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虽说多国的孔子学院数目在减少,
另一个少为人知的中国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正在进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马来西亚尊崇鲁班先师的建造业者
人数庞大,百年来一直是建国大业的
一大主力军;这回能否为民族振兴事业
趁势培育更多素质拔萃的队伍?
风起云涌海丝路,实战智慧谁清楚?
铁木砼核心技艺,新人辈出重抖擞。
(21.09.2023 更新)
Photo By 沙巴文化攝影家、沙巴海絲會理事、可樂達人劉富威
Tags:
Albums: 沉思·海上絲綢之路
Location: Sabah Maritime Silk Road
Comment
習近平: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習近平主席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
習近平: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歡迎更多美國州長、議員訪華,歡迎美國各界人士到中國去。
習近平:中美關係的故事是由人民書寫的。我第一次訪問美國時,住在艾奧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婦家中,我還記得門牌號是邦尼街2911號。這是我同美國民眾首次面對面接觸,也是一段我和美國人民共同生活的難忘經歷。對我來說,他們就是美國。
習近平:中美關係的未來是由人民創造的。越是困難的時候,越需要拉緊人民的紐帶、增進人心的溝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來為中美關係鼓與呼。我們要為人民之間的交往搭建更多橋梁、鋪設更多道路,而不是設置各種障礙、製造「寒蟬效應」。
習近平: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政,也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樂見一個自信開放、發展繁榮的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政,應該歡迎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中國。
習近平:我願在此宣布,為擴大中美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來5年願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
習近平: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沒有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沖突,沒有侵占過別國一寸土地,是唯一將和平發展寫入憲法和執政黨黨章、上升為國家意誌的大國。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和維護者。(2023-11-16 来源: 新华社)
高質量“一帶一路”教育方案
金秋十月,稻菽千重。2013年秋,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以中國方案求解全球發展難題,推動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康莊大道。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沈甸甸的成就,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語言互聯互通、人才培養培訓合作、人文交流研究等方面精心謀劃、精準發力。一條滿載著語言、文化、技術的智力絲綢之路,跨越時空界限、語言阻隔,成為連接世界各國的多彩紐帶。
語言互通,夯實民心根基
語言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也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互聯的前提、民心相通的橋梁。
不久前,第22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落下帷幕,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學生李一帆獲得全球總冠軍。臭豆腐、螺螄粉、烤串……說起中國的地道小吃,李一帆如數家珍。
「中文啟發了我的過去,影響著我的當下,也將塑造我的未來。」參加「漢語橋」夏令營的青年學生大多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他們說中文、寫中文、唱中文,熟稔詩詞、茶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這些得益於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開展的國際中文教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教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密集出臺,「語言互通」成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南非、埃及、新加坡、老撾、塞爾維亞、古巴……從西亞到東歐,從非洲到拉美,國際中文教育受眾規模不斷擴大。「漢語橋」夏令營項目累計邀請100餘個國家近5萬名青少年來華訪學,支持143個國家10萬名中文愛好者線上學習中文、體驗中國文化。
2022年,100多位來自沙特的青年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給習近平主席寫信,分享學習中文的收獲和感悟。不久後,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鼓勵沙特青年學好中文,為增進中沙、中阿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中文教育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千家萬戶。截至目前,沙特9所大學建立中文相關專業,累計培訓300多名本土教師,支持1000多名大學生參加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在線研修班;埃及簽署《關於將漢語納入埃及中小學作為選修第二外語的諒解備忘錄》,建成23個中文系、3所孔子學院和4所孔子課堂,在孔子學院學習人數達到5萬人……
