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千里迢迢跑到福建
就為了看惠安美女
惠安女是惠東半島海邊的一個特殊的族群,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也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她們的服飾,也深深地影響著周邊的鄉鎮。據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
惠安女的特殊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較大、重,邊沿稍有彎曲;後者斗笠較細、薄、輕、小。後者也蒙上頭巾,但頭巾上綴有紅色小花蕾,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的兩側,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黃色竹籃。在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婦女頭髮還留有劉海。
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髮型等作用。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穿著也都很時尚了。這樣有特色的服飾總有一天會成為歷史。
Tags:
Albums: 偏鄉文創玩法
Comment
(續上)第二,社會風氣的問題。儒家是非常重視「移風易俗」,主張「同風俗,一道德」。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毛詩序》說「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風俗在儒家看來是衡量一個社會最最重要的標准。
實際上儒家這個思想,我曾經在有關文章指出,是基於對中國文化習性的一種洞察。那就是說,在中國這個社會,當一種強大的風氣形成後,再健康的社會制度都可能運轉不靈,再完備的法律規范都可能百孔千瘡。所以要改造中國,往往就要從改造風氣做起。
今天全社會的人心腐爛、道德淪喪、日常生活缺乏起碼的安全感,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社會風氣問題。我也曾經在很多文章裡說到,反腐敗不能夠完全寄希望於嚴刑峻法,很多學者都已經指出歷史上用嚴刑峻法來反腐,成功於一時、失敗於最終。腐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個社會太看重金錢。假如這個社會強大的拜金主義風氣能夠有所收斂和改變,不再普遍把金錢當作最重要的衡量標准,貪污腐敗的現象也會大幅度減少。
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當好好地去研究我們這個社會道德風氣敗壞的根源在哪裡。我認為至少有三個重要的根源:
(1)「文革」當中,包括1957年反右運動以來在歷次運動中鼓勵大家說謊,誰說謊說得天花亂墜、神乎其神,誰就能夠升官發財。當然不是誰有意讓大家說謊,但實際情況是人們被迫紛紛說謊。當說謊成為人民普遍慣有的行為,當說謊成為政治生活中的常態時,整個社會的良知已經麻木,整個民族的道德資源已被耗盡。順此下去,當然是什麼壞事都能幹出來。
(2)另外一個風氣敗壞的重要原因是,過去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太功利取向了,國家大力方針以「利」為導向,所以全民心領意會,一窩蜂地去逐利,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風氣,不擇手段地去坑蒙拐騙。儒家的義利之辨,今天看來越來越顯示出其深刻的現實意義。不去遵守,就會有報應。
(3)還有一個導致風氣敗壞的原因,當然是改革開放以來新型權貴階層的興起,給人民的示范意義至少包括:權貴們追逐私利、貪污腐敗,讓人民學會見利忘義;權貴們追求特權、壟斷機會,讓人們對正義缺乏信心;權貴們無德無能、喪失信仰,令下層人民不能心悅誠服。於是,既然通過正當、合法途徑無法與權貴們競爭,於是他們違法亂紀、無所不用其極,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4)最後一個導致風氣敗壞的原因,就是本來應該由各種宗教機構、民間書院或其他民間組織承擔的道德教化功能,被完全消滅光,取而代之的是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和行政化。經過幾十年的實踐,今天導致許多人對「道德」這個詞本身已經產生了足夠的反感和嫌惡,當然也不會再願意在生活中崇尚道德、追求道德了。因為時間關系,這個問題今天就不多講了。
第三,信仰的問題。一講到信仰很多人就會問,你是要我去信基督教,還是信儒教、道教、佛教還是共產主義?學生們常這樣問。然而,不要忘記了,在所有的主義信仰和宗教信仰的背後,應當有一個全民公共的信仰,那就是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信仰。對人的尊嚴和價值的信仰是所有的民族、所有的階層、所有的教派都可以接受的共同信仰。我們應當旗幟鮮明地去捍衛這個信仰,如果這個信仰建立不起來,反腐敗再徹底也沒用。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在他的心中除了金錢和女色之外,實在找不到任何讓他充滿激情和快感的事情了,找不到任何更神聖、更崇高的價值了,所以他不腐敗怎麼行,不鬼混怎麼行。
對於信仰的失落,今天我們應當要好好去反省和思考一個問題:怎麼樣找到全民都能夠接受的信仰,大張旗鼓地去宣傳和推廣它;能否把人的尊嚴和價值,作為我們這個民族整合起來的一個公共信仰?在這個公共信仰的基礎上,再談某種主義的信仰要不要去堅持,各種宗教的信仰要不要去接受的問題。
大家只要研究一下中華民族的歷史,可以發現,中國人自古至今很少把死後世界當作主要信仰,不從出發鬼神來理解人生的終極價值。過去中國人普遍相信鬼神,特別在民間,但也一般來說不會把鬼神當作生命的理想形態或生命價值的終極根源。中國人不像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正教等之中那樣,把「神」當作一切價值之源和一切存在之本。那麼中國人在儒、道、釋「三教」中獲得的是什麼樣的信仰呢?其實就是對於人性尊嚴和價值的信仰。這就是《周易》「生生之謂易」、孔子「古之學者為己」、孟子「盡心知性知天」的精神。所以我說我們在信仰問題上,還是要回歸國學,從中國文化自身的傳統出發來談信仰重建問題。一個民族沒有普遍接受的公共信仰是就沒辦法整合全民同心同德去做事,喚起人心安分守己去生活。(下續)
(續上)第四,中國要建成一個真正文明的社會,確立行業價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行業價值是社會道德的重要「蓄水池」,是抵擋一個社會惡劣風氣的中流砥柱。什麼叫做行業價值?比如說,一個小孩子出於好奇,問山的那邊是什麼、大海的後面是什麼、太陽升起的地方後面是什麼等等。這種好奇之心,並不是由於愛國或找工作等任何外部原因。但是順著這種好奇之心,長大了也可能會成為一個天文學家或物理學家。
人們熱愛科學,從人性基礎的角度來講是因為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世界級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牛頓、伽利略之所以成為世界級的科學家,就是因為從小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且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假如我們把歷史上所有的科學家都打扮成愛國的典范,說這些人在歷史上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就是為了給中華民族爭光,就是因為愛國,他們都是因為愛國才成為科學家的。一個科學家愛國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一定能夠給自己的祖國掙光。
