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蔣嘉惠·國外實習之生活體驗
此次在英國伯明罕和利物浦的實習,是我第一次在歐洲的大學中學習知識,也是第一次必須以非一般觀光客的角度,造訪英國。進了校園,我將自己定位為短期交換學生,企圖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所學;出了校園,我則化身為文化觀光客,用心體驗伯明罕和利物浦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城市文化。
負責我們暑期課程的伯明罕大學教授 Mike Robinson 的授課方式令我印象深刻,跟以往在台灣的上課經驗有所不同的是,他並不急著要把所要教的學問全盤托出,反而丟出幾個觀點,碰觸學生的想法,啟發學生的求知心,要我們學會觀察―以身為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雙眼去觀察一切讓你感到稀奇特別的事物。我也很喜歡他在我們拜訪 Worcester 鎮的時候,他一路上陪著我們,向城市導覽般地向我們講解街道上能夠觀察的到的英國文化,有些甚至細微到很容易忽略,但文化就是隱含在生活當中,要做到視之為不理所當然,我想我的觀察力還要再多加磨練。
也正是在國外的生活讓我發現自己在學問上不足的地方,激發出我未來立意完成的行動和學習,例如在前往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出生地Stratford-upon-Avon 之時,我相當悔恨為何我過去沒有讀過莎翁的經典,唯一讀過的《馬克白》便成為我在紀念品店蒐集符號的依憑,令我明白當旅行時每去到一個地方,我會企圖去找尋我以往的經驗跟這個地方的連結,成功找到它後,就能夠仰賴這個連結更親切地去享受這個景點。
在鐵橋谷(The Ironbridge)中兩天一夜的學習,我覺得是課程至今以來最特別的,因為我以往並不知道,冰冷堅硬且用勞工血汗堆積而成的工業遺產,竟然也可以如此美麗令人神往。看著寧靜的鐵橋和煉煤窯的剩餘部分,我無法想像工業革命時山谷烏煙瘴氣的樣子。在參觀鐵橋谷中的維多利亞小鎮時,也找到和當地民眾互動的機會,進入整體營造出的歷史氛圍,也是相當不一樣的體驗。
在伯明罕的最後一天有團體報告,將兩個禮拜以來所學和所觀察到的反饋給教授們,我們這組選了鐵橋谷作為主題,應用在台灣時劉老師所教我們理論於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上,學以致用。在準備報告時和同組同學的腦力激盪和合作無間也是我覺得難能可貴的地方。
下一站,利物浦,讓我徹底感受港口的特有魅力,亞伯特碼頭和周邊的景色非常美麗,而且具有強烈的在地特色。下榻的旅館就在它的對面,隔天一早立刻和同學前去探索,就和之前在「文化觀光管理專題研究」中教到的一樣,它的確是值得學習的遺產活用案例,能夠親身驗證到在歐文所學習的知識,這也是歐洲實習主要的目的之一吧!
