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1963 沙巴從英國殖民地政府手中取得獨立,16‧09‧1963,聯合砂拉越、新加坡和馬來亞成立一個新的國家叫:馬來西亞。算起來,馬來西亞今年才成立49年;不是聯邦政府說的55年。

55年前,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叫馬來西亞的國家,何來獨立?只有在49年前,一個由當時在政治上毫無相關的四個獨立國家(Negara):沙巴、砂拉越、新加坡和擁有11個州(Negeri)的馬來亞組成了馬來西亞。

Rating:
  • Currently 4/5 stars.

Views: 39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14, 2014 at 3:40pm

西豹冀領袖采包容政策
解決種族宗教問題

(亞庇卅曰訊)沙巴前州秘書丹斯裏賽門西豹表示,馬來西亞建國先賢對國家組成架構的原意,是一個由四個邦共同組成的聯邦,可是回顧過去,反而是後來退出聯邦的新加坡,以及最後關頭抽身而退的汶萊,比大馬處境更好,變成小池中的大魚。

他說,原先的大馬聯邦包含了沙巴、砂拉越、新加坡、以及馬來亞,「可是, 1976年國家憲法經過修改,沙巴淪為州屬,可悲的是州民默不坑聲」。

他指出,1965年新加坡被迫退出馬來西亞,可是聯邦政府當時何來法律權力開除新加坡,的確令人不解,「我在憲法中找不出什麽條文,說明可以開除成員邦」。

(Feature Photo: It's all downhill from here... by Cosimo Malesci)

此外,賽門西豹也表示,馬來西亞組成至今五十一年光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由於人民對當局的治國方式感到失望,因此互聯網傳出了916是「淪陷日」,網民在T恤上印上許多標語,說什麽「油被盜了」等等。

「而對於我來說,916也是我畢生悲痛的日子,因為北婆羅洲的命運,從此不由自主,也無法在聯合國占有一席之地。」

「馬來西亞成立時,我已經廿五歲。之前的日子如何,我還有一點資格說說。那時候沒有所謂的『馬來人主權』,而這東西其實和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或德國納粹主義沒有兩樣。那時候也沒有穆斯林因為基督徒使用『阿拉』字眼而感到混淆,也沒有不滿。可是就不知道為何現在卻感到混淆呢?」

他是周五晚在此間客家大廈一項名為「大馬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講座會上演講時,這麽表示。該講座會是由進步公共策略研究中心主辦,並成功邀得多名學者出席演講。

當晚的另一名演講者是前首相署法律事務部長拿督再益,主持人是前沙巴律師公會主席拿督約翰西加雲。

也是大馬人權委員會前任副主席的丹斯裏賽門西豹指出,五十一年來新加坡及汶萊變成「小池中的大魚」、沙巴卻變成「很大個池中的營養不良的小魚」,大馬需要曼德拉式領袖來克服當前問題。

賽門西豹也曾擔任大馬人權促進協會主席。他目前是大馬反貪會諮詢委員會成員。

大馬須曼德拉式領袖超越種族

他表示,曼德拉向來堅決反對及不容忍種族政治與歧視,雖然他在擔任南非總統時可以輕易推動「黑人主權」政策,但他沒有這麽做,「他曾告訴記者:『因為我周遭的人都勇於向我指出我的錯誤,及全力支持我對的決定,因此我每晚均可安眠』。馬來西亞可有這類領袖?大家心知肚明。」

他指出,大馬的前路在於解決種族及宗教政治問題,他殷盼國人尤其是年輕一輩的馬來領袖采取包容政策、並且講到做到,「我們需要全民領袖,不是馬來人的領袖、華人的領袖、印度人的領袖或其他少數民族的領袖,否則國家將陷於兩極化。」

他說:「美國及印尼已向我們證明了這是可以做到的,兩百年前誰會想到只占美國人口十六巴仙的黑人(奧巴馬)會成為總統?印尼首都耶加達亦甫選出華裔市長,事實上,曾陷於種族政臺糾紛的印尼的華裔人口還不及兩巴 仙。」

