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愛墾APP: 德勒茲“BODY”視角下的海外華團
在德勒茲的理論框架下,身體(「body」)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實體,更是一個流動的、開放的、能量交換的場域,是感知、體驗、力量和欲望的交匯點。在華人傳統文化繼承中,身體可以扮演一個多層次的複雜角色,將個人的感官、情感和歷史文化經驗聯系起來,成為文化傳承、創新和重塑的重要媒介。更是中國新文創、2035文化强國願景的思維工具——
文化體驗的載體
身體作為感知的中介:德勒茲認為身體是感知和感受的核心。華人傳統文化中,許多文化元素(如禮儀、戲曲、武術、茶道、書法、傳統舞蹈等)都是通過身體實踐來傳承和體驗的。身體通過參與這些文化活動,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到文化意義的生成過程中。因此,身體成為了文化體驗和認同的具體化媒介,通過動作、姿態、節奏、氣息等方式體驗文化本質。
文化儀式的具象化:在華人文化的儀式和禮俗中,身體的姿態、動作和行為是文化規范和倫理的具體體現。比如祭祖、婚禮儀式中的跪拜、敬茶等動作,不僅是禮儀性的行為,更是將歷史、倫理和精神力量通過身體的行為傳承下去。
文化記憶的沉淀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記憶的容器:身體不僅僅是一種生理存在,更是記憶和歷史的沉淀體。在德勒茲的「身體無器官」概念中,身體被視為一個流動的場域,包含著不同的力量、歷史和影響。華人文化的身體承載著祖輩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倫理觀念和社會規范,這些記憶深深嵌入在身體的日常實踐中。舉例來說,太極、氣功等傳統練習中,身體的每一個動作都攜帶著文化的記憶和對生命的哲學理解。
無意識的文化傳承:許多文化記憶並不是通過文字或語言傳承,而是通過身體的無意識行為延續下去的。比如,某些家庭烹飪習慣、手工藝制作技巧等,常常是通過身體的反復實踐自然傳承下來的。這些身體行為承載著華人文化的獨特技藝和生活方式。
文化轉化與創造的場域
身體作為文化創新的工具:德勒茲認為身體是變化的、開放的,可以在不同力量的作用下生成新的形態和意義。在華人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碰撞中,身體可以成為文化創新的場域。舞蹈、戲劇、當代藝術等通過身體的再造與表現,可以重新詮釋傳統文化。例如,傳統舞蹈中的動作符號可以通過現代編舞重新解構與重組,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和現代性表達。這種創新不僅是思想上的,也是身體上的通過「身體的表演」來實現文化的更新。
文化混融的媒介: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身體也成為了文化混融的媒介。比如,在跨文化的表演藝術中,身體可以承載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同一個身體表演中交織和碰撞,產生新的文化形態。
情感與倫理的體現者
身體與情感的交互:華人傳統文化強調身體和情感的統一,如儒家思想中的「身心合一」觀念。德勒茲的身體理論也暗示了情感通過身體的傳導和表現。華人文化中的孝道、親情、師徒關系等倫理價值,往往通過身體行為表達出來。例如,向長輩鞠躬、擁抱、送別的儀式等,通過身體動作表達出文化中的情感深度。身體成為文化倫理與情感的承載工具,讓文化的價值觀通過情感的方式得以傳承和深化。
身體的倫理實踐: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強調了身體的倫理角色。個人通過對身體的修煉和控制,反映出對道德、倫理的遵從。比如,傳統武術中的「武德」,不僅是對技藝的掌握,更是通過身體的修為來提升道德素養。通過身體的行為,文化中的倫理規范得以被實踐和傳承。
抵抗與生成的場所
身體作為文化抵抗的空間:在德勒茲的理論中,身體可以作為對主流意識形態和規范的抵抗場域。在華人傳統文化中,身體有時也成為了文化抵抗的象征。例如,在特定歷史時期,某些傳統身體行為或習俗(如某些宗教儀式、戲曲表演)曾受到壓制和禁止,但通過地下、私密的方式繼續傳承。身體的這種「隱秘行為」成為對抗外來或強制性文化力量的象征,是文化自我保護和延續的工具。
身體的生成與變異:身體也是文化生成與變異的場所。德勒茲強調身體在多種力量的交織中生成新的意義。在全球化背景下,華人身體文化如飲食、運動、舞蹈等,隨著外來文化的影響不斷變異和更新。例如,武術在現代格斗、電影中的表現方式,已經遠離了傳統形式,而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符號。這種通過身體生成的文化變異,也是一種文化的再生。
