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韵是指声韵、触韵、形韵。

Rating:
  • Currently 5/5 stars.

Views: 67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30, 2024 at 8:43pm

神斧創意精品刺繡 周讓延經理:

學生的設計比較科幻,實際要去賣比較有困難,之前有請學生幫忙做設計,但設計後的商品要半年後才能生產,當中要不斷修改,我自己也要懂製程和成本。要設計一個東西要懂它製造的困難、成本的壓力、包裝,包含我們的商品有中英文翻譯。

我覺得行銷就是有沒有人幫你打通任督二脈。文創這種東西不是說設計出來就一定會賣,我們到現在還是會被打槍。我們的東西有在機場、金石堂、誠品書局,只要賣不好就被下架,但我覺得失敗是成功之母。

目前計畫把三太子、媽祖、千里眼和順風耳做成吉祥物的型式,要去教育台灣的小孩什麼是宗教? 用可愛的方式,讓民眾看到會想要去買一些紀念商品,我們包裝後也都有中英翻譯。

覺得包裝很重要,我們的東西都是有包裝才出來賣,在機場賣得最好的是宗教的一些文創產品。

雲科大設創中心黃世輝主任:

成功的文創商品有哪些條件? 在台灣這個市場有很多觀光客,其中比較受到歡迎的是哪些?

神斧創意精品刺繡 周讓延經理:

成功的商品是要讓人買的起! 要有意義並且兼具創意。

父親一直覺得文化、神明衣很重要,如果只有我們宗教的人的買就會侷限在同一區塊,但如果做文創可以行銷到全世界,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在開發「陣頭」電影周邊商品時曾和父親鬧家庭革命,父親覺得都沒有在做本業。在做網站時父親也很反對,覺得現在年紀大的老人家不會上網,做這幹嘛? 但現在父親反而相當認同,還覺得要多花錢投資。


晉鴻禮贈品公司 何文華

我們主要是在做贈品相關商品,也做公仔,工廠是在大陸和越南,也接廟宇的案。在實際通路經驗中,我們的宗教文物商品主要分為3大項,天主教、基都教一般都是工廠做完後直接送到歐美國家,台灣比較少;佛教方面80%都是由大陸進口,像佛光山就有專門的採購團;道教紫南宮的金雞,還有一些週邊商品都是我們做的,但好的東西不到兩個月就會被仿製。我們的實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單純當贈品贈送的,成本會比較低,另一種是專門開發要販售的。

紫南宮的參拜人數是台灣第一,原因在於有在照顧附近民眾,附近的商家也都是當地人,相對於民眾就會對廟宇做無私的奉獻。

我覺得台灣目前比較欠缺的是展覽,每年四月我們都會到大陸參加宗教文化商品的展,要讓大陸認識台灣。


唯森手工藝社 卜雅菡:

我們的做法跟大家比較不一樣是以文化為主,創意為輔。但現在看到的大多是創意產品再加上一點點文化元素。我們是做紙藝,做紙神明,全台就只有我們一家。中小企業100年有幫我們做新的網站到現在,讓我們的瀏覽人次也突破45萬,讓民眾知道還有這種傳統工藝。

我們的產品是從文化很重的部分再加上一些實用功能,銷售對象除了台灣以外很多都是外國人,通路放在中山機場、中正紀念館、傳統工藝中心,覺得外國人來會想看當地傳統有文化性的東西。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劉處長:

我覺得現在雲林已經有能力可以發展文創產業。文化的差異性造成魅力所在,如果做的跟別人一樣,只能追著別人跑。用相同的技術做出不同的商品,文化藝術就是這樣,可以很多元的。

工藝之家藝術家的藝術理念創作技巧都很很棒,但缺少包裝。如何把創作做適度的包裝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帶給作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感動。

很多文創產業的開發和設計,其實可以和我們在地的設計師一起合作,有更多的合作會激發更多的可能性。在宗教相關文創領域內除了產品外,也可以出版故事、或是表演藝術,意思是層面不只是商品還有其他的部分。

行銷部分,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說設計界你不必認識所有人,文化是從小眾開始,口耳相傳發展開來,不見得一定要用大型的通路,也可以利用多元的管道發展開來。