但是,如果我們把愛國當成是科學研究的主要動力,要人們出於這樣一種政治性或者國家民族的目的來追求科學,實際上科學真正的基礎反而被掏空了,因為科學真正的基礎在於滿足人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你不能夠說牛頓是因為為了給英國人民爭光才成為了牛頓力學的發明者,你不能說愛因斯坦是為了報效德國,為了把德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奮斗,才成為愛因斯坦的。恐怕不好這麼說的。換言之,假如愛因斯坦從小就是為了報效德國,為了把德國建成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奮斗,他是不是能成為愛因斯坦,恐怕還是個問題。
我們強調愛國固然沒錯,但是我們一定要尊重行業價值,每一個行業有它自身獨立的基礎,有它自身獨立的邏輯,而這個邏輯基礎在於人性的深處。一個行業的生命力在於人們從自己人性的邏輯出發,在這個行業找到了自身潛能發揮的空間,所以這個行業對它來說才是比生命還要更加寶貴的,這個行業才是它可以安身立命的基礎。假如我們把所有的行業都理解為圍繞著一個愛國這個目的,或圍繞著一個至高無上的原則而存在,那麼這個行業自身在人性深處的基礎反而被漠視,如此這個行業是不可能真正繁榮的。越是想為國爭光,你越是出不了世界級的科學家,越是爭不了光。
從今天社會現實的角度講,破壞行業價值基礎的除了有政治因素之外,還有經濟因素。那就是金錢主導一切,金錢收買人心。比如說足球是大家都很喜愛的,一個小孩子從小喜歡踢足球,他並沒有想到是不是可以掙大錢、出大名,他就是喜歡。每個人只要參與到這項活動裡面,這個行業對於他的價值就是不言而喻的,那些世界級的球星也就是因為把這個行業原則堅持到底,把自己人性的潛力發揮到底,才成為世界級球星的。但是假如一個運動員被告知這場球他只能輸不能贏,輸一個球得幾十萬,他就不可能暢快淋漓地去踢球了,他必須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足球對於他來說本來是富有意義的一項活動,現在就變得沒有意義了,換言之足球這個行業的價值被金錢掏空了。
當一個行業的價值被掏空,行業從業人員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將沒有敬畏、沒有崇高感和神聖感,不可能把它當作比自己生命還要寶貴的東西來愛惜,所以行業的規則可以隨意地踐踏、隨意地破壞,行業永遠不可能自主地建立起來。
儒家特別強調社會的自治,因為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什麼事情都由政府包辦是不可能的。儒家在歷史上講孝道,而這個孝道實際上是在強調一種社會的自治,至少是非常有利於社會的自治。古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家族裡面,讓每一個家族自己管理自己,每個家族把自己管好了,天下就太平了、就安定了,國君就少操心了,這是對統治天下最好的方式,幹嗎不去采用呢。所以中國古代的帝王都很聰明,都非常尊重儒家的孝道思想。
以古喻今,雖然我們今天不是主要生活在家族裡面,但是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行業-社會空間裡。如果每一個行業都自治了,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基礎,人們就都在自己的行業裡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了,這個社會也就安寧了、太平了,對統治者來說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情。
行業價值的缺失是我們今天必須要非常認真面對的大問題,能夠決定中華民族能不能建成一個偉大的文明國家,能夠決定中國各行各業可否真正走向繁榮、領先於世界、給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我們能不重視嗎?
(摘自:方朝暉:文化軟實力之我見;見:愛思想 2018-06-19;本文原為在武漢大學「國家文化軟實力高峰論壇暨《文化軟實力研究》創刊發布會」上的發言,2016年6月5日,這裡有修訂)
延續閱讀:
福建惠安美女文創
行行業業祖師爺
李延年 一代華團領袖
企業檔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
《藝頻道》電工達人
一帶一路·札記
錢學森1984年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
人的思維除了有自己能夠控制的意識以外,還有很多所謂下意識,是人腦子不直接控制的。比如人走路,開步走是人腦控制的,走了二、三步後就「自動化」了,腦子並不去想該怎麼走。要拐彎了,又控制一下。
所以,人確實有很多意識是沒有經過大腦的。這是另外一個科學部門即人體科學要研究的。思維科學是要研究人能夠控制的一路意識。
以前我按照習慣,把一個人的思維分成三種,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感)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這只是說從思維規律的角度來說,有這麼三種。但是,不排除將來會發現這樣劃分不合適,或許還有其他類型的、具有不同規律的思維。
另一方面實際上人的每一個思維活動過程都不會是單純的一種思維在起作用,往往是兩種、甚至三種先後交錯在作用。
比如人的創造思維過程就決不是單純的抽象(邏輯)思維,總要有點形象(直感)思維,甚至要有靈感(頓悟)思維。所以三種思維的劃分是為了科學研究的需要,而不是講人的哪一類具體思維過程。
這三種思維學都是思維的基礎科學,也可以合稱之為思維學。在下面還要提出另外一門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社會思維學。
(l)社會思維學
人的思維是不是集體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要認識客觀世界,不但靠實踐,而且還要利用過去人類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什麼知識都不用,那就回到了l00多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那裡去了。
所以人的思維質量的好壞,一是靠社會實踐,二是靠知識。知識是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所以人的思維是集體的。
從學術討論對人的啟發作用這個角度來看,也是如此。在西方,16世紀初N·哥自尼(1473一1543) 在天文學上有很大貢獻,提出了日心說。據說他得益於他所在波蘭大學裡有一個互助學術組織,大家相互促進,所以他才有那麼大的成就。
【何按:似指玫瑰十字會,光明會、共濟會的學術組織。】
王炳照同志在《光明日報》1983年8月26日上撰文說,在南宋淳熙二年,呂祖謙在江西信州主持「鵝湖全會」,由朱熹和陸久淵等講論為學之道,辯論甚烈,首開「講會」之先河。
(原題:1984年錢學森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2021-07-05 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下續)
(續上)這篇文章裡還說,講會有規定,各種意見都可以講,不同意老師的意見也可以講,老師不能罵學生。還有一條是不准在會場之外吹冷風。違反這些規定者,下次不許參加,這是很嚴肅的! 既活潑,又嚴肅。南宋淳熙二年,即公元1175年,比西方的學術討論會還早三百多年呢!