埃及資深國際事務學者、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哈桑·拉傑布說,十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在埃及蓬勃發展,中文教學形式多樣,通過講故事、詩朗誦、辦比賽等活動,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語言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也為中埃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搭建了橋梁。
「語言橋」的根基還在不斷夯實。十年來,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的設立,助力培養出一大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中文教師;「外國人講中國故事」「故事裏的中國」等系列文化叢書的打造與《冬奧中文100句》《大運中文100句》等中文學習讀本的推出,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文學習者的熱烈歡迎。
人才共育,加強交流對話
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一個個優質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急需一大批能夠讀懂彼此、深入對話的人才。
10月2日,雅萬高鐵正式啟用,這是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印度尼西亞和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正在中國電建印尼代表處擔任市場開發經理的黃朝欽,通過電視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作為一名留學生,真希望印尼發展能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曾在中國留過學的他情不自禁回憶起在中國乘坐「復興號」高鐵的經歷。
黃朝欽曾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留學4年,畢業時,通過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舉辦的「來華留學人才招聘會」入職中國電建印尼分部,現在主要負責對接當地政府和企業。「留學中國的經歷給我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篤定地說。
像黃朝欽這樣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留學生還有很多,他們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話的使者。
今年7月,習近平主席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指出:「希望你們與中國同行加強交流、互學互鑒,通過審計這個窗口了解中國、讀懂中國,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
截至2023年6月,設立於2016年的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已累計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審計機關培養了數百名專業人才。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共育規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生中,「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生人數過半,「留學中國」品牌越來越響亮。與此同時,前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的中國學生數量增加,2017年,我國有6萬多人赴「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留學,且人數不斷增加。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中國教育部設立「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通過部委合作、省部合作、高校合作3種模式培養共建國家人才。支持具有學科優勢和國際合作基礎的高校,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要求與發展戰略,開展高新技術、基礎能源、現代服務、政策與金融等四大行業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廣西、雲南、福建等19個省(區、市)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支持其發揮區位優勢和地方特色創新培養模式;與4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在23個共建國家開展境外辦學,與共建國家建立了17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等。中國政府原子能獎學金項目已為26個共建國家培養了近200名和平利用核能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共建國家還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等示範帶動作用,深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
十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交流合作不斷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舉辦以來,已成為中國—東盟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累計吸引新加坡、俄羅斯、匈牙利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多所院校參展;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經貿學院,啟動「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深化中國—中東歐教育交流合作,區域教育交流合作網越織越密。