雲科大設計學院 李傳房院長:

設計學院現在其實一直都有在做宗教、農業、觀光這方向,未來想要提供一個整體的服務,從包裝設計到產品設計再到空間規劃。

學生有很多創意,但設計完才是剛開始,業界比較能了解成本、製程等相關問題,所以說商品化其實還蠻多挑戰性的。

雲科大設創中心黃世輝主任:

這座談會一方面是想要把大家面臨的問題整理一下,整理完後續是說文化處是否有一些相關計畫做協助。

對業界來說大學或文化處還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大概有幾個可能,最大的原則就是合作。設計是在前端,之後還是要經過挑選可開發成商品的,也要經過實驗才知道市場性。在文化處的部分也還有很多方向可以做,像是舉辦雲林縣文創相關的展覽。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異業合作,像是做紙張的跟交趾陶工藝家合作,由政府做一些補助計畫,嘗試新的東西,再從裡面找到市場的可行性。台灣雲林創意設計中心 宗教文創的創新設計與行銷)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June 26, 2024 at 7:07pm

中國報·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奧運會隊服難看?

(吉隆坡2024年6月25日訊)AI的設計完勝人腦設計的馬來西亞奧運代表團隊服?

2024年巴黎奧運會馬來西亞代表團隊服出爐後備受批評,被認為沒有創意及設計難看。有網民發揮創意,用人工智能(AI)設計大馬隊服,效果遠比現有設計出色。網民評論說,AI設計的隊服美感和動感均贏了整條街。(原題: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奧運會隊服難看?網民用AI設計似乎更勝一籌,25.6.2024 中國報

编註:除了最後一張圖;其它的都是AI作品。

相關新聞>>奧運以全新隊服出擊 有人評過時 欠創新

相關新聞>>2024巴黎奧運會|大馬隊服難看? 看看其他國家隊服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25, 2024 at 5:24pm

陳明發博士的詩性文旅倡議:關於詩性文旅的倡議,官方在決策前需要參考政策;企業在制定、執行戰略時需要路徑圖;相關利益同人需要參照的指導;媒體需要真正值得關注與傳播的內容;一切的話題、個案、思考方向與行動細節,都離不開景點所在地方的具體情況。

從培育在地人才的教育面來說,拿沙巴古達為例,我們首先要考慮學生來源。從古達、西瓜地到哥打馬魯都有9間華小,是北沙華文獨中及延伸大專的主要生源目標。

念完小六,成績允許的話,他們可考慮繼續到政府學校念中六,然後再上大學念學位課程。馬魯都與古達都有提供此機會的政府學校。馬魯都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教會私立英文中學也在開辦大學先修班。

古達的中五畢業生若想接受技職教育,必須往南走120公裡到哥打毛律芒加利地區,去「沙巴農業學院」(Institut Pertanian Sabah Timbang Menggaris)接受兩年寄宿制的務農培訓。

從古達開足兩小時車子,沿途看得見掛上「大學」招牌的教育機構,唯有哥打馬魯都的「開放大學」。可是,它也只是一個「上課中心」而已,離開「分校」地位還有段距離。

另外還有一個沙巴大學的「上課中心」,座落於西瓜地,只開發給其醫學系學生做實習用途。(2020年6月札記 陳明發)

延續閱讀:

福建惠安美女文創

海絲大典


古達華小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

《藝頻道》電影達人

愛墾慕課·絲路篇

全馬最古老的華文小學:古達樂育

文化特區運動

韻文化:商韻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May 17, 2024 at 4:55pm

愛墾網編輯:文創教育4.0關鍵詞

無形資產(invisibleProperty)分為知識型和權利型,知識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是依靠高度密集的知識、智力、技術和技巧及其可能帶來的高附加價值,如專利技術、馳名商標、計算機軟件、工業產權等;權利型無形資產的資產構成主要依靠特許權利可獲贏利條件的關係,如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專營權、進出口許可證、生產(設計)許可證、僱員關係、顧客關係、代理銷售關係、原材料供應關係等。知識經濟時代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不再是貨幣資產、權力和自然資源,而主要是知識、名牌、專利、信息等無形資產;不再是以「勞力經濟」加「自然資源經濟」,而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