在這期間我們參觀許多博物館,看到英國人經營博物館的創新思維與培養人文素養的企圖,上博物館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比較起來,我認為台灣的博物館仍是停留在菁英階層和刻意強調的教育功能。
最後兩個晚上的露天免費音樂會,我都有參與,幾百人一起坐在白色的利物浦博物館廣場,欣賞碼頭頂和美惠三女神對映的景色,觀眾雖多卻不嫌擁擠,氣氛十分悠閒放鬆,是否在歐洲才能享有這種閒情逸致?羅素‧華生的歌聲為我們的暑期實習畫下完美的句點,感謝劉老師不辭辛勞,為我們安排如此精彩的暑期實習和一路上的關照,以及不厭其煩地整合上課所教的學問、所看到的現象,我在此行中獲益良多,靈感滿溢。
感想與建議
在這次的暑期觀光實習中,透過上課的理論基礎銜接到文化機構或景點的實際參訪,並與機關主管和負責人對話,了解實際運作層面的議題和考量,充分實踐了歐文所結合文化與觀光的學習。
在國外生活更能就地觀察到具體的現象以及風土民情,浸淫在不一樣的文化氛圍更有助吸收新知、擴展視野,雖然課程和行程有時因為時間有限壓縮地非常匆忙,但伯明罕校園清幽的環境以及利物浦美麗的港口景色都能解放我們緊繃的情緒,面對不一樣的文化也能更加認識自己與自身的文化背景,總體來說相當享受這次的學習經驗,在學術上和心性上都有所成長。在伯明罕的課程安排上的確令同學比較沒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參訪的博物館或文化機構也由於時間限制沒有辦法好好完整地欣賞,伯明罕大學提供的設施也沒有利用的機會,是有點可惜的地方。
在利物浦的期間,這種情況便改善許多,可能也由於它本身規模較小,文化機構也大多集中在特定區域,在這裡也有比較多時間探索這個城市,隨著接觸一般大眾的機會較高,可更清楚地觀察並感受到它自 2008 年 ECOC 之後充滿活力的文化和人民。劉老師不時召集大家進行討論也是我認為練習反思和發現問題的訓練,藉此刺激出更多的發想,提升比較與分析的能力,是研究生必須培養及擁有的。因此建議可以安排更多的討論工作坊,甚至邀請一起合作暑期實習的北教大文創所同學一同參與,除了讓學生在緊密的課程中有時間複習的機會,也可促進彼此更進一步的學術交流。
蘇鈺雯·國外生活體驗
這次的實習課程,再加上我自己的計畫,前後在英國待了一個月,由英國最南部的首都倫敦一路向北在不同城市停留,最後由愛丁堡離開。這段旅程獲益良多,不但親身體驗了先前在課堂上不斷讀到的英國文化,更藉由在英國的實習課程內容了解英國人對待文化資產的嚴謹態度。
實習課程分別在伯明罕待兩個禮拜、在利物浦一個禮拜。在伯明罕的課程除了在伯明罕大學的室內課以及伯明罕市區的參訪以外,還去了 Worcester 小鎮、Stratford-upon-Avon、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 Ironbridge、Black Country Living Museum,最後則有一個結束的成果發表會。由於去我是從倫敦過去伯明罕的,一開始抵達伯明罕時非常不習慣。身為英國第二大城市的伯明罕和我想像中的有很大落差,它並沒有我想像中繁榮,而且其移民的高比例和刻板印象中充滿西方面孔的英國城市很不一樣。這些都是我的 culture shock。然而也因為這樣的體驗,讓我更明白都市再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在伯明罕一邊藉由室內課程獲得英國在文化資產上的相關知識,一邊透過實際參訪把理論和現實狀況結合,這種不在只是紙上談兵的學習方法讓人獲益良多。在 Worcester 的陶瓷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小型博物館的用心經營,但同時也看到了他們經營的困難及困境。在莎士比亞的故居看到了文學觀光的體現。莎士比亞的作品歷久彌新,然而他畢竟已是過往人物,但由於經過打造,使得莎翁故居成為文學觀光的重要景點,這些經驗都很值得我們學習。令人訝異的是我們在莎翁故居參觀時,工作人員竟然帶我們到有珍貴古藏書的會議室進行解說。而且這些珍貴的古藏書並非如果我們一般想像的放置在玻璃櫃裡頭,而是放在會議桌上供我們參觀。讓我們都非常驚訝,也因此有幸親眼目睹古籍的模樣。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 Ironbridge 參訪更是寶貴的經驗。將工業遺產的 Ironbridge 打造成露天博物館,各景點的串連以及每個景點的獨特性讓此區域可看性非常豐富。亦有外國觀光客因其豐富性及妥善規劃而一來再來。透過將遺產轉譯成露天博物館的方法,不僅能保存地區的歷史,更仍讓這些歷史永續傳遞下去,同時達到教育、娛樂、保存等多重目的。
最後一個禮拜前往利物浦。身為歐洲文化之都的利物浦令我們驚艷不已。其和伯明罕的不同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各個城市著重的面相以及使用的再生計畫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利物浦的亞伯特碼頭區可說是遺產活化的最佳例子。利物浦將廢棄的遺產空間再度利用,打造成觀光休閒遊憩區,並成為全英國除了倫敦以外最多遊客參訪的景點。我們在利物浦的室內課了解了利物浦在規劃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相關政策及實際行動內容,同時也藉由參訪利物浦各博物館以及文創園區而體會到了利物浦改頭換面後的新意象。
感想與建議
這次的暑期實習收穫良多,在兩個城市的不同課程提供了不同面向的學習內容,在伯明罕學到了文化觀光與文化資產保存及經營等面向的知識;在利物浦則是學習到利物浦當初是怎樣在規畫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的相關計畫,以及實地參訪並與管理者對談,這樣的實習課程令我受益無窮。不過由於課程非常充實,導致有些地方行程較緊湊,無法盡情參觀,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或許之後可以多預留一點緩衝時間,以利於做調整。總體來說,這次實習內容豐富,也因為之前一年在台灣課堂中所學的先備知識讓我們更容易進入狀況。能夠實際走訪英國,體驗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讓我們這個暑假獲益良多。(見:《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10 章 國外實習生活體驗、感想與建議〉)
延續閱讀:
《藝頻道》電影達人
工業遺產文化創意產業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爲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置微專業?