技術共享,增進民生福祉
中歐班列宛如鋼鐵巨龍翻山越嶺,中老、匈塞、蒙內、雅萬等鐵路仿若動脈拓展延伸……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在福建農林大學校內,一片四五米高的菌草林蓊郁蔥蘢。一批菌草鹿角靈芝正在菌草林的遮蔽下,快速生長。來自盧旺達的艾瑪布爾正在福建農林大學讀博,從2018年入校起,他就開始深入學習關於菌草的各類知識。對於菌草種植技術的研究,一方面源於科研興趣,更多是因為學成回國後,他想將中國的菌草技術帶給盧旺達當地的農民。
在盧旺達、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家,民眾親切地將菌草稱為「中國草」「幸福草」「太陽草」,菌草技術為當地許多沒有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民帶來了希望,也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了新的食品和營養來源。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關鍵技術共享成為其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引擎。
2018年,中國教育部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印發《高校科技創新服務「一帶一路」倡議行動計劃》,支持高校發揮高鐵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與製造技術、生物育種等方面技術優勢,共享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推動高校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重大工程提供技術援助。
2022年9月,習近平主席中亞之行,「魯班工坊」是高頻詞之一。「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的「魯班工坊」成為中國境外辦學的「新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共同發展。
「魯班工坊」由中國教育部指導,經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工坊采取「學歷教育+技術培訓」方式,用中國標準培訓當地教師,再由當地教師教授學生,在認同的基礎上,將中國職業教育優秀成果與其他國家分享。
以「魯班工坊」為媒,中國職業教育揚帆「出海」。自2016年全球第一家「魯班工坊」——泰國「魯班工坊」建成運行以來,天津、浙江、陜西、四川等省市相關院校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圍繞中非、上合、金磚、中阿等多邊機制,參與建設「魯班工坊」。「魯班工坊」落地泰國、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吉布提等20多個國家。
在巴基斯坦「魯班工坊」農機培訓海外實訓基地,「魯班工坊」的學生操作著農機培訓實訓設備「中國自走式玉米收獲機」,熟練掌握現代農業技能,玉米摘穗、苞葉脫皮、提升排雜、稭稈還田;在葡萄牙「魯班工坊」,塞圖巴爾理工學院學生亞歷山大·熱拉爾多不僅學會了使用各種機器人、視覺設備等,還開發了一個工業通信研究項目;在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泰國教師黃可瑩與中國教師孫健鵬因「魯班工坊」結緣,攜手培養異國現代「魯班」……
截至目前,「魯班工坊」開設有自動化、雲計算、電子信息、動車組檢修、工業機器人、城市熱能應用等70多個專業,累計招收學歷生6100餘人,非學歷生31000餘人次,培訓外方專業教師4000餘人次。中外院校合作開發教材220余本,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納入合作國國民教育體系,與數家中國企業、海外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古話,如今正伴隨著「魯班工坊」以及工匠精神,在新絲路上熠熠生輝,成為鋪就「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幸福路」的不竭動力。
教育關乎未來,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篇章,更是「一帶一路」上增進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鑒的橋梁。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回望來時路,展望未來途,我們更將攜手同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更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發展繁榮。((原題: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寫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2023-10-17;來源:《中國教育報》記者 李萍)
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成立
本報景德鎮電 (記者趙珊、徐嘉偉)9月1日,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成立系列活動在江西省景德鎮市舉辦。活動包括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成立儀式、2023“絲綢之路城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國際論壇”以及“魅力絲路 連通世界—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合推介展”。駐華使節代表、海內外聯盟會員城市代表、專家學者、行業協會、文化産業和旅遊業代表出席活動。