無形資產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動態的漸進過程,其內涵與外延也處於不斷變化中。根據199371日實施的中國《企業會計准則》第31條的規定:無形資產是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版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商譽等。事實上企業無形資產還應包括廠商字號、產地名稱、計算機軟體件、企業形象設計、科技成果權、專營權;進出口許可證、特種營業許可證、生產許可證、榮譽稱號、稅收優惠、融資優惠等優惠政策;市場信息、營銷渠道、管理方法等經營秘密;礦業開采權、水電使用權、通訊權、租用權;人才及企業家。
(金吾倫主編《創新理論新詞典》,2001,吉林人民出版社,291頁)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February 18, 2024 at 3:26pm

The great Batik fraud

KUALA LUMPUR: The layman will find it nearly impossible to spo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thentic Malaysian batik and printed batik as both, at first glance, look identical.

This was evident at a recent briefing session for the media by the Malaysian Handicraf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Kraftangan Malaysia) as none of the journalists present were able to tell them apart.

Malaysian consumers' inability to distinguish Malaysian batik from the printed version is understandable as printed batik products dominate the local market with even well-known shops and boutiques selling them, giving the impression they are authentic.

Their ignorance has also been exploited by some traders that pass printed batik off as Malaysian batik.

Malaysia has a thriving batik industry. Between January and August this year, sales of Malaysian batik products touched RM67.4 million. The highest-ever sales figure recorded was in 2019 at RM176.4 million.

However, the deluge of printed batik products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osing a threat to Malaysian and even Indonesian batik, hitting both the countries' heritage craft industries badly.

EXPLOITATION

In Malaysia, traders dealing in printed batik became more "active" after the government issued a circular requiring federal public service officers to wear batik attire every Thursday beginning Aug 21, 2023.

According to Kraftangan Malaysia, people have complained on social media that they were deceived into buying printed batik attire at rather high prices.

Kraftangan Malaysia deputy director-general (development) Abdul Halim Ali, when interviewed by Bernama, described the actions of the traders concerned as outright cheating, adding that action will be taken against any batik trader registered with the agency caught cheating.

"We found that some traders registered with Kraftangan Malaysia were selling printed batik (and passing it off as authentic batik). They will be given a warning first but if they continue doing so, they will be suspended and no longer be allowed to participate in our promotions," he said.

Abdul Halim said there are some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aysian batik and printed batik and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to tell if it is real or not is by checking the reverse side of a batik fabric or clothing. In the case of authentic batik, the patterns are visible on both sides whereas the fake version only has prints on one side.

Another telltale sign of printed batik is the neat and flawless appearance of the motifs as they are machine-printed.

Real batik, on the other hand, is handmade – as such, the patterns usually do not come out perfectly.

"Batik has its own definition. To make a batik piece, the colour resist technique, utilising wax, clay or sago gum or linut, is used to give a unique effect to the patterns. It also has to go through various other processes before it becomes a piece of batik cloth," Abdul Halim said.

Compared to Malaysian batik, printed batik is far cheaper to produce as it does not have to go through the rigorous batik-making process which includes colour blocking/penetration, wax application, dyeing, boiling, rinsing and drying.

MORE EXPENSIVE

While it is clear why Malaysian batik is expensive, affordably priced authentic batik materials and readymade attire can be found at batik retail centres such as Pasar Payang in Terengganu and Pasar Besar Siti Khadijah, Kelantan. They are even available at prices below RM100 at online stores. Meanwhile, branded printed batik clothes sold at shopping centres cost over RM200 a piece.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February 18, 2024 at 3:26pm

Prices of Malaysian batik usually depend on the quality of fabric used with the higher-end products made of pure silk costing up to a few thousand ringgit each and the cotton ones, below RM100 each.

Kraftangan Malaysia director-general 'Ainu Sham Ramli defended the prices of Malaysian batik products, saying they are reasonable considering the complicated nature of batik making, particularly the canting technique which itself is a lengthy that is used to apply molten wax on a cloth during the batik-making process.)