從近兩年中國各大高校的探索實踐來看,在設置微專業時,學校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緊密連接,以培養産業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秉承魯班精神,鍛造一流人才。我們是2021級智能建造實驗班!” 在廣東工業大學首個微專業——智能建造的開班儀式上,班級首屆50名本科生滿懷熱忱地喊出了開班宣言。
2022年,廣東工業大學啟動微專業項目建設工作,計劃每個學院至少開設一個微專業,充分利用科研與企業資源,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人才培養項目。
實際上,微專業也並非新鮮事物。近年來,爲貫徹和實施新時代高等教育育人質量工程,國內衆多高校相繼開設了微專業。越來越火熱的微專業,能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爲未來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部分微專業課程)
(續上) 微專業不等於輔修專業
“微專業,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小而靈活的專業,是大學生在學習原專業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職業發展需求,擴充跨學科知識和提昇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廣東工業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肖明教授説,“微專業既是對主修專業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實現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路徑之一。”
如廣東工業大學開設的智能建造微專業,可以讓土木建築類的學生選修自動化、計算機、機械電子等學科知識;而計算機、自動化類的學生,同樣可以學習土木工程的建造知識。山東大學開設的17個微專業,更是來自該校10所學院,包括生物微電子、多元智能、智慧交通與智能建設等衆多專業。
微專業與輔修專業有什麼區別?“輔修專業是在主修專業之外,再選擇一個專業,學生可以兼修本專業以外的任何一個專業。而微專業,則是在主修專業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多個學科專業的前沿知識和技術。”肖明表示,微專業的設置具有靈活性,它沒有單一的標準,可由學校教師、企業專家根據産業需求進行整體規劃與調整,能夠做到不斷地迭代、優化。
實際上,除了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南工商大學等高校都陸續開設了微專業。
爲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青睞微專業?在肖明看來,這與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倒逼高校專業和人才培養改革密切相關。他表示:“以往高校的專業設置太細,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鏈接不緊密,難以有效滿足科技前沿技術發展所需。因此,高校要實施科教融合、産教融合戰略,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並通過專業改革,開設微專業、跨學科課程,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
從近兩年各大高校的探索實踐來看,在設置微專業時,學校一般會選擇與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專業學科,與戰略性新興産業緊密連接,以培養産業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
不同高校建設路徑不同
據了解,目前中國高校開設的微專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高等院校開設的跨學科課程,屬於高校類微專業;另一類則是以職業技能培訓爲主的微專業,面向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
微專業是高校主動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之舉,同時也爲高校提供了一種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各大高校依據自身的資源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對於微專業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例如,武漢科技大學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試點微專業,目前設有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智能醫學、創新創業管理等5個微專業。據悉,武漢科技大學開設微專業,旨在通過靈活、系統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特定領域具備一定的學術專業素養和行業從業能力,進而能夠讓學生在離開校園後,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提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山東大學開設的微專業,則旨在銜接本科與研究生階段的人才培養體系,提昇專業培養方案與職業發展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因此,該校微專業課程的設置一般具有高階性、交叉性和挑戰度。
廣東經濟發達,市場需要跨界複合型人才。廣東工業大學打造的微專業,面向廣東省“雙十戰略”萬億級産業集群規劃,即10大新興戰略性産業集群和10大支柱性産業集群的佈局,爲廣東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專業不僅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豐富其知識儲備。更爲重要的是,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微專業加上多元化的知識體系,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推動高校有效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智能建造微專業的第一節課,老師就爲我們講解了控制系統的基本知識,這是我們原本的專業學習中沒有涉及的,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和眼界。微專業的上課時間都在週末,讓我能夠充分利用時間,對專業學習和未來就業也都有幫助。”廣東工業大學智能建造微專業首屆學生、智能建造實驗班班長洪燁華説。
在廣東工業大學,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就可以申請微專業。修讀微專業的學生週一到週五按主修專業培養方案學習,週末按微專業培養方案學習,主修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需包含微專業的元素。“兩個培養方案並軌實施,爲學生‘開小灶’‘加營養餐’。”肖明説。
他認爲,微專業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重塑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設微專業,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一隻跨學科的高水平教學團隊;創新教學模式與培養方式,提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學科交叉融合水平;創新評價機制,以靈活、多樣的考核和評價標準,培養創新型人才,爲微專業的建設提供一個開放、多元的發展環境;重視數字化改革,通過慕課、虛擬教研室等數字化平台,共享專業課程資源,以科技手段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原題: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設置微專業;2022年06月16日| 來源:科技日報)