落實良政 解決國家問題

此外,他表示,大馬也必須落實良政,因為這是解決大馬問題的有效方案, 「因此,我不親政府、不親反對黨,也不靠攏任何人,只是『親良政』。」

他強調,大馬也必須真正落實民主制度,但去年第十三屆全國大選出現支持反對黨的總選民人數超過支持國陣的,反映出這個國家目前由「少數政黨」執政,這是有違民主制度下的「少數服從多數」之原則。

「與此同時,更有一些執政黨領袖還說大馬民主制度是全球最佳!」他表示,這全是因為選區劃分不公、濫用政府杌制、金錢政治造成,此外,選舉委員會有欠公平、幽靈選民及郵寄選民充斥,形成不平等戰場,「由巫統主導的政治,表明盡一切力量繼續掌權。」(收藏自 2014/08/31 詩華日報詩華日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10, 2014 at 1:18pm

祝賀沙巴、砂拉越墾友,馬來西亞政府總算聽到了我們的聲音~~

他們終於願意刪去“第幾屆獨立日”,承認馬來西亞沒那麼老;

馬來西亞在1963年才成立,在1963年9月16日以前,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馬來西亞”這個國家,

只有沙巴、砂拉越、新加坡和馬來亞聯合邦四個國家。

算算,今年才51週年,何來57?

這種心理學沒人搞得懂,人人只有害怕年老,要裝年輕,

偏偏有人要裝老,是不是這樣就顯得自己真的是老大?

事事以我為中心;處處以我為至上?

真有點困惑,那麼簡單的事實,他們要花那麼久才看清楚?

自己的歷史都不好,就不要怪新一代歷史不及格,

無需在黨大會上老淚潸潸怪人家“善忘、不懂知恩圖報”!


刪掉“第幾屆獨立日”其實並沒有解決問題,


因為那個“獨立”二字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的國家,

1963年9月16日才由沙巴、砂拉越、新加坡與馬來亞聯合邦四國合組而成的聯邦,

51年來,她幾時讓人殖民過?不曾是別人的殖民地,又何來獨立可言?

被殖民過的,只是馬來亞聯合報、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

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日期從英國人手裡各自爭取到獨立:

馬來亞聯合邦1957年8月31日,

砂拉越1963年7月22日,


沙巴和新加坡1963年8月31日。

定8月31日為獨立日,那只是馬來亞聯合邦與沙巴的事;

定7月22日為獨立日,則只是砂拉越的事,

這都不是整個馬來西亞的事。


只有9月16日,才是真正的馬來西亞日。

乾脆就叫國慶,然後堂堂正正、皆大歡喜慶祝 “2014年~第51個馬來西亞國慶日”

那才是普天同慶、全民相關的日子。

誕生日期、歲數都弄錯,就不要講生辰八字,難怪馬來西亞命途坎坷。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10, 2014 at 12:44pm

刪「第幾屆」字眼 國慶日締歸屬感

(古晉8日訊)通訊及多媒體部長拿督斯里阿末沙比里表示,為了使全民同心一致,不分彼此,若各單位包括砂州內閣和砂州人民通過,今後在提及8月31日國慶日時,將全面刪除「第幾屆」字眼,以避免砂人民感被邊緣化。

阿末沙比里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已向砂首長丹斯裏阿迪南獻意這項由聯邦內閣提出的建議。

他說,在實施這項提議之前,有關當局必須先咨詢各方面的意見,尤其聽取砂州人民的心聲。

「由於馬來西亞日是9月16日,因此,在我們提及第57屆(8月31日)國慶日、第58、第59……砂拉越人民或許會覺得被排擠,畢竟馬來西亞成立(砂加入)之日,並不是8月31日。」