Meanwhile, batik traders including some well-known ones ar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influx of cheaper printed batik products to stock up their stores as currently there is no law to protect Malaysian batik.

Shahrul Azam Kamaruddin, operator of Qaseh Batik in Kota Bharu, Kelantan, feels there is a need to introduce legislation to protect Malaysia's batik industry.

"Irresponsible parties are misusing the definition of batik," he said. "The word 'batik' itself has a very prominent place among our traditional heritage arts and because of that, printed batik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batik… those selling it must classify it simply as a textile."

He said the matter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as some printed batik producers are going to the extent of imitating Malaysian batik and hoodwinking consumers by printing designs on both sides of the fabric.

"I found a major supermarket in this country retailing printed batik products that look almost like Malaysian batik. It's difficult to tell them apart. What consumers should do is check the type of material used because for Malaysian batik we only use silk or cotton fabrics while synthetic materials are used for printed batik.

"On its part, Kraftangan Malaysia is conducting various programmes including roadshows to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on Malaysian batik.

'Ainu Sham also said the requirement for federal public service officers to wear batik attire every Thursday will help to uplift the status of the nation's batik industry.

The move is expected to boost the sales of Malaysian batik entrepreneurs. A total of 815 batik entrepreneurs nationwide are currently registered with Kraftangan Malaysia(By Bernama - September 14, 2023)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2, 2023 at 7:23pm


古拙的民間玩具

現代北京的兒童,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就連手中的玩具,也比幾十年前所謂的土玩意兒洋得多,闊得多。人類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玩具自然也隨之而革新。

老年間的兒童玩具,雖說土得掉渣兒,卻有新式玩具不可替代的古拙之氣和文化蘊藉,且富於濃厚的人情味兒。

土玩意兒的發明者和制造者們,大都不見經傳,但都是讀無字書的狀元,貧窮,往往使他們過早地步入社會,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飽嘗酸甜苦辣,於是便把喜怒哀樂的思想與感情寄托於雕蟲小技,設計並制作種種的兒童玩具,自娛而又賣錢面人即如此,泥人張如此,風箏哈如此,曹雪芹的後裔毛猴兒曹亦如此。

北京城過去的土玩意兒,多如牛毛泥捏的,木刻的,紙糊的,草編的,線纏的,竹削的,銅鑄的,皮蒙的,毛栽的,玻璃吹的,無奇不有,且不乏栩栩如生者,故有小玩意兒賽活的之說。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com)


大宗的泥捏玩具,在市場上占絕對優勢。泥捏的小人兒,泥捏的兔兒爺,泥捏的臉譜兒,造型美觀,彩畫生動,其情態或笑、或突、或慈祥、或猙獰,或面目可憎、或憨態可掬。那些長於泥塑的民間藝人,沒進過工藝美術的高等學府,更無雕塑家的稱號,他們住在窮街陋巷,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日子,卻用最純潔的藝術美化著人們的生活。

木刻的玩具,除了擊之清脆有聲的小梆子、小木魚外,更多的則是冷兵器時代的刀、槍、劍、戟、斧、鉤、叉等十八般兵器,與武林中所使用的真家夥毫無二致,只是縮小了尺寸,並添上了優美的油漆彩畫。男孩子每每爭購之而愛不釋手,並常湊在一起兵戎相見,個個冒充英雄好漢,頗有尚武精神。戰鬥激烈時,那木制的兵器往往折斷,因為心疼或怕回家挨打,遂一掃英雄本色,哭天抹淚,不歡而散。

紙糊並彩畫的關公、張飛、孫悟空、豬八戒等面具,囊括了京劇所有的臉譜,在相繼開放的廟會上集中出售。面具攤是娃娃們的樂園,攤主則是娃娃們的啟蒙老師,有問必答,百問不厭,朝代的順序,人們的名號,戲劇的常識,均在交易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傳播,娃娃們因此而意興勃勃。

黃銅鑄造的福、祿、壽、喜、財諸神像,以及犀牛、駿馬、梅花鹿等象征吉祥的動物造型玩具,皆中空而高不盈寸,且線條清晰而流暢,與其說是兒童玩具,不如說是精美的工藝品,就其巧奪天工的藝術價值而言,理應登上大雅之堂,但只橫七豎八地散放於地攤上,任憑孩子們挑選。