在德勒茲的「身體」概念中,身體不再是被動的文化承載工具,而是文化記憶、感知、轉化、創新的核心場域。華人傳統文化中的身體承載著歷史與倫理,同時也是文化創新的表達場所。在全球化的當代語境下,身體的角色不僅是文化傳承的媒介,更是跨文化、跨時代對話的重要工具,既能保持傳統,又能參與現代性和全球性的文化再生產。
愛墾APP:文創~新舊對比
「新文創」和傳統文創之間的關鍵區別,不只在於形式上的演變,更深層次上是文化生產方式、傳播模式以及與受眾互動方式的不同。傳統文創強調文化內容的傳承與創意,而「新文創」則在此基礎上通過科技賦能、跨界融合以及用戶共創推動文化產業的升級——
文化IP開發的深度與廣度
傳統文創:傳統文創更多依賴於現有的文化資源,如歷史遺產、傳統手工藝、文學經典等,進行單一維度的開發。例如,出版書籍、展覽、手工藝品設計等都是傳統文創的主要形式。傳統文創的開發模式通常是線性的,文化產品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受限於實物商品的性質和市場。
新文創
以IP(知識產權)為核心:新文創的文化生產從「內容為王」到「IP為王」,強調通過科技和創意手段對文化內容進行多維度深度開發。一個文化IP可以衍生出影視、游戲、動畫、音樂、漫畫、周邊產品、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並在這些領域產生共鳴,形成IP生態。通過數字化手段,文化內容可以跨越時空,打破實物的限制,持續迭代、擴展與再創造。一個成功的IP可能成為多個產業鏈的源頭,持續賦能產業發展。
科技與數字化賦能
傳統文創:傳統文創的創作和傳播方式較為傳統,主要依靠手工藝、印刷出版和線下展覽等形式。文化內容的體驗多限於實體產品或實地活動,如博物館展覽、文物保護、戲劇表演等。與受眾的互動有限,受限於物理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往往是單向傳遞,觀眾更多是文化的被動接收者。
新文創
科技驅動:新文創以科技為推動力,廣泛采用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等技術,創造出全新的文化體驗方式。科技不僅改變了文化內容的生產方式,還擴大了文化傳播的廣度與深度。例如,博物館可以通過AR/VR技術打造虛擬展覽,用戶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沉浸」其中。
線上線下融合:新文創借助互聯網平台和數字科技,實現線上線下的文化互動。文化活動不僅限於實體空間,用戶可以通過智能設備隨時隨地參與到文化體驗中。
互動性與沉浸感:科技賦予文化產品更強的互動性與沉浸感,用戶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體驗的參與者與共創者。例如,沉浸式劇場、虛擬偶像演唱會、互動式數字展覽等形式讓用戶深度參與其中,形成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參與感。
傳播模式的多元化
傳統文創:傳統文創的傳播模式以線下為主,文化內容的流通多依賴於出版、實體展示、戲劇等形式,傳播范圍較為局限,觀眾也相對分散。文化內容的傳播路徑較為固定,受限於物理渠道,如圖書館、藝術館、手工藝集市等,難以快速形成大規模的用戶流量。
新文創
全渠道傳播:新文創通過數字平台實現了全渠道、多平台的傳播,從線上社交媒體到線下體驗空間,通過互聯網能夠瞬時觸及全球觀眾,形成文化的廣泛傳播效應。例如,一款基於傳統文化的手游可以迅速通過網絡平台推廣到全球,並吸引大量用戶參與。
跨界合作:新文創強調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如影視、游戲、旅游、教育等產業的跨界合作,形成文化傳播的生態化發展。例如,博物館與知名游戲公司合作開發游戲皮膚或周邊產品,使傳統文化通過新興娛樂形式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社交化傳播:新文創更加依賴於社交平台的力量,文化產品往往通過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通過用戶的主動分享、互動、討論,文化內容在網絡上迅速形成二次傳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用戶參與和共創
傳統文創:傳統文創中的受眾更多扮演的是被動消費者的角色,文化產品多由專業藝術家、作家或設計師創作,用戶的參與度相對較低,文化生產呈現出單向傳遞的特點。文化活動的參與形式通常是消費式的,如參觀展覽、購買文創產品,受眾對文化內容的實際創作影響較小。
新文創
用戶共創:新文創非常重視用戶的參與性和共創性,鼓勵受眾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是文化內容的生產者與傳播者。例如,用戶可以通過網絡平台創作同人作品、為文化IP設計周邊、參與游戲中的角色設定等。
社區驅動:新文創通過打造用戶社區,形成強烈的文化圈層效應。粉絲不僅消費文化內容,還通過創作、分享、討論等方式與其他用戶互動,甚至共同推動文化IP的發展壯大。社區文化使得文化傳播不再局限於單一產品,而是成為用戶之間的互動紐帶。
