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正绿's Blog – June 2024 Archive (2)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摘要

摘要:以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傳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涵蓋從18世紀末探討語言起源論的赫德(J. G. Herder),到20世紀初為社會心理學建立符號互動論基礎的米德(G. H. Mead)語言的作用將不再局限於標指事物與傳遞訊息,而在於更深層地開顯世界與協調行動思維也將不再離開語言,而得以將一種先於語言邏各斯存在的先驗主體歷史—社會脈絡化地落實在一種,交互主體性的溝通共同體中。



林遠澤在本書《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一方面從「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路線(第一至三章),論述從赫德(Herder)到洪堡特…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8,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邁向溝通共同體的德國古典語言哲學思路 自序中

我在這本書中,試圖完成西方學界這一段尚未完的工作。在本書劃分六章與一個附錄的架構中,我的研究工作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I)包含前三章,在這裡我要說明,在赫德與哈曼關於語言起源論的爭議中,一種不同於亞里士多德語言工具觀的語言哲學觀點如何產生出來。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了洪堡特,以至於他會主張作為建構思想的器官,語言不應是成品而是活動。洪堡特最後透過語言的交談結構,解釋在語言世界觀之意義多元主義下,吾人的世界理解如何具有客觀性,這開創了語用學之溝通向度的討論。



包括第四至六章的第二部分(II),探討德國古典語言哲學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過程。它始於馮特的研究,因為在青年語法學派將歷史比較語言學轉向語言心理學的研究之後,馮特首先針對語音之語意表達的普遍可理解性問題,深入研究了人類的語言如何能從動物的身體姿態表達,轉化成以表意符號進行溝通互動。而一旦人類的思想活動惟有透過語言符號才成為可能,那麼對於思想機能的心理學研究,就應進一步建立在形構語言之民族精神的交互主體性之上。…



Continue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June 4, 2024 at 6: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