註:“六卓越一拔尖”中,“六卓越”是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一拔尖”就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其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微課體驗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成爲必然趨勢。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契合了網絡時代的個性化學習、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等需求,成爲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之一。教師是信息時代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者,如何設計、製作及應用微課,是教師掌握的新技能。
課程圍繞“探秘微課”、“製作模式與準備”、“選題與教學設計”、“課件進階製作”、“錄製與後期處理”、“創新型微課製作工具”“移動微課製作與微課應用”七大模塊展開相關內容。結合相關優秀案例進行分解式講授,力爭在七週的學習時間內讓學習者體會微課相關理論知識與領略微課的魅力,掌握微課的框架設計與腳本編冩;改變傳統課件設計思路,理解視覺分層可視化的概念,並能藉助一系列快速工具去製作微課課件;掌握最常用而快速的微課製作方法,學會後期精細處理、合成並最終輸出微課成品。
本課程適合於各學科專業的在職教師,也可作爲師範院校師範生、企業微課課程開發師和各類培訓師的選修課程。
(原載中國慕課)
趙前前: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
[來源: 甘肅日報 2020年05月07日]
作爲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資源寶庫。打造河西走廊文化制高點、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對於確保甘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敦煌是河西走廊上最爲璀璨的明珠,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因此我們必須用好“敦煌”這張文化名片,打造“敦煌”文化品牌,建設敦煌“文化特區”。
應支持敦煌市申請中國特色西部先行示範區。敦煌作爲文化符號和精神坐標,承擔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也承擔了先行先試、改革創新的重大使命。我們應打造敦煌“文化特區”,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西部先行示範區,發揚光大敦煌文化,彰顯文化自信,以文化引領、融合、催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整合河西走廊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爲更好承載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大使命,我們可以藉鑒浙江“西湖大學”的發展模式,對敦煌研究院進行昇級,整合河西學院、酒泉職業技術學院、山丹培黎職業學院等河西一些教育資源,成立“敦煌大學”,進而發掘、保護、傳承和弘揚以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西涼文化和紅色文化等爲重要載體的中華文化,推動草原、戈壁、沙漠、冰川和祁連山以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和教育,大國工匠精神研究和職業技術教育等。
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形成河西走廊文旅發展高地。河西走廊不僅有燦爛的敦煌文化,還有着豐富的西域文化、絲路文化、敦煌文化、長城文化、西涼文化以及紅色文化等優秀文化。可依托敦煌做文章,打造敦煌文化創意産業平台,建設集文化研究、文創開發、文旅開發及産業發展爲一體的孵化平台,吸引全國相關文化事業研究和文化産業開發的企事業組織入駐敦煌,共同緻力文化研究、影視基地開發、文創産品開發、旅遊路線打造等,形成文化的集聚效應。
二是整合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打造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制高地。目前,甘肅“一會一節”——即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在國際國內影響力較大,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略微遲緩。甘肅有必要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一會一節”進行整合,形成“一區一會一節”文旅大平台。
三是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或文化)帶建設聯盟。嘉峪關作爲長城的一部分,目前在國內的熱度還不高,甘肅境內的漢長城更罕有人知。因此要更加重視長城文化和長城精神的發掘保護和宣傳。建議發起成立長城經濟文化帶建設聯盟,積極協調從國家層面出台長城經濟帶有關政策,定期舉辦長城經濟文化帶省(市)長論壇,在經濟、文化、旅遊、生態保護等領域進行交流探討共商發展,實現長城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
四是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並大力推動“西北經濟走廊河西段”建設。目前來看,西北五省就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都有自己的規劃方案,但沒有形成共同的“一帶一路”建設規劃。因此,有必要推出西北五省整體方案,在工程部署、項目佈局、産業佈局和規劃等方面出台一個統一的行動方案,推動西北五省共建“西北經濟走廊”。“河西五市”有着良好的氣候環境、地理交通、文化旅遊以及礦産能源等要素優勢,也應在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做出統一的區域發展規劃,不斷地培育經濟發展增長極。
Micro-credentials @ NUS
The Busy Professional's Guide to Career Growth (Minus the Burnout)
In a world where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professionals looking for an edge will find theirs through skills building – and securing the relevant certificates and qualific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ir expertise in the field.
But committing to a full-time programme can be intimidating, especially if you are unsure about whether the path ahead is the right one for you.
