,是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走廊,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和能源地區。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中亞國家基本都采取支持的態度,各國都希望借此發展經濟,只要不威脅到國家主權,都是支持的。

上海合作組織自2001年成立,經濟合作就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到如今已經取得了很多的進展。這些進展為一路一帶提供了建設基礎和先行的經驗。

吳宏偉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對於上合組織,欠缺的是沒有完善的組織形態,沒有一個能把相關國建聯系起來的組織,“雖然我國在國家的層面上是有組織協調的,在國際國內也召開了不少的研討會,但相關國家都聯系起來組織起來的組織還沒有。”

“絲綢之路經濟帶需在歐亞非三大洲範圍內共同建設與共同發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潔勉認為,這個過程需要摒棄歐亞地緣重心論、零和思維和冷戰思維,需要從更大地域和更多領域的多邊合作角度進行總體思考和總體設計,具有超越地緣戰略和地緣政治的合作共贏性質。(2015年5月18日 來源:公共微信號:軌道世界)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6, 2015 at 11:14am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在京成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今日在京舉辦“‘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機遇與風險研討會”,同時宣布成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啟動“一帶一路”國別研究項目,並發布“一帶一路沿線列國路線圖”。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表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進全方位互聯互通建設中,中外企業將獲得廣闊合作共贏空間,企業將成為“一帶一路”偉大願景的現實承載者和推進主體。“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一帶一路’研究所”將在“一帶一路”命題指引下,以企業國際化為主題,聚合國內外中青年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對接企業走出去實際需求,推廣經驗,防控風險。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為全面推進“一帶一路”,規避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多種風險,應從各國發展的具體情況中汲取經驗。有專家建議分區域、分議題、分國家進行案例搜集整理工作,以信息集成方式編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案例集,搭建研究平臺,充分發揮好智庫在“一帶一路”合作願景推進過程中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經驗借鑒和現實指導的作用。(2015年5月21日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05月19日08版, 記者張勝)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ne 1, 2015 at 3:01pm

APEC上習近平妙語連珠

這兩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東道主夥伴對話會、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了講話。在這些講話中,習大大妙語連珠,古詩文、大白話交相呼應;通俗的比喻、文藝的排比相映成趣。當然,作為在重大外交場合的演講,其中「技術含量高」的「專業」詞彙自然必不可少。今天,我們就為小夥伴兒們梳理習大大在這兩次講話中的一些「關鍵」詞句的翻譯。

1.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The water is clear and the mountain is bright, The frost comes in at night; Trees are covered with deep scarlet leaves Mixed with yellow that is light。


該句出自中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翻譯古詩,最難的當然是押韻。讀一讀,你就會發現,這裡bright, night還有light是押韻的。漲一下古詩知識哈,全詩如下: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2. 朋友越走越近,鄰居越走越親


Friends and neighbors become closer when they visit each other more often。


這句通俗白話實際上採取了與古詩「秦時明月漢時關」類似的表述結構,即「朋友、鄰居之間越走越親近」。只是中文喜歡對仗神馬的,就看似複雜了,如果英語也求對仗,那翻譯就受累不討好啦,因為英語更講究邏輯與簡潔。


3. 亞洲各國就像一盞盞明燈,只有串聯並聯起來,才能讓亞洲的夜空燈火輝煌。


Asian countries are just like a cluster of bright lanterns. Only when we link them together, can we light up the night sky in our continent。


這句話裡,中文一如既往地喜歡「疊字」,而到了英文裡「一盞盞」則成了a cluster ;有意思的是,中文的「明燈」譯成了bright lanterns。的確,英語裡一串一串的「燈籠」,意象更美好。至於什麼「串聯互聯」,您就別去翻中英物理詞典啦,您瞧,很簡單,就是link,要是拘泥於太細「串聯」「並聯」的區別,英語世界裡物理學得不那麼好的孩紙,就瞎了。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除了詞典,當翻譯需要兩顆心:一顆浮想聯翩的心,一顆簡單的心。。


4. 「一帶一路」
「Belt and Road」

人類喜歡製造一些很長的專有名詞,然後再簡化之。此前,有譯文為「one belt and one road」招來質疑,這次把那個「一」沒翻出來,不知道會有何反響。不過,這種處理方法,一是上下文中需要出現全稱,二是往往還需要視情況搭配一些更具體的詞,比如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the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program(s)。那「一帶」「一路」中英文全稱各是什麼呢?下面咱們漲下姿勢哈:


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一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5. 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為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If the 「Belt and Road」 are likened to the two wings of a soaring Asia, then connectivity is like their arteries and veins。


在這裡,「一帶一路」遇上了「互聯互通」,典型的中文求對仗的風格,真是考驗翻譯水平。但是我們要有一顆簡單的心。這裡初學英語的孩紙要註意liken與like意義、用法上的區別。Liken是動詞,「把A比作B」的意思;Like不是動詞,所以做謂語的時候是be like,意思是「好像」。而「血脈經絡」這個中國特色的詞,你怎麼「呵呵」,外國人也不是那麼懂的,所以簡單一些吧。況且,「血脈經絡」在中文本身也是形式大於意義的,即求四字詞彙的節奏。


6. 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


With roads in place, people and goods can flow。


要想知道帶點文縐縐的話語怎麼翻,這句就是範例。


7. 志同道合


People who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follow the same path。


其實,這句倒譯回來就是「志同者道合」。所以如果說兩個人「志同道合」應該是They cherish the same ideals and follow the same path。


8.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aspire for high and grand while planting our feet firmly on the ground


又是兩個四字短語,而且兩組之間存在邏輯意義上的關聯,所以翻譯用while連接了。記住,英文更加註重邏輯。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lant的用法。在英語中,往往這種很小的常見詞語,總是有比我們平時使用多得多的地道用法。《韋氏大辭典》對plant作為動詞的一個解釋是: to put or place (something or yourself) firmly or forcefully on a surface or in a particular position,把它用在「腳踏實地」的翻譯中生動而地道。


9. 互聯互通
connectivity

「互聯互通」是本次APEC會議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其實,「互聯互通」的意思就是互相聯通,打通夥伴之間的聯繫,中文喜歡四字疊詞,英文直接翻譯成connectivity就好啦。《韋氏大辭典》對connectivity的解釋是the quality, state, or capability of being connective or connected (保持相互聯繫和連通的狀態或能力)。


10. 是繼續引領世界、創造美好未來,還是放慢腳步、等待被人超越?是深化一體化進程、還是陷入碎片化漩渦?是踐行開放、包容理念、共同開創亞太世紀,還是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過去?


Shall we continue to lead the world in creating a bright future, or shall we slow down only to be outperformed by others? Shall we deepen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or shall we let ourselves slip into a vortex of fragmentation? Shall we embrace openness and inclusiveness to work together for an Asia-Pacific century, or shall we cling to an outdated mindset until for the 21st century?


排比句屬於一種表達力比較強的修辭手法。這個排比句裡有一些比較新的表達方式,如「陷入碎片化漩渦」基本採用了直譯,而「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過去」則是用了意譯的手法。


11.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A great era calls for great vision, which in turn requires great wisdom。


雖然中文中都是「需要」,但是英文的翻譯可以更加靈活,更加多樣,更加貼切。關鍵是小夥伴還可以炫一下肚子裡有多少洋詞兒呢。


12. 朋友多了,路才好走。


More friends, more opportunities。


該句直譯過來應該是「more friends, more roads」,可是這麼說臺下的外國友人肯定不太能理解,所以我們還要給中文原本的意思做一個引申,譯成「機會」,顯得好懂多了。


13. 應該變贏者通吃為各方共贏,共同做大亞太發展的蛋糕


We should replace the 「winner-take-all」 mentality with an all-win approach and work together for great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our region。


兩個看點:第一,「贏者通吃」和「各方共贏」怎麼翻;第二,「做大蛋糕」是什麼意思,怎麼翻譯,要不要直譯。譯文已經告訴我們啦,小編就不囉嗦啦。但是大家可以表達不同意見。


14. 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於和善於改革創新的人們。


Life never favors those who always follow the beaten path and content themselves with the status quo. Instead, life saves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who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reform and innovate。


跟CEO們談改革創新,卻從生活切入,足見習大大演講技巧之高超。譯文從選詞到句式的規整,足見譯者之用心,所以譯文讀起來,給人以智者忠告的感覺,而不是一杯廉價的心靈雞湯。


15. 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


If innovation is the new engine for China's development, reform is the indispensable igniter。


這又是一句打比方。中文通俗易懂,英文直譯也不會產生理解問題,那就順著這句話的順序來吧,這樣的好處是譯者與讀(聽)者都方便。
http://news.wenweipo.com   [2014-11-11] )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7, 2015 at 10:52pm