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國內外知名旅遊城市共同發起,旨在以絲綢之路精神爲指引,以共商共建共享爲原則,爲包括絲綢之路沿線在內的中外城市旅遊領域交流合作建設長效機製。聯盟將舉辦國際論壇、聯合推介、産業對接等一系列主題活動,助推會員城市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國在內的26個國家58個海內外城市作爲創始會員加入聯盟。(2023年09月04日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
絲綢之路旅遊城市聯盟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中外知名旅遊城市共同發起成立,旨在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爲會員城市深化旅遊領域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搭建橋梁,爲提昇相關合作的協同性、高效性、可持續性提供機制保障。
聯盟每年在輪值主席城市舉辦“絲綢之路城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國際論壇”,面向企業和公衆開展會員城市文化和旅遊主題聯合推介活動,並視情舉辦聯盟框架內會員城市官方互訪、青年交流、專業培訓、考察研修、主題踩線、節日聯歡、名城評選等活動。
何啟良:《馬華知識界文化宣言》二十年
《馬華知識界文化宣言》轉眼間已經發表了二十年。二十年來,馬來西亞無論是政、經、文、教都起了劇變,但是又似乎不斷在原地打轉。華人社會在國家發展變遷中緩慢的適應、謹慎的跟從、自我的掙扎,在潮流裡陶醉之餘不甘寂寞的建設自己的舞台繼續打太極。這是一種無奈而虛無的生存狀態,每日都可以從中文傳媒對政黨、社團、民情的報道分析看出端倪。明日會更好嗎?大家欲問還休。
發表在1997年的《馬華知識界文化宣言》,是那90年代的思想産物,有其時代意義,也有其時代局限。在衆多的知識分子裡,有一批人在哪個特定時空對當時《全國華團文化工作中綱領》及其變相作出了嚴厲的批判,並作出“文化淨土”的呼喚,在那個華社“備忘錄”、“宣言”、“聲明”滿天飛的年代,這個《文化宣言》與其説嘩然取衆,毋寧説是一支奇葩。
關係惡化的轉捩點
《文化宣言》對馬華文化“主體性”的信念、政黨和華團對文化淨土干擾的批判、公民社會的督促角色、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以及馬華文化和馬來西亞文化之相依性等議題,做了原則的表態。20年後再讀,並不過時,甚至有重申的必要。
政黨有沒有繼續浸透華團與輿論自由?2001年的報殤其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此事件是馬華知識界與政治勢力關係惡化的轉捩點,如今16年後仍然在發酵中。華團組織本身有沒有提昇其文化素質,而進一步反思彼等在馬華文化發展的角色?綜看每屆華人文化節的形式與內容即可窺視出其視野的局限。華社領導是否有集中精力和資源放在文化和教育的具體建設?2013年董總領導層危機給予我們一個最壞的答案。
我無法在這一篇短文裡,梳理出這20年來馬華知識界的一切動態。知識界本身就是一個籠統的概唸,它包括報界、評論界、學術界、文化界、教育界,以及“知識分子”在內。大家都在一個重疊的領域裡,以不同的切入點關懷與建設馬華文化。時有對話,但是學識層次、語言、視野、胸襟有異。尋根究底,馬華知識界隻不過是一個想像體,其“會員”大部分都取決於自我的身份認同。
不可爲而爲之作
在這個不斷塑造形象、自我認同的過程裡,或許重提馬華“知識分子”還是合時的。自命爲知識分子者,當然有其抱負、使命、理想,“不可爲而爲之作”是多麼高的精神狀態!然而作爲一個小群體,知識分子有極大的局限。他們缺乏一種自我認定的群體感,沒有物質資源,也缺乏專業精神。
我也懷疑,知識分子普遍缺乏歷史感,這與他們巨大而深沉的存在感是相對的。要在他們之間(隔代、跨國、跨職業領域、不同教育和政治傾向)尋找共識,似乎不太可能。
其實這就是馬華知識分子的悲劇性所在,他們的存在必然是個體的、邊沿的、孤獨的、憂患的;同時也是高傲的、自信的、抗衡的、不妥協的。就如已經停歇一年的評論網站《燧火評論》的發刊詞所言:“鐵屋裡的鼓聲能夠震聾發聵,幽冥中的燈火可以洞隱燭微。”道出了知識分子內心的極大矛盾。
其實如《燧火評論》之類的組織,就是知識分子欲凝聚力量的一種表現。2001年報殤,馬華知識分子和評論人成立撰稿人聯盟,有獨立自主之意。繼續還有“黃絲帶運動”、黃進發等發起的“528知識分子”、潘永強等在《大將書行》出版民間評論系列,都曾起一陣輿論漣漪。電視政論節目、知識性雜誌、不同報章輿論版的出現,都在在証明讀書種子不會因封殺而絶。莊迪澎等提倡運用“新媒體”以開拓輿論空間,然而輿論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功能發展到現在,並沒有當初預期的那麼理想。
馬華知識分子即無群體性,更遑論繼承性。會館、商團、校友會之類有組織結構,才會有凝聚力,從而産生互賴、互助、互益的群體文化。當然這些也帶來了極大的腐敗現象如幫派意識與裙帶關係等。馬華知識分子不屑這些。雖然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責任與承擔,但是這些責任與承擔必然是有其歷史淵源的,時代的脈絡不可能只在當下跳動。我曾在“《馬華知識界文化宣言》一週年感言”提出,知識分子必然“在繼承中反叛,在反叛中繼承”。文化批判本身就是一項萬箭穿心的工作。
凝聚文化理想
我曾經出席過數次有關知識分子議題的討論,總會遇到年輕一代的讀書人提出“知識分子在哪裡?”的問題。月前有一批新世代知識青年,出雜誌、辦座談,以“知識分子”爲主題論述內心的感慨。根據報道,會上也有人提出了類似的問題。
剛好在網絡頻道上觀看到2017年花踪典禮上陳大爲作爲現代詩組評審人的評語,他説他一直在尋找(因爲擔心)他那一輩現代詩的接班人(大意)。評論界(知識分子)沒有類似的大獎,尋覓與讓位“接班人”。他們的繼承不必明説,因爲不必擔心繼承。文學創作者的素質需要別人肯定,知識分子卻需要有更大的信心去自我承擔,不用再問“知識分子在哪裡”,而説“知識分子就在這裡”。
二十年來不同世代的知識分子有其不同的執著與承擔,繼往開來是其共同點。21世紀的馬華知識分子應該比二十年前更具抱負。《文化宣言》有其歷史局限,當然可以批評。它可能是一個起點,也可能是一個終點。它的終極意義在於在一個特定年代凝聚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理想以正視聽。
當今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化議題錯綜複雜,知識分子所面對的內在與外在的壓力更爲嚴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社會良心”是不會消滅的,就如讀書種子不會滅絶一樣。(2017年07月31日31日東方日報)
延續閱讀:馬華知識界文化宣言 1997
马中大不同,我们何去何从?