全球化視野與在地化結合
傳統文創:傳統文創的開發和傳播主要以在地化為主,較多依賴於本土文化資源,文化產品的開發往往受限於本土市場。
傳統文創對全球化的反應相對較慢,文化資源的轉化和傳播局限於當地受眾,難以形成全球化的傳播效應。
新文創
全球化傳播:新文創以全球化為背景,重視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影響力。例如,中國的傳統文化通過新文創方式可以在全球游戲、電影、動畫市場上產生廣泛影響,甚至吸引國外受眾的興趣。
在地化文化再生:新文創也重視在地化文化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科技手段和全球化視野,賦予本土文化資源以新的生命。例如,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古老的文化傳統進行現代化轉化,使之既能服務於本地經濟,又能夠成為全球受眾的文化體驗。
「新文創」和傳統文創的關鍵區別體現在科技賦能、IP開發深度、用戶共創、傳播模式多元化以及全球化視野等方面。新文創不僅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升級版,更是一種全新的文化生態系統,它通過數字化手段打破文化生產和傳播的邊界,將受眾從被動消費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共創者。
爱垦APP: 《锦瑟》版《人鬼情未了》周边商品
围绕重新拍摄的《人鬼情未了》电影主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相关商品。结合电影的诗性象征、多维情感表达以及集体文化符号,这些衍生商品可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形式,带给观众情感共鸣和独特体验——
象征性物件与饰品系列
借鉴李商隐《锦瑟》中象征性物件的多重意象,电影中的重要道具可以成为衍生商品的设计灵感。例如,将情感延续的象征物“锦瑟”或其他关键道具转化为纪念性饰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商品表达对爱情、记忆和失落的情感。
锦瑟主题首饰:设计一系列以锦瑟、琴弦、音符为主题的饰品,如项链、手链、耳环等,象征电影中情感与回忆的延续。这些饰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可以通过刻字、定制等方式增强情感内涵。
手工定制纪念物品:推出与电影相关的定制手工物件,比如带有情感符号的手工雕刻盒子、情侣手链或戒指,象征主人公之间永恒的爱与承诺。
情感体验与文化共鸣的感官商品
情动转折强调感官体验与情感的交互,电影商品可以通过感官体验来触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比如,与嗅觉、触觉相关的商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电影情感的回忆与想象。
情感香氛系列:推出一系列与电影情感主题相关的香氛,如“失落的回忆”、“相逢的温柔”、“永恒的爱”等香味,通过嗅觉唤起消费者对电影情感的深刻回忆。这类香氛还可以配合不同场景使用,增强观众对情感体验的沉浸感。
电影场景体验套装:将电影中的关键情感场景转化为体验套装,如温暖的蜡烛、柔和的光影灯具,搭配特殊香氛和音乐,消费者可以在家中重现电影的浪漫场景,感受情感的流动。
文化符号与故事延展的文创商品
结合维柯的文化象征与集体记忆理论,可以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符号和故事性的文创商品,增强观众对电影的情感连接。这类商品不仅是对电影情节的延续,还可以成为文化共鸣的载体。
文化符号书签与笔记本:以电影中出现的象征符号、台词和情感瞬间为设计元素,推出书签、笔记本等文具类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物件继续与电影中的情感故事互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悟。
故事性卡牌或手工绘本:设计一套与电影情节相呼应的故事卡牌或手工绘本,通过视觉艺术和文字叙述来延续电影的情感体验。这些商品可以让观众在电影之外继续探索故事的细节,深度体验角色的情感历程。
跨媒体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商品
借鉴克里斯蒂瓦关于潜意识与情感流动的理论,可以设计跨媒体互动产品,通过游戏、AR/VR等沉浸式体验,增强观众对电影情感的互动与参与。
情感互动游戏:开发一款基于电影情节的情感互动游戏,玩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场景选择等方式,体验电影中的情感冲突与心灵救赎。游戏可以通过不同的结局选项让玩家探索角色的内心世界,进一步体会情感的复杂性。