他強調,這項建議是為了讓砂、沙人民同生歸屬感,避免他們倍感疏離。

明年開始落實

「因為我們不希望在吉隆坡隆重慶祝(8月31日)國慶日之時,聽見砂人民說這與他們無關,因為馬來西亞日是9月16日。」

他說,在做決定之前,政府將收集和考量各方的意見,若各方同意,這項建議將於明年開始落實。

他補充,這項策略也是效仿美國政策,因為該國家在獨立多年之後,有其他州屬陸續加入。

在媒體詢及若全面革除「第幾屆」之稱,那麼9月16馬來西亞日是否依然慶祝時,阿末沙比里回答,馬來西亞日慶典將不成問題。(收藏自 10.9.2014東方日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9, 2014 at 10:17am

沙巴著名政治學者再納批評新加坡
當年「誘使」沙巴參組大馬
兩年後退出致沙巴成為吉隆坡「殖民地」


(本報訊)沙巴著名政治學者再納阿加邁因前晚批評新加坡當年「誘使」沙巴參與組成馬來西亞,自己卻在兩年後脫離大馬,以致自其時起沙巴就成為吉隆坡的「殖民地」。

他表示,這是因為新加坡留在大馬時,西馬的國會議席只占了全國的六十五巴仙,而後西馬的國席升至七十三巴仙。

他說:「新加坡的行動使得我們陷入困境,當時成立大馬時,馬來亞有一百零四個國席,沙巴十六個、砂拉越廿四個、新加坡十五個,砂沙新三地共有卅五巴仙,雖然不足於通過一個法案,但可以阻止一個法案被通過,例如備受爭議的大馬海域法令。

「在新加坡退出大馬後,雖然那時候,吉隆坡沒有在其他地方增加這十五席,卻無形中導致沙砂的國會議席比率減少,所以,一九六五年以來我們就被殖民化了,沙砂沒有再回到卅五巴仙地位。

「雖然我們的選民人數和人口都增加了,我們的地也比西馬大,一個根地咬就比馬六甲或森美蘭還要大,這是很不平衡的國會議席;加上沙巴人有一種不重視國會議席的心態,因為他們認為聯邦憲法註明沙巴權益,且有沙巴州議會和沙巴憲法來保護自己,沙巴又有本身特權。」

再納是在由沙巴進步黨智囊團舉辦的「馬來西亞處於十字路口:在大馬聯邦內的困境」論壇上主講時這麼表示。

他表示,大馬立國契約第八條文雖有保障沙砂權益,但沙砂現在面對的困難又不能講講太多,不講又說吉隆坡不可以,「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沙砂現在才有廿五巴仙的國會議席,人微言輕。」

無論如何,他指出,其實,沙巴州議會擁有極大的權力,問題只在於如何去實行,「州議會也能有效捍衛沙巴的權力。」

再納表示,其實,整個馬來西亞的成立就是「重馬來亞、輕沙砂」,包括傳講迄今的國慶日或獨立日的歷史照片,都是以一九五七年馬來亞獨立的照片,喊「默迪卡」口號也是一九五七年馬來亞獨立時的口號,而大馬成立的歷史照片卻不受重視。

他說,此外,馬幣紙鈔的所謂「第一任國家元首」肖像,其實是馬來亞獨立後的第一任最高元首,而馬來西亞成立後的第一任國家元首,是另有其人。(收藏自 29.8.2014 沙巴亞洲時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9, 2014 at 10:14am

向聯合國請願 起訴英國政府討回公道
爭取沙巴砂拉越自主權

(本報訊)興都權益行動委員會 (興權會) 支持沙巴及砂拉越人民通過向聯合國請願,甚至起訴英國政府討回公道及爭取回獨立自主權。

興權會主席瓦達姆迪稱,人民的力量最強大,無法被阻擋,只要沙砂人民展現決心和力量,並運用智慧轉向尋求國際支持,大馬政府、國際社會和組織就無法不正視和認真對待。

他說,發起檢討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的代表砂沙人民組織必須有心理準備,一旦決定向聯合國請願甚至與英國政府打官司將會陷入漫長的抗爭,不但耗時也消耗人力和財力。

“雖然目的不容易達到,但錯誤必須被糾正,我建議有關組織審查英國政府的解密文件,從中找出據理力爭的基礎,借此向英國政府施壓解開更多與立下大馬協議有關的機密文件。”