當然,中國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據我個人體驗,在國外,哪一個學術中心學術討論搞得好,這個中心的學術成果就多。所以人的思維是集體的,不完全是一個人的,它受集體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類發展中意識是逐漸由感性意識轉向理性意識,由具體的意識轉向腦象的意識,由集體意識向個體意識發展,這一點很有意義。這就是說,在人類的早期,個體意識幾乎是沒有的,都是集體的。在觀察人類社會組織進展中發現,人類進步了,才逐漸出現個體意識。
這可能是一門新的學科,社會思維學。它當然跟社會心理學等等都有關係。我們研究思維科學的,也要研究社會思維學,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不研究不行。
(2) 抽象(邏輯)思維學
首先必須說明,我們在這裡講的邏輯,是人的思維規律,而不是作為哲學涵義的客觀世界發展運動的規律,那將包括因果關係等不屬於抽象思維學的內容。哲學內的辯證法也是講客觀世界的發展運動的,也不屬於抽象思維學。
我們在這裡講的抽象思維學,也有些同志認為可以直接稱為邏輯思維學,但我覺得仍然稱作抽象(邏輯)思維學為好,因為抽象思維比邏輯還廣闊些。就是說,抽象思維學裡面的邏輯思維比我們常常說的數理邏輯似乎更廣泛一些,譬如說多值邏輯,數理邏輯碰到多值邏輯,結構就要變了,如所謂量子邏輯。
這種變成符號化的數理邏輯,碰到各種不同的情況,它的結構就變化了。也還有其它邏輯,比如所謂模態邏輯(Modal Logic)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我們研究抽象思維學是不是可以研究抽象思維與數理邏輯的關係? 這是一個問題。
抽象思維中還有辯證思維,有的同志稱之為辯證邏輯。「辯證邏輯」是什麼? 講講道理比較容易,具體運用就不那麼容易了,用不好會犯錯誤,原因是沒有形成規律。
作為思維科學基礎的辯證思維理論如何進一步規律化,也是抽象思維學的一項艱巨研究任務。
關於這一點,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何新同志發表在《自然辯證法通訊》1986年第6期上的「論進化分類學的辯證概念關係」一文中得到啟發,我想如果把集合論的二維平面Venn圖加以發展,引入時間,形成三維的結構,成為枝幹有粗細的「樹林」,也許有可能引出「數理辯證邏輯」,把辯證思維嚴格地規律化。到那時才能真正進入抽象思維學。
再有一點,就是形象地講,抽象思維好像是線型的,或者分核型的,這是它的特點。這聯系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電子計算機。因為一切邏輯思維的東西都可以上電子計算機,都可以用電子計算機來代替人的勞動。現在電子計算機的最大作用就是如此。也就是說,他可以代替人的抽象思維,但不能創新科學技術。
不久前朗歐華司志說了一段話,對我很有啟發。他說圖靈機(Turing Machine)就是這麼個東西。
我一想,對了。許多同志把圖靈機講得神乎其神,實際上,圖靈機是代替不了人的,因為圖靈機能夠做的,就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這一套。
人類思維比這個范圍大多了,我們搞思維科學的必須明確這一點。圖靈(Turing)有貢獻,但是我們把圖靈機說得那麼敞闊,也不應該。
(3)形象(直感)思維學
再就是形象思維或叫直感思維。這個問題,以前我從實踐當中有些體會,那時候我沒有什麼理論,僅是朴素的感覺。
技術科學是把基礎科學應用到具體的問題當中去,這裡不完全是邏輯推導、演算。因為要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是很複雜的, 要在複雜的現象裡抓住要害才行。抓不住要害,就無從做起。
那麼要害問題到底是什麼呢? 它是在東面還是在西面呀? 如果它本來在東面,你往西面去攻,攻了半天白攻了。而且, 既然問題是複雜的, 你就不能一口吞下去,得一口一口地咬。往那兒咬,從何下手? 這就是要對研究對象有—個認識。至於認識是怎麼來的?那時我也說不清楚。
再有一點是, 我那篇文章講,工程師處理問題、別人看來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譬如總工程師最後下了決心,大家就這麼幹。一幹對了,究竟怎樣對的? 為什麼要這樣幹? 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在當時,我說的是總工程師。實際上,戰爭中的指揮員,都是這樣的人物。他有豐富的經驗,他把地形一看,形勢一估計,決心就下了。參謀們可能向他提了很多方案、建議,他說不行,就這麼打,別人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但是仗打勝了,說明他是正確的。
關於這個問題, 張光鑑同志有個理論,叫相似論, 是探討相似在科學技術思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規律。
大家可以進一步研究, 形象思維中相似是個因素。我覺得,這裡頭最根本是形象思維,或者叫直感思維。這個形象思維好像跟抽象邏輯思維的路子不一樣,抽象邏輯思維是一步步推下去的,是線型的,或者是交叉型的。而形象思維常常連一點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似乎覺得它是不是面形的、二維的,而不是一維的?
去年,美國科學家麥克林托克 (B. Mc Clintok) 獲得諾貝爾生物學獎。她是專門研究玉米遺傳學的,在40年代, 她曾預見到染色體中遺傳基因內的「轉座因子」(transpo-sition elements)。當時,她的理論是整個遺傳學界中能接受的。(下續)
錢學森1984年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續)
到了50年代以後,脫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結構才搞出來, 到7O年代末期在細菌中發現了「轉座子」(transposon),才證明麥克林托克在4O年代末提出的理論是正確的。
但在40年前, 大家頭腦裡不可能有今天的分子遺傳學概念,而她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那當然不完全是科學推理。她的工作方法也似與眾不同,有時候,她一個人想問題,跑到樹蔭底下捉摸,冥思苦索。
她在獲得諾貝爾獎金後說:「我這麼多年來,確實得到許多愉快的經歷,我的經歷就是問玉米,要玉米給我解決問題。我給玉米出題,然後我就等著,從玉米生長的表現得到回答」。她認為,她跟玉米的關係好像是朋友關係,可以對話似的。所以,很難說她那些工作完全是依靠抽象(邏輯)思維。
我們既要認識到經驗的重要性,又不要犯經驗主義的錯誤。在運用經驗時,切忌硬套,死抱着過去的老經驗不放。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毛病恐怕還很多。
所以,我們在運用經驗、形象思維或者相似論這樣一些概念時,要有一點警惕性,弄不好是會犯錯誤,變成經驗主義了,變得思想很保守。所以我以為如何正確運用「類比推理」是個問題,要是機械地運用這種類似推理,就要犯錯誤,就會變成套框框。
反過來講,人認識客觀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維,而不是用抽象思維。就是說,人類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到抽象。比如,小孩子的思維也是認形象思維開始,然後到袖象的,你跟很小的小孩子講道理是講不通的。
一般講,語言先於思維,是指抽象思維而言的,形象思維是在語言以前就有的。
這樣說來,形象思維應該是我們當前研究思維科學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因為它這麼廣泛,涉及到人類很大一部分知識,很大一部分精神財富,但我們現在對它卻不怎麼了解。
首先在心理學方面,現在興起來的認知心理學,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認知心理學也涉及到模式識別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認字,人認字的本事大得很,寫得很潦草的字,也難不住人。用機器去認,就不行了。
其次還有語言問題。入聽話的本事也是很大的,比如我在這兒講話,即便我的話裡毛病很多,可能文法也不對,還有些語氣詞夾在裡頭,但大家可能都聽得懂。一個人的口音很重,也可以聽懂。要是機器,就不行。這裡邊是不是有個形象思維的因素?
