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i Shu's Blog – October 2015 Archive (14)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八章 從鴉片戰爭到自強運動

前言

17世紀以後,西方列強的勢力正逐漸侵入亞洲,中國更成為列強競逐的場所。經歷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等等一連串的挫敗,使朝野部分有識之士體認到**的重要。中國近代歷史發展,便是在這種危機與**不斷深化的情形下、前仆後繼,犬牙交錯。…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30, 2015 at 8:13am — No Comments

第十七章 1800年:一個瞻前顧後的基點

前言

公元1800年前後,西方人因為工業革命的成功,促進了文明**,也開啟現代國家的序幕;但同時期的中國,雖然出現實用主義學說,卻因改良的科技武力仍然屢戰屢敗的經驗,及往後一連串的文化罹難與退卻(文化大革命),致令“現代中國”遲至20世紀才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5, 2015 at 8:48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六章 滿洲人的作為

面對流寇及滿洲人的內外侵擾,財政早已破產的明朝迅速崩解,清朝大軍隨即在吳三桂等開關延領下,入主中國。盡管他們是來自長城外的異族,盡管他們曾因實施薙發令和文字獄,而大肆屠戮漢人,但在他們刻意弭平滿漢間歧異的努力下並未引發大規模民族沖突。相反的,歷經清初四帝的治世,清朝成為滿洲人和漢人共同的帝國。

滿清入關之後,地方上之抵抗首先在長江下遊零星展開,以後又在湖廣與廣西持續進行。看來要是有合適的領§導,各地方人士不是沒有犧牲的決心。那麼他們何以當初又如此的短視不慷慨捐囊,籌募適當的人力與物力拒敵於千裏之外,及至清兵犯境才倉促舉兵?

這一類的問題沒有簡單直捷的答案。…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5, 2015 at 8:09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五章 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

明朝自宣宗以後,很少皇帝能專注於國事,朝廷作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則被賦予濃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間的爭執,強迫性地執行開明專制。當時的士紳宮僚,習於一切維持原狀,而在這種永恒不變的環境中,形成註重內思的宇宙觀,使今人看來,晚明時期顯得停滯而無生氣。

明朝有16個皇帝。第一個皇帝葬在南京,第二個皇帝的遺骸迄未發現,下面要提到的第七個皇帝朱祁鈺,則單獨埋在北京西郊,另外13個皇帝全葬在今日國都北方約25英裏處,這13個陵寢大致以馬蹄的形狀環繞著一座儲水池。今日很少旅遊者去過北京市錯過了明陵,原因之一,第13個皇帝朱翊鈞(中外人士都稱之為萬歷皇帝)的陵寢於1958年被發掘,茲後幾百萬人曾往他的地下停柩室參觀。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0, 2015 at 10:13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四章 明朝:一個內向和非競爭性的國家

明朝,居中國歷史上一個即將轉型的關鍵時代,先有朱棣(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主動與海外諸邦交流溝通,後有西方傳教士東來叩啟閉關自守的大門;同時,明代又是一個極**集權的朝代,中國歷代各朝無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龐大農村集團,又導向往後主政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內向、緊縮的政策,以應付從內、從外紛至沓來的問題。這些發生在有明一代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使明朝歷史具備了極縱橫曲折的多面性格,致令學史者必須謹慎細心地厘清,才能洞見真相。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0, 2015 at 12:54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從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東征西討,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軍隊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如何經營這個雄跨歐亞的大帝國,忽必烈及其繼承者仍是以“馬上”得天下的精神治理這個國家,重武功而輕文治,以至於制度無法上軌道,**也無法落實。90年後,這個中國史上空前的大帝國被明朝取代,中國歷史開始新的階段——第三帝國。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7, 2015 at 10:10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二章·西湖與南宋

歷經“靖康之難”的劇變,宋高宗群臣於風雨飄搖中,在臨安(杭州)重續宋朝命脈。這一身兼制造業中心的南宋國都,繁華不下於《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汴京景象。然而,盡管帝國掌握了豐富的資源,但缺乏適當的服務性事業為之周轉,使得經濟上未能突破,影響所及,軍事也積弱不振。因此,在金和蒙古人的連番侵迫下,只有走上滅亡一途。

杭州(臨安)在隋朝已負勝名。南北大運河開創後,它是南端終點。它與開封不同,後者大體上是一座消費城市,購買力操在政府官員及其家屬和隨從手裏。南宋的國都——杭州,則是制造業中心。造船業、絲織業、瓷器與紙張的制造在南宋尤其突飛猛進。

 

  西湖勝景

 …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2, 2015 at 5:04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一章 北宋:大膽的試驗

  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開國君主趙匡胤打破傳統中國作風,以務實的態度從事各項政經**:神宗時王安石提倡新法,企圖以現代金融管制方式管理國事,其目的無非都是想借由經濟力量支援國防軍備,以應付來自遼和西夏的威脅。但當時社會發展尚未達到足以支持這項**試驗成功的程度,新法未能成功施行,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一個朝代。

  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在11、12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裏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