他是前晚在此間主講「馬來西亞處於十字路口: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過去、現在及未來」論壇時,這麼表示。

瓦達姆迪曾於2007年領導興權會起訴英國政府,要求英國政府為殖民時代結束後未妥善地安置印裔做出賠償,之後亦提呈一份備忘錄予時任英國首相布朗。興權會至今仍未放棄這項訴訟。

在回答出席者的提問時,他表示作為共組大馬成員的沙砂地位在新加坡退出後勢力減弱,最明顯是國會議席被“靜悄悄”地減少,政治權力被中央化,以致無力阻止任何法令在國會上被修改。他說,面對中央集權的勢力,沙砂人民要運用智慧,繞過中央權力範圍,向國際爭取支持解決大馬契約被違約的訴求。(收藏自 30.8.2014 沙巴亞洲時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8, 2014 at 4:09pm

砂拉越人民心願協會主席指大馬協議 一開始就違反國際法

(本報訊)多年來備受爭議的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如今被指為是從一開始就違反了國際法的無效協議!

砂拉越人民心願協會主席徐麗娜強調,只有獨立國才可簽署國際條約,而當時這份協議並非由五個獨立國家簽署,即兩個國家(英國和馬來亞聯邦)、一個仍受英國控制的自治國(新加坡)以及兩個殖民地(砂拉越和沙巴)。

她表示,獨立國的定義是指其旗幟可以在聯合國飄揚,甚至是在各國有大使館,以及可以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系,這可從聯合國目前仍把砂沙列為“地位更換”的身份中得到證實。

“同時,代表砂州簽署協議的五人都沒有被授權,不能有效或合法代表砂州政府或人民,他們當中還包括了時任砂州司法部長,來自英國的Pike。”

徐麗娜是前晚在此間為沙巴進步黨智囊團舉辦的「馬來西亞處於十字路口: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過去、現在及未來」論壇主講時,這麼表示。

她進一步指出,葛波德調查團(Cobbold Commission Survey)和聯合國調查報告團(UN Assessment Mission)對共組馬來西亞意見征詢了四千人,或零點三三巴仙(當時砂沙共有一百廿萬人口)。

“可是,調查報告結論卻是,三分一人口強力支持、三分一人口在有保護措施條件下支持,以及三分一人口選擇獨立或暫時性的英國統治,所以該兩份報告基本上已經失實。”

徐麗娜表示,當時有超過五千名抗議者組成一條長達七英裏的人龍從古晉場直到市中心歐羅拉酒店,但1963年九月十四日公布的聯合國審查報告,卻指人民沒有反對馬來西亞聯邦的組成。

“報告指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是人民的意願,所以這項報告是錯誤的,它與事實背道而馳,無法被獨立公正的觀察者接受。”

她也指馬來西亞概念被更改三次,即汶萊最後一分鐘決定不簽署協議,新加坡分離沒與其他兩個夥伴(砂拉越和沙巴)商議,及1976年八月廿七日通過修改聯邦憲法把砂沙貶為第十二和第十三州,違背平等夥伴關系初衷。

“馬來西亞協議裏,馬來西亞是由四個不同邦國所組成,現在已經被更改為十三個州,中央政府持有絕對權利,違背了馬來西亞協議的基本條約。”

她強調,自決權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受到許多國際條約如聯合國憲章、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保護,任何國家或人民都有權利去爭取合法的政治地位。

“如果馬來西亞協議被宣布無效,馬來西亞只是一個接管,馬來亞政府在沒有合法權利下控制砂拉越和沙巴,馬來亞五十一年來沒有遵守這份協議,在法律上只要任何一方不遵守條款,整個協議可被拒履行。” (收藏自 30.8.2014 《亞洲時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7, 2014 at 9:40am

張以勒‧重劃地圖:古老預言的現代啟示

基督教《聖經》裡有兩則典故,其寓意饒有趣味。

一是關於“巴別塔”的故事,記載在《聖經》的〈創世紀〉裡。“巴別塔”也稱“通天塔”,據說起初天下人的語言口音都是一樣的,有一次人們商量要建一座高塔,主要目的有三:一是要通往天上,二是要宣揚人類之名,三是要把所有人類集合起來。