The good news is that NUS offers professionals a way to dip their toes into the water and see if a course is suitable for their career ambitions, before taking the next step. Even better, that next step doesn’t need to be a plunge into a full-time programme – instead, learners can take on another set of courses, develop their expertise, and eventually stack their learning into an Advance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Master’s degree, or other qualifications at their own pace.
Micro-credentials refer to a suite of stackable certificate programmes that have been created to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lives and careers. And it's perhaps the most flexible way to earn certificates and even full-degree qualifications, while still earning your keep.
Here’s how it works:
Learners can choose to enroll in just one course, or a series of courses, depending on their learning needs. They can choose from short courses spanning one to six days, or academic courses (usually semester-long).
Professionals taking short courses, can bundle them to receive a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PC) – then further stack their PCs to earn an Advance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Meanwhile, learners undertaking academic courses have the option to stack their courses to eventually earn an Executive Certificate, Specialist Certificate, Graduate Certificate, Graduate Diploma, or Master’s degree.
Copped Images_microcredentials
These pathways offer busy professionals a flexible way to learn at a manageable pace – building their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while balancing work, family, and everything else in life.
Stackable path: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PC)
Supplementing financials skills with digital expertise
Testimonial-Microcredentials-SOC-IngNee
Goh Ing Nee
CFO, Axora Advisory Pte. Ltd.
Goh Ing Nee, a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with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cided to take up micro-credentials at NUS to supplement her financial skills with digital expertise.
Explaining her decision to work towards an Advance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g Nee says, “In this day and age, digital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every professional, no matter what industry you’re in.” She elaborates, “As a CFO, I may not need to write code, but it’s crucial that I know what my technology vendors are saying and understand the solutions they are recommending. It’s also important that I can identify complementary solutions, spot possible hidden costs, and more. This enables me to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nd justify technology investments to my board and clients.”
For leaders and C-suite executives like Ing Nee,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take time off work. So, certificate programmes that are spread over one- to two-day short courses, offer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these professionals to gain new skills – while remaining fully committed to their careers.
So far, Ing Nee has completed four short courses (one and a half days each) which has earned her a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Digital Tech & Operations. Looking ahead, the go-getter CFO aspires to deepen her digital expertise by enrolling in two more relate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s. She can then stack these three PCs into an Advance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tackable path: Tertiary Qualifications
Building on Professional Expertise with a Specialisation
For Dr. Jacquelyn Melody, the micro-credentials learning format has offered her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xpertise she’s desired, when she’s needed it most – just prior to opening her private practice.