2015“絲路之友”中意對話會在鎮舉行

昨天上午,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和意大利議會“中國之友”協會聯合主辦的2015“絲路之友”中國·意大利對話會在鎮江舉行。中聯部副部長郭業洲、省政協副主席範燕青,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曉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意大利議會“中國之友”協會主席佩魯弗、意大利駐滬總領事裴思泛也參加了開幕式並講話。市政協主席李國忠參加開幕式。

郭業洲首先代表中聯部對活動的舉行表示衷心祝賀。他說,這次對話會是在兩國於“一帶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交流的一次積極探索,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意大利朋友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挖掘各領域合作的新潛力。

郭業洲指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將歐亞大陸重新聯系起來,形成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在此進程中,中國不會只圖一己私利,更不會借此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一帶一路”的理念是共同發展,目標是合作共贏;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曲”,而是各國共同參與的“交響樂”。

他最後強調,雙方應繼續加強政策溝通,增進政治互信;推動經貿暢通,深挖合作潛力;促進民心相通,擴大人文交流和合作。相信在新絲綢之路的建設中,中意兩國一定能攜手合作,為雙方關系發展再創輝煌。

範燕青代表省政協對意大利友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預祝對話會圓滿成功,歡迎意方企業加強與江蘇增進貿易合作。

朱曉明代表市委、市政府歡迎意議會“中國之友”協會成員來鎮。她說,鎮江是一座與意大利有著長期交往合作的城市,目前在鎮投資的意大利項目達33個,去年中意農業創新示範園的建設更標誌著兩國合作邁出了新步伐。朱曉明表示,期待與意大利在經貿往來、人文交流和探索可持續發展三方面加強合作,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契機,堅持優勢互補,努力實現雙贏。(2015-03-27 金山網訊)

裴思泛宣讀了意大利外長給活動發來的賀信。賀信中說,環保和能源是兩國最具發展前景的領域,希望與中方共享優勢加強合作。

佩魯弗在致辭中說,協會為推進意中對話合作先後30多次訪華,也與多位中國領導人建立良好的友誼。他表示,意中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在環保、能源領域加強合作,希望對話會能夠取得豐碩成果。

對話會上,來自雙方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的官員和專家學者分別就“一帶一路”與中意關系、能源戰略與可持續發展、中意能源企業合作新機遇等議題進行研討交流。(記者 吳悠,2015-03-27 金山網)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7, 2015 at 10:44pm

2015"絲路之友"中國—東南亞對話會在深舉行

【導語】:5月15日,“2015‘絲路之友’中國——東南亞對話會”在深圳舉行。此次“絲路之友”對話會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與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共同發起舉辦,這也是今年1月份,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成立後組織籌備的一項重要活動。

5月15日,“2015‘絲路之友’中國——東南亞對話會”在深圳舉行,泰國前副總理、泰中文化經濟協會會長頗欽,中聯部副部長劉洪才,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等在內的60多名各國現任官員、前政要、非政府組織代表、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等參加了討論。

此次“絲路之友”對話會由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與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共同發起舉辦,這也是今年1月份,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成立後組織籌備的一項重要活動。

未來5年,中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同時,將進口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遊客將超過5億人次,這將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合作創造更多的機遇,促進經濟和文化的相互合作。

國際交流基金會助力深圳融入國際“朋友圈”

今年1月份,市外事辦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的深圳市國際交流基金會(簡稱基金會)正式成立。未來基金會將重點資助有助於提升深圳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會議及賽事、有助於深化“一帶一路”戰略的研究項目、有助於促進深圳市與國際友城交流的民間項目、有助於推動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項目等。

基金會也致力於資助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項目。例如,基金會計劃孵化一批國際化社區,攜手專業培訓機構打造覆蓋全市的深企英語聯盟網絡,幫助深企更好地“走出去”。另外。提升城市影響力項目、綠色生態城區建設項目等也都在基金會未來的資助名單之列。

為迅速提升深圳的“國際範”,讓深圳更快融入全球“朋友圈”,基金正在醞釀一系列品牌項目。比如“一帶一路”主題項目、鵬城國際名人薈、國際菁英交流計劃、深企海外秀、“郎朗·深圳夢之城”基金會主題行動等已經在切實籌備過程中。 (2015年5月18日深圳晚報)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1, 2015 at 12:06pm

搶奪機遇重在行動,全國博物館專家熱議"一帶一路"建設

5月18日是第39個世界博物館,也是雲南省博物館新館開館日。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家、學者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博物館與“一帶一路“建設、博物館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雲南省博物館如何成為建設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問題。