第三個方面是人工智能,什麼計算機下棋呀,專家系統呀等等,這裡問題就更多了。對於一位熟練的人來說,那是沒有問題的,他覺得該這麼辦就這麼辦。但是,他是怎樣做出決定的?
為什麼一下子就看得那麼清楚,這是不是跟形象思維有關係? 因為,可以肯定的一條是,那不完全是推理。
再者,中國科技大學的陳霖同志認為,圖象或者模式識別跟圖形的拓朴學有關係,是一個整體分析問題。過去,不用拓朴觀點,不用整體分析觀點的路子可能走錯了。這個概念是陳霖同志在美國提出來的,很受重視,這可能是一個新的途徑。當然它聯系到視覺的生理心理學問題。
必須指出,生理學家、腦科學家們對視覺確實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人的視覺是很複雜的,研究了這麼長時間,也出了不少成果,但是直到觀在,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這不是指光的信息是怎麼進去的,而是指人腦是怎麼處理這個信息的
比如熟練的外文打字員,為什麼打得那麼快? 如果程序是:人看到一個宇,然後反射到腦子裡,再由肌肉去控制手指頭,那就慢得多了。實際上,這裡面是個什麼關係? 所以在視覺生理心理學方面,有很多材料可能對於我們研究形象思維學是有幫助的。我們要吸取這方面的成果。
第四是文藝理論、美學,這當然跟形象思維有密切關係,不少同志從前說,文藝只有抽象思維,沒有形象思維。後來毛澤東同志說還是形象思維。
第五,就是人體特異功能。人體特異功能怎麼跟形象思維有關係呢? 因為從已經做的一些實驗來看,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耳朵認字,或者認出密封在裡面的東西,這個過程是很複雜的。
第六,聯系起來,還有個做夢的問題。人在醒覺時得不到對問題的答案,可以在夢裡得到,在夢裡怎麼得到答案的?
夢裡的情況都跟形象有關係。再者,跟做夢有很密切關係的是靈感。我們這兒說的是形象思維,不是靈感恩維,但是靈感思維裡的一些觀察結果,將會有助於我們研究形象思維。關於靈感問題,我在後面還要講。
第七,最後一點,就是心算神童,這些人的情況是很有意思的。在前不久我見到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的王守覺同志,他對我們國家的一位心算神童史豐收曾進行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他認為,史豐收所以算得那麼快,是他腦子裡記住了一些具體的數值計算結果,他有個很大的儲存庫。
以上我說的恐怕還不全,我的意思是,要綜合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加以整理,把它構築成一門形象思維的學問,形象(直感)思維學。當然,在運用這些素材時,我們要采取嚴肅的態度。
我建議把形象(直感)思維作為思維科學的突破口。因為它一旦搞清楚之後,前科學的那一部分、別人很難學到的那些科學以前的知識,即精神財富,都可以挖掘出來,這將把我們的智力開發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原題:1984年錢學森在全國思維科學大會的講話;2021-07-05 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
【附注:1984年8月,在北京國防科工委遠望樓賓館召開了全國第一次思維科學研討會。會議召集人錢學森院士,成立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備組。錢學森,高士其,李莊,吳運鐸任顧問,張光鑑任組長,田運任副組長,兼北京學術活動中心的負責人。見84年8月12日的《光明日報》頭版頭條。】
盧明森·錢學森與思維科學
(本文作者:盧明森;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應用文理學院,北京 100083;原載《中國工程科學》 2002年 第4卷 第2期;頁碼 8-15;收稿日期: 2001-11-28 修回日期: 2001-12-14 發布日期: 2002-02-20;關鍵詞:認知科學 ; 思維科學 ; 抽象思維 ; 形象思維 ; 創造性思維 ; 模式識別)
摘要:文章分析了錢學森倡導建立思維科學的背景和必要性,介紹了錢學森關於思維科學研究的對象、基本道路、思想來源的一系列論述,闡述了錢學森倡導建立的思維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11個大部門之一,它包含基礎科學、技術科學與工程技術三個層次,分別介紹了各個層次近20年來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思維科學是錢學森院士在20世紀80年代初倡導建立的一個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並列的科學技術部門。在短短的20年中, 雖然其理論體系尚在建立中, 但已經參與了一些國家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並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管理、教育改革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的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已成為各個方面競相研究的熱點。這是錢學森為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做出的又一貢獻。
1 倡導建立思維科學的背景
錢學森倡導建立思維科學並不是孤立的、偶然的, 而是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革命的迫切需要, 既有廣泛的國際背景, 又有自身深厚的基礎與國內根源。
1.1認知科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的經驗教訓
認知科學是以電子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為其物質、技術基礎, 以計算機與人腦相類比為其前提的。它有兩個基本假設:物理符號系統假設與啟發式搜索假設。前者認為, 任何系統, 如果具備輸入符號、輸出符號、存儲符號、復制符號、建立符號結構與條件性轉移這六種功能, 就表現出智能;反之亦然。
後者認為, 一個要求具有一定智能加以解決的問題, 要通過在一個問題空間 (即問題表達) 中, 用有選擇的搜索加以解決。這是認知科學的兩塊基石。著名認知科學家H. Simon教授則進一步地將其概括為: 認知科學 = 認知心理學 + 人工智能。其中, 認知心理學「著重研究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建立人的認知模型」; 人工智能「著重研究如何運用人的知識經驗使機器、首先是計算機智能化。」[1]
錢學森對認知科學的發展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第一, 近30年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表明, 它引起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 能夠模擬、代替人的部分思維功能。第二, 計算機之所以能夠模擬人的部分思維, 是因為邏輯學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 總結出很多抽象思維的經驗教訓, 發現了一些規律。因此, 只要能夠講清道理, 進行形式化的思維活動, 都可以由計算機來模擬。