但神並不認同人類的這項宏圖大計,於是變亂人類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語言不通。人們雞同鴨講,高塔當然就建不成了,人類從此依據彼此的語言,分散於大地四方。這座沒建成的塔就叫“巴別塔”。

第二則是記載在〈但以理書〉裡,關於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發的一個夢。王做的夢是這樣的:他看見一座高大的偶像,頭是精金打造的,胸膛和膀臂是銀,肚腹和腰是銅,腿是鐵,腳是半鐵半泥。接著一塊石頭打在偶像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

某些後世神學對這個夢的理解,是它預示了世界歷史數千年以來的演化規律,世俗政權的統治版圖逾到近現代逾碎片化,大國分裂成中等國家,中等國家再分裂成小國,以至於今日少數超級大國與無數中小國林立的格局。只要展開世界地圖看看,由錯綜複雜的國界所劃分的地球各大陸和島嶼,確實形如一片破碎凌亂不堪的板塊,好比尼布甲尼撒王夢中被砸碎的偶像,粉碎的金、銀、銅、鐵、泥全混在一起。

人類語言的分化,並且因語言的差異而導致的語群之間的矛盾、衝突乃至戰爭,以及人類文明各個歷史階段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或一國之內的內戰,並由此而直接或間接促成的權力重置與國界重劃,個中過程的冗長與複雜,當然不是上述神旨式的末日預言所能充份展示的。宗教經典所意指的,也許更是一種先驗而永恆的警語。

語言的分歧,國家的分裂,貫穿整部人類歷史。近幾個月部份區域的衝突熱點,使人再次想起上述宗教經典的古老預言。俄羅斯兼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而伊斯蘭哈里發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領土上血腥肆虐進而宣佈立國,這都是“重劃地圖”的重大國際事件。此外,蘇格蘭將在9月18日舉行公投,以決定是否脫離英國並宣佈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如果公投結果是支持蘇格蘭獨立的意見勝出,那麼自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簽署聯合法案後組成的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其維繫了超過300年的版圖將徹底改觀。

東歐、中東和英國都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重劃地圖”的地緣政治事變,分別是前兩者是以熱戰的形式發生,而後者則表現為一場主張英國統一和主張蘇格蘭獨立派別之間唇鎗舌劍的冷戰。

而在遠東的亞洲世界,香港近年本土主義政治意識的高漲,使港人尋求更大自治權乃至“港獨”的訴求,集中體現在香港泛民主派針對特首選舉和普選等政改方案,與中國大陸政府的對立以及由此展開的系列抗爭,尤其是“佔領中環運動”的策劃與進行,使建制派(或曰親中派、親共派)與泛民主派(或亦可包含主張“香港城邦論”、“港獨論”等激進派別)之間,似乎已成不兩立之勢。

沙巴、砂拉越兩州尋求更多自治的聲音,近日在一些沙砂本土政黨、機構和活躍人士的推動下,再次引起輿論和當局的關注,以至於副首相慕尤丁也不得不公開指責鼓吹沙巴脫離馬來西亞的呼聲是違反憲法,並將破壞沙巴州的安全和人民的團結。

只是,無論是中國的香港,抑或我國的沙砂兩州,其本土運動要像東歐、中東甚或蘇格蘭那樣,演變成一場“重劃地圖”的地緣政治板塊裂解,看來並不具備充足的條件。(收藏自 1-9-2014星洲日報/聊聊無幾‧作者:張以勒‧政治工作者)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6, 2014 at 12:16pm

兩組織發起簽名運動 爭取沙砂自治權

(本報訊)砂拉越人民心願協會與婆羅洲遺產基金會正在發動爭取重組沙巴和砂拉越在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下獨立自治地位的簽名請願運動,向聯合國反映沙砂人民要爭取自決權的意願。

該協會主席徐麗娜前晚在主講「馬來西亞處於十字路口: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過去、現在及未來」論壇後受訪時表示,上述請願運動是從本月九日發起,希望在六個月內收集至少卅萬份簽名。