在座談會上,學者、專家們紛紛建言獻策,表示博物館要強調自己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建設上根據自身特點利用各自的地域特性策劃展覽,凸顯特殊性,避免雷同。同時,要加強博物館之間的聯盟和交流,當代博物館不僅要有傳播知識、文明擔當,更要有全球化視野,在“一帶一路”這樣一個歷史機遇下,博物館應在文化傳承和讓文物“活起來”上下功夫。

“對雲南而言,雲南自古就處於連接中國內地與東南亞的中心戰略地位,茶馬古道是雲南重要的區域性文化遺產,古道穿越整個橫斷山脈,橫跨中國西部多個省區,連系20多個民族,涉及8000多萬人口,向北連接唐蕃古道,向南貫通海上絲綢之路,向西翻越喜馬拉雅山,延伸至南亞更廣遠的區域,對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超乎尋常。雲南作為中國南方絲綢之路的西南段,雲南的歷史和當代的戰略地位不容忽視,如何在新的歷史際遇面前把握機會,投身“一帶一路”,充分發揮省級博物館的作用,是未來省博物館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雲南省博物館法人代表、主持工作副館長戴宗品說。“茶馬古道自古就是連接中國內地與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無論是從地理空間還是文化空間來看,雲南都是中國經濟與文化輻射到南亞、東南亞的必經之地,具有中心作用和戰略地位,從這個意義來講,茶馬古道意義不亞於南方絲路。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機遇下,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連古通今,文化毋庸置疑是最具優勢的重點之一。今年11月,省博物館將舉辦一個茶馬古道的展覽,希望通過展覽可以很好地喚起共眾對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古今面貌的理解和興趣,對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予以重視。” 戴宗品表示

首都博物館館長助理楊丹丹表示,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各博物館應在文化交流上形成融合,借由“一帶一路”的理念,讓博物館人具有更廣闊的胸懷,把特色文化串成線,特別是可以借助雲南省博物館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進行交流。天津博物館副館長李冠龍則表示,博物館擔負著傳承城市文明和國家文明的神聖使命,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凸顯博物館的特色,那就是地域文化。

來自南京博物院的副院長黃魯閔顯然對此問題深思熟慮很久,他的發言獲得在場專家、學者的一致贊同,他表示,博物館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該而且能夠搶奪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先後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而在此之前,以甘肅省博物館為首的博物館聯合了西北好幾個省份就舉辦了一個“絲綢之路”大展,先聲奪人。緊接著福建博物院又辦了一個“海上絲綢之路”大展,這些展覽基本上與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構想是同步的。所以,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的時候,我們博物館人或先或後,緊跟著中央的部署在做自己的工作。” 黃魯閔建議,搶奪機遇可以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呼應,第二步是融入。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文化不能只給經濟當配角,而應該是經濟和文化並重。經濟交流加文化交流,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這樣,今天的‘一帶一路’也應該是這樣,所以我們呼應國家號召後,第二步就應該把博物館的工作推向深入,和其他文化工作一起,當提到‘一帶一路’的時候不僅僅想的是經濟建設,更想到的是文化交流,由配角轉變為主角。

黃魯閔說。”“搶奪機遇,重在行動,博物館靠文物說話,靠舉辦展覽獲得話語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們仍然要靠文物說話,靠舉辦展覽支撐工作,所以說‘一帶一路’的核心問題是走出去,我們的展覽和文化交流也應該走出去。在這裏,我想向國家文物局及相關部門進言,籌建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協會,提供一個平臺,為國內的展覽走出去發揮作用。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國內博物館應該把眼光向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比如我們舉辦的這個絲綢之路大展,只是國內這一段絲綢之路的展出,還不夠,應該和國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博物館、展覽館聯合起來,辦一個完整的‘絲綢之路’的大展。”黃魯閔表示。(雲南網訊 2015-05-20記者 楊春萍)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21, 2015 at 12:02pm

“一帶一路”為各國文化產業發展共生帶來新機遇

144塊瓷板拼接而成巨型瓷畫,勾勒出了陸海兩條絲綢之路的蜿蜒走向——14日至18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文博會上,新增設的“絲綢之路館”吸引了“一帶一路”沿線的15個亞歐國家與中國15個節點城市共同參展,期待古老絲路的重生為各國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絲綢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象征,自古以來這條通道就在和平、合作的願景下連接了不同的文明。”立陶宛設計協會會長凱爾特尼斯是第二次參展文博會,展位就在絲綢之路館,他希望通過文博會的平臺與中國制造業企業和設計師建立更密切的聯系。