第三, 認知科學的路線與方法有嚴重缺陷, 特別是一些強人工智能學者, 把人的精神看作是「肉體的電腦」, 把思維等同於算法, 甚至認為只要算法、程序足夠複雜, 痛苦與快樂、對美麗與幽默的鑑賞、意識與自由意志就會自然地湧現出來[2]。顯然, 其方法論屬於還原論, 其世界觀是機械唯物論。
第四, 物理符號系統所處理的僅僅是符號, 現有計算機所模擬的僅僅是初級抽象思維, 還無法模擬高級抽象思維, 因為受現有計算機結構與功能的局限, 以及對高級抽象思維——辯證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性思維還缺乏研究, 還沒有找到規律。根據這種認識, 他倡導建立思維科學; 為了與「認知科學」 (cognitive science) 相區別, 他認為用「思維科學」 (noetic science) 更確切。
1.2新一代計算機提供現實動力與具體實踐
1981年10月, 日本正式宣布要用10年時間研制第五代 (即智能) 計算機, 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錢學森敏銳地指出:「這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信息: 到21世紀, 一個國家要能在世界上站得住, 就必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3]他把第五代計算機的研制作為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現實動力與具體實踐。
1984年8月3日, 錢老指出, 日本人考慮的第五代計算機所包含的新內容主要就是圖像識別系統, 這就突破了單純邏輯思維的框框, 包含了形象思維的因素。但是, 人類對形象思維還缺乏研究, 這是思維科學研究面臨的最大問題。
1985年5月26日錢老批評國際上第五代計算機研制中存在的嚴重忽視理論的傾向, 提倡理論聯系實際, 指出「智能機和人工智能的理論就是思維科學。……而思維科學的發展也恰恰要靠智能機、人工智能的工作。我們也可以說用思維科學來指導智能機的工作, 又用智能機的發展來推動思維科學的發展」[3]。
1990年10月4日錢老在給戴汝為的信中進一步明確, 「我們的目的是設計制造能代替一部分人的腦力勞動的智能機」;「智能機是現在及今後50年我國的尖端技術」。「智能機和人工智能是工程技術, 屬思維科學的應用層次; 而上面提到的知識系統或知識系統學則屬應用科學, 是思維科學的中間層次; 所以智能機的工作最終也將有助於思維學的研究, 思維學屬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層次」[4]。
注釋
1 錢學森1993年1月3日給李德華的信
1.3深厚的科學藝術修養提供堅實的文化底蘊
錢學森不僅具有豐厚、扎實的自然科學功底, 而且參與了大量的工程實踐, 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高瞻遠矚, 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分析、處理科學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各種問題, 善於總結實踐經驗, 並上升到理論。他還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對西方音樂有良好的修養。這就為他倡導建立思維科學, 重視形象思維與靈感, 把形象思維作為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 提供了豐厚的底蘊。
從20世紀30年代「形象思維」的概念傳入我國開始, 到80年代初, 已經進行了三次討論, 特別是50—60年代的討論, 多數人都已承認形象思維的存在。這不僅為他提供了認識基礎, 而且也為他倡導建立思維科學打下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把形象思維從文學藝術領域擴展到科學技術、教育等領域, 從而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是錢老的新貢獻。
2 思維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道路與思想來源
錢學森在1979年4月23—24日給中央黨校所做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報告中, 明確提出:「我們要把邏輯學擴大為思維學, 包括一部分我們已經研究得很多的而且很有成績的邏輯思維, 還包括其他的人的思維過程。這在外國已逐步地引起重視, 他們是從搞機器人、人工智能這個方面考慮的。搞人工智能、機器人, 就要搞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的理論。這個理論, 他們叫認知科學。我們用『思維學』可能確切一點, 就是包括邏輯思維, 也包括其他的各種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等等, 研究它們的規律。」這些論斷奠定了思維科學的理論框架、研究方向與基本道路。《哲學研究》1980年第4期首次發表了他的文章「自然辯證法、思維科學與人的潛力」。在後來的一系列文章、講話與書信中, 錢老進一步充實、完善了思維科學的思想, 並逐漸形成體系。
2.1建立思維科學的動力與思維科學的研究對象
錢學森在第一篇關於建立思維科學的文章中, 明確指出:「現代科學技術的實踐, 正預示著更重大的變革: 思維科學的出現。」「引出這項變革的是電子計算機。」後來又反復強調「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5];「智能機的出現也將是一次技術革命」[6]。
錢學森早期提出的思維科學的研究對象, 主要強調三個方面: 第一是強調有意識、自己能夠控制, 自己不能控制的下意識不屬於思維科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是強調「思維形式而並非思維內容」, 「思維規律而不是其具體過程和結果」[7]; 第三是強調思維是意識的一部分, 「不能把比思維更廣泛的意識放到思維科學部門中來探討[1]。後來, 針對國外把感覺、知覺、記憶等作為重要研究內容, 國內有人把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等作為思維的環節、過程, 納入思維科學, 以及有些人常常混淆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腦科學的界限等情況, 1995年錢老對思維科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重新做了界定, 指出「我們要進一步分清什麼是人體科學, 什麼是思維科學。……所謂感覺和知覺都是人體科學中神經心理學要研究的領域……。只處理所獲得的信息, 那才是思維學的研究課題」。「思維學是研究加工信息, 而不是研究如何獲得信息, 那是人體科學的事」。「思維學的任務就是怎樣處理從客觀世界獲得的信息」[4]。
2.2思維科學的研究道路
關於思維科學的研究道路, 錢學森的認識是發展變化的。1981年初他認為, 一條途徑是比較古老的心理學的方法: 人自己內省, 即自己考察自己的思維過程; 另一條途徑是微觀的方法, 即從神經元入手的腦科學方法。到1983年, 隨著對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認識的提高, 將思維科學的研究道路調整為: 一條是腦科學的路, 從微觀上弄清神經元在思維中的活動機制, 這雖然是根本之路, 但在短期內卻不可能有突破, 「所以要開辟第二條途徑, 要用電子計算機來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 也就是試著改變電子計算機的操作運轉程序, 直至電子計算機也能出現如同大腦的功能, 盡管還是局部的功能」[1]。