她表示,她於較早前到新加坡和新山傳達此運動訊息,目前共發出了五十本簽名冊,每本收集五百個簽名,同時也跑遍了砂州多個地方,獲得來自美裏一位人民代議士的支持響應。

“一個人民代議士的簽名意義特別重大,因為他代表著一個選區的人民,我們會爭取更多代議士的支持,而沙巴方面已有冰谷區州議員拿督傑菲裏吉丁岸,我們的目標是至少三名人民代議士簽名支持。”

徐麗娜強調,這項請願簽名運動必須獲得沙砂各個族群包括少數民族的參與,不容任何社群的感受被忽略,所以會從主要城市走入郊區,同時也盼有更多非政府組織加入。

她進一步指出,馬來西亞協議已經被架空,理應從英殖民政府手中脫離被統治的東馬兩州,因英國政府未履行契約而重新被統治,淪為馬來西亞的附屬州。

她說,東馬人民要求自主權的心願被漠視,眼看東馬兩州石油等天然資源被掏空,共組國家成員地位江河日下,尋求聯合國爭取檢討及重組立國協議成為目前惟一可取的方法。

“一旦請願行動取得成果,下一步是起訴英國政府,我們會入稟國際法庭起訴英國政府失信,沒有實踐其無條件下讓砂沙獨立,在沒有經過獲得獨立之下就將砂沙交給馬來亞,惟這方面會交由律師去處理。” (收藏自 29.8.2014沙巴星洲日報)

Comment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September 4, 2014 at 12:58am

傑菲里建議沙砂及西馬三地 各設首相地位對等:(本報訊)沙巴國家立新黨主席兼冰谷區州議員拿督傑菲里吉丁岸博士前晚建議在沙巴、砂拉越及西馬三地各設一名首相,以將這三個當年共同成立馬來西亞的夥伴之地位提升至對等水平。

他表示,此外,作為這三地區的聯邦體系下再設一名國家首相,可以透過民選或由三地區首相輪流擔任,以維持政治穩定。他說:「沙巴從當年參與組成大馬的夥伴變成今日的十三個州之一,我們的出路在那裏?我們必須回歸大馬立國契約以解決問題。」

傑菲是在由沙巴進步黨智囊團舉辦的「馬來西亞處於十字路口:在大馬聯邦內的困境」論壇上主講時這麼表示。

他表示,有人認為改朝換代就是解決沙巴目前的問題,因為人民希望改朝換代能糾正沙巴所面對不公平的情況,但若民聯執政是否會檢討大馬立國契約,他依然有所質疑。

他說:「這是因為檢討就代表要回到基礎,因為聯邦政府的四十六巴仙的收入是來自石油及天然氣,而石油和天然氣又多數來自沙巴及砂拉越,所以,他們(民聯)是否真的做好準備要給檢討大馬立國契約?是否作好準備給我們廿巴仙?」

傑菲表示,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不改政府現有的政府做不做得到,「其實,在現在的政府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他們要做,他們應該做得到。」

他表示,這是因為國陣目前是依賴沙砂才有得執政中央,「如果有一天沙巴首席部長拿督慕沙阿曼及砂拉越首席部長丹斯裏阿德南合起來說要退出國陣,那國陣敢不解決沙砂的問題嗎?「但是,重點是他們要將公眾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來爭取兩州人民的利益。」

傑菲表示,現在看起來是「砂拉越要、沙巴不要」爭取權益,因為沙巴給巫統控制,因為慕沙最近也在州議會說「檢討來幹嘛」,清楚他們不要。

他說:「也有人說可以去法庭,但是在大馬的現實下,法庭是附屬於攻治體制的一部份;現在大馬是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不能長期解決問題的。

「要有個全面性解決方案,必須設立全國性重新和好委員會和全國性檢討立國契約的委員會,讓全國領袖都參與,不然的話,現在這樣鬥來鬥去,不會有好的結果的。」(收藏自 29.8.2014 《亞洲時報》)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