凱爾特尼斯說,和過去相比,今天我們的交流已不再局限於面對面的溝通和實物的交換,而更多是思想和創意的碰撞,“因此,‘一帶一路’也應該特別註重文化和創意領域的發展與合作。”

與國際同行的觀點相呼應,中國國內的文創旅遊產業同樣高度關註“一帶一路”構想帶來的新機遇。在全世界最大的油畫集散地深圳大芬村,如何讓中國油畫產業搭上“一帶一路”的高速列車,是美術產業協會會長欒立銀最關心的事:“今年文博會有好幾場專門針對‘一帶一路’的研討會,我一定要去聽聽。”

大芬村0.4平方公裏的狹小面積內聚集著1200多家畫廊和40多家規模較大的油畫經營公司,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芬雅特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峰告訴記者,該公司油畫出口最早有90%銷往歐美國家,但近年來新興市場已經占到四成。

中國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副局長魯雁飛在文博會論壇中表示,在建設“一帶一路”過程中,各國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不可或缺,“其中創意設計和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結合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在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在過去10年中已增長10倍,占當地GDP比重接近十分之一,當仁不讓地成為當地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而原本在中國對外開放格局中處於“後方”的西部省區,也寄望借助“一帶一路”戰略,使文化產業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亮色。

位於西部內陸的甘肅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驟然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這個擁有敦煌、河西走廊、嘉峪關等文化寶庫的省份在本屆文博會上大打絲路牌、推出多個招商項目。

“‘一帶一路’為中國西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綜合機遇,其中文化領域又是最突出的。”甘肅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認為,絲路文化從一開始就是“復合的、多樣的、誕生於交流合作的”。他提醒中國文化產業的從業者,“講大家喜歡的故事、挖掘大家共同創造的歷史和共同孕育的文化,這樣才能達到‘民心相通’的效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時曾強調加強“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

多位參與文博會展覽、研討的專家學者也認為,文化領域的共建共享對於“民心相通”至關重要,各國政府、企業和文化界人士不僅應當看到“一帶一路”為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帶來的巨大機遇,更應當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強調文化認同,真正凝聚起“命運共同體”。

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所長杜進森高度評價加強“五通”的提法,他認為,“民心相通應該是第一位的,僅僅在中國和東盟之間就存在450個不同民族,文化多樣,如果民心不通,其他的互聯互通也很難做到”。

文博會全稱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由中國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2014年第十屆文博會的成交金額超過2300億元人民幣。(新華網深圳5月18日電(記者 賴雨晨 劉宏宇))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18, 2015 at 6:29am

昂健:“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和經濟同樣重要

博鰲亞洲文化傳媒董事長昂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說,“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還是文化交流。

昂健說,博鰲亞洲文化和博鰲亞洲論壇的歷史一樣長,他考慮到亞洲、世界的文化多樣性,特別需要交流,因此有了這樣的創業念頭。

“在商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不但要關註商業,更重要的是也要關心一下文化藝術,因為這個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是人類整個歷史長河不斷延續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支點,所以我們總是在說藝術審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昂健說。

“美的力量:世界文化藝術的未來”分論壇29日舉行,昂健作為討論嘉賓參會。

珍藏於世界各博物館的文化藝術品承載著人類的美好記憶,展現了人類對美的共同追求。“一帶一路”曾經為人類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後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不但是經濟的交流,能夠延續影響到今天,它更重要的是一個文化藝術的交流,所以特別舉辦了這麼一場論壇。”

昂健說,他希望能夠通過文化搭橋,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貢獻。(2015-03-30 來源:新華網)

Comment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y 18, 2015 at 6:21am

文化藝術品業成“一帶一路”投資新機會

除互聯網外,醫療健康、文化娛樂板塊,成為2015年PE/VC眼中炙手可熱的投資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創投機構對於文化傳媒領域的關注已不僅局限於影視劇、廣電公司等,2015年已將觸角延伸至衍生的文化藝術品領域。

海絲資本主管合伙人李引亞表示,移動互聯、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將為公司2015年的主要投資方向。他解釋,國家對建設文化強國的理念,以及高層提出的保護文物遺產,都和文化領域投資息息相關。“如‘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本身就跟歷史與文化有著很大的關系,除了經濟領域的合作,還應包括文化藝術的交流,這其中就包括藝術品、文化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等,應該都潛藏了一定的投資機會。”(2015年03月21日,中國文化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