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渺光之律,源於我的一首在日本火神句集被評論的俳句,“渺光之律/草露”。先不談此俳句字面上的意思,來談剛起步的華文俳句。於古體詩、現代詩占絕大多數的華文詩圈中,是的,過去的俳句隻是米粒般渺小的存在,是台灣文學日治時代以來的遺産,是上流社會長輩們的社交消遣,是現代詩人創作小詩的一個選擇。俳句在華語文學的汪洋大海中是極顯微的,是小眾中的小眾。然而究竟甚麼原因,讓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外來文體,能不停的被傳揚而不隱沒?
以殖民的影響來概述俳句的影響力,似乎違背國際俳句發展之趨勢。自十九世紀後半以來,歐美的日本研究者將俳句擴展至全球舞台,已經達到令人難以想像的規模。數百年來,俳句不僅未隨時代的變遷消失,至今仍普及於各國文藝界,詩人們相繼探尋以本國語言創作俳句之可能性。近來因為諾貝爾奬詩人,瑞典的托馬斯.特蘭斯特羅默(Tomas…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7,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那時我正要出城去,決心迎戰那捷足的
阿基里斯,但是你拉住我,說要給我
一些囑咐。我抱怨著戰服真難看而笨重
中國絲綢在你身上卻很合身。在這個
仿古式房間裡,熟悉的事物隨意地堆放
你脫下它們,並幫我解下頭盔和盾牌
於是鏡子裡的迴廊變得繁複。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6,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直到突然醒來的某日清晨,他才在已經消腫的
水霧裡,逐漸習慣那個一度有些陌生的面孔
麻藥的作用已經消散,這是一月,雪仍未落下
鏡子裡的他開始穿衣服,讓不太合身的袖口
拉伸手臂。鞋帶相互糾纏,並結成飛撲的姿勢
手指發涼,像是率先適應了漫長的陰冷天氣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5,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她的動作還不太熟練。當笨拙的打火機
靠近燃氣竈,砰地一下,可以感覺到
火焰和皮膚相互觸碰的聲音。她收回手
這個動作每天都會發生。就像窗戶外
巨大而突兀的焚燒工廠,每天都在那裡
擱淺的信號燈,在雨霧中,忽明忽暗
…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4,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後來,你常常繞過那條陌生的街道,沿著一條小路
走到海邊,看遠處晃動的水位漫過低矮的淺灘
幾個男孩來回奔跑,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你的腳下
他們的年齡被海浪反覆拍打,緩慢地挪動位置
有時候,海霧也會順著小雨的方向,再次找到這裏
它們停留在你的眼中,和疤痕一樣,揮之不去…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3,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2, 2021 at 6:30pm — No Comments
從前有一個人,他那村子裏的人都喜歡他,因為他常常講故事給他們聽。
每天早晨他離開村子去別處,到傍晚才回來。他回來的時候,全村子的長工忙了一整天,現在休息了,
便都過來圍著他對他說:"現在來給我們講一個故事吧。你今天看見了些什麽?"
這個人說: "我在林子裏看見了畜牧神在吹笛子,讓一群仙女跳舞。"
"講下去,你還看見了什麽呢?"人們會這樣說。
"我走到海灘,看見三個人魚在浪邊用金梳子梳她們的綠色頭髮。"…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21, 2021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昂唐瑪柯,我想著你!這條小河,
貧瘠與悲慘的鏡子,往昔曾經閃亮,
那無邊無際的莊嚴源於你獨居的苦澀, 說謊的西蒙矣因你的哭泣而深廣,
一下子豐富了我豐饒的記憶,
猶如我穿過新的卡魯塞爾。
老巴黎不再(一個城市的形體變化更快,唉!勝過一個人的心兒);
我只在想象中看到那些陋屋的集聚,…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8, 2021 at 9:30am — No Comments
顯然,以上四個喻體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師生關係的某一側面。第一個隱喻強調教師給學生帶來啟迪(光亮)而又無私奉獻(燃燒至盡);第二個隱喻看到教師對學生的精心培養與愛護;第三個隱喻贊揚教師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第四個隱喻認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有錯必糾。
德尼西的圖示(通過大小圓圈的部分重疊)還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喻體與本體之間的對應只是局部的。比如說,例一忽略了教書育人的樂趣以及教師必須不斷自我增值的需要;例二看不到苗圃裏也有野草,需要鏟除;例三忘掉了工程師生產的產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個性;例四未提起紀律不等於數理化專門知識。
可見隱喻性思維不是簡單地,將兩個不同的事物作一比較,而是“凸顯”…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7, 2021 at 11:03am — No Comments
從符號學的角度看,轉喻不僅僅是一種為了取得文體的高雅而以一物暗示他物的修辭手段,它還揭示了人類認知與交流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以上的例子清楚地告訴我們,人們借助時空比鄰關係連接一事物與他事物是再普通不過的現象。不僅如此,上述連接方式並不局限於語言的領域。德國學者凱勒爾假設了一個考古勘探的情形來說明這一問題。
凱勒爾說,如果一位考古學家在勘探過程中發現一根龍骨,他會將該物體看成可能埋在附近的船舶的符號,並決定繼續挖掘。要作出這一決定,他必須事先知道龍骨是船舶的一部分,而後由部分向整體進行推理。在語言領域也是如此。
會說英語的人如果遇到“A thousand keels approached the shore”這個句子,他們首先必須記得…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3, 2021 at 12:28pm — No Comments
前面提到,隱喻產生於連接一事物與他事物的類象性聯想。然而,聯想在本質上是一種不受限制的創造性活動。門羅·比爾茲力是這樣說明聯想的“自由”特征的:“即使我們把所有英語形容詞放進一隻帽子,把所有名詞放進另一隻帽子,然後任意從中抽取,我們會發現最怪誕的搭配也能夠產生意義。”[7]
同樣道理,語言中任何一個實詞都可以被解析為幾乎是無窮數量的語義義素(semantic markers),其中許多義素也包含在別的詞語之中。這一狀況意味著類象性聯想是開放式和多元性的,因為一個喻體可以與多個本體相結合,而一個本體也可以與多個喻體相結合。…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3, 2021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話語標記語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話語現象,由於“詩性邏輯”在這裏指的是:產生隱喻的類象性思維。雖然本文的主題是隱喻,但我們最好還是從符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運作方式談起。
根據美國符號學家皮爾士的闡述,符號使用者可以通過三種基本方式,來完成由所指成分到指稱對象的推理,這就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符號:引得符號、類象符號和常規符號。
皮爾士是這樣解釋的:…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1, 2021 at 11:33pm — No Comments
一
大船小船都走遠了……
你在等待誰?等待誰呢?
也許,你誰也不等待,只喜歡獨自坐在這兒,獨自,注視忽高忽低的潮水,任想像的翅膀在無極的宇宙間飛翔嗎?
呵,緘默如山的你!
驀地,我看見——你那神秘、清醒的眼睛裏,有一個深深的海洋:那兒,魚化石復活了,在沈寂的水層下面跳躍,遊弋;那兒,倒下的山峰,重新站立起來,它那虔誠、年輕的臉,正仰視晴空………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August 10, 2021 at 12:15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