VR/AR情感体验馆:建立基于电影主题的沉浸式情感体验馆,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重新进入电影场景。消费者可以在互动式空间中感受主角的情感波动,并通过参与体验深刻理解电影中的诗性智慧与情感升华。
情感与文化结合的文创艺术品
将电影中的诗性语言和情感意象转化为艺术创作,推出与电影相呼应的艺术品、海报等,供影迷收藏和展示。这类商品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也为观众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诗意海报与艺术画作:设计一系列以电影情感场景、象征物件为主题的艺术海报,海报中的文字与画作可以结合诗意与象征,传递电影中的深层情感。
限量版艺术收藏品:推出限量版艺术品,如手工制作的情感雕塑或与电影情节相关的视觉装置,供影迷收藏。每件艺术品可以附带创作者的情感解读,让观众感受到电影的诗性与艺术的融合。
講好廣袤大地上的中國故事
猶如一曲田園牧歌,又充滿人生況味……最近,改編自散文集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持續熱播,觀眾感嘆「一秒鐘都捨不得快進」。劇集熱播帶動了文學原著的閱讀熱、拍照打卡的旅游熱,再次證明優質文藝作品具有強烈感染力,可以產生強大社會效益。
文藝作品的好品質從哪裡來?如何讓好作品層出不窮?透視《我的阿勒泰》《山海情》《人世間》等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國產影視劇,回眸近年來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輝煌歷程,不難得出一些深刻啟示。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好作品產生在躍動的時代脈搏裡、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像《山海情》,創作團隊「扎」在戈壁灘上,從一村一鎮、一家一戶「寫」起,「寫」出了連接閩寧、貫通山海的中國夢,「寫」出了脫貧攻堅的時代主旋律和大氣象。生活是遼闊的也是細膩的,是靜水流深也是波瀾壯闊。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觀照人生百態、深入生活本質,摹寫社會實踐、謳歌人民奮斗,這正是劇集火爆「出圈」的密碼。
文以載道,歌以詠言。好作品總是為人民而作,契合群眾精神需求,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小說《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說:「我從未在感情上和勞動大眾及他們的生活脫節。」電視劇《人世間》能讓「全家人都愛看」,就在於劇中三代人的故事,讓觀眾重溫了新中國走過的奮斗路。劇中一個個人物,都是從歷史中、生活中「走」出來的真實的人、感性的人。人們從人物的情懷和夢想、道義與擔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正是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讓作品富有審美意味。好作品是創作者和受眾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有沒有感染力,關鍵就在於創作者是否讀懂了觀眾的審美期待和精神需求。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時代在變化,技術在發展,觀眾的審美意趣也在更迭。既要守正,遵循文藝創作普遍規律;又要創新,在題材選擇、人物塑造、敘事手法、視聽表達等多個維度中尋變量,作品才能讓觀眾眼前一亮、心頭一熱。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短短8集,以長鏡頭、高畫質的方式讓觀眾「無損」感受到阿勒泰的人文風情,藝術共鳴由此而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民族團結主題,伴隨如詩如畫的風光和質朴有趣的故事,仿佛初夏的微風吹拂進觀眾的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從黑土地滋養的大東北到多民族聚居的大西南,從燈火輝煌的大都市到振興發展的小山鄉,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中國式現代化氣象萬千,中國故事無處不在。願更多創作者的心靈向生活打開,腳步向遠方丈量,推動文藝創作走向天高地闊的新天地,不斷吹響時代奮進的號角。(2024-06-13 來源: 利川市場監管)
張藝謀也拍《三體》,會否拍成科幻版的《四面埋伏》?