用馬蓮或蒲草編制的青蛙、螃蟹、蟈蟈等小動物,形象逼真,嵌入紅小豆當眼睛,更顯活潑可愛,並散發著青草的香氣,其古拙的味道,尤為突出。(摘自:周簡段《老俗事》[14]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August 1, 2023 at 10:51am


愛墾評註:
文化遺產是一份極好的禮物,一代傳一代,并附上祝語:看這份禮物在你的時代,借助你們最擅長的媒介,可以怎樣做新的撞擊、再發現與重新聯接。你看夜里漫天的星光,都是從宇宙的極远處划走了萬千光年,才進入我們的視綫。文化就是那道星光。陳明發 1.8.2023)

如果不將禮物傳遞下去將會發生什麽。不被傳遞的禮物則失去了它作為禮物的價值。在威爾士人的傳統信仰中,如果仙女施舍給窮人麵包,這些麵包一定要在當天吃完,不然第二天麵包就會變成毒菌。如果將禮物比作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那在故事中正確處理它,將禮物傳遞下去的小女兒,本身也就成為河流的一條支流。如果有人想攔截河水的流動,可能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河流不是淤塞了,就是灌入此人的身體,直到灌滿後從中迸裂出來。在這個故事中,並不是母親的詛咒令前兩個女孩遭受不幸。夜鳥給過她們第二次機會,如果她們慷慨一些的話,鳥媽媽就不會再次詛咒她們。相反,是因為她們試圖阻止河流的流動,認為擁有更多的東西更重要。結果很明顯,占有著禮物的人,最後將一無所有。她們沒有成為河流的一條支流,也無法享受傳遞禮物所能收獲的好處,而好處之一就是能使她們活命。母親的面包已經在她們的肚子裏變成了毒菌。
(見:路易斯·海德:禮物:創新精神如何改變世界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27, 2022 at 12:17pm

馬來西亞立國一甲子(1963-2023)

為何說文化創意是我們的出路?

一個西亞穆斯林國家,成功舉辦了新冠肺炎以來全球最大型、最鼓動人心的運動項目:卡達爾2022世界杯足球賽。但它不只是一項體育活動,它更是一條人類通過文創盛事了解彼此文化的道路。看臺上那些紛紛戴上阿拉伯傳統頭巾數不清的球迷,別以為他們都是回教徒噢,看仔細些,那頭巾大有學問,也大有文創商機~~Pascal Jochem 阿拉伯頭巾:世界杯新時尚

延續閱讀 》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7 》:世杯戲臺,盛事文創


陳明發博士《文創技能系列 9 》:捧杯落空,德國贏得什麼?

Comment by 家 在這裡 on December 24, 2022 at 8:31pm

葉徐彤 陳敏 李瑩·迪奧「馬面裙風波」背後:時尚圈文化挪用究竟怎麽算?

繼「瞇瞇眼」事件後,國際時尚品牌迪奧(Dior)再次遭遇文化爭議。

近日,有漢服愛好者發現,迪奧新上市的一件標價2.9萬元(人民幣,下同,6006新元)的裙子,與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的設計非常相似,但並未說明靈感來源。7月16日,據新聞晨報報道,迪奧官網介紹裏稱「這條半裙采用標誌性的Dior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的單品」。這樣的表述引發諸多網友不滿,紛紛指責該品牌「抄襲」「文化挪用」「文化剽竊」。

目前,迪奧並未對此事作出回應,但迪奧中國官網目前已無法搜索到這條裙子。迪奧海外地區官網上,這款半身裙仍在售。

迪奧的裙子與馬面裙到底有多相似?是否能被定義為「抄襲」?知名品牌在借鑒民族文化元素時,該如何處理才合適?我們采訪了多位服裝業內人士與版權律師,試圖在爭議中作出解答。

一、外觀確實像

爭議爆發之後,HIGHTLI品牌創始人李立里查看了迪奧走秀視頻、官網圖片以及網友在迪奧線下店試穿的照片,她認為這條半身裙的版型和中國馬面裙可以說「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是迪奧為了方便日常化穿著,將裙子做短了。