能见贤思齐,对逆流而进才有用
每天花个10分钟,看中国如何
往“2035年文化强国”议程冲
回头来想想如何在马来西亚接力
打造一个21世纪的新兴文化民族
#愛墾網公益 微学习,掌握三个名词
就是民族振兴的三步战略~~
微专业
——与科技前沿技術領域相關的短课,连接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培養産業所需的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值得马来西亚“乡产学”协作参考。
六卓越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
一拔尖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
高校微專業設置
魯班工坊的中方統籌是天津政府。不過,中國主席習近平多次在國際場合提到這個職業教育網絡。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提出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今年,習近平在與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會晤時,都提到了在他們的國家建設魯班工坊。
“雖然魯班工坊是由天津政府負責,然而習近平和其他中國高層領導人在與外國元首會晤時頻頻提到這個職高體系”,范德克雷説,“這説明現在這個項目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
按照中國教育部的説法,魯班工坊給當地帶去“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模式、專業標準和教學資源”。
範德克雷説,這些魯班工坊着眼於東道國的技術短缺,也就是東道國想要的任何技能。
一般來説,這些特定項目與中國在這些國家的一帶一路項目有關。第一個魯班工坊2016年在泰國設立,爲配合中國在泰國投資70億美金的一帶一路高鐵項目,魯班工坊設立了鐵院中心,開設高鐵動車組檢修技術和高鐵鐵道信號自動控製兩個專業。在吉佈提,魯班工坊的專業是鐵道運營管理和商貿,服務於一帶一路項目,中國企業建設的亞吉鐵路。
除此之外,配合蒙內鐵路、匈塞鐵路、中老鐵路等一帶一路項目,魯班工坊在沿線各地國家開設了自動化、工業機器人、新能源、鐵道、動車組檢修、汽車、機械、電子信息等課程。
在開設魯班工坊之前,東道國合作院校一般會與中方院校討論當地的一帶一路項目需要哪些技能。確定課程之後,中方提供設備、教師和翻譯。
環球時報在一篇報道中指出,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髮展,着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一帶一路項目配備人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范德克雷説,中國大力推廣魯班工坊有幾個原因。其一,對於中國官員來説,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與其他項目比起來,需要的資金相對不那麼多。第二,這塑造了中國在東道國的積極形象,讓當地人民更加歡迎中國。第三,魯班工坊通過培訓當地勞動力,讓中國的項目性價比更高。例如中國在印尼的一些農業項目,將能夠僱傭當地勞動力。
“這是地緣經濟的考量,讓中國的項目更有吸引力。隨着時間的推移,中國將自然而然的成爲這些東道國的首選合作夥伴,當地學生也更加熟悉中國的技術”,範德克雷通過郵件對美國之音説。
沒有免費的午餐
魯班工坊在其開設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受到歡迎。
“畢竟,這是在急需領域免費的技術培訓”,范德克雷説,“這可能在未來造成對中國技術的依賴。學生們學習中國技術,也更有可能去到購買這些技術的公司工作。”
一些專家認爲,魯班工坊將使得中國和發展中國家(Global South)的聯繫更加緊密,從而在地緣經濟上佔據優勢。北京將這個區域視爲與美國競爭的重要一環。
“你不能責怪發展中國家接受提供的資源,如果中國是唯一的提供者,他們自然會接受中國的資源”,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學院副教授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對美國之音説。
“你也不能責怪中國,如果發展中國家對這些項目的需求或胃口爲零,那麼沒有人會報名參加,這些項目就會慢慢消亡”,他説。
蘇利文認爲,最好的方法就是西方世界提供一個與魯班工坊媲美的項目,進行良性競爭。
範德克雷指出,中國目前的對外貸款大幅下降,但是在發展中國家仍然有很多中國公司在進行直接投資和項目招標。而對員工的免費培訓可能使得這些中國公司更有吸引力。
他認爲七大工業國(G7)以及四方安全對話(Quad)應當提供類似的項目,一個更加透明,並且直接與這些國家就業市場相聯繫的項目。“全世界的技能短缺嚴重,能夠容下另一個這樣的項目”,他説。(本文原題:孔子學院下颱,魯班工坊接棒?中國職教中心進駐一帶一路國家;2022年11月6日 ; 本文作者:易文)
魯班工坊接棒?中國職教中心進駐一帶一路國家
雖說多國的孔子學院數目在减少,另一個少爲人知的中國職業技術培訓中心正在進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南亞,泰國大城商務技術學院的學生正跟着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學習應用電子技術。在非洲馬里,學生們跟着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老師研習中醫手法。在非洲吉布提,天津鐵道職業學院的老師教授當地學生工商知識,以便未來服務亞吉鐵路和吉佈提經貿港口。在歐洲,中餐大廚師傅落地英國,教學生們如何砲製正宗中國菜。
在遍佈19個國家這些職業技校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魯班工坊。
魯班工坊由天津市政府啟動,以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工匠魯班爲名,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居民提供職業教育。從機電一體化到應用電子技術,從自動化到機器人,各地魯班工坊教授的項目隨當地的需要進行調整。
從2016年在泰國設立第一個魯班工坊以來,目前在全球19個國家有25家魯班工坊。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葡萄牙以及中亞國家,到處都可以找到魯班工坊的身影。