愛墾評註:瑪麗蘇情意結又發作?張藝謀的《三體》會是科幻版的《四面埋伏》嗎?特别令人戰栗的是,它已經被预告成“投資預算無上限”;“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在 “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餘,才開始談各個方面的“敞開”,包括由好莱塢同行来“發行”。全球“調研”大概也會在這個“框架”裏来完成。
原文:近年來,在中國的影視制作領域,IP的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與追捧。其中,尤以劉慈欣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為代表,先後衍生出廣播劇、動畫劇集、電視劇、各種關聯產品等;甚至還走出國門,被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平台Netflix拿去翻拍成熱門劇集。就在昨天(2024-06-17),又傳出張藝謀將執導電影版的重磅消息。
在此背景下,6月18日舉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上,特辟「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與想象」這一主題,邀請來自IP運營公司、好萊塢電影公司、國內電影公司、創作團隊、影視協會的各方嘉賓,暢談制造與選擇IP的標准、IP開發過程中的挑戰與機遇、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等相關議題。
電影版《三體》最大的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
論壇上,首先發言的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開門見山地指出:「我做了那麼多年IP,抵不上一個《三體》的IP。昨天,我們公佈了將和張藝謀導演合作開發電影版《三體》的消息後,迅速引起社會各方很大的反應,讓我體會到這個IP的影響力之強大,也感受到肩負的壓力。」
「IP本身是一個中性詞,它是知識產權的總稱。一個好的IP,它具有跨代際和跨地區的傳播力。但它不是你想開發就能開發出來的,必然凝結了很多勞動與智慧、對社會及人性的各方面,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在國際上真正有影響力的來自中國的IP,數量還很少。」
「老實說,我們最初對於《三體》的開發也並不成功,現在我們才算找到新的突破口。這次在張藝謀導演的帶領下,我們的信心要比之前足很多。」王長田透露,「其實,我們在幾年前就向張導提出,希望能由他來執導電影《三體》,但他當時並沒有接受。經過長時間的溝通和雙方結成的信任,最後他還是同意了。」
問及電影版《三體》的籌備工作目前進展到哪一步,王長田表示,「電影版《三體》還處在打磨劇本的階段,同時也在全世界范圍內,篩選除導演及編劇之外的其他主創人員。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原著內容的取捨。我們肯定會尊重原著,但也不可能把原著的內容全部放到一部電影裡。其實,我覺得不論怎麼取捨,一定會有人不滿意,所以我們也准備好了將來要承受一定的非議。」
談到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的考量,王長田坦言:「它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一切都會在這個框架內完成。」他還補充說:「除了尊重原著、尊重導演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敞開的,包括它的投資金額也沒有上限,需要多少投資,就會有多少投資。」
至於是打造成系列作品還是單部作品,王長田明確表示先只拍一部,之後會根據影片的反響,再做打算。
王長田
除了電影版《三體》之外,據王長田透露,目前光線傳媒正在著手進行一項「中國神話宇宙」的IP開發。「我們整理了中國幾千年以來的神話傳說,將它們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世界觀,希望以動畫電影的形式呈現出來。初步規劃大約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第一階段的構建。」
王長田口中內容取捨的棘手問題,到了電視劇版《三體》的創作團隊這裡,就是如何回應原著粉的期待。導演陸貝珂表示,「包括我和楊磊導演,其實我們本身都是科幻迷,應該說也是大劉(劉慈欣)的粉絲。我們還是想把原著粉閱讀這部作品最初的感受呈現出來,沒有想過要去做太大的改編。這個最初的感受就是它始終是一個在非常中國化的背景下發生的現實主義的科幻故事,畢竟第一部裡還沒有類似第三部裡涉及的外太空的元素。」
陸貝珂透露,劇集版《三體》的第二部《黑暗森林》的劇本已完成80%,概念設計、美術等也都在跟進中。
(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電影版《三體》出海,任重道遠
那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什麼樣的IP具有開發的潛力?華納兄弟探索院線(亞太區)發行高級副總裁庫爾特·瑞德(Kurt Rieder)給出了自己的觀察。「總體來說,我覺得不論是華納,還是迪士尼開發出的最好的IP,並不是基於歷史、宗教、文學的作品。事實上,帶有鮮明地域色彩的作品要出海是很困難的。反倒是一些從零出發的奇幻或科幻作品,拿來做跨文化的開發要容易得多,因為它能夠超越政治、歷史之類的因素。所以,你看《哈利·波特》就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成功。雖然它的原著是英文的,但它其實並不是那麼深植於當地的文化,本質是帶有玄幻色彩的作品。」
問及對電影版《三體》未來的發行有何建議,瑞德表示,「剛才王總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三體》首先是一部中國電影。在此基礎上,我想可以探索混合的發行方式,包括院線和流媒體。我們可以發現,現在有些美國電影過於重視國際市場,卻忘了自己的核心觀眾在哪裡,最後也沒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我們當初在發行《沙丘》的時候,就很注意聆聽核心粉絲的意見,積極去了解他們想在電影裡看到什麼。又比如在發行《貓和老鼠》的時候,我們就很重視中國市場的反饋。總的來說,還是要想清楚制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是什麼。」