馬面裙是中國古代漢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北京服裝學院的曹雪、王群山在論文《從開衩旋裳到羅裾擷芳——馬面裙的發展歷程》中提到,這種裙子的特點是多幅拼縫,為適應人體腰圍而將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形成的光面俗稱「馬面」。馬面裙整體呈梯形,上窄下寬,平鋪開來是扇形,兩側褶襇越多,扇形的弧度越大。

該文中還稱,馬面裙起源於遼宋,盛行於明清,色彩、質料、紋樣隨著歷史趨勢發展產生了諸多變化,但「馬面」的結構一直存在。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馬面裙才完全消失於歷史舞臺。

李立里自製過幾套明製漢服,其中就有一件馬面裙。她介紹,馬面裙的特點是有四個裙門,「前面和後面都可以撩開」。在韓國首爾的迪奧2022秋季大秀中,模特身著的一款裙子前後裙門也可以掀開,這和馬面裙的版型一致。此外,迪奧裙子的褶子「從前往後和從後往前兩個方向,剛好在中間側邊地方交疊在一起」,也與馬面裙的細節相同。

李立里表示,馬面裙的廓形、工藝結構、以及一片式裙子的版型,為中國傳統服飾獨有,在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服飾中未出現過。「有網友說,這裙子和蘇格蘭男裙很像,但蘇格蘭男裙背後沒有裙門,背後是一圈褶子。」

二、「抄襲」難界定

但是,兩款服裝在視覺上的相似並不意味其能在現有法律框架內被判定為抄襲。設計師品牌UNLADYLIKE主理人崔卓軍告訴我們,他曾在自己關於清代肚兜的畢業論文中提到,CK的部分作品受到中國肚兜影響。「當時院長直接問我怎麽得出這個結論。僅是形式上相像,只能證明人類對造型藝術有共性,但談不上借鑒。」

如果是設計師之間的紛爭,舉證他人抄襲的一方一般會通過闡釋自己的靈感來源和設計全過程來證明原創性。但是,廣義而言,如今所有設計師的創意都可以說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因此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服裝設計領域的普遍困境。


服裝設計師米小姐認為,裙裝中運用打褶、前後開衩等元素很常見,具體還需看裙子的廓形、版型、面料、色彩以及製作工藝與傳統馬面裙究竟有多少相似度。

迪奧官網稱「這條半裙采用標誌性的Dior廓形」。提到迪奧的標誌性廓形,大眾往往會想到1947年以蜂腰豐臀、蓬鬆裙擺為特色,凸顯女性線條的New Look系列,也就是X型廓形。「但像迪奧這種發展史很長的品牌,歷史上有很多經典設計。」米小姐說,迪奧1955年推出的A字裙確實也是其經典廓形之一,「(估計)沒想到他們的這個『經典』觸及了我們的文化。」


廓形是有限的,款式卻可能是無限的。嚴格來說,迪奧官網的措辭並無錯誤,但只提廓形而不提款式細節,可能被認為「避重就輕」。「許多女生都穿過A字裙,就是一圈兒都縫死的,是一側或後背有個拉鏈和扣子,而馬面裙是一片式的裙子。」李立里說。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表示,由於馬面裙沒有申請圖形專利,也並非明顯的主流時尚文化象征,如果品牌方或者擁有方沒有申請知識產權保護,這種文化元素只能說是借鑒而不能界定為「抄襲」,一般而言,抄襲模仿指的是款式甚至面輔料都基本一致。

山東海揚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國建全表示,雖然馬面裙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傳統服飾,但因為不曾被申請相關權利,從現代法律的角度來講是沒有任何條例可以保護它的,外來文化借鑒無可避免。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去借鑒國外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我們所用。

就目前中國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而言,一般包括專利、商標和著作權。此次馬面裙事件關涉到的為專利和著作權,這也是被廣泛討論的、可能對馬面裙予以保護的兩種權利。


國建全告訴我們,知識產權是具有地域性和時間性的,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範圍內發生法律效力,並且有相應的保護期限。對應到馬面裙的話,可以用外觀設計專利來進行保護,也可以用版權來保護。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