“魯班工坊可以塑造中國在東道國行爲的敘事,旨在給中國更多的政治活動空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全球管理學院研究員德克·范德克雷(Dirk van der Kley)對美國之音説。
“按照目前的規模,魯班工坊對東道國的貢獻有限,它們作爲地緣經濟或軟實力工具的作用也有限。但如果該工坊繼續擴大規模,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他補充説,“鑒於中國當前的經濟逆風,我們正在觀察這是否會成爲現實。”
魯班“出海”
自2017年以來,越來越多人擔心孔子學院成爲中國宣傳其軟實力及意識形態的機構。過去四年裡,美國大學裡的118家孔子學院有104家已經關閉。
魯班工坊與孔子學院的輸出模式基本相同:中國的職業技術學校尋找當地的合作夥伴,在當地學校落地並開設課程,教授中國標準的相關技術,而學生畢業後投入服務當地的項目。
2020 年 2 月 8 日,老撾瑯勃拉邦有關“一帶一路”項目的標牌。磨萬鐵路是連接中國和老撾的第一條鐵路線,這是北京跨越湄公河的“一帶一路”項目的關鍵部分。(下續)
(馬来西亞第一届“魯班文化節”展覽)入口處的魯班先師雕像)
文化特區(西海岸)
文化特區(東海岸)
“一帶一路”建設十週年成效顯著·專家學者建言獻策高質量發展
(2023年03月06日;來源:中國新聞網;記者 孫自法)
“中國已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從1.06萬億美元增加至2.07萬億美元”“設立海外‘一帶一路’人才培養中心,增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加強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建設十週年,“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第二屆年會近日在北京舉行,聚焦“一帶一路這十年”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取得巨大成就、提高“一帶一路”話語權、防範“一帶一路”建設風險、“一帶一路”研究現狀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積極爲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絲路規劃研究中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陳元指出,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果。截至2023年初,中國已經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水平大幅提昇,一大批重大項目投産運營,實現了互利共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表示,目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佔中國建交國83%、佔聯合國成員國的78%,中國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和對外援助的項目已覆蓋所有共建國。在擴大貿易規模方面,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從1.06萬億美元增加至2.07萬億美元,翻了一番。中國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沿線國家對華直接投資800億元人民幣。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馬慶斌研究員在“新十年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學術報告中説,中歐班列從2016年6月統一品牌到2022年,已經累計開行將近6萬列,基本上保持了月行千列的穩定水平。中歐班列已成爲國際經貿合作的新平台,未來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但顯然機遇要大於挑戰。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16家發起單位中唯一企業,該公司總經理陳思昌表示,這十年裡,中國土木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自身也實現跨越式發展。到2022年年底,中國土木新簽合同額、完成營業額比2013年增長約3倍,實現淨利潤增長約4倍。目前,中國土木業務遍佈全球111個國家和地區,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基本完成亞、非、拉美及歐洲關鍵節點市場佈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引用世界銀行2019年的研究數據稱,僅“一帶一路”運輸項目可以幫助760萬人脫離極端貧困、3200萬人脫離相對貧困。她認爲,“一帶一路”的底層邏輯就是通過互聯互通將邊緣地帶打造成“一帶一路”的節點、支點和福地,從而形成世界的網絡體系,每個國家都是這個體系的自中心,各個國家都可以在這樣的網絡體系中實現共享、公平與普惠。
“一帶一路”建設在十年來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下一步該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主席、“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主席白春禮認爲,科技合作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是圍繞可持續、惠民生,在“一帶一路”沿線研發推廣綠色實用技術,並把它作爲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的載體。
