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scription dedicated to Nietzsche in via Carlo Alberto,Durin

一八八八年四月,尼采因病纏身,告別十年的教學生涯,孤單窮迫地遷至意大利北部的杜林杜林(義大利語:Torino,英文Turin,中國大陸:都靈)。不到一年時間,他完成《華格納事件》、《偶像的黃昏》、《反基督者》、《瞧!這個人》、《尼采對華格納》和《戴奧尼索斯之歌》六部作品。一八八九年一月,他逐漸神智不清,創作生涯劃上句點。一八九七年,由妹妹帶至威瑪,從此臥病在床,至一九○○年過世,享年五十六歲。

“Here is a city I hold so dear. In fact, the only one. Quiet, almost solemn. A timeless land for eyes and feet. A breath of the best eighteenth century with palaces which speak to the heart and are not just Renaissance fortresses. And then you can see the Alps from the city centre! These long roads that seem to lead in a straight line to the august snowy peaks! The air is serene and sublimely clear. I would never have believed that a city, thanks to the light, could become so beautiful“. —— This is how Friedrich Nietzsche described Turin in 1888.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115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15, 2021 at 12:35pm


羅洛梅:逾越日常界線,擴大自己的體會

羅洛梅承認有“創造性的自我意識”,他在《創造的勇氣》裡則稱之為“洞見”。當洞見發生,“一個人的知覺變得更為銳利,感官經驗顯得高度集中。與周遭事物的關係清澈透明,世界充滿活力,令人難以忘懷。”

這個經驗跟其他論述提及的狂喜(ecstasy)、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和心流(flow)是類似的。

簡單地說,日常生活中,我們經由主觀經驗来體驗自己和觀察世界,但當處於創造性的自我意識裏時,我們可以暫時逾越平時的界線,對於自己和世界產生一種非常的、客觀的、超越的、瞬間的和擴大的體會。



一般印象裡,洞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阿基米德的浴缸》拆解“rompecabeza(洞察力謎題;語出西班牙文,專指那些提供突破性思考經驗的謎題)”, romper 是動詞,意思是“打破”, cabeza 則是“頭”的意思, Rompecabeza 就是“打破頭”,生動地描述了解題者開始時毫無進展直到恍然大悟破解謎題的經驗。Rompecabeza 恰好說明了創造性思考兩個折磨人的特徵——長期探索與停滯不前。



但羅洛梅提出一個對於洞見本身的洞見。在《創造的勇氣》裏,他講了一個數學家潘卡雷的故事。潘卡雷花了十五天埋頭做工,每天工作幾個鐘頭,嘗試了各種組合,但沒有任何結論,某天傍晚,他一反平常習慣喝了一杯濃咖啡,並且因此失眠,沒想到腦袋裡許多觀念開始互相衝撞,最後各自成對鎖定,形成穩定的組合。

翌日清晨,富克式函數(Fuchsian functions)的一組集合就此誕生。潘卡雷回溯這個產生洞見的過程:“當我們探討一個難題時,最初的進攻常是乏善可陳的。然後,你休息一陣,或久或暫,再坐回去研究…接著靈光一閃,關鍵的念頭在心中浮現。我們可以說,清醒的工作就因為曾經間斷,而變得更有成果,休息給心靈帶回了它的活力予敏感。”


羅洛梅認為洞見確實可能在我們鬆懈、玄思或者遊戲的時刻出現,但不能光靠
“放輕鬆些”或者“任由潛意識發展”,而是依循著一種模式出現的。洞見出現的領域,必然是當事人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的領域,羅洛梅說:“我們無法願意(編註:靠意志)(will)得到洞見、無法願意創造,但是我們可以願意以強度的專心與介入,投入遭遇中。”


如此一來,“當洞見闖入我們的意識時,是針對著我們一直設法以理性在思考的東西;經由洞見展現的觀念或形式,其實是為了完成我在清醒知覺中一直努力追求的那個未完成的'完型(Gestalt)'。”
(陳文玲《羅洛梅密碼──背向市場的創意論述》2005,《廣告學研究》第23集,頁157-165)

Comment by 說好不准跳 on June 14, 2021 at 10:25pm


羅洛梅·洞見:創造性的自我意識

羅洛梅在《人尋找自己》裡面提到個人自我意識形成的四個階段與創造力的關係。第一個階段是嬰孩時期自我意識尚未形成的“天真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竭力爭取自由以確立自我感的“反抗階段”,第三個階段是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快樂或痛苦負責的“平衡階段”,第四個階段比較罕見,羅洛梅說“在此階段,個人可能會突發性地、無中生有地對某個問題茅塞頓開”。

這種頓悟經常出現在科學、宗教或者藝術活動中,凡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都知道這種“靈機一動”,也嚮往點子“冒”出來、念頭“迸現”或者被想法“打到”、“敲醒”、

“擊中”,這些語句描述的是一種創造性的經驗——某些觀念從知覺層次之下更深的地方破繭而出,羅洛梅在《人尋找自己》裡稱之為“創造性的自我意識”,在
《創造的勇氣》裡則稱之為“洞見”(陳文玲《羅洛梅密碼──背向市場的創意論述》2005,《廣告學研究》第23集,頁157-165)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