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愛墾APP:中國「新文創」的概念
中國「新文創」不(台灣部分)僅僅局限於傳統的文化創意產業,而是以數字化、科技化和全球化為基礎,提出了文化生產的新模式——
文化IP的開發與賦能:通過數字化手段將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IP,並進行多維度的開發,如影視、游戲、動畫、音樂等。
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引入文化創意產業,使得文化產品和體驗更加互動、沉浸式,推動「文化+科技」的創新。
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結合:一方面輸出中國文化到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將全球文化資源與本地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形成跨文化對話。
「新文創」的戰略意義
在2000年後,中國政府逐步意識到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並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在2014年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後,文化創意產業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以騰訊為代表的科技公司,提出了「新文創」概念,意在打破傳統文創產業的邊界,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文化資源的升級和全球化傳播。
「新文創」強調的是通過「泛娛樂」的方式進行文化IP的深度開發,推動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並存的創新路徑。
IP生態化發展:不僅局限於單一形式的文化產品生產,而是通過開發一個IP,進行跨界、多平台的全方位開發。如《王者榮耀》這一游戲IP,通過不斷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開發皮膚、周邊、文創產品,甚至與博物館合作,將文化內涵進一步擴展。
科技賦能文化:例如,VR/AR等技術可以使博物館、文化遺產等體驗更加互動化,讓用戶不僅是文化的「消費者」,也成為文化的「共創者」。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新文創還承擔著輸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責任。通過創新的文化表達方式,增強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新文創」與傳統文創的區別
「新文創」相比於傳統文創,具有更強的科技依賴性和全球化視野。傳統的文創產業更多是基於物理產品和文化內容的開發,而「新文創」則注重通過科技和互聯網,打造數字化的、可持續的文化生態系統。例如,以故宮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通過新文創方式被重新包裝,通過數字手段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參與。
傳統文創: 強調的是文化與創意的結合,產品多為實物和線下體驗,如手工藝品、文化商品、博物館展覽等。
新文創: 更強調IP的開發和數字技術的融合,重視線上傳播和互動體驗,如手游、虛擬現實博物館、虛擬偶像等。
文化與情感的融合
在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的背景下,「新文創」也關注如何通過文化產品引發情感共鳴。借助故事敘事、游戲體驗、互動藝術等方式,文化產品不再只是單向的消費品,而是能夠與消費者情感產生聯結的媒介。這種情感的共鳴成為了「新文創」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敘事與情感共鳴:例如,通過游戲或者影視作品中的中國文化故事,讓用戶在參與文化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脈絡,進而形成文化認同。
情動體驗:新文創產品通常會借助沉浸式體驗,打破觀眾與文化作品之間的屏障,如虛擬現實技術讓文化歷史變得觸手可及。
「新文創」的未來趨勢
跨界融合:新文創將繼續推動文化與科技、旅游、教育等產業的跨界融合,創造更多維的文化體驗。
個性化與參與感:用戶不僅是文化的消費對象,也可以通過新文創產品參與到文化的創作與傳播中,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共創」。
全球化傳播: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新文創」產品將更多地向全球市場推廣,成為講述中國故事的橋梁。
「新文創」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在新世紀的重大變革,結合了科技、文化與情感體驗,推動了文化的多維傳播和體驗方式的轉型。它不僅延續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還通過創新技術使文化成為全球共享的「神話」與情感共鳴的媒介。這一動向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獨特的影響力,也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路徑。
數實融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有助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主要是指產業數字化,特別是農業、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數字化。深度融合的含義,主要是指產業數字化從點線面向全生態、全產業鏈滲透和擴散。或者說,由少數大中型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向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大多數實體企業的數字化改造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本質是應用新一代數字科技,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改造。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過程,既是數字技術不斷向實體經濟的研發、生產、銷售、流通環節滲透融合,創新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重塑產業組織形態與制造流程,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持續提升以及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的過程,也是數字技術受特定需求場景拉動,不斷迭代演進甚至萌生出適應性技術和相應產業部門的過程。
延續閱讀:
数實融合在旅遊領域的實踐個案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是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並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續上)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通過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所在。面向未來,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從新型基礎設施保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投融資支持、強化示范引領、提供人才保障等方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具有多維性。在企業層面上,數實融合被普遍視為數字化轉型過程,即利用數字技術創造新產品、新流程、新模式的過程。降成本、提效率、增收益是衡量企業數實融合發展成效的關鍵。在產業層面上,數實融合集中體現在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產業特征演進上,並促使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其中,在制造業領域,數實融合會產生新型實體企業,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通過成本節約、效率提升、價值再造賦能智能制造;在服務業領域,數實融合將使制造業具有的可貿易性等特征成為越來越多服務業的特征。隨著數實融合發展,服務業將在制造業價值創造和價值實現過程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制造業則為服務業提供更多不斷變化的應用場景和不可或缺的數字設備基礎。
