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德國歴史之旅
2005年,二戰結束60年紀念,我背包包到了德國柏林。這一趟的歐洲文化之旅,補充了我對歷史敘事體驗設計的認識。例如,在不復存在的歷史現場,把昨日戰爭與極權政治一幕幕的發生,用開放的展覽與導覽方式呈獻給世界。罪深惡極的納粹德國蓋世太保,在他們為所欲為的年代,充滿了見不得光的黑幕;今天,全在光禿禿的遺跡上公諸於世。那種 體驗呈獻美學,帶引觀展人陷進深深的反思。此照中,昨日照片中的種種,對照今日現場四周的種種,太多太多的故事在心靈裏發酵。(2019年2月25日 臉書)
Tags:
Albums: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Location: 德国柏林二战遗址
Comment
(續上)部分與整體間的關係並非融合,部分的特質來自自身而非整體,若將部分分離於整體,並不會影響其特質的發揮,僅是改變了個體能⼒運作的模式。部分之間的關係並非是內於整體的,部分各自能夠作為獨⽴個體彼此進行互動。
如⼈體的各種臟器貌似內於作為整體的身體,但實際上臟器之間的互動,同樣也能視為獨⽴個體運用其個體能⼒的互動。部分之間的關係並非內在,而是外延的。湧現中的非線性因果關係貌似沒有客觀詮釋可能,但實際上德蘭達仍認為其中有「規則(law)」存在,雖然該規則不見得是能夠實證地被觀察。為了論證該規則, 德蘭達將本體論由實證推升至另⼀層次,即,「可能性的空間(space of possibilities)」與「未然」層次,試圖將本體論與未然結合。
以重⼒規則為例,三種重⼒規則:⼒與加速度、重⼒場,以及奇異點(singularities)中,奇異點定義了「可能性的空間」的結構。龐加萊(Henri Poincare)將其被納⼊數學領域(拓撲學)進行空間研究後,用來解決特定數學模式的解法,以及模擬、預測未來物理活動的狀態。
在狀態空間(state space)中,龐加萊認為空間中散落了無數個點,其中有由線性關係連結,能夠清楚預測路徑的非奇異點,也有會影響行徑路線的奇異點存在。若空間中僅有⼀個奇異點,將有助於穩定預測路徑。如果空間中存在數個奇異點,則會影響預測路徑,如光學、引⼒、電⼒等機制。但即便受到各個不同種類機制影響,同樣都有股⼒量讓狀態趨於穩定。
這便是獨⽴於各種機制之外的奇異點,讓德蘭達的本體論提升至經驗層次、實證觀察層次之外。規則存在於相位空間(phase space)/可能性的空間之中,受到奇異點影響造就了各種狀態的穩定。若要嘗試解釋湧現,必須包括運作機制與奇異點所提供的可能性的空間兩個面向。以非線性因果關係來解釋運作機制,在多重奇異點的存在下,預測路徑與結果變得困難,因此誕生的結果也會是多重。
可能性的空間中,物的路徑由點與點連結並受到奇異點介⼊扭曲,而這⼀切都會是歷史性、時 間性的,物的歷史因此決定了湧現的狀態。狀態空間作為各種可能性的集合,擁有許多由點(point)與點之間連結產生的路徑,而某特定歷史中的現有狀態,則是這些點的連結過程,所有狀態都是歷史上的其中⼀個節點。
持續進行改變的連結狀態,讓路徑呈現為已然狀態。可能性的點(points of possibilities)連結出的歷史過程,也就是路徑(trajectories), 在本體論上與奇異點屬於不同層次,正因奇異點是非已然狀態。
狀態空間中除了這些點之外,另有奇異點存在。將兩者結合德勒茲談論已然與未然的論述,點為「已然」狀態,奇異點則呈現「未然」狀態。奇異點影響了點與點之間的線性關係,令路徑產生扭曲。路徑受吸引卻也無法與奇異點本身疊合,永遠只能無限趨近於奇異點。