1984年全國首屆思維科學研討會肯定了第二條研究道路。後來, 錢老反復強調這條道路的重要性。1987年2月28日他說:「從1984年後這三年看, 我們在那個會上討論的結果還成立, 即從人腦結構開始發展我們的理論是行不通的, 那太難了。我們希望腦科學發展快點, 但不得不說我們不能靠他們。那怎麼辦? 我們還有一條路, 就是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 思維學的路, 也就是從宏觀而不是從微觀, 不從腦神經細胞做起。思維學就是要從宏觀開始找人的思維的規律, 研究這個規律。這個規律你怎麼驗證? 不能愛怎麼說就怎麼說, 你必須按這個規律做出機器, 如果這個機器果然有人的思維的功能, 你就對了。……這是我們1984年那個會的結果, 說發展思維科學, 要同人工智能、智能機的工作結合起來。」[8]5月16日再次明確指出:「原來我強調的, 是從實踐提高, 實踐是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 特別是人工智能、智能機。從這個發展出發, 在理論上提高, 上升到思維學。」[4]
「思維科學要走人工智能和智能機這樣一條路」[3], 是錢學森倡導建立思維科學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基本觀點, 也是他為思維科學研究確定的正確道路。
2.3思維科學的思想來源
錢學森在反復強調從人工智能的發展, 智能機的研制中總結經驗, 上升到理論這條根本道路的同時, 也很重視其他方面的思想來源。其中, 一是邏輯學, 一是我國古代的文學藝術。
[ 6 ] 錢學森.關於「第五代計算機」的問題[J].思維科學, 1985, (2) :9~10 鏈接1
[ 7 ] 錢學森.1980年7月1日致吳廷嘉、沈大德的信[J].中國社會科學, 1980, (6)
[ 8 ] 錢學森.關於思維科學的研究[J].思維科學, 1987, (3) :3, 4
(續上)他認為, 在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思維學中, 只有邏輯學對抽象思維的研究比較成熟。能夠用數理邏輯形式化的思維活動都可以由計算機來模擬, 因此一再強調要重視邏輯學。他在「北京地區第一次思維科學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說:「我認為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演化來的。……我們以前搞電子計算機時就已經犯了錯誤, 對數理邏輯不夠重視。……有個世界著名的軟件專家叫Dijkstra, 他說了一段心裡話:『我現在年紀大了, 搞了這麼多年軟件, 錯誤不知犯了多少, 現在覺悟了。
我想, 假設我早年要是在數理邏輯上好好的下點功夫的話, 我就不會犯這麼多的錯誤。不少東西邏輯學家早就說了, 可我不知道。要是我能年輕20歲的話就要回去學邏輯。』我看這是經驗之談, 說明搞技術沒有理論指導是不行的, 而我們研究思維科學要從哲學的邏輯學吸收營養。」[9]他在給搞人工智能工作的同志的信中, 一再提醒要重視現代邏輯學、特別是模態邏輯的發展, 要吸收邏輯學家參加課題研究。
錢老一直關注文藝理論工作者關於形象思維的探索, 認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是研究形象思維的豐富源泉。在北京地區第四次思維科學研討會上的講話中, 他說:「研究形象直感思維, 我最早說的一個途徑是計算機、人工智能和智能機; 上次講, 還有一點辦法, 即從邏輯去研究, ……。現在想研究形象直感思維, 再找個來源, 那就是文藝詩詞。」「我們要研究形象直感思維, 恐怕要回過頭去, 對文藝詩詞要下點功夫。」[4]錢老1994年9月18日在給戴汝為、錢學敏的信中明確指出:「既然文學創作中要運用抽象 (邏輯) 思維、形象 (直感) 思維和靈感 (頓悟) 思維, 那我國幾千年古老的文學作品不就是三種思維的結晶嗎?那我們為什麼不從中國的賦、詩、詞、曲及雜文小品中學習探討思維學呢?它們是最豐富的源泉呀。」他以對聯為例作了具體分析:「從思維學角度看, 對聯的過程是: 出聯的上聯是給出一個結構, 請應聯的下聯人按此給定結構去找零件, 字、詞填入這個結構, 思維就在於搜索思想庫找材料。這就是對聯答對聯的思維學——搜索入結構。」「所謂形象 (直感) 思維則是與上述答對聯相反的: 有材料, 但無結構。思維的任務是找形象, 即結構。相反, 不也相成嗎? 我們總結中國極為豐富的對聯文學, 不能為研究形象 (直感) 思維做貢獻嗎?知道形象 (直感) 思維是從零碎材料找結構不就是一個開端嗎?從思維學的角度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是值得的。」[10]
3 思維科學的體系結構與基本內容
錢學森把思維科學作為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11大部門之一, 包括三個層次: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 它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橋梁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思維科學的體系如圖1。
圖1 思維科學體系結構Fig.1 System structure of noetic science
3.1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層次
1984年前後錢學森認為, 思維科學的基礎科學包括思維學與信息學, 並著重對思維學進行反復的分析與說明, 指出思維學由抽象 (邏輯) 思維學、形象 (直感) 思維學、靈感 (頓悟) 思維學和社會思維學四部分組成。
關於抽象思維學, 他強調以下基本觀點:
1) 人類對抽象思維研究得最早、最充分、比較成熟, 找到了一些規律, 形成了邏輯學。這是電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理論基礎, 能夠用數理邏輯形式化的抽象思維, 計算機都可以模擬。這是馮·諾依曼式計算機的最大成功。
2) 抽象思維只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形態, 批駁了「人的思維, 就是邏輯, 就是抽象思維」的觀點, 指出「這在我國是很有影響的, 許多人就是抱住這點不放, 並搬出經典著作來作為根據」。其實, 「把人的思維僅僅看成是抽象思維是不對的」[1]。
3) 邏輯學屬於抽象思維學, 尤其是數理邏輯, 但它的范圍比較窄, 僅僅限於形式邏輯;抽象思維學要比數理邏輯廣泛得多, 「抽象思維中還有辯證思維」[1]。
4) 人工智能必須吸取忽視邏輯的教訓, 堅持以邏輯學——數理邏輯為理論指導, 注意邏輯學的新發展。
錢學森把形象思維學擺在思維學的突出地位, 作為思維科學研究的重點與突破口:
1) 在錢老倡導建立思維科學之前, 形象思維問題只在文學藝術領域內討論。1979年版《辭海》把「形象思維」理解為「藝術思維」。錢老則認為, 形象思維是全人類普遍使用的與抽象思維相並列的基本思維形態。1981年初錢老明確指出:「形象思維不但文藝工作者使用, 其他人包括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也經常使用。」[5]這就把形象思維從文學藝術領域擴展到人類的全部思維活動, 尤其是科學技術領域。這對思維科學的建立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 在人類認識的發展史上, 形象思維早於抽象思維, 是錢學森反復強調的基本觀點。他說:「人認識客觀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維, 而不是用抽象思維。就是說, 人類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到抽象。……從人的發展來看, 一般講, 語言先於思維, 是指抽象思維而言的, 形象思維是在語言以前就有的。」[1]