庫爾特·瑞德
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則以中美聯合打造的《巨齒鯊》系列為例,揭示中國影視公司將IP開發的觸角伸向海外地區時少走彎路的關鍵所在,就是要和已在全球建構起成熟發行體系的好萊塢公司合作。「《巨齒鯊》是華納兄弟和華人文化共同開發的一個IP,它的成功為我們中國IP走出去樹立了信心。」
馮偉
然而,說到電影版《三體》未來的海外發行,馮偉坦言:「感覺還是挺難的。因為它和《巨齒鯊》不一樣,後者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化的故事,但《三體》的故事非常本土化。事實上,中國電影,包括像《流浪地球2》這樣的大片,近幾年在海外的發行並不是很好,就是因為它們原本就是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影片。不過,《三體》這個IP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我想對於王總來說,如何去平衡在本土市場的投資回收、在全球市場上擴大影響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還是希望類似華納兄弟之類的好萊塢公司,能參與它的全球發行裡來,畢竟我們中國的公司,還沒在全球形成一套發行體系。」
而在三體宇宙的CEO趙驥龍看來,本土IP想要在海外獲得成功,市場分析和調研不容忽視。「去年,從我們架設內容出海開始,就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全球的一些重點國家和地區開展調研,我們還去了利亞德,了解各地的人們對《三體》的理解程度。這樣在全球各地鋪開的調研,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核心和基礎。」
談到《三體》IP未來的發展計劃,趙驥龍表示,「我們的公司名叫『三體宇宙』,顧名思義,就是將這個IP的整體開發和運營,作為主要的使命和願景。這件事我們已經幹了將近十年,未來還有至少十幾二十年的路要走。無論是真人電影、動畫、電影、真人劇集等,我們都會有長達二十年的開發計劃,最終呈現的節奏和效果,應該是每年推出一到兩部頭部作品。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原著基礎上,通過人物、時代、組織進一步將三體宇宙打開,持續地擴張。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尋找像《三體》這樣值得做全產業鏈開發的全新IP。」
影版《超新星紀元》=《飢餓游戲》+《頭號玩家》+《星際穿越》?
不能否認,一個IP是否能獲得成功,本身帶有一定的玄學。然而,業內人士的敏感性與真知灼見,也起到關鍵作用。曾在好萊塢傳奇影業任職多年的來者娛樂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創意官許智豪,就以自己參與開發電影《沙丘》的經驗,證明了這一點。
「我的前任老板早在2012年就買下了《沙丘》的影視改編版權,到了2016年我們進入傳奇影業之後,開始尋找適合的導演。當時跟許多好萊塢大牌導演都接洽過,但大家都不想踩當初大衛·林奇翻拍的坑,都拒絕了。直到我們看到丹尼斯·維倫紐瓦在拍完《銀翼殺手2049》後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接下來有什麼想拍的時候,他說他一直想拍《沙丘》。其實,這個信息我們之前並不知道,於是我們就去和他聯系,結果聊得非常契合。由此可見,好的IP還是要等一個合適的創作者,才能把這個宇宙正確地打開。」
然而,遇到合適的創作者似乎只是開了一個好頭,想要獲得成功,還要歷經重重打磨。還是以《沙丘》為例,許智豪繼續說:「第一稿劇本的內容其實只到張震飾演的岳醫生背叛了厄崔迪家族為止。大家就覺得這樣不行,基本沒什麼可看的,因為像這樣的國際大制作應該要有足夠多的動作戲,但因為預算,我們不得不砍了不少動作戲。之後經過幾輪劇本的修改,我們在2019年開機。」
「拍完後,我跟導演一起,在看片室看了還沒有加上漢斯·季默配樂的三小時初剪版。我記得自己當時快睡著了,因為整個節奏非常慢,就看到主人公保羅一直在那裡邊走邊聊,一會兒跟爸爸聊,一會兒跟媽媽聊,一會兒跟醫生聊。我們就想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最後還是決定補拍——第一部《沙丘》開頭前30分鐘的戲都是後來補拍的。還有我們的視效總監保羅·蘭伯特非常厲害,他曾經憑借《銀翼殺手2049》《登月第一人》拿過兩次奧斯卡獎,當然後來《沙丘》得到了奧斯卡。但我們當初並沒有想到要去拿獎,大家都是抱著真誠的態度,覺得這部作品可以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美學風格。至於後來的票房和奧斯卡,我覺得都是老天爺賞飯吃。」
許智豪
許智豪還透露了正在開發中的劉慈欣的早期作品《超新星紀元》的進展情況。「這部小說講的是未來世界裡,一顆超新星爆炸導致地球被輻射,所有成年人都過世了,地球被一群13歲的小朋友接管。我最初看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就感到它特別像《蠅王》,但是影視改編很難實現,因為它是關於一群小朋友在那裡打打殺殺。很多年以後,我回國創業,趙總又找到我提起影視改編的事。
後來,我們就找到了一個非常契合的點。我覺得現在中國科幻電影基本都是重在視效,比如《流浪地球2》,包括未來電影版《三體》肯定也會很重視特效。而《超新星紀元》會是一部偏青少年向的科幻電影,類似《飢餓游戲》加《頭號玩家》再加一點點《星際穿越》。因為大劉在這部作品裡創造了類似元宇宙的世界,他比美國那部《雪崩》更早寫出這個概念。(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原題:張藝謀版《三體》投資預算無上限,暫定只拍一部;2024-06-18 搜狐)
Revitalizing Our Economy through Creative & Cultural Programs
by Dr. Tan Beng Huat, Founder, www.iconada.tv
Embracing cultural creativity can transform our local economy, with initiatives like cultural tourism and homestay programs leading the charge. A key highlight of these programs is the food, which doesn't just satisfy hunger but also brings joy and a sense of warmth.