具備歷史性而呈現已然狀態的點,以及具備吸引⼒而呈現未然狀態的奇異點,這些點、奇異點之間的連結與扭曲,形成了德蘭達解釋湧現的特質與機制。德勒茲表⽰,我們所接觸的⼀切實物,都有部分是存在於無法實際接觸到的未然層次。但未然層次依舊有其結構存在,即便並非已然,卻也不代表沒有現實(reality)。這部分正呼應了德蘭達認為奇異點所處的未然狀態,並非完全無法客觀解釋。(下續)
德蘭達認為德勒茲的談法只提供了傾向結構(structure of tendency), 而非能力結構(structure of capacity),前者是有限的,後者則是無限的。德蘭達進⼀步認為,比起數學模式,藉由電腦模擬方式更能深入瞭解未然層次的能力結構。部分組構的非線性互動,將會產生整體的湧現特質。湧現特質由部分創造出來後,透過各種機制產生了穩定性,這正是奇異點的功能。
即便細部組構之間互動有所改變,也不影響整體湧現特質的狀態。獨立於運作機制外的奇異點,能夠在物質層次的機制上看⾒,也能在數學的微分方程式上看見。若將未然層次的奇異點連結到數學機制中,將會動搖這些⽅程式的永恆固定狀態,產生改變的可能性,從抽象轉變為實在的存在。
湧現從未然層次,藉由新傾向(new tendencies)與個體能力的連結,將會產生出新的特質。
相較於對其他思想家的批評,哈曼對德蘭達給予了許多正面回應,並稱讚其為忠實的實在論者,但兩⼈在思想上仍有很大的差距,最大差別即是對於關係 (relation)的⾒解。哈曼認為實在論不應奠基於關係主義(relationism),因未物本身即有⼀部分是拒絕,亦或是無法產生關係的。
反之,德蘭達談論湧現便是奠基於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連結。湧現做為⼀種新誕生的特質,哈曼認為若是奠基於歷史路徑的連結過程,將無法創造出任何新的產物,湧現必須是斷開、脫離路徑後所產生的新事物。
對於德蘭達透過未然層次將奇異點的影響⼒連結至關係主義,哈曼評論此作法並無必要,⽽是該回歸於已然層次,討論物本身如何斷絕與外在的關聯性。在當代迴避觸碰本質(essence)的討論⾵氣下,哈曼嘗試重新 將本質所具備的功能帶回哲學討論中。
對於德蘭達將個體能⼒置於本體論進⾏討論,哈曼認為兩者連結產⽣出無窮的可能性將會過於空泛。若物本身不具備本質,特質建⽴在關係上並隨關係不斷改變,將會落⼊關係連結的空洞中。兩⼈對於物的不同⾒解便是在於,德蘭達認為物的特質皆是建⽴於關係上,哈曼則認為物擁有無法觸碰,拒絕關係化的部分。
最後,哈曼提出「不具備能⼒的特質!不具備關係的已然!(Properties without capacities! The actual without the relation!)」回應了德蘭達的觀點。哈曼認為,物本身具備⼀種能與外在關係、⾃我歷史產⽣斷裂的部分。以桌⼦為例,桌⼦之所 以為桌⼦,是因其已作為湧現的產物存在,不能以部分,也不能以外在關係進行解釋。
不論我們如何接觸、使⽤桌⼦,都無法碰觸其本質。以德蘭達的觀點來看,桌⼦是未然的已然化(actualization of the virtual),但哈曼質疑未然層次存在的必要性,認為以⾮關係的⽅式定義物,便已進⼊實在論的角度。物本身即是已然的存在,並不需要再被拆解至未然層次。從關係主義建⽴物的特質談論實在論,將會忽視物所擁有的特殊性。
(第八章《Advent》經典研讀班;35—40頁;科技部⼈⽂社會科學研究中⼼補助學術研究群暨經典研讀班結案報告;計畫編號:MOST 110-2420-H-002-003-MY3-GB11008;執⾏期間: 2021 年 7 ⽉ 1 ⽇⾄ 2022 年 6 ⽉ 30 ⽇;計畫召集⼈:楊乃⼥;執⾏機構及系所:國⽴⾼雄師範⼤學英語學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