3) 把形象思維與人們「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實踐經驗、體會聯系起來, 認為這些實踐經驗、體會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抽象思維無法說清楚;如果找到形象思維的規律, 就可以「把前科學的那一部分、別人很難學到的那些科學以前的知識, 即精神財富, 都可以挖掘出來, 這將把我們的智力開發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1]。他同時提醒, 在運用經驗、形象思維等概念時要有點警惕性, 弄不好就會犯錯誤, 變成經驗主義。
[ 1 ] 錢學森主編.關於思維科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8, 21, 22, 24, 131~133, 137, 141, 151, 199
[ 5 ] 錢學森.系統科學、思維科學與人體科學[J].自然雜志, 1981, (1) :5, 6, 9 鏈接1
[ 9 ] 楊春鼎.形象思維學[M ].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7.185, 190
[10] 錢學森.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135~137 鏈接1
4) 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不同, 「抽象思維比較簡單, 一步一步推論下去, ……可以說是線型的。而形象思維呢?……不是線型的, 是多路並進的; 不是流水加工, 而是多路網絡加工」[9]。「所以不宜把形象思維納入抽象思維的路子; 而這個毛病是容易犯的。我以為形象思維似重在整體, ……。豐富的實踐及知識是形象思維的基礎, 這與抽象思維很不一樣」[11]。
5) 形象思維對智力開發具有指導意義, 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智能機的研制直接相關。人工智能與智能機所面臨的主要難題就是以形象識別為基礎的形象信息的加工處理問題, 如果找不到形象思維的規律, 那麼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就難以前進。錢老指出:「思維科學的研究, 我仍然以為其突破口在於形象思維學的建立, 而這也是人工智能、智能機的核心問題。因此, 這也是高科技或尖端科學技術的一個重點。我們一定要抓住它不放, 以此帶動整個思維科學的研究。」[4]
靈感思維是錢學森在倡導建立思維科學過程中,提出的一種不同於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新的思維形態, 並把靈感思維學作為思維學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他充分肯定了靈感在創造性思維中的作用。他認為, 不論文藝工作者還是科技工作者, 要創造、要突破, 得有靈感;靈感出現於大腦的高度激發狀態, 高潮為時很短暫, 瞬時即過; 它與潛意識有關, 在潛意識裡加工, 而整個加工過程我們並不知道, 得到結果才與顯意識接通;它常是在半醒狀態下出現, 因為這種狀態下的思維活動框框少, 容易出現大跨度的飛躍。靈感並不神秘, 它也是來源於社會實踐, 沒有實踐經驗的小孩不可能產生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的靈感。錢學森關於靈感的這些思想, 不僅突破了以往的禁區, 破除了靈感的神秘性, 而且在我國近20年來出現了靈感研究的熱潮, 推動了創造性思維研究的深入。
社會思維是錢學森倡導建立思維科學過程中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有社會意識、社會心理, 那麼社會思維也就合情合理。社會思維學, 「要研究人作為集體來思維的規律, 它與集體的相互關係相互影響」。社會思維早就存在。我國南宋淳熙二年 (公元1175年) 就有「鵝湖之會」, 國外大資本家的參謀們也有社會思維, 他們要進行策劃; 至於各種學術討論會就更多了, 而且, 「哪一個學術中心學術討論搞得好, 這個中心的學術成果就多」。錢老還認為, 社會思維屬於系統學問題, 系統是有層次的, 「清一色的組織是出不了好東西的, 反而變成了閉塞」[1];「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工程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 , 就是以人-機結合的方法搞社會思維。由此實踐再上升為理論, 即社會思維學; 所以社會思維學的路子好像有了」[4]。「社會思維的規律用一句話, 就是我們黨的民主集中制: 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 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鵝湖之會』不也有幾條會規嗎? 那就是集中領導。而學生可以不同意老師, 那就是民主了」[12]。
錢學森關於思維學的思想, 在80年代中期以後, 隨著認識的提高而有所發展。在1995年3月16日給戴汝為的信中[4], 對思維學的內容與范圍重新做了界定:「思維學就只有3個部分: 邏輯思維, 微觀法; 形象思維, 宏觀法; 創造思維, 微觀與宏觀結合。創造思維才是智慧的泉源; 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都是手段。」「到今天, 我們對邏輯思維研究得最深; 對形象思維只是搞了個開端; 對創造思維則尚未起步。對思維學我刪去靈感 (頓悟) 思維、社會思維和特異思維, 加了一個創造思維。也把從前的抽象 (邏輯) 思維簡稱為邏輯思維, 形象 (直感) 思維簡稱為形象思維。」
錢老對思維學的重新界定, 澄清了許多模糊認識, 但在理解上有兩點應特別注意: 第一, 對靈感 (頓悟) 思維錢老一直都很重視, 只是對它在思維學中的地位卻一再降級, 最後於1995年將它從思維學中拿掉。這不是說靈感思維不需要研究, 只是不把它作為思維學中一個單獨的思維形態, 而作為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形式, 放到心理學中去研究, 因為它更多地涉及人的心理激發狀態, 特別是涉及潛意識問題, 人無法控制; 而思維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能夠控制的思維活動。第二, 把社會思維學從思維學中去掉, 並非社會思維不值得研究, 只是不再把它作為思維學中的一部分, 因為社會思維不是與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按照同一標准劃分出來的思維形態, 而是屬於在集體討論中相互激發狀態下的思維活動, 基本思維形態仍然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
3.2思維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
在錢學森的思維科學體系中, 技術科學是把思維學的基本理論應用於工程實踐的中間環節, 主要內容包括模式識別、結構語言學、數理語言學、情報學、科學方法論等, 見圖1。
錢學森非常重視模式識別問題, 認為「建立形象思維學要通過研究語言和識別圖形」。他說:「以前模式識別工作一直是用相關統計法, 也就是把圖形不同部位的數據 (色彩和濃淡) 用數理統計計算相關函數, 以相關函數的分佈來識別圖形。這個方法計算量非常大, 顯然不會是人腦用的辦法, 人腦識別圖形幾乎是瞬時的! 近年來模式識別已經轉入所謂語義法, 效果比統計法好。」[1]