Despite our area's rich natural and cultural assets, we've faced economic hurdles due to a lack of imaginative solutions. However, dedicated community leaders are working hard to change this. With their successful track records in community projects, they've crafted detailed plans to showcase our area's charm as a top destination.
To uplift the local economy, particularly in rural areas, these plans include small-scale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living standards. One exciting initiative is the homestay program, which taps into the curiosity of global tourists. Food, a pivotal element in the success of homestays, requires locals to master the culinary arts. While perfecting traditional dishes is essential, hosts should also learn to prepare a variety of local foods with international appeal to cater to diverse guests.
In today’s digital age, social media offers a convenient way to acquire new skills. Countless video tutorials can teach you how to cook various cuisines without leaving your home, making learning accessible and easy.
Additionally, the Enterprise Learning for Place (ELP) initiative, supported by local institutions, enhances this learning with physical facilities and community backing.
As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become more common, individuals have ample opportunities to test their skills and even build fulfilling careers.
Netflix版《三體》重演文革 中國內外評價兩極
(北京24日訊)中國小說家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網飛(Netflix)版影集開播,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卻惡評如潮。有人批評劇情遭到「魔改」、特效差勁,也有人質疑該劇拍攝文革批斗場景,反中意味濃厚,是「為了這碟醋包的這頓餃子」。
《三體》網飛版於3月21日上架播出,引發中國網友正反兩極評價。首集一開頭便重現中國文革時期的批斗畫面,主角葉文潔的父親為物理學家,因堅持愛因斯坦相對論等理論,遭紅衛兵毆打致死。
在豆瓣上,許多人將此劇評為一星。微博上有網友表示,網飛版的劇情遭到「魔改」,「拍這個就是想黑中國……為啥原著是中國為中心,網飛變成全程西方中心?」也有網友質疑,網飛的《三體》就是為了提到文革,「為了這碟醋,包的這頓餃子」。
除此之外,有網友認為雖然劇情推進很快,但「像是AI寫出來的劇本,缺少很多細節鋪墊」,並吐槽特效不佳,「要劇情沒劇情,要特效沒特效」。
不少人也將網飛版《三體》與早前由中國企鵝影視翻拍、騰訊播出的《三體》電視劇比較,有人認為「騰訊版」完勝「網飛版」,「三體是一部中國人寫的人類歷史,網飛拍不出『中國』,騰訊欠缺了展現『歷史』」。
不過也有微博網友指出,網飛版《三體》的節奏、思路和邏輯都更為清晰緊密,且質感與電影相似,並稱兩個版本的《三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制作……三體這個背景世界需要更龐大的世界觀支撐,需要無數不同膚色人種的人來建構這個故事,我覺得沒有任何問題」。
與此同時,X平台上的討論多著墨於對中國文革歷史的討論,有X平台網友認為,不久前中國網友在微博上批評中國作家莫言及農夫山泉的「不愛國網暴」事件宛如當今的文革,與《三體》首幕場景遙呼相應。
《三體》是劉慈欣於2006年在中國雜志《科幻世界》上開始連載的小說,內容講述一群中國的科學家、警察、軍人試圖阻擋外星物種入侵。
首部《三體》小說在2014年被翻譯為英文出版,並在2015年的世界科幻大會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是首部得到此獎的亞洲小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臉書創辦人扎克伯格等知名人士都曾公開推薦這部小說。
網飛版《三體》對原著內容進行大幅度改編,除了將部分事件背景轉移至英國之外,也修改了多數人物的中國背景。原著作者劉慈欣擔任該劇顧問,對於改編內容亦予以同意。
曾國祥:非意在抹黑
《三體》首兩集是由《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所執導,而他也是該劇中唯一一名華人導演。他在接受香港《明報》專訪時分享,自己並未多考慮議題敏不敏感,「我覺得因為真的發生過,真的經歷過」,影集本身也並非意在抹黑,而是要還原著內容,「所以我沒有太過在意或想太多,我不想讓這件事綁著自己創作」。
網飛版《三體》由知名美劇《權力的游戲》的編劇貝尼奧夫(David Benioff)與魏斯(D. B. Weiss)共同打造。兩人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曾表示,若決定按照原著把情節保留在中國、把角色保留為中國人的話,那制作出的就會是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英語劇集。他們認為,將劇情中努力解決問題的角色看起來像是來自世界各地,「對故事的本質非常重要」。(新聞來源:德國之聲;2024年03月24日)
《三體》掀熱話 Netflix勢成串流股王者?