  趙宋王朝的新氣象…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0, 2015 at 10:35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十章 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唐初以均田、租庸調等制,奠下立國根基,又以無比的自信包容異族文化,融鑄出多彩多姿的大唐風采。然而隨著人口增加及流動頻仍,上述制度漸漸無法應付日趨繁復的地方事務,結果促使地方自行摸索治理之道,而**對地方的控制則日漸削弱。在**與地方權力消長的情勢下,迸發了中唐安祿山的反叛,此一叛舉又加速此一情勢的惡化,最後黃巢得以聚眾流竄於帝國內部十余年,終至掏空唐朝的威權體制。

  7世紀的初唐,是中國專制時代歷史上最為燦爛光輝的一頁。當帝國對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際,其內部組織,按照當時的標準看來,也近於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積月深。…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8, 2015 at 3:14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第八章 歷史向側面進出

在傳統史家筆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無道昏君之多,可說是空前絕後。然而與其說這是皇室品質惡化的結果,毋寧說是反映了這時代國家體制的脆弱。面對如此長期的動亂不安,歷來做為社會綱紀的儒家思想,已無法滿足人心的需求;而新近傳入的佛教,卻適時提供了飽受苦難的人們精神慰藉,使佛教一時大為盛行,深深影響此後千百年的中國。…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6, 2015 at 9:39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第七章 長期分裂的局面

漢帝國崩解後,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並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獲解決;甚且在一連串政④治鬥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絕,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於是,一個個“塢堡”地方自衛組織相繼建立,中國儼然進人另一個新形態的戰國時代。

中國歷史家認為,自公元220年漢代覆亡至581年隋朝興起,當中是一段長期混亂和令人失望的時代。從某些角度看來,這也確是事實。我們甚至可以說,這等於30年戰爭給德國的災害加10倍。中國北部不少地方人口為之減少;古代的五銖錢從周朝的後期即已流通,至漢朝更為普遍,通過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在許多地方因之絕跡。既然缺乏有效的**政府,每遇災荒,人民呼籲無門,其痛苦的情形不言而喻。在這期間內有公元309年的大旱災,大河流都可徒步通過;而又有公元369年的疫疾,長江下遊北岸的廣大地區人民因之相繼死亡。…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4, 2015 at 2:56pm — No Comments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第九章 統一的途徑

正當五胡亂華,中原鼎沸之際,鮮卑拓跋氏也乘機進入長城以南,建立農業基地。淝水戰後,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權,這一新興王朝,利用作戰所俘虜的人口,拓展農業基礎;並解除胡漢豪族的威權,直接向農戶征稅,扭轉後漢以來地方割據的趨勢,而逐漸推廣其統治權,開啟了中國長期分裂後再統一的契機。

  拓跋氏是一種鮮卑民族,他們在中國中世紀的統一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貢獻。今日的學者尚不能完全確悉他們這一人種的源來。他們好像操初期的突厥語,可是其中也仍有初期的蒙文字語和初期的通古斯字語。有些中國歷史家指出,他們在公元3世紀之末來到中國北邊的時候,拓跋的部落才剛脫離原始的公社組織,他們仍舊沒有居室,沒有文字,沒有法典,很可能在和中國商人接觸之前,尚沒有私人財產。…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2, 2015 at 1:22pm — No Comments

伯特蘭·羅 素: 欣賞的能力

過度的興奮不僅有害於健康,而且會使對各種快樂的欣賞能力變得脆弱,使得廣泛的機體滿足被興奮所代替,智慧被機靈所代替,美感被驚詫所代替。我並不完全反對興奮,一定的興奮對身心是有益的,但是,同一切事物一樣,問題出在數量上。數量太少會引起人強烈的渴望,數量太多則使人疲憊不堪。因此,要使生活變得幸福,一定的忍受力是必要的。這一點應該告訴年輕人。

一切偉大的作品都有令人生厭的章節,一切偉人的生活都有無聊乏味的時候。試想一下,一個現代的美國出版商,面前擺著剛剛到手的《舊約全書》書稿。不難想像這時他會發表什麼樣的評論,比如說《創世紀》吧。「老天爺!先生,」他會這麼說,「這一章太不夠味兒了。面對這麼一大串人名——而且幾乎沒作什麼介紹——可別指望我們的讀者會發生興趣。我承認,你的故事開頭不錯,所以開始時我的印象還相當好,不過你也說得太多了。把篇幅好好地削一削,把要點留下來,把水分給我擠掉,再把手稿帶來見我。」…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 2015 at 12:12am — No Comments

伯特蘭·羅 素:我的人生追求

我對愛尋尋覓覓,首先因為愛給我帶來莫大的欣喜,它令我如此心醉神迷,以至為了這種愛的片刻歡娛,我常常寧願拋卻我的餘生。我對愛尋尋覓覓,其次因為愛使我擺脫無邊的孤寂,置身於那種可怕的孤獨中,感覺好像膽戰心驚地立於世界的邊緣,俯瞰寒氣逼人、深不可測、死氣沉沉的地獄。

我對愛尋尋覓覓,最後因為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聖賢和詩人所想像的天堂幻象的神秘縮影。這就是我所尋覓的,儘管對人世間而言,它可能顯得可望而不可即,但這卻是最終我所找到的。

我以同樣的激情追求知識。我渴望瞭解人們的心靈。我渴望知道滿天星辰為何閃爍發光。我竭力去參透畢達哥拉斯發現的主宰世事變化的力量。在這一方面,我略有收穫,但是收穫並不大。…

Continue

Added by Pei Shu on October 1, 2015 at 12:11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