錢老的學生戴汝為院士關於模式識別的研究與應用,就是在錢老的直接關懷與指導下進行的。他的研究成果浸透著錢老的心血。
[ 1 ] 錢學森主編.關於思維科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8, 21, 22, 24, 131~133, 137, 141, 151, 199
[ 4 ] 趙光武, 王 霽, 盧明森.思維科學研究[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Ⅰ, Ⅳ~Ⅵ, 597, 602~603
[12] 錢學森.1994年10月10日致曾傑的信[A].曾傑, 張樹相.社會思維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 鏈接1
(續上)模式識別原來是認知心理學研究人類認知的知覺過程的一個重要概念, 基本內容是將感覺信息與長時記憶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比較, 以確認它與記憶中的哪類信息有最佳的匹配。德國的涅曼教授認為, 對於簡單的模式, 識別指的是分類; 對於複雜的模式, 識別指的是描述。概括來說, 人的模式識別有兩個要點: 認知 (cognition) 與識別 (recognition) [13], 都與形象思維密切相關。用計算機進行的模式識別是對人的模式識別的模擬, 在西方屬於人工智能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則屬於思維科學中的技術科學。錢老認為, 國外的模式識別完全是用邏輯思維, 實際上, 模式識別不光是邏輯思維, 還有形象思維, 以及經驗的因素。
70年代初, 受日本實施的「模式信息處理計劃」的影響, 中科院自動化所的戴汝為、胡啟恆注意到模式識別的重要性, 尤其是用模式識別解決「人機接口」的誘人前景, 開展了模式識別的研究, 1974年研制出手寫數字識別系統, 用於信函自動分揀。80年代初, 戴汝為與普渡大學的美籍華人傅京孫教授合作, 開展了模式識別的理論研究, 建立了一種新的模式識別方法——語義句法模式識別方法, 即「語義法」, 更接近人腦模式識別的實際, 引起國內外的重視。1982年戴汝為向錢老匯報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錢老的指導下, 開辟了把模式識別與思維科學——特別是形象思維聯系起來的新的科研領域。在此基礎上建立的模糊屬性自動機為聯機手寫漢字識別系統的研制打下了理論基礎。
90年代以後, 在錢學森提出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論的指導下, 在完成一系列國家級重大科研課題的同時, 模式識別的理論與方法又有新的進展。例如, 針對人工神經網絡的特征選取方法、模擬形象思維子結構檢測器方法與模式識別中的「反向傳播」模型的缺陷, 提出了競爭學習算法;針對不同模式識別方法的適用范圍與局限, 提出了集成型模式識別方法, 從而使各種不同方法得以互補, 提高總體性能。
模式識別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在錢學森倡導建立的思維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是近20年來思維科學中技術科學層次的主要成就。
在技術科學層次上另一項重大成果是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方法論的形成, 這是1990年錢學森和于景元、戴汝為在「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及其方法論」一文中提出的。第一, 所謂「從定性到定量」, 不僅包含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而且是從形象思維的定性認識開始, 再到抽象思維的定量認識, 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符合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實際。第二, 「綜合集成」的內容, 既包括現有的一切知識, 也包括以往的所有知識; 既包括一般人的知識, 更包括各種專家的知識;不僅包括已經成文、形成理論的科學知識, 而且還包括尚未成文的實踐經驗與體會, 因此是「大成智慧工程」。第三, 在這個「綜合集成」中, 人機結合、以人為主是核心內容, 使人與計算機發揮各自的長處, 實現人機互補, 這是與西方認知科學強調把人排除在外的自主式計算機系統完全不同的路線。第四, 這是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實現知識創新的有效途徑, 其中, 發揚學術民主, 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 發揮集體思維的優勢, 是這個方法論的獨到之處。
3.3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層次
思維科學的工程技術是運用思維科學的理論直接改造客觀世界、解決具體問題和實踐性最強的學問, 主要內容有智能計算機研制、人工智能、計算機軟件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密碼技術、情報資料庫技術、文字學等, 見圖1。
新型 (智能) 計算機研制, 雖然要依靠物理元件的制造技術, 但是最根本的是設計指導思想必須以對思維、特別是形象思維的本質與規律的認識為根據, 在形象思維研究尚未取得突破以前, 不可能研制出真正的智能計算機。錢學森把智能機研制作為思維科學的一項工程技術, 把它與形象思維的研究聯系起來, 是很深刻的; 他倡導建立思維科學, 把形象思維作為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 就是為智能機的研制提供理論基礎; 同時, 也把智能機研制作為推動思維科學、特別是形象思維研究的動力與實踐, 二者相輔相成。
錢老非常重視新一代計算機的研制, 一再強調智能機的研制是現在和今後50年的尖端技術, 是我國21世紀的重大戰略問題。但是, 我們不要跟著外國人走, 要結合我國的實際走自己的路。1985年他明確指出: 所謂第五代計算機有兩種含義: a. 第二代巨型機; b. 第一代智能機[3]。「第二代巨型計算機比較成熟, 可以通過論證, 在一段時間後立即開始研制, ……第一代智能機, 根據前面講的情況, 現在還不成熟, 只能是預研, 但因為它重要, 要認真安排課題」[6]。錢老1992年在給汪成為的信中指出:「我不以為能造出沒有人實時參與的智能計算機。所以奮斗目標不是中國智能計算機, 而是人-機結合的智能計算機體系。」[14]國家「八六三」計劃306主題15年的實踐證明, 錢老的這些見解是非常正確的。「八六三」計劃306主題開始時, 由於「受『跟蹤性』的選題思路影響較深, 立項論證時慣於遵循『國外正在搞什麼』」, 因此1986年把主攻方向與外國一樣定為「智能計算機系統」。(下續)
[ 3 ] 錢學森.我國智能機的發展戰略問題———1985年5月26日在「全國第五代計算機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R] 鏈接1
[ 6 ] 錢學森.關於「第五代計算機」的問題[J].思維科學, 1985, (2) :9~10 鏈接1
[13] 戴汝為.形象 (直感) 思維與人機結合的模式識別[J].信息與控制, 1994, 23 (2) :76~80 鏈接1
[14] 王壽雲等.開放的複雜巨系統[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279~280 鏈接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