(原載:https://hk.finance.yahoo.com 更新日期: 2024年4月1日)
《三體》是內地著名科幻小說,今次再掀全球熱話主要是由於串流平台Netflix (NFLX)將其改編為劇集。
由小說改編做網劇的《三體》成為了網絡熱話,而且因有不同版本引起討論,在這股熱潮下,串流股有無機會再炒高?
《三體》Netflix版熱播
《三體》是內地著名科幻小說,今次再掀全球熱話主要是由於串流平台Netflix(NFLX)將其改編為劇集,而去年1月已有一套騰訊版的《三體》登場,所以在中港兩地就引起了對兩個版本的比較,看哪個更貼近原著,並附以不同角度分析。雖然Netflix版被指有不少重要情節被大改動,但作為劇集看對其他地方的人依然有吸引力,所以《三體》在Netflix多個地區的播放榜都擠身前幾位。
一套具話題性的熱門劇集的確可以幫助平台上客,而付費會員數目是平台增長的關鍵。作為契機,串流平台股會否再次彈起?
Netflix 股價接近歷史高位
要數追劇熱的受惠者自然是播《三體》的平台Netflix。實際上,Netflix重新攀登上2021年近701美元的歷史高位頂峰只是差很短距離,上周五(29日)收報607.3美元,即只要再升約15.4%左右就到。Netflix近兩年股價表現也有力回升,2023年升65.1%,2024年年初至今則升了24.7%,跑贏了標普500指數今年一成的升幅。
(编註: 21.5.2024 每股640 美元。)
Netflix股價之所以有表現,主要是因為用戶再有增長,而且管理層定下的策略也兌現,所以支持股價上揚。去年第四季業績,收入88.33億美元,按年增長12.5%,超預期的87.2億美元;純利9.38億美元,每股盈利2.11美元。在用戶增長方面,按年增12.8%,按季增5.3%。2023財年的營運利潤率達21%,超過20%目標。自由現金流達69億美元。此外,公司預期透過加價等方法,今年首季業績都傾向樂觀,收入按年增長13.2%,較去年第四季加速。營運利潤率為26.2%,亦保持擴張。Netflix下次在4月18日就會派成績表,所以打算買都要考慮業績因素。
Netflix股價之所以有表現,主要是因為用戶再有增長,而且管理層定下的策略也兌現,所以支持股價上揚。
Disney+ 有Taylor Swift
在Netflix外,另一隻具潛力的串流股要數迪士尼(DIS),公司2024年年初至今升幅達35.5%。去年第四季,迪士尼收入按年大致持平,達235.5億美元,稍稍低於237.1億美元。經調整每股盈利按年升23%至1.22美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0.99美元。迪士尼的收入增長雖然欠動力,但在削減成本及提高效率支持下,盈利能力提升。
Disney+現正熱播Taylor Swift 的熱門演唱會電影《Taylor Swift: The Eras Tour, Taylor's Version》。
包括Disney+、Disney+Hotstar及Hulu的串流業務是關注重點,上季收入按年升15%至55.5億美元,而營運虧損由9.84億美元按年大幅收窄至1.38億美元,主要受惠加價,而且廣告費也有增長。管理層目標在2024財年結束前串流業務開始能有盈利,如能實現相信能刺激迪士尼股價走勢。
不過,要留意4月3日迪士尼會舉行股東會投票,維權投資者Trian Fund Management想提名Nelson Peltz及另一人為董事(編註:已贁北),另Blackwells都想提名3人為董事。董事局潛在變動對公司是一項變數,因此短綫不妨等投票後作部署。
愛墾编註:
創意有價:國際市場更有價;而國際市場少不了跨界(包括跨國)的視野與創造力。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