他表示,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下一步的總體思路是,深化科創合作,密切民心相通;聚焦共性問題,開展多邊聯合研究;共商共建科創平台,促進技術轉移;明確重點領域,探索合作新路徑;聚焦重點國家,構建合作共同體。其中,在人才領域的重點合作方向上,設立海外“一帶一路”人才培養中心,增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能力,並建立“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實施“一帶一路”高層次留學生選拔計劃。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以基礎設施爲抓手來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一個發展合作倡議,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求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時候,必須幫助沿線國家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産業,然後從比較優勢變成競爭優勢,同時通過優勢産業發展創造最多的就業機會,當地民衆就能從發展的過程當中得到最大的好處,從而實現民心相通。“所以我們講思路決定出路,我想只要思路對了,那麼‘一帶一路’建設確實可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道路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歷史大勢,引導世界各國探索相互尊重與相互支持、共擔風險與共克時艱、互利共贏與合作共贏的新道路,最終形成更爲公正合理、更爲健康穩定、得到廣泛認同並使各國人民普遍受益的新型國際經濟體系。如今,“一帶一路”建設要在新的起點上將高質量、高水平合作融入到更大範圍的全球安全與發展合作之中,將可持續、惠民生的“一帶一路”建設,納入到中華民族與世界聯動發展、人類文明互學互鑒的歷史大潮中。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承載着全球經濟復蘇的厚望,將成爲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最大貢獻者。未來五年,“一帶一路”將成爲全球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平台,必須做好三件事情:一要制定出未來五年“一帶一路”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使頂層設計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受歡迎;二要把中國式現代化和“一帶一路”緊密銜接;三要消除貧富差距、地區差距,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司原司長歐曉理認爲,“一帶一路”是中國對外開放長期性、同理性的建設倡議,它的核心要義就是開放。“一帶一路”研究接下來需要“補、強、提”,“補”即補一些弱項,包括加強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等;“強”就是強化發展趨勢研究;“提”即提昇研究質量。
國家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劉勇提出,將“一帶一路”在中國和沿線國家的實踐,研究形成一種規則,來豐富世界的發展因素,同時,應通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推動“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議程、非盟《2063議程》等都能更好融合,找出最大公約數來共同推進,實現合作共贏。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建議“一帶一路”朝多邊化推動,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委員會、設立秘書處,拓展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合作對象,建立“一帶一路”與現有國際秩序框架下主要治理機構的聯系,搭建“一帶一路”多層次公共合作與服務平台,包括成立“一帶一路”國際開發銀行合作聯盟,同時,“一帶一路”要吸引更多發達國家參與,增進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鬍必亮認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可歸類爲促發展、防風險兩大塊,防風險方面要儘可能避免問題出現,“一帶一路”才能行穩緻遠。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張湘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企業角度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爲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幫助企業科學謀劃發展、有效提昇管理、規避風險挑戰;二是推動建設科學高效的政策體系,爲企業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爭取更有利的政策支持;三是共同營造國際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
藉鑒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浙江理工大學“一帶一路”與非傳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儲昭根建構出“一帶一路”六大基本需求理論,包括開放需求、發展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綠色需求、共富需求。他認爲,“一帶一路”建設可行性的根本和關鍵在於成功滿足了沿線國家及人民的六大需求,從而激活新希望。“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國家的“大合唱”,通過全面提昇合作水平,打造新型合作平台,更好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稱,“一帶一路”十年建設過程中,一批專家學者因“一帶一路”研究結緣,並隨着研究不斷深化,也形成一個學術共同體。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總結表示,根據本次年會上專家學者的意見與建議,論壇組委會後續擬舉辦若干專題分論壇,主要涉及科技合作、可持續性評價、發展融資、風險防範等“一帶一路”建設議題,將結合具體案例展開深度研討。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2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2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