Although she currently holds a Master of Medicine in Family Medicine, Dr. Jacquelyn aspires to strengthen her expertise in paediatrics, which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her heart. She says, “I have a special interest in paediatrics and wanted to expand my expertise in this specialty, so I can offer better care to patients and parents in my clinic. Micro-credentials @ NUS allows me to achieve this at a comfortable pace, while working full-time.”
She adds, “It’s also great that we can choose to enrol for graduate certificates in separate semesters, instead of having to set aside time to complete a Graduate Diploma in one stretch – which can be challenging, both professionally and personally. In fact, one of my batchmates even took a semester off to deliver her baby, before joining the next programme in a later semester!”
Dr. Jacquelyn has completed the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Child Health, and is currently enrolled in courses under the university's Graduate Certificate in Child Development and Adolescent Health programme. After she completes the courses and obtains both graduate certificates, Dr. Jacquelyn will be able to stack them to earn a Graduate Diploma in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Testimonial-Microcredentials-SOM
Dr.JacquelynMelody
Dr. Jacquelyn Melody
Family Physician, Oaklife Family Clinic
Micro-credentials Empower Lifelong Learning
Testimonial-Microcredentials-SOC-GopiBava
While learners who take up micro-credentials com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ey share one thing in common – a drive fo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Gopi Bava is another professional who appreciates the ‘stackable’ nature of Micro-credentials @ NUS, as well as its flexibility.
The Associate General Manager (Automation & Monitoring) at M1 Limited says, “Focusing on one course at a time, allows working professionals to delve more deeply into the subject matter, as we have more time to focus on the material and engage with it. This continuous learning structure helps us to stay relevant in our fields, improve our skills, and advance our careers.”
徐彬妮·海昌街道“清荷書院”:爲精神富裕注入文化“活水”
“這個字可以冩的再寬一點,你看,下筆這樣冩……”每到週六,海寧市海昌街道雙山村清荷書院總是熱鬧非凡,傳來陣陣墨香。清荷書院內,配套的木製桌椅,書架上的筆墨紙硯,房梁上的書畫掛簾,兩側懸掛的優秀書畫作品,墨香元素隨處可見,雙山村“藝村藝品”書畫培訓班在這裡定期開展。
2022年,雙山村申報了海寧市“藝村藝品”精神共富示範村項目,作爲海昌街道首個“藝村藝品”精神共富創建村,雙山村依托獨特的優美風光、深厚的宋韻文化,還有千古名寺、“武蓮海種”等寶貴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的創建活動,“水墨青荷”冩生、“荷”文創丹青的設計髮佈、荷花節的開展等都爲申報“藝村藝品”精神共富村打下了堅實基礎。依托“武蓮海種”網紅打卡點,每到夏天來臨,一年一度“荷花節”的舉辦,讓雙山村自然風景和人文曆史景觀也得到了充分展示,擴大了影響力。同時依托荷花,衍生出了“水墨清荷”等特色文化品牌。打下品牌基礎後,雙山村還充分銜接海寧市文化館名師資源,邀請中國書協會員、海寧書協副主席徐蔚老師入駐清荷書院,成立徐蔚書法工作室,爲創建工作增添助力。
近年來,雙山村在文化惠民工程上謀創新、出實招,整合現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禮堂、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資源,不斷滿足居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以前村子沒現在熱鬧”隻見絡繹不絶的村民在“武蓮海種”十裡荷花園地採風、冩生、散步,雙山村文化管理員徐彬妮説道:“每到週末,村裡的書法培訓、手工製作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書畫,是村裡的特色品牌,很多鄰村小夥伴也會趕過來參加,這不僅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爲鄉村旅遊經濟的繁榮增添了強大動力。”
在堅持“藝村藝品”精神共富村的創建道路上,地處海寧市最北端的雙山村正在蝶變“新生”,“名師入駐+品牌打造”産生的“虹吸”效應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書畫隊伍,毛筆、水墨、宣紙成爲了這裡的新時尚,形成文化惠民、文化育人的創新合力。(2023-06-13 浙江海寧市新聞)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