關鍵因素是數據。數據基礎設施、數據治理體系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要使數據實現從資源到要素的轉換,激發「數」「實」部門間的協同效應,需要通過適宜的制度創新解決有效數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供給不足,明確數據產權屬性,構建數據安全監管體系,創新數據基礎設施的投融資體系等。與此同時,在企業層面和產業層面上,數實融合所需的制度條件不盡相同,需要提供差異性和針對性的政策供給。在企業層面上,數實融合要持續拓展且形成新的生產方式,使經濟主體獲得足夠激勵。這種激勵主要通過兩種不同的途徑:一是企業通過主動引進通用技術來提高生產率,優化企業績效,使企業獲得更高的競爭力和超額利潤;二是通過經濟環境和技術條件的改變,使企業遵從新的技術經濟范式,並有效嵌入新的技術體系中。在這裡,競爭政策和創新政策的有效結合至關重要。在產業層面上,數實融合可以理解為部門協同,制度引導應致力於促進形成若干正反饋或互激式增長機制,不斷降低要素成本。
當前,數實融合的廣度深度正在持續拓展。一方面,數實融合進程迅速。2022年,數字產業化規模與產業數字化規模分別達到9.2萬億元和41萬億元,佔數字經濟比重分別為18.3%和81.7%。另一方面,作為「世界工廠」,有規模經濟優勢、數據體量優勢和場景豐富優勢,數實融合易於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產業數字化潛力巨大,這是數實融合的強大動力和顯著優勢。
數實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產業大而不強、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數字技術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仍有待發揮、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尚未有效激活等。伴隨著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顛覆性前沿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數字技術正進入創新爆發期,與千行百業融合向縱深拓展,數實融合領域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做好數實融合大文章,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數字時代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具有兩個關鍵特征:一是在複雜的分工過程中存在複雜的相互嵌套、相互依賴關係;二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可能有效嵌入國際分工體系。這就意味著,要解決「卡脖子」問題,應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為主導,在關鍵技術和產品上中游的重要分工節點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將傳統意義上的規模優勢、多樣性優勢轉化為行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優勢,打造與之對應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主體,進而在提高安全度的同時獲得高附加值,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重要保障。
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接續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充分把握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佈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探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新路徑,為高質量發展強根基、添活力。
(作者楊虎濤;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2023年11月09日08:27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數實融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
劉艷·不要等大模型“無所不能”時才入局
ChatGPT让公众再一次体验到现代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它背后的大模型技术及应用范式,将极大冲击现有人工智能产业研发路线、发展方式,并有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新入口。
这一范式的变化,引发了全球大模型竞逐。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认为,大模型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底座之一,大模型的竞争也是国家科技战略的竞争。
谁都不想错过这一机遇,全球科技企业纷纷下场投身这一科技新赛道。在这一轮AI竞赛中,中国不能掉队。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分布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超过全球总数的80%,中国已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术群。
随着我国数字科技领军企业大模型悉数登场,各方思辨与争论不断,“百模大战”是否存在重复建设?垂直类大模型是否有建设的必要?
在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看来,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这些应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他点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科技作用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必会向不同行业延展。
先发者不一定制人。在大模型角逐中,全球基本形成了各有优势的中美两大集群,中国企业在推进大模型中表现得更加务实,依托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切入实体经济、制造业等行业,形成了“以场景架构大模型,以场景训练大模型”的路径。
大模型赛道上挤着形形色色的中美企业。有志于此的机构、产业在科技诞生促动期阶段“蜂拥而上”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正因此,才有可能迎来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这种热情值得鼓励和包容。
技术的落地和产业的发展需要百花齐放,谁也不知道大模型未来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其边界到底在哪。“百模大战”说到底是对不同发展路径的探索,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选项,人们乐见其成。即便有一小部分公司盲目跟风,市场也会优胜劣汰。
生成式人工智能进步速度惊人,我们是否需要担心它作恶?
不可否认,大模型的可控、安全至关重要,大模型热潮下社会各界的种种忧虑和思考无不切中要害。无论技术创新还是业务创新,“合规”是底线。在我国相关管理办法逐步出台的同时,针对大模型的通用能力应用到各场景,有可能发生的新安全隐私问题。产业各方已开始着手为大模型戴上“紧箍咒”,即用技术手段解决技术的“胡作非为”。
有抗拒有担忧,却也激发出更多创新可能。显然,积极拥抱这一未来服务载体和入口形式的重大变化,从国家到行业,皆已有迹可循。
就像有人说的,不要在新的工业革命到来之际袖手旁观,不要等大模型“无所不能”时才入局,现在就可以开始干了。(2023-09-28 07:20:52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艳)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